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精品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95.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力、弹力、重力、摩擦力,会画力的示意图。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大胆参与,激情展示,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关于力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全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三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复习《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力及其描述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B )(二)弹簧测力计3.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指在零刻度线。
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0~5N,此时示数是3.6N。
(三)重力4.某玩具汤匙质量为50g,则汤匙重0.49N。
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可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方法指导: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F和摩擦力f相等,即f=F。
(2)实验过程中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根据猜想,研究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四;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四。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第五章熟习而陌生的力对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试试依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研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断与假定。
3.认识猜想与假定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内容能经过常有案例或实验,认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成效,能用示意图描绘力,会丈量力的大小。
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由。
本章概括1.本章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让学生“认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经过常有的案例或讲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成效。
能使用表示图描绘力。
会丈量力的大小。
”在研究能力培育和研究过程体验方面,是经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研究,突出“猜想与假定”这个环节,同时介绍在研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沟通与议论”、“实验研究”过程中,浸透以实事求是,尊敬自然规律,乐于参加科学实践 ( 察看、实验制作、检查等) 为主要特点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将自己看法公然并与别人沟通的梦想,加强学生与伙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2.编写思路本章章名叫“熟习而陌生的力”。
此中的“熟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以前已经有大批对于力的“前观点”和知识,生活中也有大批与力有关的词语,学生仿佛对力是很“熟习”的。
“陌生”则是重申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观点,它有特定的科学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
教材希望从“熟习”人手,充足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停察看、实验、剖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研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渐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成科学意义的“熟习”。
依据这个思路,本章第一依照“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归纳卖力的观点、力作用的互相性和力的作用成效( 第一节) 。
而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成效的三个因素 ( 力的三因素 ) 和力的表示图 ( 第二节 ) 。
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别介绍三种常有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有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有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平衡。
5.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互为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能正确区分各种力的性质和效果。
2. 理解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相互作用力的判断和应用。
2.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细线、木块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如提书包、拉窗帘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进行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4. 二力平衡讲解: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断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5. 相互作用力讲解:讲解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和对称性,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进行解答。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力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用力提书包,书包受到的力是拉力。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平衡。
(3)两个物体相互拉扯,它们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1.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新课标沪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精品学案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自主学习】 一、 力是什么1生活中的力无处不在,我们每天进行学习,户外活动,都在体验着各种力,请你根据生 活经验说一说人们周围力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认真阅读教材第 78页,图5-1各种各样的力现象。
思考并找出它们当中有哪些共同的 地方? 3.讨论交流后得出你对力的认识: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力通常用字母 ______ 表示。
二、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思考:教材第78页图5-1(a ),图片上的运动员举起杠铃, 但很吃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 .请根据老师的准备(或自己创造条件)进行教材第 79页的实验探究。
3 .讨论交流后得出你对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的认识: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 物体对甲物体也 _______________ ,因此,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的。
4•请你分析教材第 78页,图5-1各种各样的力现象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 施力物体施力物体三、力作用的效果1•认真阅读教材第 80页,图5-3力弓变弯了、图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交流后得出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力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智能训练】⑻(b) (c) (d) (e)5-4力使球改变了运动方向,思考力的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运动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 D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2. 体操运动员上单杠时,用手向下压单杠,人却上了单杠.这是为什么?3. 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4. 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球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5.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江苏省盐城市2003年中考题)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__________ 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________ 对__________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1 图2图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3.知道重力(定义、施力物体、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
4.知道弹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两个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少摩擦的三种方法。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学重难点:1.重力的计算方法2.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探究3.力的示意图画法三.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重力(定义、施力物体、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两个因素有关。
知道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四.自主学习:(一)、基础知识及方法:(5分钟内独立完成,可看书,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1.力是 的作用。
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 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a.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简称形变);b.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力的 、 和 叫力的三要素。
力的 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4.力的单位是 ,简称___,用符号____表示。
常用的测量力工具 。
5.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6.重力:(1)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成正比。
G = (g= )要注意只有m 用Kg 做单位,G 的单位才是N 。
(2)方向: 。
(3)作用点:在物体的 上。
(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g 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 =9.8N/Kg ,其物理意义7.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② 。
(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 ;② ;③用 摩擦代替滑动摩擦;④在互相接触的摩擦面之间加 形成一层油膜,或加压缩气体形成一层气垫。
(二)、应用训练(4分钟内独立完成,然后优生公布答案,其他讲评)1.球拍击打羽毛球时两者均要形变,说明力的作用是的;球拍击球的效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课复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常见的事例或课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控制变量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乐于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测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具、学具:各种玩具(小车、不倒翁、弹弓、拉力器、弹簧枪、气球、玩具球、乒乓球、自行车玩具等);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毛巾;钩码;橡皮筋;磁铁;沪科版八年级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上课老师就将所有的学生沿中间分为南北两大组(各三小组),宣布这节课将进行擂台比赛,而且给双方同学都鼓劲,营造比赛气氛。
并宣布比赛规则:只要本组同学积极表演节目或回答问题,参与比赛就能为本组获得积分。
1、请各组同学尽可能的利用老师所分发的及教室里的所有能用的东西作为实验器材,通过分组小实验的形式将本章的所有知识点复习出来,然后介绍实验器材。
2、课件展示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进行新课1、复习回顾①、请同学们按实验探究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进行复习回顾。
课件展示(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过程是怎样的?实验结论是什么?),以便于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组内讨论,合作交流,并且做相应的记录。
教师宣布比赛开始,请各小组成员抢答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实验(各小组成员都可以展示,其他同学加以协助),同时老师板书对应的知识点,并记录各组得分。
②、查漏补缺:请同学们想一想本章还学到哪些知识?大家再相互讨论谈论,是否还能用小实验的形式来复习它们.组织学生再次组内讨论,合作交流,并且做记录。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学案一、课标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3.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知识结构图测量 原理:二力平衡(f =F )。
方法:转换法 → 间接测量。
产生原因 ①两个物体表面粗糙且相互接触。
②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滑动摩擦力 大小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符号------- G 3.单位------- N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①作用点:重心;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大小: 提高稳度方①降低重心。
②增大支面。
利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mg G =5.三要素 熟悉而陌生的力 摩擦力 力的概念 ①用手拍桌子,手感到痛。
②一巴掌拍不响。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①改变物体形状。
②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
②速度方向改变。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①力的作用点②力的方向③力的大小。
4.力的示意图----------注意压力与重力画法的区别。
①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 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②物体静止时读数 ①量程。
②分度值 ③校零。
5.测量工具——弹簧测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因素 ①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注意:水平匀速拉动 探究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 增大减小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 增大压力①捏紧刹车手把②用力写字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①鞋底凹凸不平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三、例题分析例题1如例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两物体接触地方主要是这么几种情形:面对面、点对面和点对点。
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期中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的定义、种类、作用效果,以及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重点是掌握力的概念和种类。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物理实验器材以及相关的案例材料。
活动过程分为五个环节:环节一:回顾与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三:案例分析。
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环节四: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查他们对于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效果的掌握程度。
活动重难点在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效果,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拓展延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我还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力的现象,写一篇关于力的小论文等,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熟悉而陌生的力》这一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学案时,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其中,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和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是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和难点。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力的现象无处不在,但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力的作用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
例如,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现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中考分析】近几年来,对本章考查的侧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较多.考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重力应用及作图.热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重力的作图.【考点聚焦】考点1、力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物体。
力的作用是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2)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
跟踪练习:1.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不发生改变的是()A 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 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滑下C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D 行使的火车开始进站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B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 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 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用绳子提水,水桶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4.小明在溜冰场上,当他用力推栏杆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5.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是30MB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2M/SC 一般中学生的质量是大约是200千克D 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 考点2、弹力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实质就是弹力,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5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2、通过复习能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会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回顾一些实验,再次感受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
4、在复习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数据分析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力的定义、特点、效果的认识(2)力的三要素及力的描述(3)重力有关问题及应用(4)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难点:(1)重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实验探究(2)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一、交代课题,组织教学【教师活动】通过学习,我们对此章内容已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与认识,本节课我们将在巩固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重点与难点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实验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进行复习与探究。
板书课题: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介绍进入复习。
二、复习过程1、知识再现【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知识再现”,以此回顾本章的有关基础内容。
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1】根据要求完成“知识再现”,初步理解本章的内容。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活动2】交流、讨论,归纳,统一答案。
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师生共同进行结构总结2、展示交流,总结规律【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典例分析”部分。
认识本章的重难点。
【学生活动1】完成学案中的“典例”部分,并展示做题情况。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交流、讨论,寻找同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3、拓展提升【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拓展提升”部分。
巩固本章的所学内容。
【学生活动1】完成学案中的“拓展提高”部分【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交流、讨论,统一答案。
师生总结形成认识。
4、课堂练习【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做题,师巡视、批阅。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拉开抽屉、抛掷物体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力。
接着,我会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如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遇到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知识。
我还会考虑如何拓展延伸这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力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知识。
我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与力有关的现象,并写观察日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熟悉而又陌生的力导学目标1.会对力的现象进行判断和分析.2.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力的示意图的应用.3.知道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应用.4.知道重力的三要素.5.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知识再现1.力是_____对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
力的单位是_____.3.物体由于发生_____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4.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式是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增大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减小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等.典例精析【例1】如右图所示,A、B两个物体并排放在一起,但它们之间无形变,此时,A、B两个物体之间有无力的作用?【方法显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没有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存在,判断一个力是否存在的方法就是看能否找到该力的施力物体;而其外部表现是:一是分析物体间有无形变;二是分析物体间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二者之中具备之一即可判断物体间有力的作用.【变式练习】1.“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
对这个现象正确的解释是()A.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C.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用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破;如果用石头碰鸡蛋,则石头会破【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的物体,在F=4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同时受到3N的阻力,画出物体在水平方向受的力的示意图.【方法显屏】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在线段旁边注明力的大小.【变式练习】2.在右图中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A 静止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例3】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才等于木块受到的.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表.实验次数接触面压力摩擦力1 木块与木板3N 0.6N2 木块与木板5N 1.0N3 木块与毛巾5N 1.2N分析比较序号____和____的实验数据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方法显屏】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关因素实验中,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间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分别探究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变式练习】3.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B.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中有一较长的水平粗糙桌面、一个带构的长方体木块和一支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1)小方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次数木块运动快慢弹簧测力计示数/N1 较快 1.82 慢 1.83 较慢 1.8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填序号),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则该实验注意保持木块与桌面间的________不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利用上述器材还可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因为____________,若实验中再提供一块长玻璃板,利用上述器材还可以验证猜想______(填序号).1.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A.施力物体上B.受力物体上C.施力或受力物体都行D.以上说法都不对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达标检测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C.使用前,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前要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3.(2014临沂)小华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其中一步的操作如图所示,这样操作的错误是:物体不在______上运动.纠正错误后,若使木块由铺有毛巾的木板运动到光滑的木板上,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比,比值g=________,这个比值也可以理解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N.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巩固课班级:姓名:组号:1.如图1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_____________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1完成情况力概念:特点:力的作用是作用效果:单位:力的三要素:怎样描述力力的示意图: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弹力:弹簧测力计作用:构造:使用注意点:一、自主演练二、要点精析考点1 力的理解1.正确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需明确以下几点:(1)力是一种作用。
具体表现为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多种不同形式。
只有物体间存在以上作用时,才会产生力。
(2)力的物体性。
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则这个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3)力的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力称为相互作用力。
2.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若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变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了力的作用。
考点2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考点3 重力1.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一定不在地球上,但也不一定在受重力的物体上。
常见的圆环,其重心在它的圆心上,而不再圆环上。
2.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3.大小:理解物理学上的正比例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但质量与重力不成正比,因来自地球的力概念: 大小:方向: 作用点: 摩擦力影响因素: 概念: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增大方法:减小方法: 力的示意图大小 方向 作用点线段长度 箭头指向 线段起点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所受重力大小的改变而改变。
考点4 探究摩擦力1.摩擦力的方向2.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判断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
1.如图1所示,父子俩相持不下,此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有关。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全一册导学案: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和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力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成的教学目标有三:1. 让孩子们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成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力的概念。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节课成,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包括气球、小车、弹簧测力计、绳子、木块等。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吹气球、拉绳子等,引导他们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观察与探究我会让孩子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不同力度下的气球膨胀程度,从而让他们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我还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
3. 动手操作我会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小车拉力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理解力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以及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的关系。
5. 课后拓展延伸我会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后作业,让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力的作用现象,并将他们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本节课成的活动重难点在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力的概念,以及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成的教学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表现,调整和完善今后的教学设计。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与测量了解力的定义、单位(牛顿)及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2. 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3. 重力与摩擦力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以及摩擦力的概念和分类。
4. 弹力认识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5. 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理解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与测量、力的作用效果、重力与摩擦力、弹力的理解。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滑轮组、摩擦材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日常例子(如提书包、推车等)引入力的概念。
2. 力的概念与测量讲解力的定义,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记录数据。
3. 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如拉扯弹簧的变化、推动物体的运动。
学生随堂练习:分析生活中物体受力后的变化。
4. 重力与摩擦力讲解重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作用。
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展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5. 弹力演示弹簧的弹性形变及其恢复原状的过程。
学生实验:探究不同形变的弹簧产生的弹力差异。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图示和实验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学生练习: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力的定义与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示例重力与摩擦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与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七、作业设计题目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力,并记录下来。
答案1: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填写数据,分析不同物体受力的差异。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学案知识点1、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理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3、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4、重力:最常见的一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5、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三、典型例题例1.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G 表示重力,F 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精析精解】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在不计空气阻力,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即重力G,正确答案选择A。
例2.如图所示是重为12N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
【精析精解】重力作用点在方块物体的重心,即对角线的交点,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不与斜面垂直)。
例3.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A.举哑铃B.在跑步机上跑步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精析精解】“举哑铃、在跑步机上跑步、引体向上”三个项目要借助重力才能进行体能锻炼,而在太空中完全失重的状态下,行走中的人是漂浮的,因此无法进行体能锻炼;而弹簧的弹力依然存在,可以利用弹簧拉力器健身,正确答案为C。
例4.在太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座舱内,假设要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估计比在地球表面测得的质量数()A.偏大B.偏小C.一样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精析精解】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用天平不能测出物体的质量。
正确答案为D。
例5.在家里的浴室中,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浴室地面应铺上带有凹凸花纹的地砖B.人沐浴时穿的拖鞋底带有凹凸花纹C.脚底下放一条毛巾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精析精解】:人容易滑倒是因为有水后地面变得光滑,摩擦力减小。
而摩擦力的大小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在相同压力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不难判断正确。
本题答案为D。
反思:生活中利用摩擦的事例比比皆是,短跑运动员要穿钉子鞋,汽车轮胎有花纹等有时也要克服有害的摩擦,如机械装置间的摩擦,它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也加快了机械的磨损。
你知道如何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减小有害的摩擦吗?四.经典练习1.用绳系着水桶把井水吊上来,提拉绳子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2.放在水平地面的箱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哪一对是相互作用力()A.箱子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B.箱子的重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C.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D.箱子的重力和地球对箱子的吸引力3.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有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马拉车的同时,车也拉马D.用脚踢足球,只有脚对足球的作用4.甲、乙两个小朋友拔河,关于他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把乙拉过来,说明甲拉乙的力大于乙拉甲的力B.甲和乙谁也没拉动谁,说明相互之间没有作用力C.只有甲和乙谁也没有拉动谁,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D.他们两个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5.弹簧秤正拿时,弹簧秤的指数在零刻度,若把弹簧秤倒置,用手拿住挂钩,使弹簧秤静止在空中,这时弹簧秤的指针()A.指在零刻度B.指在某一个刻度C.指在零刻度线下无刻度的一侧D.指针位置无法确定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时()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7.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A.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下的动力.B.受到一个向上的力.C.受到一个向下的力.D.不受力8. 小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A.托起一只鸡蛋的力约为2NB.正常人脉搏跳一次约2sC.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80kg D.学校课桌高约80cm9.关于“9.8牛顿/千克”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应是()A.9.8牛顿等于1千克.B.9.8千克等于1牛顿.C.质量是9.8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牛顿.D.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10.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我们总是有害的B.摩擦力的大小同物体的重力有关C.变滑动为滚动可减小摩擦D.摩擦力大小只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1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鞋底上做有花纹B.往自行车轴承上加润滑油C.雪后,汽车上山时,车轮上绕有防滑铁链D.在皮带传动的机器中,张紧皮带12.下列实例中,增大有益摩擦的是()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B.移动笨重机器时,常在它下面垫上圆木C.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有轴承D.自行车的脚蹋刻有花纹13. 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少摩擦B.前者是减少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D.两者都是减少摩擦14. 若没有摩擦力,下列情况正确的是()A.手握不住瓶子B.人无法行走C.铅笔还可写字D.汽车无法启动15.在图中,正确表示压力的是()16.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作用力有()A.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重力、书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对桌面的压力D.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对桌面的压力17.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B.企鹅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C.中国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还受到摩擦力D.他们受到的合力均为零18.下列各力中(图),属于引力性质的力是()A.运动员对杠铃的力B.推土机对泥土的力C.月亮对地球的力D.大象对跷跷板的力19.物体从光滑的斜面滑下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的力有()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C.重力、下滑力和摩擦力D.重力和下滑力20.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这是因为()A.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锯用的太久,齿被撞歪D.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21.作图题(1)在图中,静止在斜面上重40N的物体A受到斜面30N的支持力。
用力的图示表示出物体A 受到斜面的支持力。
(2)如图,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重12N,请在图中作出小球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2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_______N。
23.在皮带传动中,皮带打滑是因为,防止打滑常用的方法是将皮带张紧,使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增大,从而增大它们之间的。
参考答案1-5 BCCDC6-10 CCDDC11-15 BDABC15-20 ADCAD22.0~5N 1.623.摩擦力太小压力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