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一对一熟悉而陌生的力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2
初二物理秋季班力知识梳理一、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________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_,用_____表示;6、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______。
【答案】1、物体对物体2、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3、相互的;受力物体;施力物体4、运动状态;形状及大小5、牛顿;牛;N6、1N二、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如图用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其中F1=F3=F4>F2。
则:(1)分析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A、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三、作图1、力的图示(1)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_______________表示出来的做法;(2)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知识梳理一:知识点梳理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3、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教育就是爱与责任第 1 页 共 1 页 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学生姓名教师姓名 年级 学科赖老师 八 物理课题【复习课】 第七章 力 目标梳理知识要点 重点 基础知识过关 一、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一种作用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状态变化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4.力的示意图: 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来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的方向来表示力的方向。
作力的示意图时,要对物体先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遵循一定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
5. 力的测量:工具:( ) 原理:( ) 使用方法: 看( )( )( )调( ) 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未说明时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①形状规则、质地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②并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
练习与巩固:《火线100天》第11讲课后评价○ 特别满意 ○ 满意 ○ 一般 ○ 差。
初二物理秋季班专业引领共成长1、力的概念:力是的作用;2、力产生的条件:(1)必须有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作用(可以不接触);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表示;6、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答案】1、物体对物体2、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3、相互的;受力物体;施力物体4、运动状态;形状及大小5、牛顿;牛;N6、1N二、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力的、和;2、如图用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其中H=F3=F4>F2。
则:(1)分析比较A、B两图,可知(2)分析比较A、C两图,可知(3)分析比较A、D两图,可知【答案】1、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方向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作用点有关三、作图1、力的图示(1)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表示出来的做法;(2)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在图中附有标度;2、力的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答案】1、力的三要素四、力的测量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如右图所示;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要明确,还必须要(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的方向一致;(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4)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还要注明。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提纲1、力的概念:力是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的物体。
(即只有个物体不能产生力)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
如P79图5-2中的F1和F2)。
①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
②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小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
那么,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之间关系是()A. 全都相同B. 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C. 力的三要素都不同D. 作用点和大小相同,方向不同③用鸡蛋砸石头时,鸡蛋反而会破,这是因为。
④:人座在板凳上,对板凳有压力,其施力物是;而人受到支持力,它的施力物是,受力物是。
4、力的作用效果:(课本P80)图5-2C、图5-3说明:力可以。
图5-4说明:力可以。
变(即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是否改变。
在下图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使物体变形的力是图,是弹力的有。
5、力的三要素:力的、、和。
课本(P82)图5-7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离的有关。
图5-8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图5-9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因此把力的、和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它是用国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用符号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N。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⑴力的表示方法: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画一条线段,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用线段的表示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般画在物体上)⑵画力的示意图时: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示意图上有力的大小数值时才表示出了力的三要素。
8、力的测量:A、弹力:叫弹力。
我们学过的力、力、力等都是弹力。
B、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大小的工具。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目录:狙击知识点狙击考点狙击知识点知识点一力1.力是__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__;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__的,所以施力物体本身也是_ 受力物体 __。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 运动状态 _(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 形状 _。
3.力的三要素:力的__大小_、_方向___、__作用点__叫作力的三要素。
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4.力的单位是_ 牛顿 _,简称:_牛_,用字母__N__表示。
5.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叫作力的示意图。
具体做法: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 力的大小 __,箭头表示_力的方向__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____力的作用点_。
注意:手托起两只鸡蛋用的力约1 N;中学生的体重500 N。
知识点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是物体因发生_弹性形变_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_拉力_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越大__。
3.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它的__量程_和___分度值___;指针调到_ 零刻线_处;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__ 同一条直线 __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知识点三重力1.物体由于__ 地球吸引 ___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用符号__G__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__ 弹簧测力计 _来测量。
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_ 质量 _成正比,即G =__mg,式中g是常数,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g取_ 10 N/kg。
注意:一名中学生处于地球不同纬度重力大小一般不同。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 竖直向下 _,据此可做成__ 重垂线 _,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墙壁是否竖直等。
4.重心: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_集中作用_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作物体的重心。
海天教育学科教师辅导教案组长审核:审核日期:年级:初四年级辅导科目:物理学员姓名:学科教师:张玉克授课类型T(陌生而熟悉的力)T(牛顿第一定律)T(力的平衡)星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T-陌生而熟悉的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四、弹力: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五、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重力的计算公式:G=m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例题:1、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向上抛出的排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C、空中飞行的蜜蜂不受重力作用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2009·上海模拟)重为10牛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4-7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图4-73、(2009·福建泉州市)如图4-9所示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4、(2009·福州)画出图4-10中重为2N的紫砂茶壶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图4-105、(2009·河南模拟)小英和妈妈住在河师大沁园宾馆时,在卫生间发现了一种旅行用的"两面针"牙膏,如图4-11所示,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4-11A.挤压牙膏时可反映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B.新的整支牙膏受到的重力是0.3牛C.牙膏盖上的条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牙膏盖子中间的尖锐物是为了增大压强变式训练:1、下列哪个说法正确()A 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B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C g=9、8 N/K g 表示1 K g=9、8ND 物体的中心就是重心2、抛出去的石块落地前,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计空气阻力)A 受重力和抛力B 只有抛力C 只受重力D 没有任何力的作用3、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 (kg) 重力G (N) 比值G/m (N/kg)物体1 0.1 0.98 9.8物体2 0.2 1.96 9.8物体3 0.3 2.94 9.8(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作图题1、(眉山12).小钟同学在做模拟引力实验时,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请你画出橡皮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2、(眉山09).如图所示,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请在图中画出A树上某一苹果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3、(11乐山)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4、如图所示,长方体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木块受到所有力的示意图.5、悬挂的小球摆动到图11所示位置,请画出这时小球所受重力和托力的示意图6、图10是福娃踢出去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不考虑空气阻力)六、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例题:1、小明双手两手沿水平方向向边拉弹簧,左、右手所用的力都是20N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 、0NB 、20NC 、10ND 、40N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2、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分别挂了几个物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N时,这个物体可能是( )A、一袋方便面B、一根大头钉C、一张课桌D、一只鸡3、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A.河水不能流动 B.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人无法握住鸡蛋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 )A、只有重力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5、关于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 )A、9.8N等于1kgB、9.8kg等于1NC、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6、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9.6N,则它的质量为( )A、2kgB、19.6kgC、1.2kgD、1kg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8、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不好打开时,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后,就容易打开了B.拉链拉不动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容易拉了C.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推动了D.汽车失事的马路上流满了润滑油,可在路面上撒些沙子或木渣子,就更安全了9、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B.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摩擦力都是有害的10、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物体所受桌面的摩擦力是()A.50N B.100N C.0N D.75N12、(2008·无锡)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三次实验如图4-12所示。
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较甲、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无关B.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C.比较甲、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D.比较乙、丙两图实验情景,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13、2009·福建泉州)日常生活中,摩擦有利也有弊。
图4-19中属于有害摩擦并需要减小的()图4-19A.叉提蛋糕时,叉与蛋糕间的摩擦B.手拿起杯子时,手与杯子间的摩擦C.人爬杆时,人与杆的摩擦D.轴转动时,钢珠与轴承之间的摩擦14、 (2009·福建惠安)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鞋底的花纹B.向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C.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煤渣D.拔河时要用力抓紧绳子变式训练:1、下列属于滚动摩擦的是()A 铅笔与卷笔刀的摩擦B 汗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C 花样滑冰鞋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D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钢圈间的摩擦2、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 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 自行车刹车时,闸皮压紧在钢圈上C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并加润滑油D 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
3、|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的行走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3、用50N的力推水平桌面的物体,没推动,则物体受的摩擦力为 N,当用100N的力推物体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 N,当用150N的力推动物体时,摩擦力是 N,物体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