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 格式:ppt
- 大小:6.19 MB
- 文档页数:54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力、弹力、重力、摩擦力,会画力的示意图。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大胆参与,激情展示,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探究关于力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全章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第三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复习《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力及其描述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B )(二)弹簧测力计3.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指在零刻度线。
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
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0~5N,此时示数是3.6N。
(三)重力4.某玩具汤匙质量为50g,则汤匙重0.49N。
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可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方法指导: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原理: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F和摩擦力f相等,即f=F。
(2)实验过程中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根据猜想,研究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四;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四。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1、物体间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2、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1、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2、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数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总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___,符号为N。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力的示意图。
弹力是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如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则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由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构成,原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视线与刻度盘面垂直才能读数。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重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g=10N/kg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0N。
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包括增大支承面和降低重心。
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的方法可以增大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减小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或使接触面脱离,如使用充气垫或磁悬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六章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的三要素,以及掌握力的作用相互性。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相互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的三要素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相互性,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力的作用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示例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力的作用现象,如拉扯、推动、提升等,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些力的示意图,练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5. 力的作用相互性: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让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相互性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情景。
(1)力是什么?(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如何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4)力的作用是否相互?请举例说明。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框架
➢核心概念和规律•三种力的对比
➢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长方体木块、砝码、长木板、棉布、弹簧测力计、重物等。
2.实验装置:
甲(木板)乙(木板)丙(棉布)
3.测量原理:二力平衡原理。
实验时,一定要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样物体受力平衡,f=F
拉。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时,必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将长方体木块平放、竖放、侧放,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评估与交流】
6.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7.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速度大小无关。
8.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不方便读数。
9.实验改进方法:如图所示,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这样既便于读数,也方便操作。
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力的示意图。
(定物、定点、画向、标大小)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如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则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的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
(3)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4)使用方法:①看:看量程和分度值,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②调(校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③测: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④读数:视线与刻度盘面垂直。
第四节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g=9.8N/kg)。
(2)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3、g=10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约为10N。
4、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增大支承面、降低重心。
第五节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气球等。
我还准备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拉开抽屉、抛掷物体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力。
接着,我会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我会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并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如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和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我会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感受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力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上完这节课之后,我会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遇到困难,我会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知识。
我还会考虑如何拓展延伸这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进行一些力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知识。
我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与力有关的现象,并写观察日记,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梳理一、力1、力是的作用2、力的概念理解(1)发生力时,至少有个物体存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并没有接触(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②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可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改变和改变。
(2)可使物体的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为、和,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这个单位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命名的。
(2)1N的力相当于托起所需的力。
5、人们常在上沿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画法:先确定力的作用点;再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段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二、弹力1、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
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是.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是:(1)物体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相互挤压或拉伸).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超出它的的力,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2)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即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各是多少牛。
(3)校零: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之前一定要使指在。
(4)测量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的方向跟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上.(5)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_________。
(6)用弹簧测力计时测的力(或物)一定要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