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 格式:ppt
- 大小:317.00 KB
- 文档页数:12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原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通过在主动脉内植入球囊来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在心脏收缩期将气体充入球囊,从而增加主动脉内的压力,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减少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脏支持治疗手段。
IABP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二是减少心脏后负荷。
在心脏舒张期,球囊内的气体被抽出,使得主动脉内的压力降低,从而降低心脏的后负荷;而在心脏收缩期,球囊内的气体被充入,增加主动脉内的压力,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
这种周期性的充气和放气,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脏的负担,提高心脏的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IABP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严重冠心病等疾病。
通过IABP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脏支持治疗手段。
除了上述的临床应用,IABP还可以用于心脏手术的辅助。
在心脏手术中,由于心脏需要停搏进行手术操作,术中心脏的供血和排血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的情况。
通过在手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的供血情况,减轻心脏的负荷,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总的来说,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是一种通过在主动脉内植入球囊,利用气囊的充气和放气来改善心脏功能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功能,对于治疗心脏疾病和辅助心脏手术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有望发展出更多的应用领域,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操作规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是经股动脉将球囊导管插入降主动脉,球囊内充以氦气,并与体外的气源及反搏控制装置相连。
将患者的心电或血压信号馈入反搏控制装置,使球囊泵与患者的心脏搏动同步反向动作。
心脏收缩前一瞬间(主动脉瓣开放时),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舒张末压,减少左心室做功,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
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脉瓣关闭时),球囊充气,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增加心肌供氧。
目的IABP可以降低左室后负荷:球囊在心脏收缩、主动脉瓣开放前瞬间迅速完成排气,使主动脉内瞬间减压,左心室射血阻力(左心室后负荷)同时降低,心排血量增加;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球囊立即充气。
由于球囊的挤压,产生反搏作用,将主动脉血逆流向挤压至主动脉根部,使近端主动脉舒张压升高,而舒张期冠脉阻力最小,舒张压升高后,缺血心肌的供血改善。
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PCI患者(左主干病变、严重多支病变、重度左心功能不全);PCI失败需过渡到外科手术;因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病毒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心肌病晚期导致的心脏泵衰竭;围术期循环不稳定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旁搏路移植术(OPCAB)中搬动心脏导致循环不稳定者。
禁忌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尤其中、重度者;严重的主动脉-髂动脉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如严重贫血、脑出血急性期等。
IABP应用的血流动力学指征心脏指数<2L/(min·m2);平均动脉压(MAP)<60 mmHg;成人尿量<20ml/h ,四肢凉,发绀,末梢循环差。
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调整心脏前负荷,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特别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剂量>20μg/Kg·min,血流动力学指标仍无改善,应及早开始反搏治疗。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后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循环辅助方法, 是指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在心脏舒张期, 气囊充气, 在心脏收缩前, 气囊放气, 达到辅助心脏的作用。
IABP放置位置: 左锁骨下动脉以下1~2cm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通过胸部X光片观察导管尖端是否位于第2-3肋间是确定导管位置的金标准。
* 放置位置过高气囊可能阻塞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上肢灌注不足* 放置位置过低气囊可能阻塞肾动脉开口肾动脉灌注不足尿量减少二、IABP工作原理和生理效应1.降低左心室前后负荷, 减轻心脏负荷球囊在心脏收缩、主动脉瓣开放前迅速完成放气, 使主动脉内瞬间减压, 左心室射血阻力(左心室后负荷)同时降低, 心排血量增加。
2.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当心脏舒张时, 主动脉瓣关闭, 球囊立即充气, 由于球囊的挤压产生反搏作用, 将主动脉内的血逆流向挤压至主动脉根部, 使近端主动脉舒张压力增高, 而舒张期冠脉阻力最小, 舒张压升高后, 缺血心肌的供血得到改善。
3.对全身的影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使全身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得到改善, 循环稳定, 周围血管收缩状况得到缓解, 尿量明显增加。
4.对右心功能的影响随着左心室功能的改善, 心排血量增加, 右心室前后负荷亦降低。
三、IABP适应症1.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1)术前预防应用危重搭桥患者, 急性心梗行急诊搭桥患者, 晚期风心病患者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手术危险性大的复杂患者。
(2)心脏直视术后脱机困难, 左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复跳后血压无法维持、需要人工心肺机辅助的患者。
(3)心脏直视术后出现低心排、心功能衰竭。
(4)心脏移植手术的辅助治疗, 术前心脏功能差及无供体心脏, 术后心功能差需进一步辅助。
(5)人工心脏的过渡治疗。
2.心内科应用(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血压难以维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配合护理常规一、术前准备(一)患者准备同常规PCI术的术前准备。
(二)用物准备1、用物准备:介入手术器械包、介入手术布类包、碘伏、无菌手套、纱布、针线、敷贴、利多卡因、肝素生理盐水、抢救物品及药品、主动脉球囊导管、压力传导器、加压袋、动脉穿刺套件等。
2、评估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及药品,并置手术台旁。
二、术中配合1、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暴露术区,连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吸氧。
2、打开手术包,协助术者为患者做好皮肤消毒准备。
3、协助术者穿好手术衣,配合术者铺单。
4、再次核对确认患者身份。
5、将术中所需的导管、无菌物品规范开启放置于无菌手术台中供术者使用。
6、监督手术人员正确执行无菌技术要求。
7、准备好肝素盐水,主动脉球囊导管,正确连接好压力传导器,冲洗管路,排除管道内空气,做好校零。
8、及时为术者提供术中需要的物品,并对使用的耗材做好登记。
9、及时准确执行术中医嘱,做好记录。
10、严密观察病情,保持静脉输液、氧气等各种管道通畅,需要抢救时做到迅速、快捷、准确。
11、正确启动IABP仪器,观察使用效果。
三、术后整理1、术后协助术者用无菌敷贴覆盖伤口。
2、再次核对确认患者身份,清点手术用物及检查导管完整性。
3、护送病人至病房,与病区医护人员做好交接4、清洗术中所用器械,做好导管室整理工作。
5、完成并核查手术计费工作。
参考文献:《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拟定:钟**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IABP的应用与护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英文简称为IABP,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一种升血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辅助工具。
它是将带有可充气和放气的球囊导管从股动脉逆行植入到降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连接外置氮气机械泵,在心脏收缩时,主动排气,在心脏舒张时,主动充气,可以使主动脉压力维持稳定,可以减少心脏做功1/3-1/2,让心脏得到休息。
一、IABP的适应症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反流2、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3、心脏术后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和(或)心脏术后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高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PTCA x冠脉溶栓及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功能损伤;6、心脏移植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置入前后的辅助治疗;7、体外循环手术中产生搏动性血流。
二、IABP的应用指征1、多巴胺用量>10ug∕kg∙min,并用两种升压药,血压仍呈下降趋势;2、心脏排血指数<2.01∕m2∙min;3、平均动脉压<50mmHg;4、左心房压>20mmHg;5、中心静脉压>15cmH2O;6、尿量<0.5m1∕kg∙h;7、末梢循环差,手足凉;8、精神萎靡,组织供氧不足,动脉或静脉血氧饱和度低。
三、IABP的禁忌症1、明显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主动脉病变或创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外伤;3、心脏停搏、室颤;4、严重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疾病;5、主动脉、器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6、不可逆的脑损害。
IABP导管经外周动脉置入,球囊放置在降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球囊充气以升高舒张压,进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在心脏收缩早期,球囊快速放气以降低心脏后负荷。
IABP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是改善冠脉供血、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室壁张力、中等程度增加心排血量(CO)、维持血压等。
一旦气囊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必须通过透视或胸部X线确认位置。
球囊应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下方2~3cm和肾动脉上方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有手术适应证或禁忌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某些严重心脏病禁止行IABP。
2.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肚脐至双侧腹股沟已备皮;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评估患者对该穿刺术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状态。
3.检查术前急救用物是否完备,包括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等。
【护理措施】1.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配合术者进行操作。
3.IABP过程中,术侧肢体制动,保持术侧下肢伸直、避免弯曲至拔管后24小时,防止导管打折、扭曲、移位及脱出。
4.IABP期间心电监测,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1)观察主动脉压及压力波形、气囊的充气点应在ECG的T波下降支,排气点应在下一个P波之后的R波之前。
(2)及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反搏开始的2小时内,1次/30分钟;2小时至拔管后24小时,1次/小时,注意比较双下肢皮温、颜色,预防血栓形成。
(3)遵医嘱采集血标本监测ACT,并根据ACT调整肝素用量。
(4)保持中心管道通畅,使用肝素盐水冲洗,1次/小时。
5.术后,应妥善固定气囊导管,防止因牵动而使导管移位或脱出。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记录24小时尿量。
6.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换药1次/,预防感染。
7.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至普食饮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保持术侧下肢伸直,避免弯曲。
2.交待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名词解释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用来帮助那些心脏不好的人,尤其是心脏病急性发作或者心功能严重衰竭的人。
别看名字这么复杂,简单来说,它就是通过一种小小的装置,帮你“推动”血液,让心脏的负担减轻,帮你把“生命之泉”送到身体每个需要的地方。
这就像你骑车的时候,自己用力蹬不动了,突然有个人给你推了一把,让你轻松点。
说起来,这个技术呢,最早是为了帮那些心脏病突发的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提供一个“喘息”的机会。
你想啊,心脏不行了,血液供应跟不上,结果全身各个器官就开始“罢工”了。
这个时候,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挺身而出,救场!它通过在主动脉里插入一个小小的气球,通过气球的“膨胀”和“收缩”来改变血流的方向,减轻心脏的负担。
每次气球膨胀,心脏就可以稍微轻松一点,血液能更好地流向全身,特别是那些重要的器官,比如大脑、肾脏啊。
这气球的作用就像是给心脏按个“休息键”,让它稍微停一下,不再那么拼命地工作。
你想啊,心脏都快撑不住了,这时候如果还让它继续超负荷工作,那就真是“病入膏肓”了。
气球膨胀的时候,主动脉就会被“堵”住一部分,血液就会被推向心脏和大脑等地方,等气球收缩的时候,又能帮助血液回流,减少心脏的工作量。
简而言之,它通过一气球的“开合”,帮助心脏重新找回节奏,让它喘口气。
说实话,这项技术一开始并不被所有人看好。
很多医生觉得,能不能解决问题还不好说,搞不好反而会加重病情。
毕竟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风险的,万一气球放错地方或者弄坏了什么东西,那可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不过,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大家逐渐发现,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确能在很多重症病人身上发挥奇效。
有些病人,原本命悬一线,结果经过这项技术的辅助,不但撑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心脏功能还逐渐恢复了。
简直就是“死里逃生”!不过,大家可能会问,那这个操作到底是怎么进行的呢?其实也不复杂,医生会先在病人大腿或者颈部的动脉里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导管末端连接着一个小气球。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有手术适应证或禁忌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某些严重心脏病禁止行IABP。
2、询问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肚脐至双侧腹股沟已备皮;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评估患者对该穿刺术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状态。
3、检查术前急救用物是否完备,包括抢救车、监护仪、除颤仪等。
【护理措施】1、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术中配合要点,给予心理支持。
2、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配合术者进行操作。
3、IABP过程中,术侧肢体制动,保持术侧下肢伸直、避免弯曲至拔管后24小时,防止导管打折、扭曲、移位及脱出。
4、IABP期间心电监测。
严密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1)观察主动脉压及压力波形、气囊的充气点应在ECG的T 波下降支,排气点应在下一个P波之后的R波之前。
(2)及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反搏开始的2小时内,1次/30分钟;2小时至拔管后24小时,1次/小时,注意比较双下肢皮温、颜色,预防血栓形成。
(3)遵医嘱采集血标本监测ACT,并根据ACT调整肝素用量。
(4)保持中心管道通畅,使用肝素盐水冲洗,1次/小时。
5、术后,应妥善固定气囊导管,防止因牵动而使导管移位或脱出。
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记录24小时尿量。
6、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换药1次/日,预防感染。
7、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至普食饮食。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健康指导】1、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保持术侧下肢伸直,避免弯曲。
2、交待患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 ballooncounterpulsation,IABP)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给,降低主动脉收缩压(后负荷),从而减低心脏做功,改善那些心功能受损患者的前向性血流,提高心排血量,在冠心病救治尤其是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IABP的起源50年代初,美国医生Kntrowitz发现,提高人体舒张血压,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1961年Dr.Clauss等,试图通过动脉插管,用血泵在心脏收缩时,抽出部分动脉血使收缩压下降;当心脏舒张时,快速将抽出的动脉血注入动脉使舒张期血压上升,达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目的。
但血泵的血液相容性不好,对红细胞破坏很大,在临床未能得到实际应用。
1962年,Moulopoulos等设计了一种插入主动脉内的气囊导管,利用气囊在主动脉内充气膨胀、排气压缩的体积变化也得到与Clauss等应用“用血泵抽注血液”提高舒张压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最早利用气囊在主动脉内舒张期膨胀(DiastolicAugmentation) 产生反搏(Counterpulsation)作用的原始实验,逐步形成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
1967年,美国纽约州Maimonides医院的Kantrowitz医生首先将这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技术用于临床,成功救治了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CS)的患者。
后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救活了类似患者,这些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好转,引起人们对IABP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医生重复使用IABP技术均证明其能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效果。
从此,IABP做为一项新技术得到了临床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相关领域。
2 IABP的相关知识IABP是一种机械循环辅助方法,通过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达到辅助心脏功能的作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能救命是真的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是什么,其实这是一种介入治疗的方法,主要借助x光,把导管经过人的皮肤进入到球囊,然后放入到主动脉,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血压的舒张压,这样的话,就能够增加冠动脉血液,能够提高心脏血液的输出,所以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真的能救命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可有效增加急诊PCI患者的存活率,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很多学者的一致认可,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期一项日本观察性队列研究发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与PCI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该研究结果与其他IABP研究结论一致,即PCI患者应用IABP后的预后并未改善,甚至出现了左室功能下降。
[JAMAInternMed2015Nov2]主要研究者TakuInohara(庆应大学医学院)表示,这项多中心注册研究纳入了13000余例日本PCI患者,结果表明应用IABP者的院内死亡风险较未应用IABP者明显升高(OR3.87;95%CI2.71–5.52;P<0.001)。
PrakashDeedwania与TusharAchary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在社论中表示,这一结论的确与近期其他试验一致。
他们建议对IABP进行严格的评估并限制其使用,因为该装置可引起明显的并发症,当然也缺少获益相关证据。
在日本,IABP应用非常频繁,即使是在无明显适应症的患者中。
为研究IAB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者分析了13253例患者的数据,其中885例使用IABP。
IABP组与非IABP组的急性STEMI比例分别为62%vs.21.1%,NSTEMI比例分别为12.8%vs.7.6%,不稳定心绞痛比例为11.5%vs.16.7%,既往心梗比例为20.7%vs.24.7%,既往PCI比例为20.7%vs.24.7%。
PCI术后,IABP组15.1%患者死亡,非IABP 组0.9%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