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术后护理护理IABP术后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一种机械循环辅助方法,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达到辅助心脏的作用。
IABP放置位置:导管应放置在左锁骨下动脉以下1-2厘米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
通过胸部X光片观察导管尖端是否位于第2-3肋间来确定导管位置。
如果放置位置过高,气囊可能会阻塞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导致左上肢灌注不足。
如果放置位置过低,气囊可能会阻塞肾动脉开口,导致肾动脉灌注不足和尿量减少。
IABP的工作原理和生理效应:首先,球囊在心脏收缩、主动脉瓣开放前迅速完成放气,使主动脉内瞬间减压,降低左心室射血阻力(左心室后负荷),从而增加心排血量。
其次,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球囊立即充气,由于球囊的挤压产生反搏作用,将主动脉内的血逆流向挤压至主动脉根部,使近端主动脉舒张压力增高,而舒张期冠脉阻力最小,舒张压升高后,缺血心肌的供血得到改善。
此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使全身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循环稳定,周围血管收缩状况得到缓解,尿量明显增加。
随着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心排血量增加,右心室前后负荷也降低。
IABP的适应症: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包括术前预防应用危重搭桥患者、急性心梗行急诊搭桥患者、晚期风心病患者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手术危险性大的复杂患者;心脏直视术后脱机困难,左心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复跳后血压无法维持、需要人工心肺机辅助的患者;心脏移植手术的辅助治疗,术前心脏功能差及无供体心脏,术后心功能差需进一步辅助;人工心脏的过渡治疗。
在心内科应用,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不稳定型或变异性心绞痛持续24小时、急诊行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心功能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患者、难治性左心衰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能做搭桥患者。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操作规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是经股动脉将球囊导管插入降主动脉,球囊内充以氦气,并与体外的气源及反搏控制装置相连。
将患者的心电或血压信号馈入反搏控制装置,使球囊泵与患者的心脏搏动同步反向动作。
心脏收缩前一瞬间(主动脉瓣开放时),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舒张末压,减少左心室做功,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
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脉瓣关闭时),球囊充气,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增加心肌供氧。
目的IABP可以降低左室后负荷:球囊在心脏收缩、主动脉瓣开放前瞬间迅速完成排气,使主动脉内瞬间减压,左心室射血阻力(左心室后负荷)同时降低,心排血量增加;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球囊立即充气。
由于球囊的挤压,产生反搏作用,将主动脉血逆流向挤压至主动脉根部,使近端主动脉舒张压升高,而舒张期冠脉阻力最小,舒张压升高后,缺血心肌的供血改善。
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PCI患者(左主干病变、严重多支病变、重度左心功能不全);PCI失败需过渡到外科手术;因心肌梗死的并发症、病毒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心肌病晚期导致的心脏泵衰竭;围术期循环不稳定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旁搏路移植术(OPCAB)中搬动心脏导致循环不稳定者。
禁忌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尤其中、重度者;严重的主动脉-髂动脉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如严重贫血、脑出血急性期等。
IABP应用的血流动力学指征心脏指数<2L/(min·m2);平均动脉压(MAP)<60 mmHg;成人尿量<20ml/h ,四肢凉,发绀,末梢循环差。
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调整心脏前负荷,积极应用药物治疗,特别是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剂量>20μg/Kg·min,血流动力学指标仍无改善,应及早开始反搏治疗。
202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的原理和护理基本概念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 IABP )是将一球囊通过股动脉穿刺方法置入到降主动脉与肾动脉之间,由主动脉球囊反搏泵驱动和控制,在心脏舒张期开始充气,在心脏舒张期末放气,从而达到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降低心脏负荷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主要在舒张期,冠状动脉血流量取决于舒张期的时间长短和灌注压力,换句话说,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和心率是冠状动脉供血的重要影响因子。
另外,冠状动脉功能和病变以及心室末压也影响冠状动脉供血。
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包括心率、心肌顺应性和心肌收缩力,心肌顺应性可以理解为心腔舒张末或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可以理解为心脏后负荷。
临床实践中冠脉供血减少的常见原因包括: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或阻塞情况,如血栓或冠状动脉痉挛;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心率过快引起心肌舒张期相对缩短;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脏后负荷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致心脏前负荷增加。
IABP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是抢救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工作原理在心脏舒张期开始,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球囊被迅速充气,使主动脉根部舒张压增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增高,脑、上肢动脉的供血增加,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的供血也增加;在下一个心脏收缩期前,球囊被迅速抽空,使主动脉根部形成相对负压状态,左心室射血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下降, 提高左心室排出量,同时左心室舒张末压下降,心肌耗氧量下降。
总之,IABP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是改善冠脉供血、降低心脏后负荷和室壁张力、中等程度增加心排血量、维持血压等。
组成部分IABP主要由主动脉球囊导管和驱动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球囊导管置于患者体内,驱动控制系统在患者体外,两者通过气导管和中心压力管相连接。
IABP通过中心腔压力管检测主动脉根部压力,通过体表心电图获取患者信息,控制球囊的充气和放气时相。
IABP课件一、IABP简介IABP(Intra-AorticBalloonPum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种心脏辅助装置,通过在主动脉内植入一个球囊,与患者的心脏跳动同步地进行充气和放气,从而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
IABP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二、IABP的工作原理IABP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反搏效应。
在心脏舒张期,球囊迅速充气,提高主动脉内压力,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在心脏收缩期,球囊迅速放气,降低主动脉内压力,减轻心脏负担。
通过这种周期性的充放气,IABP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改善患者的心脏症状。
三、IABP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2)心衰伴严重心绞痛;3)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4)高危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
1)主动脉瘤;2)主动脉夹层;3)严重出血倾向;4)严重感染;5)预期生存时间极短的患者。
四、IABP的并发症及处理虽然IAB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1)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2)感染;3)球囊破裂;4)下肢动脉栓塞;5)主动脉损伤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
例如,对于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可采取压迫止血、调整抗凝药物等措施;对于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对于球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停止IABP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IABP的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生命体征、心脏症状、球囊工作状态等;2)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出血、渗血等情况;3)合理调整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4)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5)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6)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IABP,并告知注意事项。
六、IABP的展望随着心脏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IABP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 aortic ballooncounterpulsation,IABP)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来改善心肌氧供给,降低主动脉收缩压(后负荷),从而减低心脏做功,改善那些心功能受损患者的前向性血流,提高心排血量,在冠心病救治尤其是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1 IABP的起源50年代初,美国医生Kntrowitz发现,提高人体舒张血压,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1961年Dr.Clauss等,试图通过动脉插管,用血泵在心脏收缩时,抽出部分动脉血使收缩压下降;当心脏舒张时,快速将抽出的动脉血注入动脉使舒张期血压上升,达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目的。
但血泵的血液相容性不好,对红细胞破坏很大,在临床未能得到实际应用。
1962年,Moulopoulos等设计了一种插入主动脉内的气囊导管,利用气囊在主动脉内充气膨胀、排气压缩的体积变化也得到与Clauss等应用“用血泵抽注血液”提高舒张压一样的效果,这就是最早利用气囊在主动脉内舒张期膨胀(DiastolicAugmentation) 产生反搏(Counterpulsation)作用的原始实验,逐步形成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
1967年,美国纽约州Maimonides医院的Kantrowitz医生首先将这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技术用于临床,成功救治了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CS)的患者。
后来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救活了类似患者,这些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好转,引起人们对IABP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医生重复使用IABP技术均证明其能提高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效果。
从此,IABP做为一项新技术得到了临床认同,并应用于临床相关领域。
2 IABP的相关知识IABP是一种机械循环辅助方法,通过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在心脏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放气,达到辅助心脏功能的作用。
iabp指征
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种辅助循环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支持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灌注,减少心肌耗氧量。
它的应用指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心源性休克:当心脏无法输出足够的血液流量,导致全身低灌注综合征时,IABP可以增加冠状动脉循环灌注和左心室的前后负荷平衡,从而提高心输出量和血压。
这是IABP应用的主要指征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IABP可以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预防再次发生梗死。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的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综合征中,IABP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心肌病和心肌炎: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功能衰竭,IABP可以通过增加心肌血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
此外,IABP还可以应用于高危患者冠状动脉造影、PTCA、冠状动脉溶栓及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后的辅助,以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功能损伤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IABP的使用并非无禁忌。
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重度主动脉狭窄、严重的外周动脉疾病等疾病,禁止使用IABP。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IABP的应用指征主要是针对心脏功能衰竭和冠状动脉疾病,但具体是否使用,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一、概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s,IABP)是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系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在舒张期气囊充气,在心脏收缩前气囊排气,起到辅助心脏的作用。
二、原理IABP可有分离的主动脉内球囊(IAB)和控制台完成,反搏球囊的容量通常在25~50ml,球囊导管通过中心腔沿细小的引导丝进入血管,通常置于降主动脉内,撤出导丝后,中心腔可以用来监测主动脉内的压力。
工作气体通常选用氦气,这种气体分子量小、粘滞性差,利于快速通气和放气。
心脏舒张期开始时,气囊充气,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冠状动脉流量增加,心肌供血增加,全身血流增加500ml/min。
左心室等容收缩期时,气囊排气,主动脉压下降,心脏后负荷下降,心脏射血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
IABP与药物的比较:IABP对于衰竭心脏的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儿茶酚胺类药物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血压,增加心肌供血,但也增加心脏射血阻力和心肌耗氧量,从而加重心肌缺血坏死,导致恶性循环;扩血管药能降低心脏射血阻力,但也降低血压而减少心肌供血,在血压低的情况下不能应用;IABP既增加心脏氧供,又减少氧耗。
IABP与左室辅助装置比较:左室辅助装置可以进行容量置换,在心脏停跳和心室纤颤的情况下也可维持循环。
IABP需要心脏有一定的功能,收缩压维持在50mmHg以上,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左室辅助装置对抗凝要求严格,破坏血液成分,长时间应用,常造成患者不可控制的广泛渗血、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而IABP可不用抗凝,对血液无破坏作用,所以,左室辅助装置仅用于IABP无效的重症患者。
三、设备1.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套装包括IAB导管部分和穿刺部分,IAB球囊膜采用非致血栓性材料,套在套管前部;导管采用金属标记以便X线观察。
导管被设计成双腔,中心腔可以通过导丝,另一腔通过球囊和气泵。
囊导管为一次性应用,根据气囊充气量多少,有不同容积,供不同身高的人选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主讲人月日
原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简称IABP,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由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至降主动脉内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进行与心动周期相应的充盈扩张和排空,使血液在主动脉内发生时相性变化,从而起到机械辅助循环作用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方法。
可降低主动脉阻抗,增加主动脉舒张压,而降低心肌耗氧,增加氧供,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适应症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稳定性心绞痛。
难治性心衰等
1.1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备好球囊导管和反搏主机。
静脉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的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肝素50mg),手术扩创包(无菌巾),1%利多卡因以及除颤器。
协助医生进行右侧腹股沟处备皮,消毒,局部麻醉后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再将球囊导管引入,到达位置后,固定好外固定器。
外固定器与主A鞘管相接,球囊反搏导管与主机连接,调整反搏间隔及频率[10]。
股A穿刺点局部予无菌敷料固定,建议用宽5cm,长20~30cm的低过敏胶布沿大腿纵后方固定于大腿上,防止管路沿大腿皮肤被意外拉出。
1.2 观察反搏效果
反搏有效的征兆包括循环改善(皮肤,面色可见红润,鼻尖,额头及肢体末端转暖),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下降,尿量增多,以及心泵有力,因此,准确观察A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反搏压与波形。
1.3 监测生命体征
动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及心电图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及时观察动脉压力曲线情况,并根据压力波形调整气囊充盈与排空的时间;及时观察心电图,采用药物等控制心率在90~110次/min。
1.4 抗凝治疗的监测
在应用肝素,抗凝过程中,2~4h监测出血凝血时间,肝素盐水用微量泵匀速缓慢推注,速度为2~4ml/h。
除了维持凝血指标外,应密切关注临床出血征象。
1.5 足背A监测
确定足背A搏动处,并在皮肤上作标合度监测,以及早发现下肢缺血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7 体位的护理
应用IMBP治疗的病人要绝对卧床,取平卧或半卧位小于45°,上垫床,穿刺侧下肢伸直,避免屈膝、曲髋,踝关节处用约束带固定,避免导管打折,肩下垫软枕,骶尾部、肘部和足跟部1h按摩一次,预防压疮发生。
1.8 拔管的护理
反搏主循环稳定后可拔除导管。
经股A拔除IABP反搏气囊导管及鞘管后用手指按住穿刺点上方1cm处1h,再用纱布,弹力绷带包扎。
穿刺点处放置1kg盐袋压迫6h,制动体位15h后撤除。
拔管后局部无出血、红肿、足背A搏动良好、皮肤温度、颜色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说明拔管成功。
2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血管并发症:包括肢体缺血,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
感染:包括穿刺部位的感染,导管感染或菌血症。
球囊破裂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