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8
《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解释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2)前期差错及其更正;(3)本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本准则第三条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涵盖了目前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实务中某项交易或者事项如果没有相应具体会计准则或其应用指南加以规范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原则、基础和方法进行处理;待发布新的具体规定时,从其规定。
(二)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应当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
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留存收益两个项目的调整。
(三)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其中,“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前期差错及其更正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一)本准则所称“前期差错”,应当是指重要的前期差错以及虽然不重要但故意造成的前期差错。
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例如,企业的存货盘盈,应将盘盈的存货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固定资产盘盈,应当查明原因,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
(二)企业发现的前期差错,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重新列示和披露。
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对于不重要且非故意造成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应用指南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基本要求
企业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等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
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上述程序,并按本准则的规定处理。
二、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本准则第三条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一)实务中某项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具体会计准则或其应用指南未作规范的,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原则、基础和方法进行处理;待作出具体规定时,从其规定。
(二)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应当将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
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
1
(三)本准则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准则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
三、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企业发现的前期差错,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重新列示和披露。
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2。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02.15•【文号】财会[2006]3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财会[2006]3号二○○六年二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
第二章会计政策第三条企业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
但是,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条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五条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六条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是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一项重要会计准则,主要涉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等内容。
这一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质量和透明度。
下面我们将对准则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具体原则、规定和方法。
企业应当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初选择并应用一致的会计政策。
如果在后续期间发生了原会计政策不再适用或者新的会计政策更为适宜的情况,企业应当及时调整并披露相应信息。
在确定会计政策时,企业应当考虑符合法律法规、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尽可能确保会计政策反映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在财务报表披露中应当明确会计政策,并且对于重大会计政策的应用应当进行适当的说明。
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需要对一些无法精确测定的项目进行估计。
这些估计以合理和可靠的基础为前提,但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企业在确定需要变更会计估计时,应当充分评估变更的影响,及时调整财务报表,并披露相应信息。
会计估计变更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因此在财务报表披露中,企业应当说明对关键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具体影响、调整金额等信息。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可能较大或者涉及重大会计政策的情况,企业应当对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适当说明。
三、差错更正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认识错误等原因导致的。
一旦发现错误,企业应当及时进行更正。
对于已经发布的财务报表发现的差错,企业应当在下一个期间的财务报表中进行相应调整,并披露差错更正。
第二篇示例: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是中国财政部于2009年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为规范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处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解释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ASBE28)是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一项准则,规定了企业在采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时的核算和披露要求。
该准则共分为7个部分,包括:目的、适用范围、定义、会计政策的确定、会计估计的变更、差错更正和附则等,总共有41条。
该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指导企业如何采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以及如何更正会计差错的框架,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业绩。
首先,该准则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制定企业会计政策、执行会计估计变更和纠正会计差错的全部企业。
其次,准则明确了会计政策的确定过程,要求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与企业的经济业务实质相符合的会计政策。
同时,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并应明确会计政策的采用日期以及会计政策的变更过程。
准则还规定了会计估计变更的程序和要求。
会计估计变更指的是企业在制定会计估计时所做出的改变。
准则要求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的证据和信息,并将变更的原因、方法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适当的披露。
在差错更正方面,准则规定了两种类型的差错:基本误差和期末调整差错。
基本误差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会计期间中对重大事项的处理所产生的差错,期末调整差错指的是企业在编制和报告财务报表时所产生的差错。
对于已发生但未进行更正的差错,企业应及时进行更正,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披露。
此外,该准则还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附则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附则包括了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披露和重要的实施指导等内容。
总之,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规范了企业在采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时应遵循的规则和要求。
准则的制定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使企业能够根据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并及时更正会计差错,从而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业绩。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在实施会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规定。
1、会计政策:企业在记录、报告和披露会计信息时,应当采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以及适用于特定业务和情况的会计政策。
2、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当根据最新的会计信息,对先前采用的会计估计进行合理的变更。
3、差错更正:企业应当及时根据最新的会计信息,对先前记录的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修正,以纠正已经发生的差错。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006)财会[2006]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所得税影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第二章会计政策第三条企业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
但是,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条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五条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六条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第七条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1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纳税影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第二章会计政策
第三条企业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
但是,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第四条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五条下列各项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