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4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增长、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增长、结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1.如何科学准确地解读人口数据,分析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性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人口分布与环境1.导入环节教师简要地介绍人口问题和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征求学生对此的看法和想法。
2.人口分布•定义: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
•实践案例:通过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的差异和特点。
3.人口增长•定义: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
•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实践案例:通过举例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内在规律。
4.人口结构•定义: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出生率,死亡率,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
•实践案例:通过实践对人口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人口结构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二课时:人与环境1.导入环节教师放映相关视频、图片或分析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定义: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实践案例: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环境保护•定义: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人类生存健康而采用的各种措施。
•实践案例:通过实践,体验环境保护工作,让学生具体感受环保行动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1.案例讲解法2.实践教学法3.课堂讨论法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2.课后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学生的教学反馈七、教学资源1.人口与社会现象相关的数据统计报告及分析2.环境保护组织提供的资料和案例八、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人口与环境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探究►►主干填空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取决于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动;二是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引起的.从全球看,____对世界人口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决定人口数量的因素仅仅是____增长。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⒈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_______因素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等.________因素影响极小.⒉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________因素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有些是直接的,如:________病,有些是间接的,:如________病。
____________也是重要因素.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人口数量增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压力大,使________剧增;对环境造成侵害,使_____________物增加,对环境产生影响.四、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⒈人口增长对环境恶化有影响,但不是环境污染唯一决定因素.⒉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正相关.►►点击思维⒈为什么说从全球范围看,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并不产生影响?⒉考察范围与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影响的关系是怎样的?⒊生育率与出生率的比较:人口的生育率=新增人口数/育龄妇女数(15~49岁妇女)人口的出生率=新增人口数/人口总数一般来说,人口的生育率大于人口的出生率.⒋为什么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因素?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Step two 知识深化►►图表导读⒈图1.2接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⑴从图中可以看出:① _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___的妇女,随着妇女____________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_.②_________落后地区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居住在发达地区的妇女.⑵从图中推理出:①___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极小.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程度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很大③提高我国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当务之急.2. 图1.5 一些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1997年)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正相关.⑵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参考答案:►►主干填空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迁移人口的自然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气候,水,土壤自然环境克山疟疾环境污染三资源和环境排污量生产废弃四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点击思维1.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⒉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影响越小.⒊人口的生育率=新增人口数/育龄妇女数(15~49岁妇女)人口的出生率=新增人口数/人口总数一般来说,人口的生育率大于人口的出生率.⒋环境污染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⒌略.►►图表导读⒈⑴①农村城市受教育程度少②经济、文化⑵①自然②经济文化③乡村、经济文化2. ⑴美国⑵略.►►典例剖析【例1】某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迁移的人口数量【解析】在某区域范围内,如大洲,国家,国内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而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仅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地区是封闭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忽略人口迁移所带来的人口数量的变化,只研究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C【例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A.南亚B.欧洲C.亚洲东部D.北美洲东部【解析】人口密度是人口数量与人口面积之比,该题目易误选C,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答案:A.。
第二节人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数据和图表,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种种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具学具】板图课件多媒体
【教法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发讲授法。
第二节人口1.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和《中国人口的增长》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诸多负面影响。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讨论。
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同学们或许只是从平时这些小事中深感我国人口之多,但具体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课教学。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教师指导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根据人口增长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1)我国人口基数大。
2000年有亿,2022年达到亿。
(2)增长速度过快。
由该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2.学生讨论:(1)新中国成立以前为什么人口增长缓慢?(2)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什么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3)1982年至2022年人口增长曲线明显变缓,主要原因是什么?3.算一算,想一想结合课本P12图和图,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
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对你的成长有没有影响?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
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
4.用一系列漫画(或做成课件)分析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经济的影响:(1)第一幅画:原始自然环境,其中有森林、草场、河流、小鸟等各种动物,有一个人在一小块田地里劳作。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案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数量的转变的缘故。
2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阻碍和人口数量转变对环境的阻碍。
3正确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转变对自然环境的阻碍。
【时安排】1时【教学进程】一.人口数量的转变人口的自然增加:取决于人口诞生率和死亡率的转变;人口的机械增加:由人口迁移引发。
〖学生活动〗如何正确明白得“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转变并非产生阻碍,决定人口数量变更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加”。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转变的阻碍〖教师讲述〗生育率的概念〖分析比较〗诞生率和生育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生育率是诞生率的基础,一样情形下生育率水平高,诞生率水平也高;区别在于生育率表现的是新诞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而诞生率表现的是新诞生人口与全部人口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育率的阻碍〖学生讨论〗环境对生育率的阻碍环境对生育率的阻碍要紧体此刻社会环境的阻碍方面。
任何地域生育率的转变,要紧取决于该地域的经济进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和婚姻制度、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避孕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阻碍能够以为是微乎其微的。
〖学生活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生育观〖教师讲述〗环境对生育率的阻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因为在死亡率,专门是婴幼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形下,生育率往往也比较高。
人们之因此情愿多生小孩,主若是为了保证家庭后继有人。
这种由于婴幼儿死亡率高而诱发的补偿性高生育率现象,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普遍存在。
因此,若是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阻碍的话,那也是通过阻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
(二)环境对死亡率的阻碍〖学生讨论〗环境对残废率的阻碍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阻碍死亡率水平的要紧因素,经济条、政治因素、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专门是医疗卫生事业等对死亡率转变有专门大的阻碍;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比较直观。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了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带来的影响;3.掌握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维护环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会变化?请学生进行讨论,并带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1)教师首先讲解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口数量的增长规律,如指数增长等。
(2)接着,教师讲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的短缺、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的加剧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展示这些影响。
(3)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的方法。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3.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
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并汇总出一个共同的政策,然后向全班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如限制生育、控制人口迁移等。
4.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展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对未来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醒学生要关注人口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对环境友好的选择。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以及他们采取的人口政策。
2.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人口问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选择城市和农村,进行对比研究。
3.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了解人们对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
4.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联;2.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3. 课堂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环境问题,提出问题:“人口增长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2. 学生讨论,分享观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2.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污染等;3. 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对人口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具体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联;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实现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和谐?”;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提高环保意识;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环境人口容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环境人口容量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及其含义2. 环境人口容量的计算方法3.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4.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现状及挑战5.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人口容量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4. 小组讨论: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5. 总结提升:强调环境人口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人口增长示意图及相关数据。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现状。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现状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记录: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六、教学内容1. 环境人口容量的国际比较2. 全球环境人口容量问题及挑战3. 我国的环境政策与环境人口容量4. 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差异与调控5. 环境人口容量研究的前沿动态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世界地图展示不同国家的人口密度,引发学生对环境人口容量国际比较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人口容量的国际比较方法和结果。
3. 案例分析:分析全球环境人口容量问题的典型案例,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4. 我国环境政策讲解:讲解我国的环境政策及其对环境人口容量的调控作用。
人口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人口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探讨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趋势分析;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策略。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人口增长的原因,如医疗技术的进步、生育率的下降等,并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
3. 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等。
讨论与思考:4.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策略和建议。
案例分析:6.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与展望: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1. 图片或视频展示:通过视觉媒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2.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2. 课堂讨论:参与讨论并提出有价值观点的学生获得积极评价。
拓展活动:1. 课后阅读:推荐相关环境保护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机构,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关于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的素材;2. 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价表格。
环境人口容量教案环境人口容量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人口容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人口容量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环境承载力与合理容量的概念,并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教学重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
教学方法:以实际生活为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本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一个延续。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1、生产背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据预测,本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
2、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同样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
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但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案
第二节
人口数量与环境【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数量的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以及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3.正确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学生活动〗如何正确理解“从全球范围来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教师讲述〗生育率的概念〖分析比较〗出生率和生育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联系在于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区别在于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而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学生讨论〗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面。
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婚姻制度、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避孕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
气
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微乎其微的。
〖学生活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生育观〖教师讲述〗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因为在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较高的情况下,生育率往往也比较高。
人们之所以愿意多生孩子,主要是为了保证家庭后继有人。
这种由于婴幼儿死亡率高而诱发的补偿性高生育率现象,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社会中普遍存在。
因此,如果说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有影响的话,那也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所施加的间接作用。
(二)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学生讨论〗环境对残废率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死亡率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条件、政治因素、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等对死亡率变化有很大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也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比较直观。
1.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气候、水、土壤等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学生活动〗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残废率的影响(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暴等所造成的受灾地区死亡人数上升)2.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环境污染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活动〗目前环境污染对残废率的影响三.人口数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师讲述〗在原始社会,尽管
人类的生存主要依赖于大自然,但由于人口数量很少,加之生活地域狭窄,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小。
农业出现以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在加大。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水平前所未有的发展,客观上人类比以往具备了更大的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主观上形成了对自然环境有更大改造的要求。
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学生活动〗当前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小结〗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其对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
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3.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学生活动〗人口数量是否是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教师小结〗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用;至于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定论;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现正相关。
人口增长对环境有影响,但就环境污染的原因而言,人口增长只能算其中之一。
〖学生活动〗课本(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XX年6月
第1版)第9页“活动”【“活动”参考答案】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第一种说法是把环境污染主要归因于人口数量增长,这种说法明显不正确。
第二种说法是把环境与人口数量关系“机械化”了,虽然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增长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不能认为“只要人口数量增长了,环境就必然更加恶化”。
第三种说法的核心是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作用,同时对先进技术的作用也片面理解了。
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但技术能不能完全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先进的技术能不能被掌握,并利用到改善环境中,这些都是问题。
【板书设计】 1.2人口数量与环境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二.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一)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二)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1.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2.环境污染对死亡率的影响三.人口数量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人口数量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人口数量增多对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