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 23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4
23 周亚夫军细柳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积累本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3.把握本文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高贵威严的国君到军营中慰问将士们时,将士们一般会怎样做呢?对,会列队欢迎,大礼参拜。
当汉文帝刘恒到细柳营慰问周亚夫的军队时,周亚夫没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
然而,汉文帝出军门后不由得说:“此真将军矣!”赞赏有加。
周亚夫将军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史学家司马迁,去了解周亚夫将军的历史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祝兹.侯(ī) 棘.门(jí) 彀.(gòu) 弓弩.(nǔ) 诏.(hào)按辔.(pèi) 揖.(yī) 胄.(hòu) 曩.(nǎng)2.朗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3.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疏通文义。
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关注下列文言现象。
【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2.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1.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课文叙述故事时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1.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自读课文、注释,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扫除文字障碍,对课文中未加注释的难解的词要求学生查词典释义注音。
如:“大”、“入”、“为”、“已而”、“之”、“被”、“且”、“请”、“既”、“曩”、“真”等。
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a. 查词典、注音释义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b. 多义词及意义相近的词要归纳整理,如:“为”(担任、被)、“入”(侵入、进入)、“使”(派遣、使者)、“军”(驻军、军营)、“已而”(一会儿)、“无何”(不久)、“既”(以后)、“曩”(以前,文中引申为“刚才”。
)c. 要注意辨别多音字,不同的音,意义也不同,如“骑”(qí、jì)。
学生查字典时,教师应巡视,了解情况,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朗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让学生散读课文,做到自然流畅。
抽读、齐读课文。
难词、难句质疑,教师讲解。
小组内口头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军细柳:以备胡”。
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从“上自劳军”到“成礼而去”,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到”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23 周亚夫军细柳1.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重点)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纪律在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共场所需要纪律,行军打仗需要纪律,学校学习也需要纪律。
想当年,岳家军纪律严明,威震八方;戚家军令行禁止,勇退倭寇;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称颂。
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认识另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疏通字词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读准字音。
祝兹.侯(ī) 棘.门(j í) 彀.(g òu) 弓弩.(n ǔ) 诏.(h ào) 按辔.(p èi) 揖.(y ī) 胄.(h òu) 曩.(n ǎng)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提问1: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
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
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
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
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到“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
第三部分为第三自然段。
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
提问2: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周亚夫的人物特点,认识他的品质和才能;(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合理的摘抄和仿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周亚夫的忠诚、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3)激发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2)周亚夫人物特点的分析;(3)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的摘抄和仿写。
2. 教学难点:(1)古代战争术语的理解;(2)周亚夫军事才能的阐述;(3)课文背景知识的拓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亚夫的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亚夫的人物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战争术语,帮助学生理解;(2)阐述周亚夫的军事才能,引导学生学习。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周亚夫的忠诚与敬业;(2)进行课文句子、段落的摘抄和仿写练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周亚夫的品质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周亚夫的人物评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 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围绕“情操与志趣”这一主题进行设计,选取的诗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名篇。
从主题上来说,这几篇文章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和抱负有关。
《<孟子>三章》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愚公移山》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周亚夫军细柳》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
每一篇作品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材料。
《<孟子>三章》以其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对举句,气势非凡;《愚公移山》以寓言的形式讲述“金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故事;《周亚夫军细柳》则在冷静准确的叙述之中暗含褒贬。
学习这几篇课文,有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
《<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此单元的课文对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正式学习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敏锐的感知,在细致深入的分析上存在困难。
大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疏通文意,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了解,缺少对古文所表达的人物精神及主题的细致分析。
在议论文方面,学生也已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但是接触文言议论文还是首次。
八年级学生对诗歌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具备了初步的感悟力、鉴赏力。
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看待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对诗歌主题的把握和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语言的品味与理解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23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与能力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周亚夫的性格特点,学习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品格,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重点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学习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材料2课时“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中英姿飒爽猎渭城的将军叫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迁(前145年—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司马迁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初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1.生字注音祝兹(zī)侯 棘(jí)门 彀(gòu)弓弩(nǔ) 按辔(pèi)徐行 作揖(yī) 介胄(zhòu) 嗟(jiē)乎 曩(nǎng)者2.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初中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周亚夫的人物特点及其在军细柳的作用。
(3)能够领会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英勇顽强、忠诚敬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周亚夫的人物特点及其在军细柳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2)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亚夫的人物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重点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军细柳的作用。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周亚夫人物形象的把握。
3.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的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周亚夫在军细柳的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其严谨的军事态度和细心的指挥能力。
2. 情景模拟: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军细柳的生活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3 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
3.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唐代诗人王维《观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做了形象、逼真的描写。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周亚夫。
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预习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并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诵读,最后由学生范读。
3.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字词读音和意思。
(1)读准下列加点字。
持兵揖.(yī)彀.(ɡòu)诏.(zhào)介胄.(zhòu)嗟.乎(jiē)曩.者(nǎnɡ)(2)补充解释。
持满:把弓拉满。
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低于将军。
车骑:乘车马的人。
按:控制。
辔:马缰绳。
(3)重点句子意思。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穿着盔甲,(手持)锋利兵器,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
”③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译文:皇上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向周亚夫表示敬意)。
④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译文: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
至于周亚夫,岂能被侵犯!三、梳理文意,熟悉课文情节。
(1)学生相互提问词义、句意。
小组反馈疑难字词句,教师统一点拨。
23* 周亚夫军细柳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以及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用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王维的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射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作品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跨度三千余年,翔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祝兹.侯(ī) 棘.门(jí) 彀.弓弩.(gòu)(nǔ)按辔.(pèi) 持兵揖.(yī) 介胄.(hòu)嗟.乎(jiē) 曩.者(nǎng) 诏.(hào)4.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曩】先前。
【固】必,一定。
【军.霸上】驻军、驻扎。
23* 周亚夫军细柳
【导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课时计划】
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请大家看屏幕:《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祝兹.侯(zī) 棘.门(jí) 彀.弓弩.(gòu)(nǔ) 按辔.(pèi) 持兵揖.(yī)
介胄.(zhòu) 嗟.乎(jiē) 曩.者(nǎng) 邪.(yé)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军.霸上(驻军、驻扎) 入边(侵入边境) 上自劳.军(慰问)
棘门军.(军营) 已.而(不久) 持满(把弓拉满)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天子且.至(将要) 居无何(过了不久)
持节(手持符节) 壁.门(营垒) 为动(被感动)
曩(先前) 固(必,一定) 邪(语气词,表示反问)
3.一词多义。
军军.霸上:驻军、驻扎
上自劳军.:军营且天子且.至:将要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汝心之固.:顽固谢使人称谢.:告知
长跪而谢.之:道歉
4.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5.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详实地记述了我国古代的历史,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4.通读全文,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
学法指导:
【文言实词复习的方法】
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识记通假字,有利于理解课内课外文言语段。
2.古今异义,明确了古今词义的差别,便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不同语境下字词的含义,更好地理解文章。
3.一词多义,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4.词类活用辨析,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
5.浏览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交流点拨】(1)先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2)中心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3)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文本精读深入理解
1.最后皇上对周亚夫有一句评价,请同学们找出来。
【交流点拨】“嗟乎,此真将军矣!”
2.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交流点拨】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3.课文是怎样刻画周亚夫这一人物形象的?
【交流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
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
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描写汉文帝慰劳军队将士这一场面,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课文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令人对这支军队的统帅油然而生敬意。
再一处对比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策马驱车“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由此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即使天子也不得不遵从。
这更让人加深了一层敬意。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来源:Zxxk.Co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
”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
充分概括。
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违反做人原则取得地位。
所以说,语文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
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现在,我们将思维的航班从2000年前回溯到现实生活中,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让你当咱们班的班长,请你借鉴周亚夫的做人原则以及管理方法,谈谈你会怎样承担起班长的职责?怎样团结所有的同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
【附:板书设计】
真将军治军严整,军纪严明
刚正不阿,恪尽职守
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对比手法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