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课件《猫和老鼠》课件 赣美版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8
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7课猫和老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7课猫和老鼠》是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猫和老鼠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猫和老鼠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他们喜欢绘画和创作。
但是对于猫和老鼠的形象,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描绘来熟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猫和老鼠的形象,培养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让学生通过描绘猫和老鼠,提高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猫和老鼠的形象。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描绘中注重细节和表情,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猫和老鼠的图片,培养观察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描绘猫和老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7课猫和老鼠》。
2.图片:猫和老鼠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参考。
3.画具:水彩笔、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猫和老鼠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猫和老鼠的形象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描绘猫和老鼠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注意讲解描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示范的过程,自己进行描绘猫和老鼠。
教师在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5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和描绘的重要性。
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7课猫和老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7课猫和老鼠》是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猫和老鼠的画法。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猫和老鼠形象,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绘画充满了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还在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致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猫和老鼠的结构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猫和老鼠的结构特点和画法。
2.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猫和老鼠的表情和动态。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猫和老鼠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猫和老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和老鼠的外形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视频或图片,呈现猫和老鼠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猫和老鼠的生活习性,为绘画提供生活原型。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猫和老鼠的图片,分析猫和老鼠的结构特点,讲解绘画技巧。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画出猫和老鼠的形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在练习纸上继续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绘画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猫和老鼠添加生动的表情和动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观察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绘画猫和老鼠的形象,要求画面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8.板书(课堂结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猫和老鼠的结构特点、绘画技巧、表情和动态的表现。
第7课猫和老鼠-赣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猫和老鼠》。
通过绘画学生可以学到造型和色彩的运用,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更可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2.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艺术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2.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1.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构图和色彩,创作出美术作品。
2.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产生创作愿望。
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通过讲解猫和老鼠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作品的构成和特点。
2.实践法:在学生的实际绘画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技巧。
3.听说结合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述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本课的教学步骤为: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艺术作品《猫和老鼠》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作,了解画作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步:讲解老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讲解《猫和老鼠》的构图和色彩运用,并培养学生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实践学生准备画纸和颜料,开始绘画。
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促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绘画技巧。
第四步: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参考彼此的作品,交流创意和感受,并向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步:展示学生在班内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了解彼此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成果。
第六步:总结老师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提醒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以后的绘画实践中。
六、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为:1.笔画和色彩的运用是否合理。
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7课猫和老鼠》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7课猫和老鼠》是赣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的一课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猫和老鼠的形象特征,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能够创作出一幅关于猫和老鼠的美术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范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猫和老鼠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家里都有宠物猫或老鼠。
因此,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美术技巧的掌握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猫和老鼠的形象特征,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绘画猫和老鼠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猫和老鼠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示范、练习和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同时,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猫和老鼠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与示范:教师简要讲解猫和老鼠的形象特征,示范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练习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绘画技巧。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第7课猫和老鼠∣赣美版教学目标:1、观看认识猫、鼠的形象特点,了解各种纸材的特性、纸手工制作的工具、技法等知识。
2、把握多种卷纸的差不多方法,学习不同形体组合的黏结方法,体验纸材的多变性以及不同色彩合理搭配的美感。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参与美术活动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两种卷纸的方法。
教学难点:躯体各部分的连接。
教具预备:实物投影仪、范例等。
学具预备:废旧硬纸卷、卡纸零头、广告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固学生情绪。
二、激趣导入1、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
2、引入新课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玩具,可好玩呢,想看看吗?(教师出示几个纸猫和老鼠,请每组的代表到前面并说一说你喜爱哪一只,什么缘故?)现在,小朋友们照着老师的样儿学着做一个吧!二、新课教学1、观看认识猫、鼠的特点。
1)师展现真实的猫、鼠照片。
2)小组讨论3)小结:猫的头部比较圆,嘴边有猫须,身上常有花纹,行走时姿势文雅;老鼠头部较尖,也生有胡须,有两颗门牙,尾巴细长。
2、学习卷纸额几种技法。
师示范3、以“小花猫”为例,传授完整的制作步骤。
(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纸材和方法来制作躯体、四肢和尾巴等部分。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四、学生制作头部——躯体——尾巴——上色。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一年级下美术说课稿-7猫和老鼠-赣美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为一年级下册《美术》课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学习《猫和老鼠》这幅画和亲手制作一只活泼可爱的老鼠,感受线条、形状和颜色的运用以及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绘画的基本语言元素-线条、形状、颜色等的运用;•归纳和领悟猫和老鼠的形态特征,并在创作过程中应用;•了解和熟悉弯线、圆形等基本线条和形状。
2.能力目标•掌握柔和的弯线和圆形的绘画方法;•通过亲手创作老鼠加深对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在创作中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艺术体验形成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画中猫和老鼠的构成和特点,运用基础线条和形状绘制老鼠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画中细节的观察和把握;•学生对于柔和的弯线和圆形的绘画技巧掌握。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7分钟)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猫和老鼠》,以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新课讲解(10-15分钟)(1)出示分析与解释画《猫和老鼠》教师出示画《猫和老鼠》,引导学生们来对画中的细节进行观察和发现,并大声朗读画名,让学生看到画面中的主题就是“猫和老鼠”。
(2)分析线条、形状、颜色等基础语言元素教师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画中的细节,并分别解释各部分构成要素,解释线条、形状、颜色等基础语言元素在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
3.创作环节(20-30分钟)(1)现场制作老鼠样板教师现场讲解老鼠的构造和画法,并在白板上现场制作老鼠样板,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2)制作老鼠在制作老鼠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基础线条和形状的使用方法,并在制作的过程中指导,让学生们在制作中进行观察、思考和理解。
4.总结和拓展(5-7分钟)(1)学习内容回顾和总结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来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刚刚学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