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制度}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4.80 MB
- 文档页数:69
(企业经营管理)极重要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讲稿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1、标准化概念1.1标准什么是标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组织也会有不同的定义。
1.1.1标准化组织定义国标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关联活动的通用词汇》(修改采用ISO/IEC关联标准)对“标准”给出的定义:“为了于壹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壹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壹种规范性文件。
”附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认为标准应具备以下特征才能称其为标准:⑴标准是壹种规范性文件。
⑵标准必须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性质。
⑶标准的制定要有壹定的程序,要有协商壹致的过程,且且要由公认机构发布。
⑷标准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⑸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1.1.2世界贸易组织定义《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对“标准”给出的定义:“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定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关联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文件。
该文件仍可包括或专门涉及适用于产品、工艺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从这个定义来见没有提及“协商壹致”,因此《WTO/TBT》的标准除了包含达到协商壹致的文件,仍包含了非协商壹致的文件。
标准的概念比较宽泛。
1.1.3标准的种类⑴按属性划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⑵按内容划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
⑶按范围划分: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2技术规范除“标准”之外,我们仍常接触到“技术规范”。
什么叫技术规范?1.2.1技术规范定义“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够见出:技术规范也是壹种文件,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文件,它和标准的区别于于,这种文件没有经过制定标准的程序。
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为了达到统一、规范、互通、互认的目的,对产品、服务、过程、方法、人员等方面的要求所制定的规范。
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促进国际贸易、增强企业竞争力等。
因此,了解标准化的基础知识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标准化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为了在特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制定的、经公认的规范和标准。
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是对产品、生产过程、测试方法、管理体系、术语和符号等方面的要求,也可以是对人员技能、素质和行为的规范。
标准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其次,标准化的种类有哪些?标准化主要包括产品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测试方法标准、术语和符号标准等。
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的性能、规格、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工艺标准是指对生产过程、加工工艺、工艺装备、工艺条件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质量标准是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质量等级、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管理标准是指对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测试方法标准是指对产品性能、质量、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程序的规定。
术语和符号标准是指对专业术语和符号的定义、使用和表示方法的规定。
再次,标准化的编制流程是怎样的?标准化的编制流程主要包括立项、调研、起草、审查、修改、审定、发布、实施和监督等环节。
首先,立项阶段是确定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标准制定的范围、目标和任务。
其次,调研阶段是收集和整理有关标准制定的技术资料、市场需求、国内外标准和法规等信息,为标准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然后,起草阶段是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标准草案,明确标准的内容、结构、要求和技术参数。
接着,审查阶段是对标准草案进行专家评审、技术审查和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和完善标准草案。
企业标准化管理基础知识企业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管理行为,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标准化要求和规定,以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管理方法。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
首先,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标准化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等进行规范化和统一化的管理活动。
企业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因此,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还包括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时,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协调性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化方法,如制定内部标准、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引进国际标准等,以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此外,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还包括标准化的内容和要素。
标准化的内容包括产品标准、工艺标准、管理标准等,而标准化的要素包括标准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检验、标准宣传等。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标准化的内容和要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
最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还包括标准化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时,企业可能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快、技术更新换代快、标准制定和执行成本高等挑战。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加强标准化管理人员培训、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加强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以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标准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标准化的内容和要素,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知识,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标准化基础知识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标准”这个词经常会被提及。
从产品的生产制造到服务的提供,从企业的管理运营到国家的政策制定,标准化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又包含哪些基础知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它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经过科学研究、实践检验和广泛协商后形成的规范。
标准化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当有了明确的标准,生产者就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生产,从而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比如,我们购买的电子产品,如果都遵循相同的技术标准,那么无论哪个品牌,其基本性能和安全指标都能得到保障。
其次,标准化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
标准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使得创新成果能够更快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会推动技术的持续发展。
再者,标准化有利于降低成本。
通过标准化,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标准化还能够促进国际贸易,消除贸易壁垒。
当各国的产品和服务都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时,贸易往来就会更加顺畅,减少因标准不一致而产生的纠纷和成本。
标准化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以是物质的,如产品、材料、零部件;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如流程、方法、管理等。
例如,在制造业中,对零部件的尺寸、材料、性能等进行标准化,可以实现零部件的互换性,方便生产和维修;在服务业中,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进行标准化,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
标准化的过程通常包括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制定标准时,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最终确定最合适的标准内容。
标准的实施是将标准应用到实际生产和服务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