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粉体加工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子溶出以及颗粒不发生明显膨胀[3]。
不同种类的淀粉受压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如室温下小麦淀粉在压力超过300MPa时开始糊化,压力达600MPa 时完全糊化;马铃薯淀粉在600MPa 下没变化, 压力达到800MPa时才能完全糊化[2]。
经超高压处理的马铃薯淀粉结晶结构的降解导致凝胶焓变和重凝胶焓变,重凝胶焓变依赖于淀粉含量、压力、温度的高低,与淀粉含量正相关,与超高压温度负相关;当压力、温度一定时,淀粉的凝胶焓变与水分含量有关[4]。
1.2超高压对淀粉结晶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经高压处理的各种淀粉的结晶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淀粉颗粒结晶结构的影响与淀粉结晶类型有关,对A-形淀粉影响最大,超过200Mpa 时遭到破坏,并有B-型结构出现;对B-型淀粉影响较小,结晶度稍有加强;对C-型淀粉影响介于A-型和B-型之间[5]。
淀粉颗粒形貌的变化与压力相关,如师学文指出超高压处理能够改变荞麦淀粉颗粒结构,直接影响淀粉的理化性质,对淀粉颗粒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6]。
朱秀梅指出经超高压处理的大米直链淀粉颗粒结构破坏,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等结构变化导致了淀粉理化性质的变化[7]。
刘延奇指出脱脂马铃薯淀粉的结晶结构与压力大小及淀粉乳悬浮液浓度有关[8]。
高静压处理对存在于支链淀粉中的远距离有序支链的破坏比对破坏淀粉中的典型的、非支链的直链淀粉更有效[9]。
1.3超高压对淀粉糊特性的影响淀粉的种类不同,淀粉糊特性受压力的影响也不相同,如夏远景指出经超高压处理的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小麦淀粉的溶解度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麦、红薯、马铃薯、玉米;淀粉溶液的透明度随处理压力的升高显著增加,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麦、红薯、马铃薯、玉米;淀粉溶液的粘度随处理压力的升高明显下降,由高到低依次为小麦、红薯、马铃薯、玉米[2]。
超高压处理可改善荞麦淀粉的热稳定性、冷稳定性及凝沉性。
S cial特医食品专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简称特医食品,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非全营养配方食品3类。
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特医食品是肠内营养的一种,较之肠外营养,其具有改善营养不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等优点。
特医食品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便开始广泛使用特医食品类产品,并相继制定了相关标准和配套管理措施。
据统计,截至2013年,全世界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价值约700亿人民币,且预计2016~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但中国仅占全球市场的1%。
从不同国家营养不良患者特医食品的使用率可以发现,美国的使用率约65%、英国约27%,而中国仅为1.6%。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相对成熟,在技术和临床营养干预方面的分配较为合理。
虽然中国特医食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医用食品种类单调,分型简单,应用领域单一,而且主要原料依靠进口,加工技术落后;无论是产品的使用者、生产者还是监管者,对特医食品的认知都普遍缺乏;需要得到肠内营养干预的人群甚至对其一无所知;市场上流通的特医食品或类似产品更是参差不齐。
此外,由于国外品牌产品介入早、起点高,因而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特医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10~2013年国家卫计委颁布的“2+1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GB 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29923-2013);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将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一起纳入“特殊食品”;2016年7月1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等。
粉体行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中国粉体网 2013-03-24 点击:528次粉体行业研究比较宽泛,覆盖了化工、医药、食品、橡塑、建材、矿业等众多重要的国民经济领域,是大多数制造业的基础,也是持续性科技进步的关键。
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家在不同学科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笔者就与粉体行业相关的国家实验室进行了汇总,以供参阅!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依托于中南大学(原中南工业大学)进行建设,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5名,其中院士2人, 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0人。
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左铁镛院士,实验室主任为黄伯云院士, 学术委员会顾问为黄培云院士。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相图计算与材料设计;粉末冶金过程理论与模拟;制粉、成形、烧结与全致密化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原理与性能;先进航空刹车副用复合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块状材料等。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促进我国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发展,扩大我国在国际高性能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影响,1988年4月,经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198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系列;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9年,实验室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发展基地。
2001年,实验室与原中国科学院无机功能材料开放实验室整合。
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以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科研人员为主要学术骨干、具有国际学术水准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队伍。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东生研究员任实验室名誉主任,施剑林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景坤研究员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茜、陈立东研究员任实验室副主任。
实验室可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国内纳米牛人一览本文来由:今日看到小木虫上一帖子——国内纳米界牛人及其grou p简介(网址附在本文最后),很多热心网友贴出了自己熟悉的牛人,但未见总汇型资料,因此努力了大半个晚上把这些介绍聚于本文。
首先要声明的是:1)本一览只是汇总了帖子当中提及的牛人及自己熟知的几个人物,本人相信中国纳米界会有更多的牛人,更多的后起之秀,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在本资料后面附上。
2)本文中所列人物并未按一定顺序,也没有按研究方向或所在单位进行分类,造成阅览上一些不便,请读者谅解。
如果感兴趣,读者可以完善这些方面的工作。
3)本人编辑此文并无任何炫耀之心,只是把一些人物,及他们的一些简要介绍罗列出来。
如果漏写哪位大牛,还请各位见谅。
——蔡津津整理2010-5-2【姓名】:李亚栋【所在单位】: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方向】: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主要贡献】:最新主要贡献——提出了液体-固体-溶液”相转移、相分离(Liquid-solid-solutio n phase transfe r and separat ion)的机制,成功实现了贵金属、半导体、磁性、介电、荧光纳米晶与有机光电半导体、导电高分子及羟基磷灰石等生物医学材料等系列尺寸均一、单分散功能纳米晶的合成制备,突破了现有合成方法通常只能适用于某些单一或有限种类纳米材料的局限。
【姓名】:齐利民【所在单位】:北京大学【研究方向】:1.胶体化学法合成大小、形貌和结构可控的无机粒子2.有机分子/生物分子/聚合物及其有序聚集体诱导下的仿生合成3.新奇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与高级有序组装【主要贡献】:利用胶体化学方法和仿生合成原理来实现各种无机或有机微纳结构的控制合成与高级有序组装,探索具有特定大小、形貌与构造的新型功能材料的简单有效、环境友好的合成途径。
撞击流反应制备CeO2超细粉体Ξ徐志高,李中军,黄凌云,徐源来,任 娟,池汝安3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以Ce(NO3)3・6H2O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少量表面活性剂作分散剂,撞击流反应制备碳酸铈,经焙烧得到超细二氧化铈粉体。
研究了加料方式、硝酸铈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搅拌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陈化时间及碳酸铈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CeO2颗粒尺寸的影响,从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
采用W JL激光粒度仪检测二氧化铈的粒径,并且通过T G、XRD和SE M等方法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是立方晶系的球形二氧化铈超细粉体,晶粒尺寸为2015nm。
关键词:撞击流;二氧化铈;超细粉体;沉淀法中图分类号:O614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277(2006)0520001206 CeO2广泛地应用于抛光材料[1]、蓄光材料、电子材料、紫外吸收、特种玻璃、精密陶瓷、氧泵、燃料电池(SO FC)电极材料[2,3]、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4,5]等方面。
CeO2超微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固相法[6]、水热法[7]、沉淀法[8]、微乳液法[9]、溶胶-凝胶法[10]和气相法[11]等,各有其优缺点。
其中,液相化学沉淀法最大特点是:成核快、易控制,工艺及设备简单,产品综合成本低,可制得高纯度的产品,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12,13](Subm erged C ir2 cu lative I m p inging Stream R eacto r,简称SC ISR)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具有全混流-无混合串联循环的特殊流动结构和撞击区微观混合强烈的特性,在制备超细产品中有着独特的优势[14~18]。
反应器为卧式设计,两边对称地装有两个导流筒,安装在两个导流筒进口端的螺旋推进器输送流体沿导流筒高速流动,在中心处相向撞击,形成一个高度湍动的撞击区。
【行业资讯】小颗粒蕴含大学问“2006浙江丰利青年颗粒学奖”在京颁奖2006年8月21日,“2006浙江丰利青年颗粒学奖”在京举行的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上进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任俊研究员和丹东市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青云工程师,以其在粉体分散、颗粒测试等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获得了本届青年颗粒学奖。
中国科学院郭幕孙院士和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代表为两位获奖者颁奖。
颗粒学是一门横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是许多基础科学与其相关应用技术的结合。
它的研究对化工、材料、冶金、环保、医药、食品、建材、气象等领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为了促进这个学科的发展,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1997年,我国化工专家、中国颗粒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郭幕孙院士捐赠其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全部奖金和自己的一些积蓄设立了青年颗粒学奖基金,每次奖励从事科学研究和在企业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各一名,两年颁发一次。
至今,我国已有8名科研人员获此殊荣。
本届奖励基金由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我国成套超微粉体设备生产基地——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提供资助。
(中国粉体工业通鉴主编吴宏富)甘肃万吨碳化硅超细粉项目签约日前甘肃省首家生产万吨碳化硅微粉、超细粉合作项目正式签约,即将投入建设。
该项目由兰州永泉工贸有限公司与西安一公司共同出资8000万元在永登县建设。
据了解,石英石是甘肃省永登县储存丰富的矿产资源,过去由于受资金限制,当地企业大多利用石英石加工碳化硅,并低价出售给外省或国外企业,再由后者加工成碳化硅微粉、超细粉后粉体产品高价出售。
此次兰州永泉工贸有限公司成功引资,成为甘肃省首家生产万吨碳化硅微粉、超细粉的企业。
中国粉体工业通鉴编委会向专家赠书日前,中国粉体工业通鉴编委会向在京参加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我国从事粉体技术研究的两院院士,共计300多人,赠送了新出版的《中国粉体工业通鉴》第二卷(2006版)一书,受到了专家们的欢迎,纷纷评价这是一本集成粉体新技术、荟萃科研新成果、传播产业新政策、记录行业新面貌的好书。
201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粉体加工、散料输送展览会时间:2013/10/15 - 10/17
场馆:上海国际展览中心
会展简介:
IPB 2013——开拓粉体/散料领域新的契机
IPB是中国颗粒学会唯一主办的粉体/散料行业盛会,志在引领新兴的粉体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IPB展示内容含概材料改性工业的整个加工流程,不仅运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工业的处理,更广泛应用于颜料染料,包装,采石,建筑,陶瓷等领域。
十几年来,IPB在各界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中国粉体和散料领域中最大的“一站式”展会,为中外粉体行业相互交流与合作、企业与协会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平台,为企业拓展新业务、开发新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商机。
IPB在世界领先的粉体展——德国POWTECH全力支持下,始终致力于打造粉体行业从材料加工改性到输送包装的完整产业链平台,不仅运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工业的处理,更广泛应用于颜料染料,包装,采石,建筑,陶瓷等领域。
展品范围:
粉体制备技术及基本工艺:
颗粒粉碎、混合、分离、筛分、过滤、烧结、制粒和压块、固体粉体干燥等
工程设备及相关技术:
计量投料、卸料、传输输送、仓储设备、管道技术、回收设备、包装和填料、称重设备等
颗粒分析与表征:
纳米颗粒技术:
测量和控制技术:
安全环保技术:
工业火警防护、电爆炸防护:
非电爆炸防护、污染物排放防护、工作域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