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新编201910)
- 格式:ppt
- 大小:286.00 KB
- 文档页数:13
《称象》教学设计十五(二册)
《称象》教学设计十五(二册)【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_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从曹冲称象的方法中受到启发,养成遇事开动脑筋的习惯。
【教学重点】:_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知道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闭上眼睛,我们坐上了时间列车,轰隆隆(点击课件,配火车声),火车开了,我们来到了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点击出现大象),你们看到了什么?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说)书中是怎么描写的?
过渡:大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有什么办法称出来?
师:在一千多年前,要想称出大象的重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是,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却称出了它的重量,他用什么办法称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称象》,让我们看看是谁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称象》教学案例与反思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大的象,老师特别想知道它有多重,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经过些许的沉思,部分学生纷纷举手。
)生:可以称一称。
师:怎样称呢?生1:用地磅称一称。
生2:可以利用起重机称。
……师:大家的办法都很棒,不费工夫就称出了大象的体重,可是在1700多年前,没有地磅、起重机,该怎么办呢?二、品读课文,体会品质师: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生开始自读课文,师来回巡视,帮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生:故事发生在古时候,有曹操、曹冲、官员们。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一下当时称象的录像,看看曹冲和官员们分别是怎样称象的?(多媒体放映录象,之后生争先恐后,抢着举手。
)生1:官员中有的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生2: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当秤杆。
师:你同意这种做法吗?生1:不同意。
把大象宰了,大象就死了,多可惜呀。
生2:做一杆大秤也不行,哪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
师:曹操同意吗?你从哪知道的?(生纷纷埋头读书,寻求答案。
)生:曹操听了直摇头,说明他不同意。
师:你能给老师演一演“直摇头”吗?(生上台表演。
之后师有意只摇一下头,问学生对不对,接着请同学一起演“直摇头”。
))师:曹冲又是如何称象的呢?1、同桌互读第4段,然后师指名范读,大家评价朗读效果,接着让学生在每句话的前面标出序号,为下面弄清曹冲称象的过程做铺垫。
2、男、女生分组逐句朗读,师随机总结并板书称象的步骤:赶象上船,画下记号;赶象下船,装上石头;搬下石头,称其重量;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师:曹冲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你是怎样知道的?生一起愉快地朗读第5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曹冲称象的具体过程。
(多媒体放映曹冲称象的片段。
)师:你喜欢曹冲吗?面对他,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多媒体出示曹冲的图片,激发说话的欲望。
)生1:曹冲你真棒。
生2:你解决了大臣们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太聪明了。
《称象教案_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摘要:“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象,)刀《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想出一个好方法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的故事。
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小学语文《称象》的教案,欢迎大家前来浏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p88~p91。
1、学会“再、象、像、做、点、照”这6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认识“称、象、官、腿、柱、议、杆、秤、倒、艘、沉、止、微” 这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知道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指导学生向曹冲学习,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1、同学们,你们见过象吗?象是怎样的呢?生:象有大耳朵、长鼻子,体形很大,也非常重。
(展示大象的图片)2、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生:可以称一称。
3、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称象》。
(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生:谁称的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结果怎样?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本课易读错的字较多。
在检查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如①曹:平舌音,读cáo;②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意思也不同,容易用错,要注意区别;③量:多音字,本课读“liàng”。
(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称象》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重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孩子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在你眼里大象什么样呢?学生说。
2、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象虽然这么大,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很容易地称出它的重量,可是古时候科技一点也不发达,用这么一杆秤(出示秤的图片)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由练读,寓识于读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练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出示要求:第一遍: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第二遍:放声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丢字,不填字。
2、检查指导、教读生字,为读通读扫清障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然后齐读。
(2)去掉拼音读,男生读,女生读,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我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谁起来带着拼音读读这些生词。
然后齐读一遍。
下面我增加难度,把拼音去掉,谁起来读?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组开火车读,从—。
3、我知道在再“在”和“再”都读zagrave;i,“在”是( )的“在”,“再”是( )的“再”。
象像“象”和“像”都读xiagrave;nɡ,“好像”的“像”比“大象”的“象”多了一个()旁。
篇一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冲、再、岁”等8个生字和2个新部首,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四幅图、实验物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称东西吗? 板书“称”,学生齐读“称”。
2、你们见过大象有多大?这么重的大象古时候怎么称呢?板书“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3、“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么称的称出来了吗?)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提出的这些问题,你们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
再指名读课文。
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
找出文中的人物。
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3、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2)划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读正确。
(3)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4、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
5、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补充课题,曹冲是曹冲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
(2)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
最新[称象手机互动百科] 怎么称象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
称象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而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教学总结《称象》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方法,这一段是教学重点。
为了突破重点,有些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实验法。
我在备课过程中,觉得采用实验法有三点不足之处:(1)制作大象与大船的模型费时费力,若非专业人员制作,效果又大多不理想;(2)大象上船、船身下沉后,沿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这个动作,由于容器体积的局限以及容器内有水,实验时不容易完成;(3)实验进行时远处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
《称象》大改写(二册)曹冲称象之后曹冲称象时,在场的人并不多,因此目睹这聪明之举的人实在有限,只曹家亲朋好友小范围内传来传去。
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一位电视台记者耳朵里,正苦于找不到可以抄作新闻的这位记者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件事炒一炒。
你想,曹冲是名家之后,小小年纪,竟然会想到用船的吃水来称庞然大物的重量,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如今,几乎家家爱子心切,这类题材家长们会感兴趣的。
为了出效果,电视台去马戏团借了一头会表演节目的大象邦南,并借了粉饰一新的运输船。
拍摄那天,动用了巨型吊车,把大象邦南高高吊起,再慢慢放下。
会表演的大象邦南还在空中摇尾巴,甩鼻子,充分作秀。
那天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行政长官、社会名流、各学校校长及小朋友代表,还煞有介事地给大象邦南、给运输船保了险,并请公证处作了公证。
总之,这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还吸引了电台、报社等各种媒体。
经过一番大肆炒作之后,曹冲像小燕子赵薇一样,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聪明的典型,成了人见人爱的公众明星人物。
曹冲一出名,各商家立即从曹冲身上看到了无限商机。
第一个来找曹冲的是“灵灵聪明液”生产厂家,他们愿出50万元给曹冲,让他拍一部3分钟的广告,只需曹冲喝了聪明液后伸出拇指说:“灵灵灵!”此时一个假扮曹冲母亲的妇人说道:“俺家曹冲喝了‘灵灵聪明液’脑子可好使呢。
”第一个厂家代表还未打发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厂家的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这家要求用曹冲的名字为他们生产的益智丸作商标,愿出100万元;那家说只要曹冲对着摄影机镜头说:“我最喜欢吃象牌补脑丹!”就可免费周游世界……不几天,出版商也找上门来了,说要为曹冲出版《我的成长之道》。
曹冲说:“我不会写书。
”出版商很坦率地说:“我们给你雇‘枪手’,你无须动笔,只要到时签个字,认可即行。
赚了钱,双方五五分成。
你是名利双收,大好事呢。
《称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称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热情活泼,喜欢学习语文,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课前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预习能基本读通顺课文,在学习中,绝大多数孩子能与同伴合作,并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
在朗读课文中,喜欢以引读的方式朗读,孩子有一定的朗读技巧,但需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3 、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准备:大象贴图、船、演示曹冲称象过程。
词卡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 出示大象贴图)生:哇,好大!师:打个招呼吧!生:大象好!师:老师给它请到黑板上,再热情地打个招呼。
生:大象好!师:看着孩子们瞪大眼睛,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它,是不是?其实三国时期有一位军事家曹操在带着一群人第一次看见大象看见这头大象时比你们还兴奋,因为大象生活在离他们很远很远的热带地区,大象对他们来说太珍贵了。
看到这么大的一头象让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它到底有多重呢?决定把它称一称,咱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称象”去瞧瞧,读课题生:称象、称象师:称象的“称" 是后鼻音,再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1 、生自读师:孩子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喜欢的办法去解决它,遇到难读的句子你就多读几遍。
生认真读课文。
2 、检查读词卡师:课文会读了吗?生:会。
(充满自信)师:课文中的词语娃娃要考考你们,打打招呼。
( 出示词卡:像堵墙议论一杆秤反驳宰割一艘船沿着船舷重量官员)3 、齐读课文师:调皮的.词语娃娃要跳回课文考你们,怕不怕? 咱们试试( 把书立起来,不用手指,眼睛看课文读)生齐读课文。
4 、相机指导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师:字音基本准确,特别要注意黑板上的词语(一杆秤、船舷、秤杆、割)学生齐读。
《称象》新篇
汪倩倩
曹操很高兴,因为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于是带着他的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体像座山,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大扇子,鼻子像一根长水管,露出的两根长牙,像两把长长的宝剑。
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能把这头大象称一称呢?”有个官员说:“这还不容易,砍一棵大树,造一杆大称,不就成了吗?”曹操问“你们谁能提得起这杆大称啊?”这些官员一个也不敢出声了。
曹操又说:“你们就知道砍树,砍树!就不能有一点环保意识吗?”这时又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地称,不就好称了吗?”曹操听了生气地说:“我好不容易得到一头大象,你把它宰了,亏你想得出来。
”这一下,那些官员吓得再也不敢张嘴了。
这时,十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把大象赶到一条大船上,在船下沉的地方,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这时船又浮起来了,我们把石头往船上装,一直装到船先下沉画线的地方为止,再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摸着他长长的胡子说:“哈!哈!怎么样?还是我的儿子聪明吧!这都是我教子有方啊!”官员们羞得满脸通红,一个个低下了头。
曹操叫人按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注:这是二年级时,根据课文《称象》新编的。
老师的评语是:
有创意,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