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91 KB
- 文档页数:9
欢迎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教师:赵享【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沖想出好办法来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
【学情分析】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其他人称象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趣味性强,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结合二年级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二年级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为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当时是最好的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要求学生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呢?1、会认“曹、称、员”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底”等10个生字,会写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4.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生活,乐于动脑,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品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导入时需要的厨房秤。
3.模拟称象的过程,准备演示的道具,如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实验导入,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称(厨房微型秤),请同学帮我称一下文具的重量。
(出示工具:铅笔、橡皮、尺子等)现在大家都知道文具的重量了,可是今天有头大象也想称下体重,该怎么办呢?上哪里找那么大的称呢?(出示大象画面)大象又高又大,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文中是怎样称大象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创新教案第【1】篇〗一、导入:讲课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首《三国演义》主题曲。
师:好,大家看过《三国演义》吗?生:看过(少数)师:谁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物?你是怎么知道的?哦,是这样,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三国时期的故事,同学们想听吗?(1)板书课题 8.曹冲称象(2)齐读课题二、师:通过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曹冲为什么称象?(2)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的?(3)曹冲称象目的是什么?①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第8课,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②师:现在请问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动笔画出课文的自然段,同时把课后的认字组词在文中圈出来读一读。
③师:汇报,谁能向老师汇报一下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④出示课件:认读生字⑤师: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有感情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生:主要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
三、分析课文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师:按同学读一下提示。
师:下面小组合作开始。
11①师:看第一个提示,哪个小组准备好了?21 生:有曹操、官员们,曹冲去看象。
②师: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哪个小组说一说?生:这头象又高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身份子作墙,把腿比作柱子)③师:曹操提出了什么问题?官员们是怎么论文的?想出了几个办法?生:曹操问谁有办法称象?有人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称杆有人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称。
师问:我们都知道买东西用称去称量,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合适一些?说明理由,现在可以同桌交流。
生1:我认为第一种好,因为保护了运动,还称出了重量。
2:我认为第一种好,第二种不好,因为把大像割成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就死了,不爱护动物。
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设计5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
(出示)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1)一起读(2)开火车读二学写生字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
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2.出示“称”,“秤”。
(1)指名说(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
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指读(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
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
【导语】《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必将产⽣浓厚的阅读兴趣。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个民间⽅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们⽅法的对⽐,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动,引⼈⼊胜,语⾔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应该结合⼩学⽣的⼼理特点,启发思考,⿎励学⽣创新,训练学⽣的思维和表达能⼒。
低年级的⼩学⽣喜欢听故事,爱动⼿,好奇⼼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在掌握字词,熟读课⽂的基础上,进⾏充分的讨论交流,动⼿实践,拓展学⽣思维的空间。
教学⽬标: 1、学⽣认识“称、象”等11个⽣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边……⼀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愿意主动给家⼈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
教学⽅法: 讲授法演⽰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定的重量)、⼩⽯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称东西吗?都⽤什么称呀?(出⽰秤称实物画⾯)那,⼤家见过有⼈称⼤象吗?(出⽰⼤象画⾯)是呀,⼤象⼜⾼⼜⼤,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教案【三篇】《曹冲称象》一教学要求: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1,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模板第【1】篇〗教材简介《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
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敢表达的品质。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
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和动画等帮助理解,需要点拨运用词语来表达理解。
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朗读、探究、表达等多种方式,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1.由侯睿敏同学为大家带来今天的课前演讲《盲人摸象》。
2.抽生对同学的课前演讲予以评价。
二、激趣导入孩子们,想要摸象很简单,伸出双手即可。
可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想要称象,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去领略古人的智慧,看看在古代是如何称象的。
(板书课题:4、曹冲称象)三、民主导学(一)了解大象1.从刚才趣味的课前演讲中,可以看得出大家都是聚精会神在听故事,有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说一说在《盲人摸象》故事中,盲人们摸到的大象身体部位分别像什么呢?预设:盲人们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像水管、耳朵像扇子、身子像一堵墙……评价:你都会用上比喻句表达大象的各个部位了,为你点赞!2.那在我们这篇课文中的大象长什么样子呢?(1)学生反馈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并通过多媒体直观了解大象“一堵墙”“四根柱子”的样子,体会大象“又高又大”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 曹冲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曹冲称象》。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课文、笔、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曹冲称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故事。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思考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相互解答疑惑,共同探讨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曹冲称象的过程,体验曹冲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1. 课题:《曹冲称象》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曹冲称象的方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第【1】篇〗【内容简析】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
(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
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
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
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二细读,感悟课文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二《曹冲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精密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编写正确的称象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象囊”、“象牙”等词汇的意义,并理解古代称象的方法。
2.让学生彻底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推理思维的方法,为应用公式做好准备。
三、教学准备1.课本、纸笔。
2.图片或模型用于展示象囊和象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展示象囊和象牙的图片或模型,向学生讲解古代的称象方法和器材。
2.让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器材称出动物的重量,引出称象的概念。
2. 讲解课文(15分钟)1.对课文进行阅读,并分析课文中“曹冲称象”的主题和课文的结构。
2.老师讲解象囊和象牙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学习课文(25分钟)1.学生读课文,并标记生词和生字。
2.教师重点讲解生词和生字的含义,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意义,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4. 讨论课文(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读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同学们的不同视角和观点。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称出重量。
5. 体验称象(10分钟)1.教师发放相关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称象。
2.让学生通过称象的方法互相验算,检查测量出重量是否准确。
6. 课堂练习(20分钟)1.老师提供一些称象问题,让学生解答。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五、教学亮点1.通过展示器材和体验称象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古代称象的方法。
2.学生分组分享彼此的理解,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为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3.老师提供各种题型,并且适时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得以更好地学习。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听课表现、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和质量等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