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透镜成像光路图规律总结(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184.50 KB
- 文档页数:4
1、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规律:物距(u)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v)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眼睛、摄像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
2、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规律:物距(u)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v)等于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 f=u/2=v/23、物距(u)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规律:像距(v)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工作的.4、物距(u)等于1倍焦距时5、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2F F 2F F规律: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虚像。
应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看物体,若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物体靠近焦点位置。
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实像 ;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处,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凸透镜,光屏应尽量保持在等高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只作了解)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异侧时要带上正负号)物体靠近凸透镜过程中[2F外→F),像距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最后靠到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物体远离凸透镜过程中(O→2F外],像距越来越小,像越来越大。
凹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当物体为虚物,很复杂,故在此不介绍.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区别一.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三。
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倒;虚、实;放、缩,起聚光作用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缩小的正立像,起散光作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面镜是反射成像。
一、凸透镜光路图:
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3、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凹透镜光路图:
1、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3、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扩展资料: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
1、对光的作用不同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成像不同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虚像、倒立放大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缩小实像;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虚像。
3、焦点不同
凸透镜有实焦点,有2个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4、用途不同
凸透镜用于远视眼镜;凹透镜用于近视眼镜。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器件中常见的两种透镜形式,它们在物体成像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一、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是中间较薄,边缘较厚的透镜。
根据凸透镜的形状以及光线传播的规律,可以得出以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 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成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将与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相等。
当物体接近凸透镜时,成像距离将变得更近。
2. 成像方向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将物体的成像方向反转。
即物体在凸透镜前的右侧,成像将出现在透镜的左侧。
3. 成像大小凸透镜会将物体的成像放大。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焦点上时,成像将无限大。
当物体位于焦点与透镜之间时,成像将会放大。
当物体位于焦点与透镜之外时,成像将会缩小。
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
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1. 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与凸透镜不同的是,当物体远离凹透镜时,成像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将与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相等。
当物体接近凹透镜时,成像距离将变得更远。
2. 成像方向凹透镜同样将物体的成像方向反转。
即物体在凹透镜前的右侧,成像将出现在透镜的左侧。
3. 成像大小凹透镜与凸透镜一样,也能将物体的成像进行放大。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焦点上时,成像将无限大。
当物体位于焦点与透镜之间时,成像将会放大。
当物体位于焦点与透镜之外时,成像将会缩小。
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共同特点尽管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形状和特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 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具有焦距。
焦距是指透镜将光线聚焦或者发散所需的距离。
具体而言,对于凸透镜而言,焦点位于透镜的右侧,而对于凹透镜而言,焦点位于透镜的左侧。
2. 成像位置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成像位置都与物体的位置和透镜的焦距有关。
当物体位于焦点与透镜之间时,成像位置将与物体的位置相反。
当物体位于焦点与透镜之外时,成像位置将与物体的位置相同。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光学仪器中。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心较厚,两侧逐渐变薄,而凹透镜则相反,两侧较薄,中央较厚。
虽然其形状有所不同,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成像距离(图像距离)指的是物体在透镜的一侧产生的像的位置与透镜的距离。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离(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成像距离也随之变化。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时,成像距离也越远;当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时,成像距离也越近。
而对于凹透镜而言,成像距离的变化与物距离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2. 成像位置与物位置的关系成像位置(像位置)指的是光线经过透镜成像后所形成的图像的位置。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与透镜的位置关系决定了图像与透镜的位置关系。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侧(光线从透镜的凸面射出)时,成像位置将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位置为正;当物体位于透镜的另一侧(光线从透镜的凸面进入)时,成像位置也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位置为负。
对于凹透镜而言,成像位置的变化与物位置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3. 倍率与物的性质的关系倍率指的是成像图像的放大倍数,即图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之比。
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倍率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对于凸透镜而言,当物体位于焦点附近时,成像图像将放大;当物体远离焦点时,成像图像将缩小。
而对于凹透镜而言,倍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与凸透镜相反。
4. 图像的性质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其成像规律都遵循建立在薄透镜的近似条件下。
根据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位于透镜的焦点位置时,成像将无穷远,形成平行光;当物体位于焦点和透镜之间时,成像将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呈放大虚像;当物体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时,成像也位于透镜的另一侧,成像呈缩小实像。
总结起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成像位置与物位置的关系、倍率与物的性质的关系以及图像的性质。
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特点及规律总结引言光学成像是一门研究光线在透镜中的传播和聚焦规律的重要学科。
在光学领域中,凸透镜与凹透镜是常见的两种光学元件,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像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过程、特点以及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
凸透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度较厚,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
当光线穿过凸透镜时,根据凸透镜的几何形状和光线的入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成像特点:1.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通常用f表示。
焦距的大小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其所成的像呈现放大、正立的特点;当物体在焦点之外时,所成的像呈现缩小、倒立的特点。
凹透镜成像特点凹透镜是一种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光线穿过凹透镜时,也会有不同的成像特点:1.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的焦距同样取决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与凸透镜相比,凹透镜的焦距为负值。
2.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放置在凹透镜的焦点处时,成像为放大、正立;而当物体在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倒立。
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的比较对比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规律:1.凸透镜成像与凹透镜成像正好相反:凸透镜成像放大、正立,凹透镜成像缩小、倒立。
2.凸透镜焦距为正值,凹透镜焦距为负值:焦距为正表示焦点在透镜的同侧,为负表示焦点在透镜的对侧。
3.不同位置的物体成像在两种透镜上具有固定的规律性,只是具体放置的效果略有不同。
结论凸透镜与凹透镜是光学成像中重要的元件,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像特点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透镜类型,以获得理想的成像效果。
通过对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特点及规律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本文对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特点及规律的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凸透镜凹透镜光路图1. 引言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系统中常见的两种透镜,它们在光学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光路图的形式详细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 凸透镜的光路图2.1. 凸透镜的定义凸透镜是一种中间比较厚的透镜,它的两个表面都是凸面的。
凸透镜有一个主轴,凸透镜的中心点称为光心。
2.2. 凸透镜的主光线凸透镜的主光线是从物体经过光心并继续直线传播的光线。
主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用一根从物体射向透镜上方并经过光心的光线表示。
2.3. 凸透镜的光路图下面是凸透镜的光路图示意图:↑|F|-----------|-----------O | I|光路图中的重点解释如下: - O:物体 - I:像 - F:焦点 - 主光线:从物体射向透镜上方并经过光心的光线 - F’:物体到凸透镜的焦距 - f:凸透镜的焦距3. 凹透镜的光路图3.1. 凹透镜的定义凹透镜是一种中间比较厚的透镜,它的两个表面都是凹面的。
凹透镜同样也有一个主轴,凹透镜的中心点也称为光心。
3.2. 凹透镜的主光线凹透镜的主光线是从物体经过光心并继续直线传播的光线。
主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用一根从物体射向透镜上方并经过光心的光线表示。
3.3. 凹透镜的光路图下面是凹透镜的光路图示意图:↑|F|-----------|-----------I | O|光路图中的重点解释如下: - O:物体 - I:像 - F:焦点 - 主光线:从物体射向透镜上方并经过光心的光线 - F’:物体到凹透镜的焦距 - f:凹透镜的焦距4. 结论本文介绍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光路图的形式说明其工作原理。
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学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实现物体成像、焦距调节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它们,在光学设计和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实像可用承接物接收到,虚像承接不到,只能眼睛看到。
一、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通过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
(焦点一般有两个,并且一般关于透镜对称)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心:透镜的几何中心*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u>2f2、 u=2fu > 2 f, f < v < 2 f u = 2 f, v = 2 f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分析:1.一倍焦距:像虚实的分界线(一倍焦距分虚实)2.二倍焦距:实像放大缩小的分界线(二倍焦距分大小)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在调节物距和像距时,物像在主光轴上同向移动。
(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
这里的远近是相对于透镜来说的。
)5.物体、透镜和光屏位置已经确定,在光屏上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保持透镜不动,像左右上下的移动方向和物体左右上下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保持物体不动,像左右上下移动的方向和透镜移动的方向相同。
三、凹透镜成像规律1、 u>2f...一.2,“外一叫,2、 u=2f /629/'尸笆F 2F物距(U)像的倒正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的位置像距(V)应用倒立缩小实与物导侧照相机u=2f倒立实与物异侧2f倒立放大实与物异侧投影仪正立放大虑£物同侧放大镜u=f不能成像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3、2f>u>f4、u=f2F ZF 9 X F 2Ff < u < 2 f, v < f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虚像5、u<f%.一. 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i__的最像/A p\ F 2F\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 ...w…................................ .. 2F X F F2Fu = f, v < f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u < f, v < f在同侧成正立、缩小u > 2f,v < f u = 2 f, v < f4/6凹透镜成像规律:不管物体在哪个位置,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物是在同侧。
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总结
实像可用承接物接收到,虚像承接不到,只能眼睛看到。
一、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焦点:平行光线(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通过透镜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
(焦点一般有两个,并且一般关于透镜对称)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心:透镜的几何中心
*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2.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
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
2、u=2f
f
v
u2
,
=
2= >,f
<
v
f
2<
f
f
u2
在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2f>u>f
4、u=f
f v f u f 2,2><<
5、u<f
f u <
在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分析:
1.一倍焦距:像虚实的分界线 (一倍焦距分虚实)
2.二倍焦距:实像放大缩小的分界线 (二倍焦距分大小)
3.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4.在调节物距和像距时,物像在主光轴上同向移动。
(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
这里的远近是相对于透镜来说的。
)
5.物体、透镜和光屏位置已经确定,在光屏上已经有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保持透镜不动,像左右上下的移动方向和物体左右上下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保持物体不动,像左右上下移动的方向和透镜移动的方向相同。
三、凹透镜成像规律
f v f u f 2,2><<
在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f u = 不成像
1、u>2f
2、u=2f
v
f
2
2f
=,
u<
v
f
f
>,
u<
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2f>u>f 4、u=f
v
2f
<,
f
u<
=,
u
<
v
f
f<
f
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5、u<f
<,
u<
f
v
f
在同侧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凹透镜成像规律:不管物体在哪个位置,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且像物是在同侧。
证明凸透镜成像中,物体处于2倍焦距处像也处于2倍焦距处
有两证明方法:
第一种是几何证明法:画出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像的光路图,然后用平面几何知识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证明之.
几何方法就是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倍长,然后通过两次全等证明距离相等从而证出像与二倍焦距的那个点重合。
也可以利用代数中的一次函数,把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和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一次函数解析式都可以求出来,都是直线,两直线的交点就可以通过方程组求出来了
第二种是公式证明法:利用凸透镜成像公式(1/f=1/u+1/v)证明,
已知:u=2f,求v
因v=uf/(u-f)=2f*f/(2f-f)=2f= u
又因成像放大率公式K=h'/h=1, 得像高h'=物高h
证明还是比较简单的,几何方法就是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倍长,然后通过两次全等证明距离相等从而证出像与二倍焦距的那个点重合。
也可以利用代数中的函数,两条折射光线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