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营养强化剂作业

食品营养强化剂作业

食品营养强化剂作业
食品营养强化剂作业

1、针对目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生产面临的问题,试述其解决办法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生产面临的问题是:在1980~2000年,对强化食品的调查表明,约60%的强化食品的营养素含量与标示值不符、内在质量与标签不符,少加、不加或多加营养强化剂的现象相当普遍,营养强化剂滥用的情况比较严重。

解决方法:

(1)添加强化剂稳定剂:目前一般采用抗氧化剂、螯合剂等来减少其损失。此外,有些天然食物对维生素C也有保护作用。

(2)改变强化机本身的结构

(3)改进加工食品的方法:通过改进加工方法来保护强化剂,一般不需要加入其他附加剂,这是提高强化食品中强化剂的稳定性的一种最理想的方法。1)在强化米的制造中,可以用胶质涂覆玉米粒外层,以减少水洗的损失,并在吸收液中添加多聚磷酸盐,以防止米粒破碎,营养素流失等问题。2)在果汁加工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如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尽量缩短加热时间,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损失;采用水预处理技术,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金属离子,以尽量减少氧化触媒剂,间接地保护了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易被氧化的维生素。3)预先敦化食品中的酶类,也可以保护食品中原有及添加的营养素。

(4)改善包装与及贮藏条件:蜡纸包装;薄膜包装,软管包装;真空及充氮包装。

发展趋势:食品营养强化剂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根据不同的需求,营养强化食品在开拓广阔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1)营养强化剂食品内涵向“功能性”和“保健性”拓展现代保健信息空前增多,

是越来越多消费者相信,饮食以及维生素、矿物质、植物性药材、氨基酸和植物化学成分等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2)采用生物技术提高食品原料中营养素的含量一方面,采用遗传工程来改良一些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特性,提高其特定营养素含量和生物利用率或通过降低其中矿物质吸收干扰因子的含量,间接提高原料中特定矿物质和生物利用率。3)进行营养强化剂的预混、复合当前营养素强化追求全面、均衡,强化食品已由早期的单一营养素强化向多种营养素强化发展。

2、试述食品营养素强化的主要技术,并举实例进行说明

1)在原料或必需食物中添加:凡国家法令强制规定添加的强化食品,以及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强化内容均属于这一类。如某些国家为了预防脚气病儿添加维生素B1,有些地区为了预防甲状腺肿而添加碘质等、这类强化食品往往是选择人民习惯上肯定或普遍使用的种类,但由于预先添加的强化剂在贮藏过程中用会有一定程度损失,因此对强化及稳定性能的提高,以及贮藏中保存条件,包装等各方面倍受关注。

2)在加工过程中添加

此类方法是强化食品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将强化剂加入后,在经过若干道加工

工序即可使强化剂与食品的其他成分充分混合均匀,病是由与强化剂的加入对食品色香味等感官性能造成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此方法适用于罐装食品,如罐头、罐装婴儿食品、罐装果汁和果汁粉,亦适用于人造奶油、各类糖果糕点等。

3)在成品中混入

为了减少强化剂在加工前原料贮藏过程及加工中的损失,有很多是采取在成品的最后工序中混入的方法。婴儿食品中的调制乳粉、母乳化乳粉等所添加的大多数强化剂均在喷制成分装的成品中混入,军粮中的压缩食品,也大多是在其他配料经烘干杀菌等工序处理后,再把维生素及矿物质盐混合压缩。

4)物理化学强化法

除了用外加的强化剂加入食品的强化方法外,还可利用物理方法将存在于食品本身中的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成维生素D2,因而有将牛乳用石英水银灯等紫外线发生装置来照射的方法,以增加牛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此外,常用酸水解方法,使蛋白质及糖类等长链大分子水解成短链的小分子物质,以利于消化吸收。

5)生物化学强化法

如在谷类食品中植酸能与锌结合而形成不溶盐,使锌的利用率下降。若利用酵母菌具有较多活性植酸酶的特点,将面粉经过酵母发酵后,只算可以减少13~20%。锌的溶解度增加2~3倍,利用率增加30~50%。

教案——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2.教案——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3.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中常见添加剂的种类通过实例知道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2.辩证的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认识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及作用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 提出问题1.同学们都爱吃一些小食品,盼盼、薯片、可 乐等,为什么呀? 2.为什么味道好,其中加入什么物质,他们对 人体有没有害处呢?让我们接着学习食品添 加剂这一节。 3.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补充食 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分,防止食物变 质。人们会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天然或化学合成 的物质。 天然食品添加剂是指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 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获得的天然物 质; 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是指采用化学手段,使元素 或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缩合、聚合、成 盐等合成)反应而得到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呢? 根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着色剂——改善食品的外观 调味剂——增添食品的味道 防腐剂——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营养强化剂——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 1、着色剂。作用、常见着色剂、性质:在规 定范围内使用,一般认为是对人体健康是无害 1.好吃,色香味俱佳。 食盐、酱油、味精、花椒、 辣椒、糖等。

的,超量使用则对人体有害。 为了婴儿的健康,很多国家已经规定婴儿食品内不能加入任何着色剂。 我们班有没有壮族的同学?听说过五色糯米饭吧?你们知道有那五种颜色,又是怎么染色的呢? 感觉很好吃的糯米饭,没有味道你们会不会喜欢?食堂的青菜常常是很少油的,或者很咸,为什么呢? 一日三那餐离不开调味剂。调味剂有什么作用? 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味道,增强食品原有的味道或添加食品额外的味道。 举例:味精,酱油、醋水果香精,糖,糖精,花椒,柠檬酸等。市场上买的饮料大部分是勾兑而成的,加入的水果味的几乎都是水果香精。 醋作为调味剂有什么作用?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食盐有哪些作用? 长期进食过量的食盐会引起高血压,使人体肾脏受损。 食盐、醋除了作为调味剂,还有其他作用吗?对,防腐剂。防腐剂又有什么作用呢?黑色、红色、紫色、白色、黄色。 这些颜色来自植物。黑色黑色糯米饭,即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黄染料,可用黄花汁(壮语叫“花迈”)、黄栀子、黄羌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汁煮沸,或将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羌捣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 没有味道的东西不好吃。放的油、盐等调味剂不合适,也不好吃。 醋增加食品酸味,酸味可以促进人体胃酸分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活动主题二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调查 辽师大版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小调查》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 (点击问号)(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2、培养学生树立关心食品安全的意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 1、理解添加剂的概念。 【教具准备】: 1、载有“问题”的幻灯片。 【活动设计】 同学们,小食品大家都喜欢吃,你喜欢吃什么样的小食品?给大家说说好吗? 这些小食品你了解它的加工过程吗? 小食品的颜色非常悦目,你知道它们都含有什么成分吗? 看完课件后有什么感想?给大家说说吧! 一、通过食品配料单查找食品中的添加剂! 明确: 、国家规定的食品的配料,是按照量的多少,由多到少进行排列,所以排列在第一位的都是这种食品的主料,并不是添加剂。 、有一些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不太好找,比如雪糕包装。 、有些小食品中不含有添加剂。 、还有一些小食品中含有防腐剂要注意了。 二、利用手中的小食品包装说明,进行调查添加剂种类,完成检查结果的统计。 1、对照说明个人填写微卡。 2、六人组:填写中卡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三、通过自己实践的操作和同伴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四、谈谈你调查小食品添加剂时的经验。 同学们,大家看了上面同学的汇报,你觉得他们的经验怎么样啊? 五、通过本节课的交流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在食品这一课,同学们知道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学会了如何看配料表,明确了任务。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学生学会怎样选择和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调查,有目的地搜集、采访。 2、选择和筛选出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活动设计】 学生大概需要2周时间开展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这2周的时间里学生在后一周课上用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一、谈一谈你搜集到的资料。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搜集、查阅,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小组搜集的资料及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1)指导学生在身边寻找自己熟知的食品添加剂。了解有关知识,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交往、学会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2)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活动内

2020年高中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

高中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 1.使学生从辨认食品标签开始学习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些种类,并了解常用添加剂的名称。 2.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思想,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贴近,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具有初辨食品质量的能力。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给学生释放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2.排除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形成科学认识,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添加剂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它的危害,培养学生通过实践了解。 通过对使用和不使用添加剂、天然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孰优孰劣、亚硝酸盐的功与过等问题的辩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功与过,得出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的结论,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关于食品添加剂的

安全用量和有关使用规定,培养学生科学的对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入:课题在教学软件中展示琳琅满目的食品图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你了解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吗? 3.你会看食品标签并利用食品标签帮助自己选择食品吗? 4.利用我们手头有的食品包装或者饮料包装,查看上面的食品配料, 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常用分类方法: 1.按照分; 2.按照功能分(见教材表2—3—1)。

提出学习任务: 1.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功能、用量以及有关规定,通过列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你对食品添加剂还有哪些疑问? 3.查找一些你感兴趣的食品,其中常用哪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1.防腐剂。 对比两类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 要求:注意了解它们的使用条件。 提出问题:1.为什么用它们的钾盐或者钠盐代替? 2.山梨酸和苯甲酸主要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镁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葡萄糖酸与氧化镁(或碳酸镁),或者葡萄糖酸-δ-内酯与氧化镁(或碳酸镁)为原料,经化学合成、精制而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葡萄糖酸镁。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D-葡萄糖酸镁 2.2 分子式 C 12H 22MgO 14·n H 2O(n =0或2)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414.61(无水物)(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50.64(二水合物)(按2013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检验方法 色泽 白色至类白色 取适量试样置于洁净、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状态 粉末或颗粒 气味 无臭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附录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其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试剂和材料 A.2.1.1 冰乙酸。 A.2.1.2 乙醇。 A.2.1.3 苯肼。 A.2.1.4 氯化铵溶液:200 g/L。 A.2.1.5 碳酸铵溶液:200 g/L。 A.2.1.6 磷酸钠溶液:60 g/L。 A.2.1.7 氨水溶液:2+3。 A.2.2 鉴别方法 A.2.2.1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A.2.2.2 镁离子的鉴别 取约0.5 g试样,溶于10 mL水,加5 mL氯化铵溶液、5 mL碳酸铵溶液,搅拌,不产生沉淀,再加入5 mL磷酸钠溶液,产生白色结晶沉淀,加入10 mL氨水溶液白色结晶沉淀不溶解。 A.2.2.3 葡萄糖的鉴别 A.2.2.3.1 方法提要 试样在乙酸介质中,与苯肼共热,生成黄色葡萄糖酰苯肼结晶。 A.2.2.3.2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 g试样,加10 mL水,溶解(必要时加热),取5 mL,加0.7 mL冰乙酸和1 mL新蒸馏苯肼,沸水浴加热30 min,放至室温,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内壁,则析出黄色结晶。 A.3 葡萄糖酸镁(C12H22MgO14)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方法提要 在试样溶液中加入氨-氯化铵缓冲溶液,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镁含量。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 A.3.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5 mo1/L。 A.3.2.3 铬黑T指示液(5 g/L)。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卫生部 【颁布日期】861114 【实施日期】86111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卫生监督、检疫 【文号】 【名称】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 【题注】 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第八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以及作为调料或者食品强化剂加入的除外”的规定,为加强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生产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工厂,须经省、市、自治区的产品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逐批检验,合格后方许出厂。商业部门加强验收,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检查。未经批准的单位,不得生产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需氨基酸不能以小包装形式出售。 第四条食品加工,经管部门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必须符合《食品营养强化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剂量,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违反者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五条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工艺要合理,不得影响强化剂的性质。成品在保存期内,其含量应不低于使用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使用量。 第六条凡经营养强化的食品在包装上必须写明:“营养强化食品”字样,并标明生产厂名、生产日期、强化品种、强化剂量、使用对象、食用方法、食用量和保存期限,不得夸大宣传。 第七条生产和使用新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时,应由生产和使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生产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毒性试验结果、营养学评价、使用效果,[食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有关资料,省、市、自治区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提出意见,报经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审理后,报卫生部审核批准。主管部门制定

食品添加剂教案

食品添加剂 重庆市育仁中学周利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食品添加剂含义 理解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2、能力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食品标签,了解现实生活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种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食品添加剂正确用法的了解,知道食品添加剂是双刃剑,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学会辨认有毒的食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在了解食品添加剂作用基础上,懂得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 (2)通过对非法添加物的了解,树立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的不良影响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发放准备好的食品)展示幻灯片食物图案 师: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味的食物是什么感觉,很想吃吗,老师也准备了吃的来帮助你们解馋。但在吃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食品包装袋。 放幻灯片如何看食品包装。 包装袋是否完整破损 看食品标签 看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看认证标志QS标志等,还有市场准入证明。 看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 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水 看厂家厂名、厂址 看配料表 师:请同学们看你们的食品袋上的配料表,看看由什么组成。 (学生观察回答) 师:配料表上除了各种不同的原料外,都或多或少地加了食品添加剂,大家知道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吗? (二)讲授新课

1、含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 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师: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使食品更好吃、更容易保存加入食品中的物质。 大家对食品添加剂由多少了解呢? 活动一:我认识的食品添加剂 师:哪些是食品添加剂? 学生通过观察配料表和生活实践说出食品添加剂的名称 教师总结:食品添加剂不只是现在才使用,中国古代就已在用,例如用栀子做色素,用盐卤做豆腐,用肉桂增香,用红曲米粮酒,这些添加剂一直用到现在。随着生产技术进步,加工工艺提高,食品添加剂品种越来越多,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种类。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按来源分: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品。 天然提取物是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获取的,如叶绿素、辣椒红、甜菊糖、茶多酚。化学合成品是通过各种化学手段获取,如胭脂红、糖精。 (2)按功能分 按功能分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防腐剂、抗氧化剂;改善食品感官的着色剂酸味剂、鲜味剂等;改变食品状态的膨松剂、凝固剂等;提高食品营养的强化剂。 根据发的食品添加剂资料,找找手中的食品有哪些类别的食品添加剂。 活动二找一找这些食品含有哪几类食品添加剂 (学生活动:分组观察、回答) 师:PPT(你敢吃吗),我们发现几乎每种食品都有食品添加剂,有的甚至有一二十种,并且在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苏丹红、瘦肉精、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到底能不能吃呢? 师:请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视屏,思考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活动三: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播放视屏,学生思考讨论) 3、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 展示PPT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保持提高营养价值;便于食品加工,提高原料利用率;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师:可能有的同学对提高营养价值不是很理解,它在婴儿配方奶粉里非常重要,可以提供婴儿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如果缺少这些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我们能吃各种各样的豆制品,也是因为盐卤把豆浆变为固体才好加工。我们可以用甜菊糖可以替代蔗糖,满足糖尿病人的特殊需要。 师:使用食品添加剂对我们非常必要,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我们也不能品尝各种美味的食物。但要发挥它的作用,还要正确使用。 (2)正确使用,保证用量安全 不能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同的食品添加剂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如不能在茶叶中加绿色,枸杞子用红色素浸泡,专供婴儿用的主辅食,不得加入人工合成甜味剂、色素、香精、谷氨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 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为了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成分,或者为了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营养素,人为地向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为人体所必需,但在日常膳食中易缺乏的营养素),以提高其营养价值,这样的食品称为营养强化食品,所添加的营养素称为营养强化剂。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营养强化呢?第一,几乎没有一种天然食品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第二,食品在、烹调、加工和储存等过程中往往有部分营养损失;第三,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某种或某些营养素的缺乏或不足;第四,人体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素的要求不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对营养素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的目的,可适当使用强化剂。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营养强化剂可分为四类:维生素类强化剂、无机元素强化剂、氨基酸类强化剂、蛋白质及其他强化剂。 维生素类强化剂主要包括维生素A类、维生素B类、维生素C类。维生素A类一般用于乳制品、人造奶油,面包、饼干等食品,是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β–紫罗酮衍生物的统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B类同样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主要包括维生素B1(硫铵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5(烟酸或尼克酸)、维生素B6(吡哆醇、吡哆醛、吡哆胺等)、维生素B12(钴胺素)以及胆碱、叶酸、泛酸等。维生素C类主要用于果汁、糖果,面包、

饼干等,多见于婴儿食品及保健品,可起到一定抗氧化的作用。 常见的无机元素强化剂包括碘、铁,锌、钙、镁、铜、锰、锡等。我们熟悉的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氨基酸类强化剂是赖氨酸及牛磺酸强化剂,主要作用要为了促进生长发育、改善味觉、提升免疫力。 目前国内已批准的氨基酸类强化剂是赖氨酸及牛磺酸强化剂,主要作用是提高强化食品蛋白质的生理效价。其常用于乳制品、豆制品、果汁、婴幼儿食品中。 肿瘤患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及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过程中较易因恶心、呕吐、食欲不佳造成各种营养元素的缺乏。营养强化食品的营养价值较天然食物高,因此可设计一些营养强化食品,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研究发现,可能使肿瘤患者受益的营养强化剂有硒、多糖、膳食纤维。

食品添加剂教案

食品添加剂大揭秘》教学设计 一、课型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 达尔文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只有掌握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因此,在以《食品添加剂大揭秘》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围绕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两方面,教给学生如何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如何根据实际筛选问题,如何科学地规范课题,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等。让学生在活动之初,就产生深厚的研究兴趣,确定明确的研究方法,掌握可行的研究方法,为实践研究的有效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 1、对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危害等情况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学会科学规范地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 3、学习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计划。 4、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等能力。 三、重点难点: 学会规范地提出研究课题,并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计划。 四、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关注身边的事物,并初步具备自我判断的能力。但是受认识水平 和思维能力的制约,他们的观察往往浮于表面,对事物的判断也容易产生偏颇。 因此,以生活中的热点话题“食品添加剂”为研究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真相,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辨别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学会科学、理性地看待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建立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认知基础之上。在问题发现课,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问题,需要教师创设直观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牛磺酸营养强化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1.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通用名称 中文名称:牛磺酸;化学名称:2-氨基乙磺酸;分子式:C2H7NSO3;,

相对分子量:125.15(按1987年国际原子量)。 此项申报是指——食品添加剂牛磺酸,即GB14759—93中规定的牛磺酸。用于氨基酸类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牛磺酸。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

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2.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分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功能分类 根据GB14880营养强化剂规定,牛磺酸属于营养强化剂,氨基酸类。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二、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3.用量和使用范围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用量和使用范围 拟在盐及代盐制品中强化牛磺酸; 申报的牛磺酸的使用量为:4~20g/kg;

1.我国居民食盐的日摄入量为14~26克(见后面论文)。其中以日摄入18±2 克的人数最多。日摄入食盐以平均18克计算,牛磺酸按6~18g/kg计算,实际上增加了每天108~324毫克牛磺酸的摄入。 说明:食盐的粒度一般在20~40目之间,行业内公认的混匀度达到95%即可算为优级,混匀度比目数更大(更细)的面粉要小。所以申报最低限虽然为4g/kg,但实际生产为确保产品合格一般要高于4g/kg,按5~6g/kg是行业内普遍计算出的生产实际使用量,以此类推最高量选择18g/kg计算。 参考GB14880标准,牛磺酸在谷类制品中使用量为0.3~0.5g/kg;在饮液中使用量为0.1~0.5g/kg;在果汁(果味)型饮料中使用量为 0.4~0.6g/kg。 2.中国营养学会主编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并未给出牛磺 酸的推荐摄入量(RNI)、平均需要量(EAR)等,只给出了含硫(s)基氨基酸最低摄入量为:16毫克/公斤/日;安全摄入量为:32毫克/公斤/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 二O一O年十二月

食品添加剂课程标准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承担单位: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标准制定者:胡梦婷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课程代码:: 计划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适用对象:11级食品工程系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根据食品行业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真实生产任务或(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基本工作要求为依据,重新构建了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基础知识培养两个课程系统。在不断总结近年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发、编写了本课程标准,以满足食品类专业建设和相关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1课程定位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是以《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学》等课程为基础,还与《食品发酵与酿造》、《食品检验技术》等相关联的学科。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1.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理论的能力,提高食品添加剂在加工和贮运食品中的效用以及食用中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学会有效控制食品的质量和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1.1.2课程设计理念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研究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以“工学结合”为原则,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理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ISO9001及HACCP内审员等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授课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教案1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a 主题班会 扌院中学 七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作用、使用原则。掌握几种常见食品 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 2、能力方法目标: 通过收集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了解一些常见的食 品添加剂及其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正确的挑选安 全放心食品的方法和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整节课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能够正确、 理性对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树立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 教学重点: 食品添加剂性质、作用和分类 教学难点: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使用原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社会实践、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景]民以食为天,同学们对食品有什么样的要求?如 何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知识介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讨论,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食 1、 2、

品添加剂。 二、重点讲授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或补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失去的营养成 分,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这些物质称为食品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种类与作用1、增加食品的保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防腐剂抗氧化剂 2、改善食品感官性状(色、香、味):着色剂、发色剂、漂白 3、改善提高食品的品质、质量、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凝固剂 4、保持或提高食品价值:营养强化剂 5、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澄清剂、消泡剂、乳化剂 剂、食用香精、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四)实践活动 1、每个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食品包装说明, 认真阅读食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 2、准备小组辩论赛的标签, 找出食品里面的添加剂并进行分类。

食品营养强化剂 低聚果糖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食品营养强化剂低聚果糖是以白砂糖、蔗糖为原料经来源于黑曲霉的酶或米曲霉的β-果糖基转移酶酶作用,经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蔗果三糖(GF2)至蔗果六糖(GF5)的混合物,或以菊苣为原料,经部分酶水解后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的蔗果三糖(GF2)至蔗果八糖(GF7)以及果果二糖(F2)至果果八糖(F8)的混合物。 2 结构式 按结构分为蔗-果型(G-F)低聚果糖和果-果型(F-F)低聚果糖。分子结构分别如下: 蔗-果型(GF n)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示意图果-果型(F n)低聚果糖分子结构示意图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验方法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的规定制备;所用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为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试剂和材料 A.2.1.1 醋酸缓冲液(pH 4.5±0.05)。 A.2.1.2 混合标准溶液:3.0mg/mL GF 2,3.0mg/mL GF 3,0.50mg/mL GF 4; 2.0mg/mL 果糖,2.0mg/mL 葡萄糖,2.0mg/mL 蔗糖,以上标准溶液均用水配制。 注:GF 2、GF 3、GF 4、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标准品在使用前须96 ℃±2 ℃干燥4 h 。 A.2.1.3 果糖酶:用于将低聚果糖酶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应小于0.005 %,4 ℃冰箱保存。 A.2.2 仪器和设备 A.2.2.1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示差折光检测器或相当性能的检测器)。 A.2.2.2 氨基色谱柱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 A.2.2.3 水浴锅。 A.2.3 分析步骤 A.2.3.1 试样制备 称取经96 ℃±2 ℃干燥4 h 的试样用水配制成浓度10mg/mL 的试样储备液。移取10mL 醋酸缓冲溶液和10mL 试样储备液至25mL 容量瓶中。加入足够量的果糖酶(如果不知试样中低聚果糖含量,可认为试样含100 %低聚果糖,如使用megazyme 2000 U/mL 的混合果糖酶,则需加入100μL ),60℃消化30min ,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经0.45μm 滤膜过滤后备用。 A.2.3.2 仪器参考条件 色谱柱:氨基色谱柱(粒径5μm ,柱长250mm×直径4.6mm )。 流动相:乙腈+水=75+25。 流速:1.0 mL/min 。 柱温:30 ℃。 进样量:20 μL 。 A.2.3.3 试样溶液的测定 将消化的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并记录相应的色谱图谱。 A.2.4 计算 试样中果糖和葡萄糖以质量百分数i w 计,按式(A.1)计算: %1001000 ????= V m A A c w s i s i ………………………………………………(A.1) 式中: C s ——标准溶液中某组分糖标准品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

高二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doc

高二化学食品添加剂教案 主题2 课题3 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教学目标 1.使学 生从辨认食品标签开始学习什么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有哪 些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些种类,并了解常用添加剂的名称。2.使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思想,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贴近, 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具有初辨食品质量的能力。情感目 标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热情,给学生释放自己的知 识和能力的机会。 2.排除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形成科学 认识,提高生活质量,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习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认识到添加剂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它的危害,培养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重点难点 通过对使用和不使用添加剂、天然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孰优孰劣、亚硝酸盐的功与过等问题的辩论,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功与过,得出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的结论,然后通过学习了解关于食品添 加剂的安全用量和有关使用规定,培养学生科学的对待问题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引入:课题在教学软件中展示琳琅满目的食 品图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一、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学 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1.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2.你了解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吗? 3.你会看食品标签并 利用食品标签帮助自己选择食品吗? 4.利用我们手头有的食

品包装或者饮料包装,查看上面的食品配料,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常用分类方法: 1.按照来源分;2.按照功能分(见教材表2—3—1)。提出学习任务: 1.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功能、用量以及有关规定,通过列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你对食品添加剂还有哪些疑问?3.查找一些你感兴趣的食品,其中常用哪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二、认识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对比两类常用的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要求:注意了解它们的使用条件。提出问题:1.为什么用它们的钾盐或者钠盐代替? 2.山梨酸和苯甲酸主要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根据你的学习,你认为两类防腐剂哪一种用在食品中更好一些?提示注意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它的使用的影响。利用山梨酸的结构简式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基本原则,分析其中主要基团的性质。例如,酸性是因为其中有羧基,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显酸性;容易被氧化是因为其中含有碳碳双键,是一种还原性基团,容易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以苯甲酸为例使学生了解因为含有羧基所以有酸性,另外苯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基团,它也具有自己的性质,所以苯甲酸应该具有酸性和苯环的性质 2. 着色剂提出问题:根据学习防腐剂的经验,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学习着色剂的有关知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学习。(1)常用的着色剂,能说出至少三种: 主题2 课题3 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教学目标 1.使学

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哪些

纵观整个市场,我们发现现有的营养强化剂总数130种,在我国,按GB14880-94国家标准列入名单的有37种,其中氨基酸及含氧化合物12种,维生素17种,矿物质8种,那么这些强化剂具体都是什么,给您作出如下解答。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类别: 矿物质类:钙、铁、锌、硒、碘、镁、钾、钠、铜、锰、铬等。 维生素类: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族、叶酸、生物素等。 氨基酸类: 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牛磺酸等必需氨基酸。 其他类强化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低聚糖、膳食纤维、益生元、卵磷脂、左旋肉碱等。 在如此众多的营养强化剂中,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营养强化剂,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在选择强化某种营养素之前,必须考虑膳食中该营养素的其他来源,一方面要保证摄入强化食品后该营养素水平不会过量;另一方面,该营养素的添加也应该确有必要,营养素的强化用量应该使其在膳食中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以便摄入通常数量的食物即可得到充足的该种营养素。 2、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防止由于食品强化而造成营养素摄入的不平衡;而且在食品中添加一种必需营养素后,不得对其它营养素的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3、尽量选择具有生物活性和稳定性高的营养强化剂。例如铁的营养效价就因所用形式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再如,有些营养素可由于接触空气或加热而被破坏。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含量很少,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又比较高,所以可在面包和饼干中添加适量的β-胡萝卜素。 4、尽量选择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强化剂,尽量避免使用难溶的、难以吸收或易被食物影响吸收率的强化剂。有些无机盐和维生素容易在食物中相互作用

食品添加剂教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授课教案 (理论课) 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专题 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授课班级:2011级本1、2班,2013级专升本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材名称:李凤林主编《食品添加剂》

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主要内容: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与分类* 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五、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六、食品添加剂的法定编号 七、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和工业现状 重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和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与分类、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难点:食品添加剂的法定编号 引言(一):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 ?超量使用 例如:曾发现在面粉中有超限量5倍的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有超标准20多倍的苯甲酸。?重复使用 例如:在肉制品中按标准添加了亚硝酸盐,但又添加罐肠乳化剂。 ?使用过期或不纯的食品添加剂; 例子:1955年, 日本的一家公司使用含砷的Na2HPO4 作为稳定剂加入到牛奶中生产奶粉,结果12,344 婴幼儿中毒,其中130人中毒死亡。 ?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伪造或掺假 例如:在质量低劣或腐败食品中添加着色剂;使用SO2处理变质米粉,生产粉丝; ?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例如: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染料)等。 ?计量不规范 例如:鸡翅、鸡爪随意添加柠檬黄。 引言(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食品工业成为我国第一大工业 总产值:1996年4741亿元 1999年7900亿元 2000年8000亿元 预计2020年3万亿元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大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催化剂和基础 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已渗透到食品加工的各个领域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日本《食品卫生法》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 ?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 有意识地加入食品中,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和储藏性能的非营养物质。 不以食用为目的; 不作为食品的主要原料; 不一定有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强化剂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区>健康知识园地>食品安全与营养 ?浏览字体:【大、中、小】 ?2012-10-23 ?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https://www.doczj.com/doc/2d15932735.html,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营养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情况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营养强化政策提供指导。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国的食品强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营养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营养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指导。欧盟2006年12月发布了1925/2006《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免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营养素强化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贸易影响。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营养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修订的背景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 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卫生部继续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计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营养状况和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

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 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加工、储存时造成的营养素损失,在食品中选择性地加入一种或者多种微量营养素或其他营养物质。食品营养强化不需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可以增加人群对某 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达到纠正或预防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目的。 食品营养强化的优点在于,既能覆盖较大范围的人群,又能在短时间内收效,而且花费不多,是经济、便捷的营养改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国际上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情况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食品营养强化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87年制定了《食品中必需营养素添加通则》,为各国的营养强化政策提供指导。在CAC原则的指导下,各国通过相关法规来规范本国的食品强化。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营养强化标准,实施联邦法规第21卷104部分(21 CFR Part 104)中“营养强化政策”,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指

导。欧盟2006年12月发布了1925/2006《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特定物质的添加法令》,旨在避免由于各成员国对于食品中营养素强化量不一致而造成的贸易影响。其他国家也通过标准或管理规范等途径对食品营养强化进行管理。 三、《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修订的背景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1994)自1994年发布以来,对规范我国的食品营养强化、指导生产单位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卫生部继续以公告的形式增补和扩大新批准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实现对该标准的动态管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和卫生部标准清理计划,为做好本标准与其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方便生产单位使用和消费者理解,亟需借鉴国际和发达国家食品营养强化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居民的最新营养状况和食品营养强化的实际情况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修订的基本原则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是对《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中营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作者:————————————————————————————————日期: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发布日期】 2008-08-07 【生效日期】 【效力】 【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8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特此公告。附件: 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二○○八年八月七日 运动营养食品指为适应运动员(系指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的人员)的生理、代谢需要或某些特殊营养素的需求,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调制的食品或营养补充食品。为了规范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现制定以下关于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规定。 一、食品添加剂:不同食品类别的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参照《食品添 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相同或相近类别的食品。 二、营养强化剂:建议运动营养食品中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按《运动营养食品中 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附表)中规定执行。 附表:运动营养食品中营养强化剂使用规定 营养强化剂名称a 使用范围强化量b 维生素A/(μgRE) 运动营养食品120-1000 维生素D/(μg) 运动营养食品 1.5-12.5 维生素E/(mgα-TE) 运动营养食品 2.1-150 维生素K/(μg) 运动营养食品20-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