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14 KB
- 文档页数:3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学习一、虎门销烟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ppt,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进行介绍,从1840年开始,中国开始步入近代,同时中国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计意图】系统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所学内容。
◆提出问题:1840年发生的发生的什么事件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回答:第一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引入本课内容的教学。
二、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的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更有利于学生去掌握各个方面的内容,更加清晰、直观。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能力:⑴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演)两次鸦片战争概况。
⑵理论分析能力:从理论上对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识图填图能力: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沙俄割占我国领土示意图。
⑷阐述材料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
2.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3.价值取向: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勿忘国耻,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的原因和影响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图一虎门销烟浮雕图二禁毒日则徐后人焚烧毒品毒品成为当今和谐世界的一颗毒瘤,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遥想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感动中国的、叱咤风云的禁毒英雄——林则徐。
今天我们将缅怀英雄的不朽业迹,一起重温《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引入本节课题。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课题】鸦片战争【多媒体显示探究】一、虎门销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
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
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
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的资源和庞大人口的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
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鸦片战争在高一时候已经学习过,但间隔时间较长,记忆较为模糊。
经过一年的学习成长,学生与本课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及宏观抽象思维提高大大降低了本课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及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耻辱中感悟国力衰微、落后遭劫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思路(一)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中英《南京条约》及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2.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
(二)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史料研读法;班级讨论辩论等(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复习(四)教学来源: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历史教材;历史组成员讨论(五)板书设计: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师:1840年前后,世界两大强国,一个号称天朝上国,一个自诩日不落帝国。
两强pk,哪一个更强呢?有请这两位重量级选手入场,和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了解或掌握鸦战前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认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爆发的特定历史条件,让学生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2.难点分析:(1)鸦片战争的原因。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三、课堂教学设计A、导入新课: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但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却依然在封建主义的道路上缓慢发展。
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古老的中国翻开了近代历史的一页。
B、新课讲授: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清政府面临严重社会问题———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1)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经济: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原料)3)对外:闭关锁国要求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注意:讲背景的时候应将中西方对应着分析,从比较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同时强调:英国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矛盾,决定了英国一定要打开中国大门,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其殖民地,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