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质量分析---王银沣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4
2009届福建省二质检语文科质量分析龙海市角美中学高三语文组黄色敏一、学科试卷评价2009省二质检语文卷继续秉承省一质检语文卷的风格和特点,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均与一质检相仿;难度适中,杜绝了偏题、怪题;试卷难度有一定梯度,由易入难,分布合理;试卷忠实体现了新考纲的精神,既显示了高中新旧课标的平稳过渡,又一如既往的突显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具有很好的高考导向作用。
本卷有如下几个亮点:1、注重价值取向的引导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注意积累知识并能活用知识。
如①文化经典阅读8(2)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②选考题(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4题“……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其实即变换了形式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③选考题(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4题也是如此。
2、考材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社会动态,把握时代脉搏,要求学生对生活、社会有观察,有思考,有见解,能表达。
如:语运题16题之(2)题3、17写作为命题作文“十八岁”,可写性强,普适性高,开放性好,可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可发挥空间大。
但障碍也恰藏在这里,虽易入题,但要写出亮点也要求考生有生活,有思考,有自我。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一)各部分得分情况:(1)1题名篇名句6分:平均5.92分,得分率98.7%,(2)2-4题文言阅读15分:平均11.04分,得分率73.6%,(3)5题诗歌鉴赏6分:平均2.65分,得分率44.2%,(4)6-7题文学名著10分:平均8.41分,得分率84.1%,(5)8题文化经典6分:平均2.52分,得分率42%,(6)9-11题现代文阅读必做题12分:平均9.27分,得分率77.3%,(7)12-14题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5分:平均8.19分,得分率54.6%,(8)15-16题语言表达运用10分:平均5.81分,得分率58.1%,(9)17题写作70分:平均51.52分,得分率73.6%,(二)学生答题主要缺陷:1.诗歌鉴赏题:(1)学生答题以翻译代替分析,对诗歌内容展开过多而重点不清,主次不分,针对性不强。
初中作文质量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初中作文质量分析1. 引言(约100字)初中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初中作文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本报告将对初中作文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2. 主体(约900字)2.1 语言表达能力初中作文语言表达能力是评判作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初中作文的语言运用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用词简单重复:部分学生的作文中,表达方式相对单一,使用的词汇较为简单,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
- 语句结构简单:有些学生的句子结构简单,缺乏复杂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导致作文篇章结构单一,缺乏层次感。
- 表达不准确:部分学生在表达思想时,措辞不准确,容易产生歧义,影响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2.2 思维逻辑能力初中作文的思维逻辑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初中作文的思维逻辑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在思维逻辑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思路不清晰:一些学生在写作思路上不够明确,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导致文章内容杂乱,逻辑不紧密。
- 缺乏论证能力:部分学生的作文在论证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论据支持和逻辑推理,影响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 文章结构紊乱:一些学生在文章结构上不够合理,缺乏起承转合的过程,缺乏明确的开头、结尾和段落过渡,导致文章结构松散,难以读懂。
2.3 文学素养初中作文的文学素养是评价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初中作文的文学素养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杂乱无章:一些学生在文学修养方面较差,作文中充斥着大量的口语化表达、网络用语和流行语,缺乏对于规范语言和文学表达的理解。
- 缺乏文学常识:部分学生缺乏文学常识的积累,对于名著、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等缺乏了解,导致作文中涉及文学元素的运用较少。
- 缺乏文化意识:一些学生在作文中缺乏对于传统文化、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把握,导致作文内容浅显、缺乏深度。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质量分析一、卷面分析:第一大题读拼音,写词语。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拼读、书写出词语,出错主要在“茉莉”的“茉”字下面的“末”写成“未”,“豁然开朗”的“朗”写成“郎”。
“含蓄”的写成“含畜”,另外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书写不够规范、美观。
第二大题选词填空:第一小题,给了六个词语“柔和、柔嫩、柔美、柔软、柔顺、柔滑”三个句子填空,丝绸手感(柔软),学生填写(柔顺),脸颊(柔嫩),学生填写吧(柔滑)。
第二小题,三个词语,三个句子,学生想当然一个词语就应该填一个句子,因此最后一个句子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出错:春天的田野(弥散)着泥土的芳香。
(应为“弥漫”)第三大题把词语补充完整:除了天资(聪颖)很多学生写的是(天资聪明)之外,其余的词语绝大多数都能正确填写。
第四大题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本题考查的是一字多义的理解,从卷面来看,学生的正确率不高,特别是“劫数难逃”的“数”、“厚礼”的“厚”、“厚古薄今”的“厚”以及“出纳”的“纳”错得很厉害。
第五大题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本题是答题最好的一题,基本没有错误。
第六大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三道小题都是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记忆,《月光启蒙》最后一个自然段,有部分学生填写不出来,特别是反应民歌民谣特点的四个词语“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写不完整。
第七大题:阅读练习。
(一)课内阅读:《月光启蒙》(片段)1、(.幽默风趣)的童谣,学生写成了(民间)的童谣。
3.文中的比喻句是“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这个句子是把“母亲的身影”比作“玉石雕像”,很多学生理解为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
4.写一首关于夜空的童谣,很多孩子写的童谣与夜空无关。
(二)课外阅读第二部分的课外阅读,主要是考察学生辨析形近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理解主要内容回答问题等。
学生对“书香门第”不理解,“父亲留下的书香”究竟是什么,学生没有读懂,因此“父亲的精神”很多孩子答的是“坚持不懈”,正确的应为“爱读书,读苦书”第八大题习作乐园:“谢谢你,”本次习作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通过具体的事来叙述。
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一、试题分析:我校组织的本次考试属摸底性质,因此从试题意图上看,能够立足于七年级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实际,紧扣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题目面向于全体学生,注重课本基础,考查课内字词,考查课文相关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不紧密,试题的样式古板,不够创新与灵活,基本上是就教材考教材。
语文试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积累和运用。
共涉及看拼音写汉字、背诵默写、修改病句、名著阅读,口语交际五个小题,共计25分。
从试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均为课下注释,背诵前四个小题为课文内容或是诵读欣赏内容,属应该背诵范畴,只有第五个小题是让学生写出描写秋天的诗句,稍微宽泛一些,并无多大难度。
修改的病句为经典性案例,只牵扯成分残缺和句式杂揉两类问题,名著阅读考察的是《xxx索亚历险记》,只涉及了作者国籍与姓名,主要人物等基本情况,口语交际为请求类试题,只需要学生能够讲出理由,表明请求意愿即可得分。
二是阅读。
共设计了两个语段,一则是现代文,一则是文言文,共计35分。
其中现代文阅读为原课文语段,前两个小题应该是语言的规范使用方面的语法问题,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考查。
第三个小题和第五个小题考察了学生的阅读涉猎面,只能说相关,也不属于能力考查。
只有第四个小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大意,才算得上一个能力考查方面的简单试题。
文言文阅读也是原课文语段,主要考察了作品出处,文言虚词与实词,句子翻译,比喻句和概括主要内容几个方面。
因在讲课过程中,这些知识或是能力都是基本课堂要求,所以没有答题障碍。
三是作文。
总分40分,要求学生写不少于400字的文章,题目要求比较宽松,学生选材的范围比较广泛,可从自己生活实际中容易得到,也比较容易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详略安排,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二、考试结果分析:七年级五班参加本次考试的有49人,语文科全班合计得分2947,平均成绩为。
从分数分布情况来看,80分以上无有一人,优秀率为0%,70-79共计10人,占全班人数的,60-69共计16人,占全班人数的,这两类学生合计即为及格学生人数,共有26人,及格率为。
命题要求:1.导向性。
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过程与方法考核。
2. 科学性。
内容科学、无差错,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试题表述准确、用词规范,图文匹配、题意明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科学合理,易于操作。
3. 适标性。
以学科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重点考核学科核心知识、学科基本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4. 有效性。
试题代表性较好,能力考查全面、恰当;试卷结构简约、题量(阅读量)适当、编排科学、梯度合理;试题新颖、情景合理、素材真实,避免陈题,无偏题、难题,有一定的探究题与开放题。
5. 难易度。
试卷难度稳定,与上年相比试卷难度系数变化控制在±0.03以内。
语文质量测评内容板块(参考):语文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各年级比例:年级项目及比例一识字写字70% 阅读30%二识字写字50% 阅读40% 写话10%三、四积累与运用40% 阅读30% 习作30%五、六积累与运用35% 阅读35% 习作30%小学语文优秀试卷:小港实验学校俞亚飞小港中心学校顾幼君长江小学王晓鸣柴桥小学顾存龙新碶小学施雪萍五年级小学语文试卷存在问题:1.科学性(1)排版有问题:个别试卷字体太小(10号字),行间距太小(单倍行距),数字书写不规范,拼音没有声调,作文没有书写格子。
(2)分数有误差。
一个学校总分98,一个学校总分101分,一个学校总分103分,还有一个学校有一题没有比分。
2.适标性(1)部分试卷机械性题目太多,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按要求改写句子,反问句、扩句、缩句等,25份试卷中有23份试卷都有此类题目。
这种题目从二、三年级就开始考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吗?语文应着重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2)各部分权重不合理。
语文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三部分比分35:35:30比较合理,很多学校“语文基础”部分比分太重,最多的学校占54分,5所学校50分以上,8所学校45分以上,7所学校40分以上,只有5所学校比较合理。
⾼三语⽂⽉考质量分析 和期中考、模拟考⼀样,⽉考成绩是⾼三复习备考中应予充分利⽤的“宝贵资源”。
透过第⼀次⽉考,我们应该受到哪些启发?如何为接下来的教与学做出好的⽅案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三语⽂⽉考质量分析,欢迎参考! ⾼三语⽂⽉考质量分析范⽂1 ⼀、试卷、考试情况 本次语⽂试卷注重基础,突出重点.试题难度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本次⽐较能够客观反映学⽣的学习⽔平。
⾼三12、17班平均分、及格率分别为96.53、87.76%,86.86、34%。
12班最⾼分113分,最低分83。
17班最⾼分105,最低分64. ⼆、出现的问题 (1)学⽣理解题意的能⼒较差,例如名句默写题,总分6分,12班均分2.95分,17班均分1.39分。
这些篇⽬,学⽣都会背,但理解性背诵就有难度。
得分率⽐较低的题有第⼀⼤题1、2⼩题,第⼆⼤题5⼩题和⽂⾔翻译题,名句默写题,17班的作⽂得分率⽐较低。
由于学⽣语⾔表达能⼒较差,答卷时表达和解释不规范、⽋准确性。
(2)学⽣答题不够规范,没掌握答题技巧,⽐如诗歌鉴赏题,学⽣读懂了诗,但不会提炼关键词,漫⽆⽬的的答,不会分点回答,结果得分不⾼。
(3)由于好学⽣粗⼼,差学⽣厌学,不少学⽣对语⽂学习缺少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看他们的卷⾯就知道,部分学⽣书写不规范,卷⾯不整洁。
甚⾄还有学⽣前⾯三题全是空⽩,不做阅读题、试卷整页空⽩。
三、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采取下⾯⼏点措施: 1、规范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注重分点答题,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2、努⼒提⾼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向全体学⽣,要充分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学⽣⾃主探究、合作学习,强化教学的⽬标意识和反馈意识。
3、加强学⽣思想教育和长效管理,认真及时地做好差⽣辅导。
加强与学⽣的交流与沟通,激励他们树⽴学习的信⼼。
关注薄弱班级,关注差⽣转换。
4、不同班级,不同学⽣,分层次要求,让不同的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为⾼考做好充分全⾯的准备。
超盈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第二次段考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评价这份试卷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
在考查内容上,突出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注重考查学生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深入理解和体验领悟的能力,以及应用写作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
试题设计按照完整的高考题型出题,包括实用类文本阅读(1篇人物传记)、文学类文本阅读(1篇小说)、论述类文本阅读(1篇议论文)、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为人物传记、诗的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六大板块。
其中实用类文本阅读占8%,文学类文本阅读占9.3%,论述类文本阅读占4%,古代诗文阅读阅读占20%,名篇名句默写占3.4%,语言文字运用占13.3%,作文占40%。
二、学生得分数据分析(一)总体情况分析:年级最高分117分,最低分9分,文科班平均分84.09,合格率34.30%,优秀率0%;理科班平均分83.97,合格率34.19%,优秀率0%;美高班平均分85.31,合格率36.75%,优秀率0%。
同层次各班平均分这次有一些差距,普通班最大相差达到了10分,重点班最大差距近5分。
普通班和重点班有差距。
本次考试学生个人成绩差距很大,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108分。
本次考试70分至120分这个层次占了主流,比例达到88.3%,60分以下共24人,占3.9%,特优120分以上0人,比例0%。
反映出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少,成绩特别差的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与本期第一次段考对比第一次段考年级最高分123.5分,最低分12分,文科班平均分84.64,合格率36.28%,优秀率0.22%;理科班平均分84.77,合格率37.74%,优秀率0%;美高班平均分88.35,合格率50.42%,优秀率0%。
与狮山高中对比狮山高中平均分79.8分,最高104分。
我校平均分84.0,最高117。
结论第二次段考与第一次段考相比各项数据有一些下滑(重点班平均分有提升),但第二次段考题型更规范,题目更科学,难度比第一次要大,所以整体还是较好的。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规范书写质量分析报告伴随着羊年得脚步声,我们在期末检测中为我们实验小学得规范书写质量而喜上眉梢了。
感到欣喜得就是,我们得这些孩子生长在一个规范书写得童年里,一笔一划将记录下她们童年得欢乐;感到欣喜得就是,我们得这些孩子有机会接受这么好得规范书写得教育,一横一竖将刻画出她们童年得足迹;感到欣喜得就是,我们得这些孩子得未来就是美丽得,一撇一捺将延伸到她们永远得将来。
下面,我们将我们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检测规范书写质量分析如下:一、期末检测得操作期末检测就就是一根指挥棒,它得侧重点指向哪里,老师们得教学重点便走向哪里。
为这些孩子感觉非常幸运得就是,这几年,期末检测将书写分加入到总分里面了,特别就是这次检测,语文书写分上升到10分.这无疑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非常可贵得信息:关注孩子得书写,就是关注孩子一生幸福得事情。
(一)平时,我们就特别重视学生得书写。
期末检测前,我们更就是在学生书写方面进行了严格而规范得训练.1、复习课上增加了写字训练.以前得复习课就是讲练结合,但就是大多都不太重视书写,光重视内容了。
现在,我们得复习课上增加了写字训练,基本养成了提笔即练字得习惯。
比如:拿出10分钟进行笔画得综合训练或者进行基本偏旁部首得训练,或者将写字方法规则编成歌曲来唱一唱。
2、复习卷练习卷面书写。
学生习惯在田字格或本子上书写,一下子接触到大得卷子往往会乱写一通。
我们在复习中,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对字得大小均匀进行了训练,对字得间距进行了训练,对字得笔画与间架结构进行了指导。
3、逐个过关单独辅导给学生正确得印象.有得孩子因为个人能力问题或者已经形成得定势,老师怎么讲她都没法改变自己得书写,这种情况下,老师把手示范一下,单独讲解一下,孩子会很快地有所改变。
4、奖励措施培养孩子精心练字。
期末检测前,孩子们得心一般比较浮躁,进行精心练字训练,正好就是让孩子们静下来得好方法.我们在班级内制定了一定得奖励措施,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指导,通过盖奖章、拍照片、画红圈等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得正确认识,激励学生得写字热情。
藏文质量分析范文藏文是一种很古老的语言,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流行于中国内地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以及印度、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等地区。
以下将对藏文的质量进行分析。
首先,藏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具有主谓宾的基本句型,可使用各种陈述、疑问、祈使等句式表达不同的语义。
它还具有七种语气:陈述、疑问、命令、反问、感叹、表条件和虚拟。
这种丰富多样的语法结构和语气使用使得藏文可以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其次,藏文的词汇量非常丰富。
这可以归功于它的历史悠久和与其他语言的交流,比如梵文、汉语等。
藏文中有很多词汇可以表达形象生动的意思,能够丰富文笔,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此外,藏文还有很多不同的方言和口语,这些方言和口语也为藏文的词汇多样性增加了一定程度的丰富度。
然而,藏文的语言规范和语法体系相对模糊。
由于历史原因,藏文的语法规则和辞书编纂相对不完善,不同地区和文件中的用字有时也有差异。
这导致了一些语义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的词汇和短语的混淆。
此外,由于藏文的书写特点是字母横排,没有明确的上下文指示,有时会造成歧义的产生。
另外,由于藏文的阅读人群相对较少,也导致了有限的发展和规范化。
藏文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应用相对有限。
与其他主流语言相比,发表在新闻媒体、互联网和学术论文等平台上的藏文作品数量较少。
这也意味着藏文的修辞和文体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得一些现代社会中的特定语境下的表达难以精确传达。
尽管如此,藏文仍然是藏族人民的母语,是他们记录历史、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维护藏文质量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研究和推广藏文,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起来,藏文在词汇丰富度、表达感情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语言规范、语法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现代社会的应用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为了提高藏文的质量,在保留其独特性的基础上,需要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并注重培养藏文的使用者和推广者。
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族文化,实现藏文在现代社会中的融合与发展。
2012-2013学年四年级(2)班语文上学期期
末考试质量分析
瓦渡中心小学
王银沣
2012年1月
2012-2013学年四年级(2)班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四(2)班这学期期末考试,在籍人数50人,实考人数49人,总分3326.5 分,平均分66.53 分。
优秀人数18人,优秀率36%,及格人数35人,及格率70%,最高分95.5分,有1人未参考计以0分。
一、积累运用。
本大题一共分为6小题。
第1题读拼音,写词语。
第2题比一比,再组词。
第3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写序号。
第4题选词填空。
第5题按照要求,在横线上写上两个成语。
第6题按要求改写句子。
本次考卷上,第1题看拼音写词语只有8个词语,都是平时教师比较重视的关键字词,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牢固掌握,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如将“疲倦”一词中的“倦”错写成“卷”,“皓月当空”写成“浩月当空”,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还不够踏实,态度不够认真。
分析原因是学生对同音字还是混淆不清,凭印象写词,看到拼音就写而不思考是哪个字,今后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之外也应注重同音字的不同构词。
第2题:比一比,再词语。
有同学“迪”当做“邮”,“颂”当做“顷”来组词,没认真的做比较及辩字。
第5题:因为同学的积累很少又对成语没个系统的认识,1.描写秋天的成语。
2.带有动物的成语。
一部分学生几乎不知怎么做,其它卷面上反映出来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错别字,“秋雨潇‘潇’”写成“秋雨萧‘萧’”。
还有一大原因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没有仔细审题,没有写出适合要求的成语。
可见,答题的时候,审清题意这个习惯很重要。
第6题按要求改写句子。
反映出学生对拟人句、比喻句的掌握还想加强。
其他的题目从卷面上反映完成状况较好。
今后教学还应注意夯实学生的基础。
二、阅读。
第二、三大题是阅读。
这道题学生的失分率还是比较高的。
主要的失分地方在其中第二大题和第三大题的第2、4小题。
第二大题1.填空。
有错别字,其它
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看短文的意思并进行答题,但有些学生的答案过于啰嗦,语言表达不流畅,导致失分严重。
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划出华佗为什么立志学医?的有关句子。
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题目要求。
特别对于后进生,他们做阅读题目的障碍就更大了。
改进措施:
1、加强词句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的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
2、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文学养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
3、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不会因为兴趣而读书,喜不喜欢找一些好书看,重不重视阅读,这都会影响到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写话。
本次写话中,个别学生的中心内容不符合题意,出现偏题现象;少数学生写话过程中错别字较多,使语句不够通顺;写话时的标点符号,部分学生使用不正确;题目是“真棒”写清楚某方面的特长、本领或最得意的地方,要用事实说话。
但有的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重点,且语言贫乏。
努力方向:
1、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审题能力的培养。
2、向每一堂课要质量。
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语文能力是难以真正提高的。
3、紧抓课内外阅读不放松。
4、扎实写作基本功训练。
5、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