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与设计内容)
- 格式:wps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地质工程专业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地基处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课和课程设计,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为综合性设计型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了各种地基处理基本原理,并在其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地基处理设计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共包括两个部分:1.设计计算共包括十道计算题。
2.实例设计共包括四道设计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其中的二题。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设计计算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公式过程及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答案。
2.实例设计要求:①论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是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
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至少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
③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与计算(以各种桩为例,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工程量等)。
④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与机具要求。
⑤设计出相应地的平面图和剖面图(A4纸)。
⑥对选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适应性比较,最后推荐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作为该场地地基处理方法。
四、课程设计的格式要求1.课程设计作业要求用手写,除了封面、目录及课程设计要求外。
手写时,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设计与计算应将设计与计算的过程写出,所有计算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2.课程设计作业包括:封面、目录、《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计算、实例设计。
3.封面包括:题目-《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级地质专业;时间等内容。
4.目录包括:《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5.满足《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6.设计计算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先写解,后写答。
7.实例设计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按实例设计要求的六点写出。
平面图和剖面图可按不同的比例单独为一页。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资料1. 工程概况某工程为体育中心的地基加固工程,总占地面积34万m2,场地地基处理总面积约23万m2。
体育馆、游泳馆、商业用房等建筑采用桩基础,其它场地为体育场、各类球场、停车场、市民广场、道路及绿地等用地均采用地基处理方式。
加固范围主要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及室外体育广场等,拟建场地对差异沉降敏感度一般,对施工噪声影响要求不高。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该工程为二级工程,场地为二级基地,勘查等级为乙级。
2.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灰黄、褐红,呈湿,松散状,由粘性土或砂质粘性土组成,均质性差,局部地段夹少量碎石,回填时间为近6个月。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层厚2.30-6.60m。
(2)淤泥:灰、深灰、灰黑色,呈饱和,流塑状,局部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机质,粘性好,韧性好,干强度高,属高压缩性土,摇震反应慢,局部地段混杂有中粗砂而表现为淤泥混砂。
该层工程性能差,全场区均有分布,但厚薄不均,层厚4.50~12.60m。
场地东侧分布有砾砂,深灰色为主,饱水,松散状,以石英粗砂为主,呈棱角状,均匀性较差,分选性一般,级配一般,具有一定的干强度。
(3)粉质粘土:灰、灰黄、褐黄色,湿,可塑状,主要由粘性土和石英砂组成,其中中粗砂含量约20-30%,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中等,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分布不均,厚薄不均,部分钻孔缺失。
厚度为0.40-4.90m。
(4)粗砂:呈灰黄、褐黄色,饱水,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状,主要由石英砂组成,胶结型一般,呈棱角状,分选型一般,级配一半,均匀性较差,含泥约20%,厚度0.40-4.90m。
(5)残积砾质粘性土:浅黄、灰黄、褐黄、灰白色,呈湿,可塑状,主要由粘土和石英砂组成,为花岗岩风化残余,稍具原岩结构,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稍有光泽,遇水易崩解软化。
地基处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了解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关键参数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如土的物理性质、承载力、沉降等。
3. 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点,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合理设计的能力,包括选型、计算和方案优化。
2. 提高学生分析工程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地基处理工程设计。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从事地基处理工程相关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工程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地基处理工程实践中能够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地基处理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地基处理技术与设计》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基处理工程概述:介绍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分类及适用范围,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地基处理方法及原理:详细讲解常见地基处理方法(如预压、夯实、置换等)的原理、工艺流程和优缺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地基处理工程设计:阐述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方案选型、计算及优化,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对应教材第四章。
5. 地基处理新技术与发展趋势:介绍地基处理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应教材第五章。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基处理技术课程设计班级:土木工程1202班姓名:学号:U2012154指导老师:章荣军2015年7月8日一、设计资料1.1 工程概况某六层住宅楼,建筑占地约800m2,建筑面积约5000m2。
1.2 基础形式与荷载条件拟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面为25m*32m),基础底面压力180 kPa,基础埋深3.2m。
1.3 工程地质条件该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地面标高在3.90m,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0.52m,平均水位标高3.38m。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9。
二、复合地基设计2.1 复合处理地基方案的选择由各土层力学参数可知,筏板基础下主要为不良土层,且厚度比较大,承载力较低。
若采用换土垫层法,则对此类基础刚度较大,对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软土层较深的建筑处理效果不理想。
若采用排水固结法,因工程消耗的时间过长,短期内固结效果不理想,因而不采用。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作用,同时桩身与地基土构成复合地基变形量小,桩身与褥垫层是地下水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改善地基土的水力特性。
因此,在此选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土层分布图形如下图:2.2设计计算(1)桩长设CFG桩落于暗绿色粉质粘土这一层,按桩端进入下卧好土层1~2倍桩径的原则确定,即进入下卧层1m计算,所以桩长可取16.2m。
(2)桩径桩径0.3~0.8m,取500mm。
(3)桩间距桩间距s=(3-5)d,取s=2.0m。
(4)褥垫层厚度及材料褥垫层取0.2m ,材料可用中砂与碎石。
2.3 布桩形式布桩形式可以正方形布桩形式。
布桩总数5.199426.214.325322=⨯⨯==e A A n 根,取208根。
桩平面布置图如下图所示2.4 单桩承载力计算查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可得各土层的桩周侧阻力如下表且第六层粉质粘土的桩端端阻力特征值可取500kpa 。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地基处理课程设计报告江苏省宁杭高速公路学生:孙海涛指导教师:邓永峰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11.3 一:工程概况江苏省宁杭高速公路某路段的设计路面宽度为34m(6车道),边坡坡度为1:1.5,填筑高度为4m,工期为3年,工后沉降要求为竣工后15年沉降20cm。
该路段的地基土层分布如图1所示:图(1 )土层分布图各土层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土层天然含水量w % 湿容重kN/m3 干容重kN/m3 比重孔隙比 e 液限WL % 塑限Wp % 快剪试验固结试验C kPa Psi 。
av1-2 MPa-1 Es MPa Cv 10-3cm2/s 1 24.5 19.1 15.3 2.71 0.766 32.8 19.8 20 10 0.30 3.4 5.0 2 27.9 19.6 15.3 2.71 1.122 27.3 18.8 10 11.6 0.62 1.5 3.5 3 24.5 20.1 16.1 2.71 0.680 30.6 19.3 25 16.2 0.23 5.6 6.3 路堤土19.5 30 30 10 二:课程设计具体要求:(1)结合土层情况至少选择两种地基处理方法(搅拌桩,预压法(包含塑料排水板))进行设计;(2)对每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计算,进行地基的沉降、稳定性和承载力的计算和验算;(3)进行经济造价分析(4)结合经济造价分析份额结果,选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5)提交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和计算说明书)。
三:验算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1、路堤底部应力=[(34+34+2*5*1.5)*5*0.5*19.5]/ (34+2*5*1.5)=82.58kPa 2、第一层亚粘土e=0.766 ==0.362 根据地基规范,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其中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e=0.766,取值为260kPa;一般粘性土取=0 ; =2.5 ;则=260+2.5*10*(3-3)不足3.0m按3.0m计算,得到:=260kPa。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编号B3D3F3)目录一、设计说明1、设计目的2、设计依据3、设计要求4、设计原则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2、工程地质条件三、地基处理方案论证1、常用地基处理方案2、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四、复合地基设计1、桩长及桩径的选择2、布置方式的设计3、承载力计算4、沉降计算5、施工设计五、设计总结1、施工图2、质量控制与检验一、设计说明1、设计目的(1)提高地基承载力结构的荷载最总都将传到地基上,结构建筑物的强度很大,而基础能够承受的强度却很小,压缩性很大。
通过适当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土的承载能力。
(2)改善剪切特性地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3)改善压缩特性主要是采用一定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藉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
另外,防止侧向流动(塑性流动)产生的剪切变形,也是改善剪切特性的目的之一。
(4)改善透水特性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会引起地基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层或减轻其水压力。
(5)改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轻亚粘土)将会产生液化。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特性(6)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2、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龚晓楠2008《工程使用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地基处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郑俊杰2004《地基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叶书麟 2003《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赵明华20033、设计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对比分析可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案,结合工程的要求和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并认为主要考虑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与均质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同时要求:(1)对所选用的地基处理的方案进行比选后的可行性论证,同时要考虑经济、施工周期等各项条件进行的必要分析;(2)绘制平面布置图、剖面图;(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内容包含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内容参照设计要求,详细叙述每一步设计的细节;书写清楚,字体端正,列入主要过程的计算步骤,计算公式;(4)图件: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线条及字体规范,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4、设计原则考虑建筑地基处理工程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紧张、施工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因而设计原则上确保工期的情况下、在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力争做到好、快同步,又快又好。
地基处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能够独立完成地基处理设计的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具备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地基处理设计的意义、目的和基本流程,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基稳定性等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3.实际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其适用条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参数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地基处理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及效果。
2. 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帮助学生认识地基处理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地基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手册等工具查阅相关资料,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基处理设计计算,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事业的热爱,培养其从事地基处理相关工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基本原理:讲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分类和适用条件,重点分析常见地基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基处理概述2.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包括换填法、压实法、预压法、桩基法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基处理设计方法3.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讲解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如承载力、沉降量、稳定性等,并举例说明。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基处理参数计算4.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基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基处理工程案例5. 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常用计算机软件在地基处理设计中的应用,并进行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基处理计算机软件应用6. 地基处理设计规范与标准:解读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
地基处理方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的需求。
3. 学生了解各类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原则及其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基处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专业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工程实际问题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基处理概述- 地基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基处理的目的与意义2. 地基处理原理- 地基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理3. 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法、压实法、排水固结法等常用方法- 预压法、深层搅拌法、地下连续墙等新型方法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原则-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与优化5. 地基处理案例分析-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案例- 案例分析、讨论与评价6. 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比较与评价方法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基处理概述第二周:地基处理原理第三周:地基处理方法(一)第四周:地基处理方法(二)第五周: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第六周:地基处理案例分析第七周:地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涵盖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设计及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
一、《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为巩固学生学习《地基处理》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特进行《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学习。
二、《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地基处理》课程中的实例设计
共包括四道设计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做其中的一题。
三、《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要求
1.《地基处理》课程中的实例设计要求:
①论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主要是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
②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问题,选择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法。
③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设计与计算(以各种桩为例,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复合地基承载力、沉降计算、工程量等)。
④对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与机具要求。
⑤设计出相应地的平面图和剖面图(A3纸)。
四、《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作业要求用手写,除了封面、目录及课程设计要求外。
手写时,要求字迹清晰,工整。
设计与计算应将设计与计算的过程写出,所有计算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
2.课程设计作业包括:封面、目录、《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设计计算、实例设计。
3.封面包括:题目-《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单位-长春建筑学院××级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时间等内容。
4.目录包括:《地基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5.《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要求内容见本页内容。
6.实例设计见《地基处理》课程设计内容。
必须将原题写出;每一题应按实例设计要求写出。
每一题之间应有一行以上的间距,平面图和剖面图可按不同的比例单独为一页。
7.课程设计作业中的内容序号排列应正确,每一页应有页码。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
1.黄土湿陷性(土(灰土)桩)
某院综合楼,长32.7m,宽12.9m,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2 m,埋深1.5m。
设计要求容许承载力为180kPa。
该工程拟建场地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基底下湿陷性黄土厚度7.5m,湿陷量为38.12cm,压缩模量E s为3.3MPa,压缩系数a0.1~0.2为0.6MPa-1,属高压缩性土层,干土密度为12.8KN/m3,含水量w为0.18,天然孔隙比为1.0,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20 kPa,桩侧摩阻力为80 kPa。
该场地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消除湿陷性,降低变形量,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2.软弱地基(CFG桩)
某软基公路,其长度约100m,宽约30m,场地土自上而下为:①淤泥:为海边抽来的泥砂沉积,颗粒细,呈悬浮状,w=0.94,天然地基承载力12.8 kPa,桩侧摩阻力为40 kPa,厚约3m;②第四系海相淤泥层:灰黑—黑色,流塑状,含腐殖质及有机质,w=0.76,γ=15.7KN/m3,e =1.1,I P=29,I L=1.6,a0.1~0.2=1.86MPa-1,天然地基承载力为50kPa,桩侧摩阻力为30 kPa,层厚9.0m;③第四系冲洪积粗砾砂,w=0.56,γ=19.7KN/m3,e =0.6,天然地基承载力为200kPa,层厚9.0m可作为持力层。
设计技术要求:复合地基强度≥120kPa,工后沉降量≤10cm。
该场地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注意有机成分对水泥的影响)
3.黄土湿陷性(土(灰土)桩)
某场地面积约100×58㎡,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1.5 m,埋深2.0m。
该场地土自上而下为:①新近堆积黄土状亚粘土(Q42Al+pl),γ=16.4KN/m3,γd=13.4 KN/m3,e为 1.03,w L=33.25%,w P=19.58%,a0.1~0.2=0.05~0.15MPa-1,δs为0.032~0.056,厚5m,属高压缩、高湿陷性黄土。
②黄土状亚粘土(Q41Al+pl),γ=17.6KN/m3,γd=14.5 KN/m3,e为0.856,w L=32.10%,w P=19.70%,δs为0.1~0.20,厚4.5m,属中压缩性、具湿陷性黄土。
③黄土状亚粘土(Q3Al+pl),γ=18.8KN/m3,γd=14.7 KN/m3,e为0.76,w L=24.90%,w P=16.20%,δs为0.002,厚4.5m。
要求容许承载力[R]≥200KN/m2,消除全部湿陷性δs≤0.015;干容重γd≥16 KN/m3,该场地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消除湿陷性,降低变形量,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4.软弱地基(CFG桩)
某厂面积约30×15m2,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1.2 m,埋深1.8m。
自上而下为:①耕土,w=0.36,γ=18.0KN/m3, e =1.0,I P=14.1,a0.1~0.2=0.8MPa-1,Es=2.5 MPa,qs=60kPa,天然地基承载力为70kPa,厚1.5m;②淤泥与淤泥质粘土,w=0.45,γ=17.5KN/m3,e =1.20~1.40,I P=24.0,a0.1~0.2=0.85MPa-1 Es=2.7 MPa,qs=50kPa,天然地基承载力为50kPa,厚6.5m。
设计技术要求:复合地基强度≥150KPa,工后沉降量≤10cm,该场地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