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制备和性质实验创新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21
氯气制备与性质实验改进与创新作者:周晓丽衷明华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8期【摘要】通过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氯气的制备及其系列性质的实验的不足,设计出一款集制备性质检测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
能有效达到药品用量少、易操作、实验教学耗时较少的目的,改进后的实验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节约、环保。
【关键词】氯气制备与性质实验;实验装置改进;一体化微型实验【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1.实验改进原因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课本中,关于氯气的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等性质的检验是将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情况下产生氯气,将氯气通入湿润的有色花瓣中,观察氯气的漂白性,虽现象明显,但是实验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氯气单独制备,易泄露、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氯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害。
对于氯气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知识几乎没有提及到,但这一知识点却是高考的考察点,因此教师上课需要知识拓展才能完成考纲的要求。
因此,设计高效、简洁、环保、易操作、现象明显且能将氯气制备、性质检验以及氯离子的检验众多实验集一体的实验装置显然更加有意义。
2.实验改进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3.实验原理改进成该装置的原因如下:3.1因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用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剂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
而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都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因此我将采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此反应不需要加热。
3.2 Cl2+H2O=HCl+HClOHClO+有色花瓣→花瓣褪色(漂白作用)3.3 KI+Cl2=2KCl+I23.4 AgNO3+HCl=AgCl↓+HNO33.5 2NaOH+Cl2=NaCl+NaClO+H2O+4.实验仪器2个U型试管、两个小试管、橡胶管、两支注射器、棉花5.实验药品浓盐酸溶液、高锰酸钾、碘化钾溶液、NaOH溶液、硝酸银溶液、湿润有色花瓣、棉花6.实验步骤及现象6.1组装仪器:按照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在U型管下缓缓加热,若两只注射筒往上升,则气密性良好。
1.氯气的实验室制备(2023年高考选择题)2.初步理解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问题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特点?(复习常见的几种制气装置?)(2)如何制得干燥纯净的氯气?(3)检验氯气有哪些方法?(4)多余的氯气如何处理?[例题1]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1.制取原理实验室通常用强氧化剂(如KMnO4、K2Cr2O7、KClO3、MnO2等)氧化浓盐酸制取氯气。
用MnO2制取Cl2的方程式:。
2.实验装置注意事项(1)反应物的选择: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故盐酸中的HCl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
(2)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后,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时,用NaOH溶液吸收Cl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因为澄清石灰水中含Ca(OH)2的量少,吸收不完全。
[例题1]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完B.Ⅱ图中:生成蓝色的烟C.Ⅲ图中:试管中发生了加成反应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浓硫酸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练习1]1.含0.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能否得到0.1 mol Cl2?含0.1 molMnO2的与足量的浓盐酸共热,能否得到0.1 mol Cl2?为什么?2.Ca(ClO)2、KClO3、KMnO4均能将盐酸中的Cl-氧化成Cl2,试分别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探究1.Cl 2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及过程①反应原理:用强氧化剂MnO 2[其他氧化剂KMnO 4、K 2Cr 2O 7、KClO 3、Ca(ClO)2等]氧化浓盐酸。
其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其他制取Cl 2的原理:14HCl +K 2Cr 2O 7===2KCl +2CrCl 3+7H 2O +3Cl 2↑16HCl +2KMnO 4===2KCl +2MnCl 2+8H 2O +5Cl 2↑ 4HCl +Ca(ClO)2===CaCl 2+2H 2O +2Cl 2↑ 6HCl(浓)+KClO 3===KCl +3H 2O +3Cl 2↑其中,前三个使用稀盐酸就可发生反应产生氯气。
②制备装置类型:固体+液体――→△气体。
③净化方法: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④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⑤尾气吸收:用强碱溶液(如NaOH 溶液)吸收,不用Ca(OH)2溶液吸收的原因是Ca(OH)2溶解度小,溶液浓度低,吸收不完全。
⑥验满方法:将湿润的淀粉KI 试纸靠近盛Cl 2的试剂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或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 2的试剂瓶口,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集满。
[注意] ①用KMnO 4与浓HCl 反应制Cl 2的发生装置,可不用酒精灯;①干燥Cl 2可以用盛有CaCl 2的干燥管或U 形管;①吸收尾气也可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U 形管;①反应物的选择:必须用浓盐酸。
稀盐酸与MnO 2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故盐酸中的HCl 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①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 的挥发;①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 2后,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2.Cl 2性质探究的示例分析装332置的前后分别加干燥装置。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第一篇范文:实验一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化学实验第二课堂》学案(一)实验一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实验目标]:1、复习氯气的制取原理,通过微型实验制取少量氯气,验证其性质。
2、体验实验微型化与规范化的关系。
3、培养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意识。
[实验原理]:化学实验广泛用于化学制品的研制与开发,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化学实验又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潜在的污染隐患。
于是,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途径之一——微型实验。
为我们减少或消除化学实验时产生的污染隐患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实验用品]:1.药品:氯酸钾晶体、淀粉-碘化钾液、溴化钠溶液、0.1mol/L、12mol/LHCl、酚酞试液、0.1mol/L硫氰化钾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硫酸亚铁溶液。
2.用品:表面皿、玻璃片、白纸、药匙、滴管。
[实验过程记录]3.实验后填写下面的实验记录表。
[问题与讨论]:1.氯酸钾与浓盐酸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请分析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
2.利用这套装置,你设想还能进行那些实验?请举出一些。
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2022-27.(13分)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1)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北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2第二篇范文:氯气的制法和性质氯气的制法和性质知识点一:氯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2)装置:(3)生成物的检验:【典型例题】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A.钠离子B.氯离子C.钙离子D.镁离子知识点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实验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实验装置:(3)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可能有HCl气体和水蒸气。
氯气相关知识一、氯气: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氯气的制备方法:1)电解熔融食盐金属钠的同时得到氯气。
Nacl Na+CL22)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氢氧化钠时得到氯气和氢气。
Nacl+H2O NaOH+H2+CL2氯气的纯度要求:含水≤0.05%,含氢≤0.6%2、氯气的应用及用途:1)国防工业:高氯酸盐、氯酸盐。
2)金属氯化冶炼:氯化钛、氯化镁。
3)化学工业:医药、染料、触媒、农药、溶剂、制冷剂F12、F22、合成树脂。
4)强氧化剂、漂白剂(次酸钠、漂白粉)、洗涤剂。
5)消毒杀菌:自来水厂、游泳池、电厂、医院。
3、氯气的物理性质:1)密度:1.47千克/升。
沸点:—34.5℃.熔点:—101.5℃.2)氯气比空气重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3)溶解性:能溶于水,易溶于碱。
4)燃烧性:助燃物5)氯气的液化:0.1Mp,-35℃、和0.86Mp,30℃条件下可液化。
在常温20——25℃;氯气在0.6-0.8 Mp压力或-35—-40℃常压下液化而得,密度:常温下是水的1.4倍。
在0时1升液氯可汽化变成450升以上的气态氯,即1千克液氯可汽化变成315升气态氯。
4、氯气的化学性质:属于卤族元素,很活泼的氧化剂。
1)氢与氯的反应:H2+CL2→ HCL(爆炸性混合气体)受到阳光照射,振动,高温或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激烈爆炸。
2)氨与氯的反应:CL2+NH4OH→NHCL 氯化铵在空气中似白烟状态,可用于检查氯气泄露的方法。
3)氯与有机物的反应。
会引起爆炸。
4)氯与乙炔的反应:CH≡CH→CLCH﹦CHCL 当氯与乙炔直接接触能立即反应且爆炸力很强。
5、氯的腐蚀性:纯净干燥的氯气对铁设备无腐蚀性,当遇到水后生成盐酸与次氯酸,对铁及金属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故氯气中的含水量控制在0.05%以下(液氯钢瓶内部检验含水量的控制范围)6、氯气对人体的危害:氯气对人体引起刺激的实质是粘膜上的水分与氯形成次氯酸,而对粘膜的破坏与腐蚀,也就是对粘膜的刺激造成。
氯气的制取及系列性质整合实验湘乡市东山学校陈思丽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氯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单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将氯气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其中包括: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与水反应,氯水的漂白性;与碱的反应,制漂白液的原理。
不仅让学生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尤其是了解其他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材中,有关氯气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的燃烧反应,氯气和氯水是否具有漂白性分别设置了演示实验。
氯气的性质及实验一直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所以做好成功的演示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下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人教版,2007年3月第3版第83页]教材上[实验4—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以及[实验4-4 氯水的漂白作用] [实验4-5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实验操作图。
不足之处:1、这些性质实验过程都在开放环境中进行,都有大量的氯气扩散到教室里,会污染教室空气,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有较大影响,甚至引起中毒。
2、这些实验看似简单,但储备工作极其复杂繁琐。
该实验都是建立在上课前就要收集好氯气的基础上。
而氯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在收集过程中不管是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办法还是向上排空气法,都会有大量氯气扩散到空气当中,污染环境。
制取氯气后的尾气以及反应器中的残留物不好处理。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点燃前要进行氢气验纯,麻烦而且危险性较大,容易爆炸,不好操,并且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有大量氯气泄露。
三、对该实验的研究现状实验装置繁琐。
制得的氯气不经过洗气会含有较多氯化氢气体。
浓盐酸的浓度在10mol/L以上,故利用率大大降低。
多余的氯气不能充分利用,只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河北武邑中学贾俊起老师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改进(4)改进后优点①提高了盐酸的利用率②实验装置简单3、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中王熙文老师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实验的优点:①氯气的漂白性实验和与卤化合物的置换反应实验一次性完成②提高了氯气的利用率,缩短了实验时间,现象对比明显。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氯气在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包括实验原理、所需材料、实验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通过本实验,可以有效地制备氯气,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一、实验原理氯气(Cl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黄绿色有毒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
实验室中,氯气的制备通常采用盐酸(HCl)与二氧化锰(MnO2)反应的方法。
反应方程式如下:4HCl(浓)+MnO2→MnCl2+2H2O+Cl2↑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盐酸(浓)、二氧化锰、蒸馏水。
2.实验仪器:圆底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玻璃片、胶头滴管、电子天平、量筒等。
三、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无泄漏。
2.称取适量的二氧化锰,放入圆底烧瓶中。
3.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浓盐酸,倒入圆底烧瓶中,使盐酸没过二氧化锰。
4.将圆底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5.观察到黄绿色气体产生时,用集气瓶收集气体。
注意: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应从下方进气。
6.收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移走酒精灯,停止加热。
7.将集气瓶倒置于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滴入蒸馏水,使氯气溶解于水中。
8.将溶液倒入废液缸,用大量清水冲洗实验装置,以去除残留的氯气。
四、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避免氯气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2.实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氯气积聚。
3.加热过程中,切勿将火焰直接对准圆底烧瓶底部,以防炸裂。
4.收集氯气时,应从下方进气,避免气体泄漏。
5.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并进行妥善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实验,可以成功制备氯气。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黄绿色气体即为氯气。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了解化学反应原理,提高实验技能。
六、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氯气在实验室中的制备方法。
通过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可以成功制备氯气。
氯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黄仕丽(云南省文山州第二中学文山663000 )摘要:新课程化学教学呼唤实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教材中不合理的实验设计,会发现在具体操作时存在药品用量大,反应耗时长,废气处理不当排入空气造成污染等问题,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创新来改进以上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创新环保意识一、改进实验名称:氯气的制取和性质演示实验二、改进实验的目的:氯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之一,氯气是有毒的气体,实验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氯气向空气中逸散,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对空气的污染。
为解决这问题,特设计该装置。
这一套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现象直观,既节约了药品,又可以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实验仪器:具支锥形瓶、橡胶塞、橡皮管、T形管、5ml、10ml塑料针筒各一个、细铁丝、集气瓶、镊子、坩埚钳、铜丝、酒精灯。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浓盐酸、10%氢氧化钠、品红试纸、淀粉-碘化钾溶液、溴化钠溶液、石蕊溶液、NaOH酚酞溶液四、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实验原理: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KMnO4强氧化剂,可不加热1.将细铁丝分别切为2 cm、2.5cm各两段,一端弯成勾,将脱脂棉揉成四团分别套在勾上,两段插在锥形瓶的胶塞内部(图中a、b),两段插在集气瓶的胶塞内部(图中c 、d )。
a 处滴加3-5滴石蕊溶液,b 处滴加NaOH 酚酞溶液,c 处滴加3-5滴淀粉-碘化钾溶液,d 处滴加3-5滴溴化钠溶液使脱脂棉湿润。
2.用一个注射器取5-8ml 的浓盐酸,插入锥形瓶的橡胶塞,(图中A ),锥形瓶底加约5克左右的高锰酸钾,塞紧瓶塞。
一个注射器取2-5ml 的蒸馏水,插入集气瓶的橡胶塞(图中B ),瓶底放一条干燥的品红试纸(图中e ),塞紧瓶塞。
烧杯内盛10%氢氧化钠溶液五、实验操作部分:(一)、连接按实验装置图连接好,并检查气密性。
精品文档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氯碱工业: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 2H O通电↑2NaOH + H ↑+ Cl222实验装置图及分析:操作实验现象结论通直流电 a 棒和 b 棒上有气泡产生通电后有新的气体物质生成点燃火柴,靠近肥皂泡,阴极有 H生成2有爆鸣声验证气体 b 棒气体使湿润淀粉碘化阳极有 Cl 2生成钾试纸变蓝,产生黄绿色气体,闻到有刺激性气味a 管和b 管加酚酞 1-2 滴 a 棒周围的颜色变红阴极有碱性物质 (NaOH)生成【注意】1、电解食盐水,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1。
2、检验 Cl 2的反应为 2KI + Cl 2 ==2KCl + I2,淀粉遇碘变蓝色。
3、Cl 2与 NaOH可发生反应,两极产物必须隔开。
阳离子交换魔法电解饱和食盐水: 阳离子交换膜有很好的选择性,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和分子通过。
优点:1、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 Cl 2相混合而爆炸2、能避免 Cl 2和 NaOH溶液作用而影响烧碱的质量氯碱厂选址与经济效益1、生产主要原料食盐,应建在海岸的附近处2、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烧碱、氯气和氢气,应建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工厂较近的地方3、氢气易燃易爆,氯气有毒,应建在人口稀疏的地方4、生产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应建在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例】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通电时,为使 Cl 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B)A.a 为正极, b 为负极; NaClO和 NaClB.a 为负极, b 为正极; NaClO和 NaClC.a 为阳极, b 为阴极; HClO和 NaClD.a 为阴极, b 为阳极; HClO和 NaCl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4HCl( 浓) +MnO MnCl+ 2HO+Cl↑222实验装置:完整的制气装置:① 发生装置② 净化装置③ 干燥装置④ 收集装置⑤ 尾气吸收【注意】1、主要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集气瓶、烧杯、导管、双孔橡皮塞等A.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瓶里?B.为什么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不能强热?A.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用量,避免生成的氯气过多。
氯气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改进实验一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安全操作。
(3)通过实验大件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四大组成部分——反应发生装置、除杂装置、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研究,培养学生动手利用简易材料来设计有毒气体及其性质实验的技能与能力。
(2)通过对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3)通过实验设计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设计饰演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的改进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严禁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氯气的制取:KClO3+6HCl==3Cl2↑+KCl+3H2O 湿润的品红试纸颜色褪去:(次氯酸的漂白性)Cl2+H2O==HClO+HCl氯气与金属反应:(氯气的氧化性)Cl2+2Na==2NaCl氯气与非金属反应:(氯气的还原性)3Cl2+2P==2P Cl3Cl2+2KI= =2KCl+I2(I2使湿润的碘化钾试纸变蓝色)三实验装置图:四实验内容:由于氯气有毒,再加上有些实验的反应速率较慢等多种原因,氯气及其性质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被不断削弱,因而我们在氯气的一些传统实验中寻求突破,凸显实验的教学功能,在设计氯气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方案是我们主要体现下列实验设计思想:1、努力将化学实验绿色化,将缓解保护意识体现在具体行动中;2、精心设计慢速实验、对比实验,开发慢速实验的演示功能;3、合理使用教学仪器,让现代教学仪器进入常态课堂;4、有效控制下实验条件,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根据实验原理,并完成以上实验设计思想的同时,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晚餐以下实验内容:1设计1个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改进方案。
尝试用微型实验探究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摘要: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微型实验旨在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简单的仪器设备、具体化的实验目标开展实验。
化学微型实验具有微型化、可操作性、探究性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的优势。
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充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微型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新课程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新课程淡化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许多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校由于缺少药品和一定规格的实验仪器,很多老师本身也缺乏实验意识,以种种理由为由有意无意的减少实验的次数和个数,或是从网上下载实验课件播放给学生观看来代替动手实验。
这样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相违背的。
近年来出现的微型实验能很好的与探究式教学联系起来。
微型实验以尽可能用少的药品来获取最有效的实验信息,具有减少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省时、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安全等方面的优点,并以其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此我想把微型实验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并尝试着探究式教学。
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氯气是主要的非金属单质,是元素化合物的代表性物质,学习氯气的制备到氯气性质的验证为其他物质的学习起到引导和借鉴的作用。
氯碱工业: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实验装置图及分析:【注意】1、电解食盐水,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1。
2、检验Cl2的反应为2KI + Cl2==2KCl + I2,淀粉遇碘变蓝色。
3、Cl2与NaOH可发生反应,两极产物必须隔开。
通电阳离子交换魔法电解饱和食盐水:阳离子交换膜有很好的选择性,它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和分子通过。
优点:1、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生的Cl2相混合而爆炸2、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而影响烧碱的质量氯碱厂选址与经济效益1、生产主要原料食盐,应建在海岸的附近处2、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烧碱、氯气和氢气,应建在使用这些产品的工厂较近的地方3、氢气易燃易爆,氯气有毒,应建在人口稀疏的地方4、生产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应建在电力供应充足的地方【例】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B )A.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B.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C.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D.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反应原理:4HCl(浓)+MnO2MnCl2+2H2O+Cl2↑实验装置:完整的制气装置:①发生装置②净化装置③干燥装置④收集装置⑤尾气吸收【注意】1、主要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集气瓶、烧杯、导管、双孔橡皮塞等A.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瓶里?B. 为什么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不能强热?A.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用量,避免生成的氯气过多。
B.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强热时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而使制得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另一方面,又降低了HCl的利用率2、反应原料:浓盐酸与二氧化锰A.浓盐酸能完全反应吗?B. 能否用其它试剂代替二氧化锰或浓盐酸来制取氯气?A.MnO 2与浓HCl 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 2 ,稀盐酸不与MnO 2反应,这是由于稀盐酸的还原性比浓盐酸弱,不能被MnO 2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