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等四大领域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30.80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要领小学数学“四大领域”要点领域年级标题数与代数一年级上册准备课具体内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数的比大小、书写、拆分与合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符号认识理解,整理与复。
数与代数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认识具体内容:数的读写、顺序、比较大小、估计多与少、数的组成,包括数一数理解百的含义,百以内数的含义,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整理与复。
数与代数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具体内容:认识元、角、分及其换算,简单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多少东西,整理与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上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具体内容:减法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和简便写法,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上册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具体内容:加法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包括竖式计算和口算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和简便写法,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下册认识小括号及其运算具体内容:认识小括号及其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和简便写法,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二年级下册按照规律找出简单的规律具体内容: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律,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三年级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数一数、比大小、摆一摆,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符号认识理解,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三年级上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及符号认识理解,整理和复。
数与代数三年级上册 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具体内容: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顺序、比大小、加法(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排几,时针和分针,钟表上的具体时间及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钟所代表的含义及正确运用。
数与代数三年级下册十几减9运算及方法具体内容:摆一摆,运用十做相关计算。
数与代数三年级下册十几减8、7、6运算及方法具体内容:摆一摆,运用十做相关计算。
课文能兴属于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中的综合与实践领域小学数学四大知识领域有: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与其它领域的联系:综合与实践是其它领域实施的保障,能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能更加深刻体会数学活动经验
综合与实践与其它领域的区别:综合与实践是实践活动,通过知识的引导,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
小学数学四大知识领域包括数学的基本知识,数学的常用概念和数学的常用综合实力分析。
综合与实践领域,其他领域的联系是综合,是综合方面的一些东西,而实践领域,则是通过实践所开发的一些知识,只有综合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实践领域同时联系在一起。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
所以本节课,我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去主动发现和获取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最新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为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特别为小学生设计的数学教材。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新课标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在数与代数方面,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数概念、运算法则和简单的代数知识。
图形与几何部分则包括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统计与概率则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综合与实践则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思考: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推理等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这不仅包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对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新课标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对数学保持积极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游戏、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践操作、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具、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尝试,它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数学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质。
读小学数学新课标笔记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即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和习惯。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
生主体性的发展,强调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进行了重新整合,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数与代数部分强调
了数感的培养和运算能力的提高,图形与几何部分注重空间观念的形
成和几何直观的培养,统计与概率部分则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
理和分析过程,综合与实践部分则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还特别强调了数学思维的培养,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创
新思维等。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
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来深
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新课标还提出了评价方式的改革,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
进步,以及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资源方面,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
联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鼓励教师开发和利
用校内外的资源,如图书馆、社区、家庭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
习空间。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标旨在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四大领域课程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变换、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其中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等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一)在数与代数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变换。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在前面学习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形状图通过操作还原该物体,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这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多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数学广角”,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图形与几何:空间与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重点)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三、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1、要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首先可以从家庭引导,家长可以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言传身教,让孩子对数学有一种神秘的好感。
老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贴心的交流,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被自己吸引从而更好的对数学感兴趣。
2、小学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就一定要重视基础,千里之堤始于砖泥,不重视基础的下场就是你觉得自己的数学学得很好成绩会很好,但是在你成绩出来的时候会低于你的预期很多。
很多小学生经常是知道怎么演算就算了,而不去认真的做几遍,好高骛远,总想去冲击难题,结果连考试中最基础的方程都会错。
3、要抓好几个提高数学成绩的必要条件。
数学运算,数学解题(保证数量和质量),准备错题本,准备一本参考书,遇到难题尽量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看答案,再保持勤奋和多动笔练习。
四、N是指什么数学数学中的N表示的是集合中的自然数集,这是数学集合中的相关概念,需要掌握的还有:N+表示的是正整数集,Z 表示的是集合中的整数集,Q表示的是有理数集,R表示的是实数集。
领域年级标题具体内容数与代数一年级上册1.准备课(p2)数一数,比大小,摆一摆3.1-5的认识和加减法(p14)1-5的认识;书写;比大小:>、<、=的认识;第几(第一,第二。
);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加法意义及“+”号认识理解;减法及“-”号认识理解;0的书写及运算;整理与复习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p39)6和7;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8和9;书写;比大小;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10:书写,数字的拆分与合并,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6.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p73)11-20的认识及理解;顺序;比大小;加法(加数,和);减法(被减数,减数,差);排几;7.认识钟表(p84)时针,分针;钟表上的具体时间及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理解时钟所代表的含义及正确运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p88)9加几(数的拆分,凑十法);8、7、6加几(数的拆分,凑十法);凑十法;5、4、3、2加几;计算人数,物数:加法,减法;整理与复习一年级下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p8)十几减9运算及方法(摆一摆,运用十做相关计算);十几减8、7、6(摆一摆,运用十做相关计算);十几减5、4、3、2(摆一摆,减法计算);整理与分析;4.100以内数的认识(p33)数数;数的组成:数一数理解百的含义(数的分拆),百以内数的含义;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估计多与少;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5.认识人民币(p52)认识人名币;认识元、角、分;它们的换算;简单的计算;运用知识判断已有钱买多少东西;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p6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拆分再加减);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拆分再加减);认识小括号及其运算;连加连减及其(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7.找规律(p85)按照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规律;平均增加东西的规律;几个事物不同位置的排列规律,二年级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p11)加法:不进位加,竖式计算(数位对其),口算笔算;进位加,竖式计算(满十进一);减法:不退位减,竖式计算(数位对其);退位减,竖式计算(个位不够,十位退一),上册加减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简便写法(一个竖式中计算),其运用;整理和复习;4.表内乘法(一)(p46)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原理及与加法的关系),乘号,乘数,积的认识;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及其运算顺序;6的乘法口诀;乘法和加法的比较区别;复习与整理6.表内乘法(二)(p72)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其运用;9的乘法口诀;其运用;整理与复习7.认识时间(p90)时,分与秒的认识及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