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欣赏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46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1.本课分为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一、陵墓雕塑,二、宗教雕塑,而这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一、中国陵墓雕塑欣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陵墓雕塑的艺术特征。
②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风貌,并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采用欣赏、动手相结合的设计,以动手来帮助欣赏。
在欣赏中感悟,在动手中领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欣赏古代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多的认识;②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两大杰作的主要特点及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2.对比中国陵墓雕塑两大杰作的艺术风格及异同。
3.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教学难点1.对比两大杰作的艺术风格及异同。
2.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和泥巴、雕刻工具、红花、桌牌、课本。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导入: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中国传统陵墓雕塑,那么,中国陵墓雕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些?接下来,老师就作为导游,带领大家去欣赏一番。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1.电影视频《神话》导入:引出秦始皇陵兵马俑2.图片配音乐,去参观欣赏:①秦俑+埙曲《神话》(俑+埙都发现于西安地区,又都是陶土制作,创造意境)②欣赏顺序:由外到内,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整体到个体到细节!③教师引导:开始时,老师给与学生欣赏的引导,得出大、多特点;中间时,学生自己欣赏,得出精的特点;结束时,老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3.归纳小结:①秦俑的突出特点:大、多、精、美。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秦陵兵马俑》作品解析发布时间:2022-04-19T01:48:38.173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1月总第398期作者:付晴晴[导读] 1974年,陕西农民在打井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兵马俑,它一经面世便震惊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站在他们面前,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壮美画面。
兵马俑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震撼,不愧是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
这些秦佣的形象属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付晴晴博兴县第五中学山东滨州2565991974年,陕西农民在打井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兵马俑,它一经面世便震惊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站在他们面前,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当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壮美画面。
兵马俑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震撼,不愧是空间艺术的杰出创造。
这些秦佣的形象属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一、了解兵马俑的具体位置秦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往东1.5公里的地方,它是秦始皇陵的组成部分。
秦始皇陵由地宫、秦陵兵马俑坑还有其它的随葬坑组成,总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目前挖掘出土最多的是秦陵兵马俑坑。
二、了解兵马俑的数量、高度、动作、外部特征和具体细节刻画1.了解俑坑的整体布局和兵马俑的数量特点。
秦兵马俑一共有四个坑,它们成“品”字型排列。
1号坑面积最大,被称为“右军”。
2号坑是由步兵、骑兵和战车组成的混合区阵,也是兵马俑的精华所在,被称为“左军”。
3号坑面积最小,却很重要,是整个大军的作战指挥部。
4号坑没有建设完成,也没来得及放入兵马俑。
俑坑的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出土陶俑8000多件,战车百乘、兵器数万件。
这么多的秦俑按规则形成了一个个方阵,最终组成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队。
2.了解兵马俑体型高大的特点。
兵马俑体型高大,人俑高1.75-2米,马俑高1.7米、长2米。
我们如果站在它们身边,会显得非常矮小。
3.了解兵马俑的动作特点。
仔细观察这些秦俑的动作,它们有的正在射箭,其中站立的是立射武士佣,跪着的是跪射俑;有的正在驾车,叫驭手佣;有的是威严的将军佣形象。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欣赏》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一教时执教:通州四安中学彭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16册第9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一教时的学习内容。
学生是在学习古代陶俑艺术之后进一步学习古代陵墓雕刻艺术的,教材从我国大量的古代陵墓雕塑中择取了最具典型艺术特点的以秦陵墓为主的陶俑、霍去病墓和六朝陵墓的雕刻作品作为本课教学内容,既有陶俑艺术样式的塑与刻,又有陵墓的雕与刻,基本形成了雕塑样式和语言的完备内容,又后课宗教雕塑艺术样式相联系,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整体风貌。
教材抓住陵墓雕刻艺术特点充分展现雕塑艺术的雕与刻艺术语言的魅力,使本课教学成为雕塑欣赏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教学应突出陵墓雕塑作品中雕和刻的艺术语言与特点的解读和欣赏,尤其是写实、因势象形、团块造型与线刻艺术的欣赏和学习。
二、学情分析:将要结束初二年级学习生活的学生普通具有偏科现象,往往轻视美术课,尤其对于纯欣赏课,如果教学缺乏应有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理性地投入学习。
此时的学生已具有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直觉形象思维习惯和能力仍需发展。
在美术认知上已具相当的写实追求,但在视觉表达能力上处于极度的矛盾与困难期,往往反映出对写实艺术的羡慕,对写意样式往往表现出不屑一顾。
三、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主要艺术特点及艺术成就,能解读并感受雕刻艺术语言,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方法。
2. 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解读和感受雕刻艺术语言入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3. 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样式和语言的解读与欣赏。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视觉感知(电影视频引入)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回到二千多年的战火纷飞的秦代。
我们能感受出一种怎样的氛围呢?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感受呢?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