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陵墓雕塑包括墓室随葬俑和地上大型的纪念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的艺术成就除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外,还表现在其独特的雕刻技巧和深沉雄大的气魄上。
它们都是根据天然整石雕凿而成,继承集圆雕、浮雕和线刻于一体的商周传统以及我国传统玉石雕刻因势象形的手法。
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的民族风格。
这种深沉雄大的气魄也体现出中国封建盛世豪迈进取的时代精神。
陵墓雕塑的由来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妄想死后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中有大量的殉葬品,包括随葬俑,还在墓前或墓周围设置石柱、石兽、石人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
可见陵墓雕塑艺术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活人而制作的一种偶像,是奴隶制社会盛行的活人殉葬的物质替代品,一般为木雕或陶塑,始于东周,至战国已蔚然成风。
秦、汉和唐代尤为盛行,宋以后,由于墓葬制中流行纸具器,俑才逐渐消失。
秦始皇兵马俑在俑的艺术中,以陶俑的艺术价值最高。
说到陶俑,最令人瞩目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
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发现的这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成果,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秦俑艺术的魁力首先在于其惊人的数量和体积。
艺术探讨浅析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进程及其艺术特征杜思瑶(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100)摘 要: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陵墓神道大型仪卫性石雕、陵区大型纪念性石雕以及埋藏于陵区地下的以佣为代表的大型丛葬雕塑群和陈设于墓室内部用以陪葬的明器类雕塑等。
这些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干。
关键词: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历史进程;艺术特征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进程1、秦汉时期——第一个高峰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陵墓雕塑数量巨大且气势恢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将秦汉时期自信豪迈、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西汉霍去病墓石雕。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目前已出土了2000余个兵马俑,规模气势宏大震撼,象征着皇家权势之大、守卫之严。
西汉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道常村,作为陪葬墓安置于汉武帝茂陵的东北侧。
马踏匈奴石雕是霍去病墓现存14件石雕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威武战马的雄健身姿象征西汉王朝的强盛与霍去病英勇抗击匈奴的豪迈气概。
2、魏晋南北朝时期——萧条与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丧葬观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薄葬、归葬流行。
由于战乱不断,魏晋时期的丧葬文化与陵墓雕塑均处于低谷时期,十分萧条。
到了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塑开始复兴,在继承汉代仪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其中,南朝陵墓中发现的大量石翼兽,体量巨大且形态各异、造型饱满且刀法精炼,活力与气势并存。
3、隋唐时期——第二个高峰期(唐代为巅峰时期)隋唐时期是继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而唐代因国力强盛且重视丧葬成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发展的巅峰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唐代陵墓雕塑有:昭陵六骏、乾陵石像生以及顺陵石狮等。
昭陵六骏中,六块浮雕的尺寸大小近乎相同而六匹骏马却形态各异,刻画的生动细腻,成为初唐时期陵墓雕塑的典范。
乾陵和顺陵石像生中的石狮均采用圆雕技法,体量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造型挺健且气势昂扬展现了大唐盛世的豪迈气度与蓬勃精神。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陵墓雕塑教案般阳中学席代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伟大成就和艺术特点,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分析秦汉时期陵墓雕塑群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古代陵墓雕塑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所独具的魅力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什么是陵墓雕塑?2、秦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们的祖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雕塑在我国古代美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说起雕塑我想大家都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可以随处可见。
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但是大家是否了解我们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呢?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历史悠久,特别是在陵墓雕塑和石窟雕塑方面有着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今天咱们这节课就来重点学习一下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艺术。
一、教学过程:(一)出示教学目标自主探究:阅读课本63-64页1、什么是陵墓雕塑?2、秦陵兵马俑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二)出示乾陵神道、萧景墓前辟邪、昭陵六骏之一的图片然后引出唐代乾陵的简介和无头人雕像,辟邪、天禄、麒麟,圆雕和浮雕的定义。
设计意图:补充雕塑的基本知识,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为下面的课堂练习打下伏笔。
教师总结: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
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
这些属于陵墓雕塑。
(三)什么是俑?俑有什么用处?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佣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节选自人教版高一美术鉴赏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本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中国古代宗教美术,我们就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具体的讲解……
1,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建立了丰功伟绩不容置否,为了自己的基业永世传承,便广修陵墓相信生死轮回,其建造的兵马佣以“大、多、精、美”的特点而闻名于世,本课除了主要介绍了秦俑的这些特点之外,还应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明白,其有写实的特点。
2,霍去病墓雕塑群:霍去病墓雕塑群是采用天然的大理石修建的形如祁连山脉的大型墓冢,其墓雕群采用写意的手法,从侧面来歌颂霍去病的丰功伟绩,本课主要从《立马》《伏虎》两个主要的雕塑来加以说明,从而使其学生明白为什么它造型那么“简单”
外,还要学生明白霍去病墓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设想:
1、观中感悟。
课前要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结合历史背景要学生学会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分析图片,一定要多观察图片,比较着观察,找出异同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质疑中思考问题,学习,解决问题。
2、探究与思考。
从文章中学习雕塑艺术的艺术风格,体会当时生活的习性,把不同的艺术风格学会归类。
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欣赏、思考体会这些雕塑艺术的生动之处,并及时动手制作,反馈收获。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着较强地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有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到美术欣赏,并且对在学习美术鉴赏课中,具备一定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本单元以《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为切入,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
但课本中设计到的历史性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组交流、探究的方式,分析、阐述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征,深入去感受中国古代恢弘的雕塑群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体会秦陵兵马俑和霍去病雕塑群艺术风格的异同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雕群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难点: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思考两种不同雕塑的艺术风格有何区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视频《神话》片断,问学生本视频是以什么为背景材料而进行创作的?
生:………
师:不管秦始皇最终有没有找到长生不死药,也不管在秦始皇陵之中又没有发生过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但今天我还是要带领大家走近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亲身的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所在。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11课,第十一课《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主要包括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中国古代宗教美术,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看一下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板书: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二、走进文本,品评雕塑艺术
(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代表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
(板书)
师:为什么呢?
师:秦朝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期望死后升天,仍然能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陵,主要是一些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埋葬的墓地称为陵,而一般的平民百姓死后埋葬的地方一般称为坟墓,荒草萋萋huāng cǎo qī qī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地位身份的悬殊,王公贵族他们在当时拥有着最雄厚的物力、财力、人力资源,所以说他们所修建的陵墓雕塑能代表着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共同的看一下能代表中国古代雕塑最高水平的、最具著名的大型雕塑群——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二)、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板书)
(此环节以师生合作式讨论、自主发言的形式进行)
1,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做一些有关资料的搜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所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学生发言)
第二:秦始皇陵兵马俑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发言)
第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三什么?(学生发言)
师:从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表现可以看出,大家课前资料的搜集还是比较充分的,通过兵马俑的发现、建造目的、特点我们对其似乎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请问同学们,讲了那么多关于“兵马俑”的材料,那到底什么是“俑”呢?(学生回答)那么俑的制作方法又是什么?你们搜集了吗?(学生回答)教师仔细讲解。
2、下面我们来通过一号坑的两幅图片仔细认识一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两张不同身份俑的图片),分别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学生自主发言他们的不同点如:头饰、服装、表情等)
师:通过这些你能说出哪一张图片的佣人身份地位高吗?为什么呢?
生:……
师:由此可见,秦朝不仅建立了君主集中制,而且还有着严格的军级等级制度。
3、刚刚我们是整体的比较两幅图片,下面我们就单个的陶俑人进行详细的艺术鉴赏。
放映图片(此部分为师生互助式学习)
师:此图是课本上披甲武士佣的一部分,我们来仔细分析
头饰:古代男子也有对美的追求,但生活在战火弥漫的年代,长发不利于作战,所以绑发髻,既有利于美观,又有利于作战。
五官:指出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耳朵嘴巴的刻画都细致入微,甚至连胡子都刻画的栩栩如生。
衣领:主要指出于生活的环境气候有关,服饰创意等
盔甲:指出其属于短甲至腰际,肩呈瓦形……;同时指出其制作的手法……)
师:分析过后大家可以了解陶俑建造工艺的烦琐,可以看的出当时的工匠们技术的精湛,比起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我们中国的古代劳动人民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就创造了雕塑史的辉煌。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分析完这个佣人,大家看它和真人像不像啊?(学生集体回答:像)到底有多像?喜欢看电影的同学肯定认识这个人,放出《英雄》电影海报,陈道明身穿盔甲的图片和其对比,加深学生对秦始皇皇陵佣人制作风格写实性的认识。
师:原来陈道明的形象的原形是两千多年前的佣人啊?可见其对现代的影响。
4,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共同看了他的“兵”的形象,下面来看一下他的“马”的形象。
放出图片陶马车和真马,要学生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学生发言)
通过兵、马的分析总结出:(理解重点)秦始皇陵墓的艺术风格是写实性
师:秦朝盛修陵墓,就是希望自己的基业能千秋万载的传承下去,但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秦最终走向了灭亡,取而代之是汉,汉承秦制不仅继承了秦的君主集中制,也同样继承了秦的厚葬之风,但汉朝的陵墓建筑比起秦朝又有怎么样的风格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汉朝最具有代表性的石雕刻群。
(三)、霍去病墓雕塑群
师:那位同学能说一下霍去病的简介?
生:(课前资料搜集)……
师:汉武帝惋惜他的英年早逝便在自己的陵墓东侧,采用祁连山的大理石修建了一座形如祁连山脉的巨大墓冢,以表彰他的伟大功绩。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一下最具特色的天然石雕刻群……(师生相互探究式学习)
1,《立马》又名《马踏匈奴》:这幅作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颂扬了霍去病击败敌人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放映出真实的马要学生对比,“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风格它又有什么特色呢?”生:……
师总结:利用浮雕、圆雕的形式,采用刻线的写意手法雕琢而成,其中有马的形态,既颂扬了霍去病击败敌人的历史功绩,又寓意大汉朝的兵强马壮。
2,《伏虎》:虎身上的斑纹是顺着石块的天然纹理勾勒而出的。
这种手法使得雕像富于节奏感和整体感,给人以千钧一发的感觉。
这种稳定的整体造型和充满强劲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汉代石刻气魄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
放出真实虎的图片,要学生进行比较……
总结:霍去病墓雕塑群的艺术风格是写意性
(四)、合作与探究
放出马踏匈奴和秦陵马车的两幅图片要学生以分组讨论形式比较,思考问题?
一组:从表现手法上有何区别?
答:秦:以正面佣人、马来表现汉:以动物形象从侧面表现
二组:从材料运用上有和区别?
答:秦:主要以泥土为原材料汉:以天然的石头为材料
三组:它们的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秦:以陶制,烧制,粘贴的方法汉:雕刻
四组:从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
答:秦:注重逼真写实汉:注重寓意,写意的风格
(五)、伴随音乐《故宫的记忆》欣赏图片
(六)、小结:
中心概括:本文重点讲解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雕塑群的艺术特点,结合历史知识,侧重于图片分析把美术鉴赏课堂要求对美的鉴赏落到实处。
(七)、课后动动手
根据汉代石雕的艺术风格,采集生活中的原材料,因材施艺制作小型的雕塑品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注重紧扣文本进行分析,效果显著:
2、教学设想中,原拟以鉴赏为主。
把美术鉴赏的主体交给老师,以培养学生课堂认证
听讲,善于思考的能力,但本节课在这点上明显欠缺,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
过课外搜集资料体会古代社会历史与陵墓雕塑之间的关系,并及时整理,反馈收获。
为使学生的对历史题材的知识点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兴趣而学,课堂上还以伴
随音乐鉴赏图片的方式,给学生直观感受,震撼的音乐从而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