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7.07 KB
- 文档页数:5
药物涂层球囊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汤克虎;高峻峰;任尽平【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在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应用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因心绞痛或其他不典型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65例,随机分为DCB组和DES组,比较两组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即刻MLD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且DES组高于DCB组[(2.06±0.24)mm对(1.62±0.38)mm,P<0.001];术后9个月DCB组靶病变LLL小于DES组[(0.06±0.43)mm对(0.37±0.47)mm,P=0.02];两组术后9个月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可减少DM患者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LLL,MACE发生率与DES相似,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48)004【总页数】3页(P432-434)【关键词】药物涂层球囊;冠心病;小血管病变;糖尿病;药物洗脱支架;疗效【作者】汤克虎;高峻峰;任尽平【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医院北京101400;北京怀柔医院北京101400;北京怀柔医院北京10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冠心病的等危症[1],DM患者冠脉血管损害较早且进展快,常呈多支、弥漫性、小血管样改变。
目前多项研究将冠脉直径<2.8 mm[2]的病变定义为小血管病变(Mall vessel disease, SMD),SMD多位于冠状动脉中远段,约占冠脉介入治疗的30%~50%[3],在DM患者中较为常见。
SMD由于其管径小,轻度的内膜增生即可导致明显的管腔丢失。
冠状动脉药物涂层球囊最新研究解读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DES被广泛地应用于PC I治疗领域,但其降低再狭窄的能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完善,人们发现基于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的新技术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还可能在小血管及分叉病变的治疗中获益,因此逐渐成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一个研究热点。
1 药物涂层球囊最新研究DCB有紫杉醇和西罗莫司药物涂层之分,西罗莫司药物涂层球囊的研究相对滞后, 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几项研究均是围绕紫杉醇涂层球囊(Paclitaxel- coat ed balloon,PCB) 进行的,并且这几项研究多是针对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或分叉病变等特定的病变类型。
1.12006年,Scheller等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发表了P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研究(PACCOCATH ISR I)结果,该研究通过对56例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分别给于普通球囊和PCB(3 μg/mm2)进行治疗,结果显示,6个月随访时PCB组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3±0.48) mm,显著低于普通球囊(0.74±0.86) mm(P=0.002);普通球囊组有10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43%),而PCB组仅有1例发生(5%);12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在普通球囊组为31%,而PCB组为4%(P=0.01),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普通球囊组中有6例需要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
1.22007年经导管心血管介入治疗大会(TCT)上发布了PACCOCATH ISR II研究结果。
PACCOCATH ISR II入选的再狭窄病变血管直径在2.5~3.5 mm,长度<30 mm,管腔直径狭窄>70%,对PACCOCATH ISR I和II随访2年的混合分析显示(n=108):6个月随访时PCB组和普通球囊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1±0.5) mm和(0.8±0.8) mm(P<0.01);再狭窄率分别为6%和49%;MACE在普通球囊组为46%,而PCB组为11%,并且在2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P CB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药物涂层球囊能有效缓解再狭窄现象,且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影响。
但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方面表现更为优越。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意义,展望未来在优化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的发展方向。
该研究为临废颅依痂鄣睾魅岖蜌庸娓泄意堆暑饭厥行饫剖鞋。
【关键词】药物涂层球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冠脉支架、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引言、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临床应用、影响因素、结论、研究意义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冠状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残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支架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涂层球囊和药物洗脱支架,但两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
药物涂层球囊通过药物释放,抑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存在药物耐药或耐受的问题。
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则采用全新的药物释放技术,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控制性,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比较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选择,促进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水平提升。
1.2 研究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支架再狭窄是支架植入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治疗手段,它们通过药物的释放来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减少支架再狭窄的风险。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也在不断创新。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一直是心血管内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带来了新的变革。
本文将针对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心病常见的病变类型之一,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复杂病理生理特点,使得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支架错位、交叉支遮挡、支架内衬等。
而且支架植入会导致边支管腔狭窄,增加了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急需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介入治疗的一种新型工具,其特殊的药物释放特性和较低的血管内剩余架构使得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药物涂层球囊外层覆盖有载药聚合物,并在球囊扩张时释放药物,通过局部广谱抑制细胞增殖和纤维化反应,达到抑制再狭窄的目的。
药物涂层球囊采用不同于支架的治疗方式,避免了支架植入所带来的副作用,降低了治疗的复杂性。
临床研究表明,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项关于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多中心研究显示,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显著降低术后血管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减少术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药物涂层球囊还能够减少血管内剩余架构,降低术后术区病变复发的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使用支架等器材,耗材成本较高,而且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临床医学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李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心内科,江苏仪征 211400[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MLD )和管腔狭窄程度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的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结果 术前,两组最小管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研究组患者MLD 水平为(2.06±0.34)mm ,术后6个月时MLD 水平为(1.77±0.55)mm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24、2.626,P <0.05)。
术前,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方案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MLD ,促进血流正常运行。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术;药物球囊扩张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06(c)-0065-04Clinical Analysis of Drug-coated Balloons for Coronary Artery LesionsLI Jian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Yizheng Hospital, Yizheng, Jiangsu Province, 21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rug-coated ballo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dmitted to Yizheng Hospital of Nanjing Gulou Hos‐pital Group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ent implanta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balloon dilation. The changes of minimum lumen diameter (MLD) and lu‐men stenosis before, immediately after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nimum lumen diamet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heMLD level of the study group was (2.06±0.34) mm, and the MLD level at 6 months after surgery was (1.77±0.55) mm,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4.524, 2.626, P <0.05). Before surger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luminal stenosis between two groups (P >0.05). After surgery, the degree of lumen stenosi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Drug-coated balloon therapy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MLD of patients, promote nor‐mal blood flow.[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lesion; Stent implantation; Drug-coated balloon dilation; Clinical effect冠状动脉病变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痉挛、川崎病以及冠状动脉肌桥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18.065[作者简介] 李健(1981-),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介入。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胜胜(综述);庞玉琦(综述);刘剑雄(审校)
【期刊名称】《西部医学》
【年(卷),期】2023(35)3
【摘要】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
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证明,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就DCB在分叉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
【总页数】2页(P466-466)
【作者】许胜胜(综述);庞玉琦(综述);刘剑雄(审校)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PCI中采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的保护效果
2.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3.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4.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
叉病变PCI术中边支保护作用及对血流情况的影响分析5.药物洗脱支架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电与循环2019年第38卷第6期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较多难题需要解决[1-4],如支架内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心血管事件。
近年来,为攻克此类难题,药物洗脱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 ,DEB )开始应用于临床,且已有众多研究肯定了DEB 在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5-6],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EB 在冠状动脉原发性小血管病变的疗效上同样值得期待,现将DEB 在冠状动脉原发性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DEB 简介DEB 是通过局部药物输送的方式,抑制内膜增生,从而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与DES 相比,其表面无聚合物,采用无载体或特殊载体技术,减少了内膜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愈合过程,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7-8]。
目前已上市的DEB 产品基本都以脂溶性良好、抗增殖作用稳定的紫杉醇作为药物基础[9-10]。
紫杉醇能够阻断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基质金属酶的分泌,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达到经短暂接触后即可长时间持续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11]。
2DEB 在冠状动脉原发性小血管病变中的相关进展在PCI 中,冠状动脉原发性小血管病变的PCI 大约占30%~50%,比例较高[12]。
目前对于小血管病变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大多数研究则是通过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将小血管病变定义为“病变参照血管直径≤2.75mm 的病变”[13]。
同时,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常合并其他复杂病变,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具有长病变、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等特点[14]。
2.1DEB 与DEB+金属裸支架(BMS )相较于DES ,无金属网格残留的DEB 在支架内狭窄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在小血管病变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5期•临床医学・53脉导管可增加患者发生感染及血栓的风险。
另外,长期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还会导致其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增加及肠道菌群移位,不利于其肠道功能的恢复[5]。
对脑外伤患者进行手术后,对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改善其营养状态,又能预防其发生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增加及肠道菌群移位,有利于其肠道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接受手术治疗后的脑外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其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黄海军,成庆辉,陈素芳.脑外伤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及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1):1397-1398.[2]李时如.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8):121.[3]任姗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132-133.[4]金明杰.探讨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3):67.[5]王爱.肠内营养支持对颅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1):129-131.用药物洗脱球囊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进行PCI的效果分析刘茂月,谢庆富,官朋朋,刘林强(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青岛266700)[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用药物洗脱球囊对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平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李雪梅1,王贺2,罗明华2,司春婴2,毛文峰1,刘俊呈1,解金红2,关怀敏2(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00003;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要: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是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原因之一。
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出现和发展,为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目前,球囊表面涂层药物多采用紫杉醇等具有非选择性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物,伴随有急性血栓形成的风险,且载体分子仍需进一步改进。
雷帕霉素对损伤后的血管可显著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继而达到抗血管再狭窄的疗效,雷帕霉素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单体苦参素具有抗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球囊损伤后再狭窄的作用。
姜黄素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但是苦参素、姜黄素DCB在制作和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两药单独或联合使用能否作为DCB表面涂层药物进而用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还有待考证。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紫杉醇;雷帕霉素;姜黄素;苦参素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20.030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0-0103-04目前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507);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6ZY2035)。
通信作者:关怀敏(E-mail:guanhuaimin2004@aliyun.com)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PCI例数呈上升趋势[1]。
经历了从裸金属支架(BMS)到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发展,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但仍有[23]Zhuang P,Wo D,Xu ZG,et al.Dynamic changes in plasma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andbeta-thromboglobulin content in ischemic stroke[J].J Clin Neu-rosci,2015,22(7):1123-1127.[24]Peng Y,Liu H,Liu F,et al.Atheroscle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in chronic haemodialysis pa-tients[J].Nephrology(Carlton),2008,13(7):579-586.[25]Chudy P,Kotulicova D,Stasko J,et al.The relationship among TAFI,t-PA,PAI-1and F1+2in type2diabetic patients withnormoalbuminuria and microalbuminuria[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11,22(6):493-498.[26]Pieters M,Barnard SA,Loots DT,et al.The effects of residual platelets in plasma o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related assays[J].PLoS One,2017,12(2):e0171271.[27]Darby SC,Ewertz M,McGale P,et al.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women after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N Engl JMed,2013,368(11):987-998.[28]Eriksson BO,Gahm C,Halle M.Upregulation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in irradiated recipient arteries and veins from freetissue transfer reconstruction in cancer patients[J].Mediators In-flamm,2018,2018:4058986.[29]Song C,Burgess S,Eicher JD,et al.Causal effect of 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J Am HeartAssoc,2017,6(6):e004918.[30]Taguchi O,Gabazza E C,Yoshida M,et al.High plasma level of plasmin-alpha2-plasmin inhibitor complex is predictor of poor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Clin Chim Acta,1996,244(1):69-81.[31]Ikeda M,Kan-no H,Hayashi M,et al.Predicting peri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Japanese gynecological patients[J].PLoS One,2014,9(2):e89206.[32]Masago K,Fujita S,Mio T,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atio between the alpha2plasmin inhibitor-plasmin complex and the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cancer[J].Med Oncol,2011,28(1):351-356.[33]Ay C,Pabinger I,Cohen AT.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Burden,mechanisms,and management[J].ThrombHaemost,2017,117(2):219-230.[34]Timp JF,Braekkan SK,Versteeg HH,et al.Epidemiology of 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sis[J].Blood,2013,122(10):1712-1723.[35]Elewa H,ElrefaiR,Barnes GD.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J].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2016,18(4):23.(收稿日期:2019-04-03)301山东医药2019年第59卷第20期5% 10%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当前最主要的冠心病治疗方法,而冠心病指的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所形成的心脏病,近年来对冠心病采用冠状动脉植入治疗的年增长率达15%~20%。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TSR )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最为主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5%~30%,实际上可能比这个更高,对患者近期预后和远期预后十分不利[1]。
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药物涂层支架(DES )在冠心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有研究证实其能够对ISR 的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以改善患者血运的重建及病情预后。
但因DES 是一种金属物,存在多聚物,是慢性炎症引发的罪魁祸首,所以有5%左右患者还是会并发ISR ,且再次对患者实施DES 置入时,很可能导致其病变的管腔内径显著缩小,使手术器械通过困难而加大手术的难度,降低治疗成功率[2]。
所以临床需寻找更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减少ISR 发生率。
药物涂层球囊(DCB )以球囊导管为媒介,通过球囊扩张能够承载的抗增殖药可以快速均匀地释放在病变处,且药效浓度比较高,从而发挥显著的局部疗效,加上不存在金属结构,血管内不会有多聚物残留,对平滑肌生长及内膜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当前对紫杉醇DCB 与DES 在管状动脉ISR 治疗中的效果研究比较少,对此,本文旨在观察紫杉醇DCB 在冠状动脉ISR 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DES 治疗效果加以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6例接受过PCI 术后ISR 患者为例,其中,男55例,女21例;年龄43~69岁,均值(57.68±2.63)岁;体重46~78kg ,均值(59.45±4.81)kg ;左心室射血分数52%~68%,均值(62.31±5.64)%;43例有吸烟史,25例有饮酒史;病变部位中,左前降支44例,回旋支11例,右冠状动脉21例;病变的血管长度为15~28mm ,均值(20.13±3.25)mm ;病变管腔的狭窄率70%~87%,均值(81.63±4.03)%;ISR 分型中,Ⅰ型有6例,Ⅱ型有23例,Ⅲ型有29例,Ⅳ型有18例;并发症中,高血压28例,糖尿病26例,高脂血24例。
药物球囊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完整版)摘要:自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应用于临床四十年来,普通球囊扩张贯穿冠状动脉介入的整个发展进程,然而,这种技术因较高的再狭窄率而受到限制。
近年来,随着药物包被球囊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的揭晓,为药物包被球囊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的临床应用显著改善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患者的临床结果和预后,大大减少了再狭窄和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风险。
然而支架内血栓、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双抗治疗等问题仍未克服。
药物包被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的诞生为弥补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基于目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结果,从DCB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此进行综述。
一、DCB的作用机制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 BMS)时代,金属支架避免了血管成形术后血管的急性闭塞,但导致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的诞生使靶血管简单病变再狭窄率降低至10%左右。
而DES药物在抑制血管内皮修复,降低再狭窄的同时也会引起内皮化延迟或不完全,从而诱发晚期或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
此外,持续存在的DES表面的聚合物载体(Polymer)抑制了内皮细胞的修复和愈合,而聚合物载体自身亦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潜在因素。
DCB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是通过所携带药物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这点与DES具有相同的效应。
且其在理论上具有DES所没有的优势,仅利用球囊与血管内膜的短时间接触,组织内抗增殖药物就足以抑制内膜增殖,避免了金属支架的置入,而球囊携带药物与血管内皮的作用抑制内膜增生,同时没有聚合物载体的存在,可以避免对局部血管的刺激而发生炎症反应。
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引言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即使在冠脉支架植入后,也会出现再狭窄的情况,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
为了应对再狭窄的情况,科研人员不断地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00名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分为两组:药物涂层球囊组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每组50名患者。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发症等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再狭窄情况、术后1年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情况等。
结果药物涂层球囊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4%,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再狭窄情况方面,药物涂层球囊组的再狭窄率为6%,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的再狭窄率为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1年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药物涂层球囊组为8%,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为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情况,两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
讨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药物涂层球囊具有局部缓释药物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抑制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的发生,但其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设计上具有更好的导管递送性能和药物释放性能,能够更全面地覆盖血管壁,并且适用范围更广。
结论在本研究中,药物涂层球囊与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虽然从结果上看,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组的再狭窄率稍低于药物涂层球囊组,并且有更低的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但差异并不明显。
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