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评分查检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一、引言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普遍面临的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还可能延缓康复进程。
有效的术后疼痛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术后疼痛的护理评价及措施进行探讨。
二、术后疼痛护理评价1. 评价标准(1)疼痛程度:采用口述疼痛分级评估法(VRS)、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等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2)疼痛持续时间:观察患者疼痛出现、加重和缓解的时间。
(3)疼痛部位:了解患者疼痛发生的具体部位。
(4)疼痛性质:分析患者疼痛的性质,如钝痛、锐痛、刺痛等。
(5)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
2. 评价方法(1)定期评估:在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时间点进行疼痛评估。
(2)动态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疼痛护理措施。
(3)反馈评估:及时了解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意见和建议。
三、术后疼痛护理措施1. 疼痛评估(1)了解患者疼痛程度、部位、性质和规律。
(2)采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RS、NRS和VAS等。
(3)记录疼痛评估结果,以便动态观察和调整护理措施。
2. 疼痛治疗(1)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2)物理治疗:采用冷敷、热敷、电疗等方法缓解疼痛。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负担。
3.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按时进行消毒换药处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伤口敷料,避免伤口污染。
4. 日常生活护理(1)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减轻切口张力,缓解疼痛。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3)保持患者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
5. 心理护理(1)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其心理需求。
(2)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其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术后镇痛评估标准一、术后疼痛评估手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简称术后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损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多见和最需紧急处置的急性疼痛。
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有效治理的重要环节。
(-)疼痛强度评分法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猛烈的疼痛”,患者依照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2、数字品级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品级,“0”为无痛,“10”为最猛烈疼痛,4以下为轻度痛(疼痛不阻碍睡眠),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疼痛致使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0 1 2 3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痛重度疼痛3、语言品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将刻画疼痛强度的辞汇通过口述表达为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4、W ong-Baker 脸部表情量表(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脸部像形图组成。
这种方式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3-5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2 4 6 10无痛有点痛轻微疼痛疼痛明显疼痛严峻猛烈痛二、镇痛目标疼痛治理的LI标是要达到:①最大程度的镇痛(术后即刻镇痛,无镇痛空白期;持续镇痛;幸免或迅速制止突发性疼痛;避免转为慢性痛)。
②最小的不良反映(无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③最正确的躯体和心理功能(不但安静时无痛,还应达到运动时镇痛)。
④最好的生活质量和病人中意度。
三、镇痛药物一、非當体类抗炎药非选择性NSAID5和选择性COX:抑制剂,原那么上所有NSAIDs药物都可用于口服患者术后轻一一中段疼痛的镇痛。
要紧口服药是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氯诺西康、塞来昔布,注射药物有氯假设四康、酮洛酸、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环氯化酶抑制剂均有“封顶”效应,不该超量给药。
麻醉科中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麻醉科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主要职责是确保病人在手术期间不会感受到疼痛或不适。
然而,手术后的疼痛是难以避免的,因此麻醉科医生需要进行准确的疼痛评估,以便在术后能够给予恰当的疼痛管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常用的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面部表情评分法、疼痛等级量表、问卷调查等。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是一种通过让患者在一条直线上标记自己的疼痛程度来评估术后疼痛的方法。
通常,这条直线的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相应位置上标记自己的疼痛水平。
医生根据标记的位置来评估疼痛的程度,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操作。
二、面部表情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来评估疼痛的强度。
通常,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表情变化,以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
例如,如果患者面部表情紧张、咬紧牙关,可以判断其疼痛程度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患者无法自行表达疼痛程度,或无法准确使用其他评估方法的情况。
三、疼痛等级量表疼痛等级量表是通过将疼痛分为不同等级来评估术后疼痛的方法。
常用的疼痛等级量表包括0-10分的数值评分法、0-4分的疼痛分级法等。
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评估表上选择相应的等级或评分,医生根据评分或等级来评估疼痛的程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需要快速评估大量患者疼痛程度的情况。
四、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让患者填写相关问题的问卷来评估术后疼痛的方法。
常用的问卷包括疼痛强度问卷、疼痛频率问卷、疼痛质量问卷等。
这些问卷可以包含多个问题,包括患者自身感受的疼痛强度、持续时间、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等方面。
医生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总结:在麻醉科中,术后疼痛评估对于确保病人的舒适度和快速康复非常重要。
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疼痛等级量表和问卷调查是常用的评估方法。
疼痛评估方法一、视觉模拟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是在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 的直线,两端分别标上“无痛”和“最严重的疼痛”).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
【注意事项】(1)使用前需要对病人作详细的解释工作,让病人理解该方法的概念以及此法测痛与真正疼痛的关系,然后让病人在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
(2)可使用正面有0和10之间游动的标尺,背面有0到10数字的视觉模拟评分尺,如果病人移动标尺,医生能够立即在尺的背面看到具体数字,可以精确到毫米.(3)不宜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准确标定坐标位置的能力不足.适用于7岁以上病人二、口述描绘评分法口述描绘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s,VRS ) 由医生在问诊时列举诸如烧灼痛、锐利痛和痉挛痛等一些关键词,让病人从中选择来形容自身疼痛。
有许多不同的口述描绘评分法,通常按从疼痛最轻到最强的顺序排列,最轻程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评估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因此每个形容疼痛的词都有相应的评分,以便于定量分析疼痛.【注意事项】(1)等级的划分常常是取决于病人自身的经验,而非自发的临床疼痛。
(2)在采用不同的口述描绘评分法时,它们的结果难以相互比较。
(3)该方法的次序性度量仅能为疼痛感觉程度提供级别次序,而非疼痛程度变化的数字表达。
(4)对细微的感觉变化不敏感,并且易受情感变化的影响。
(5)不同性质疾病对评分结果有影响,如恶性肿瘤患者常倾向于降低疼痛强度的水平;慢性神经性疼痛患者常常使用多个形容词来描绘他们的疼痛感受,如烧灼痛、抽痛、刺痛、痒痛等。
无法忍受: 严重影响睡眠, 伴有其他症状无痛轻度疼痛:能忍受,能正常 生活睡眠中度疼痛: 适当影响睡眠, 需止痛药重度疼痛: 影响睡眠,需用 麻醉止痛药剧烈疼痛: 影响睡眠较重, 伴有其他症状语言评价量表(VRS-5)三、数字评分法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①11点数字评分法(the 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1),用0到10这11个点来描述疼痛的强度,0表示无疼痛,疼痛较强时增加点数,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②101点数字评分法(the 10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NRS—101),其具体方法与11点数字评分法相似,0表示无疼痛,10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疼痛评估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注:1、评估对象:新入院患者、主诉疼痛或可疑疼痛患者、正在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手术后患者、肿瘤患者等。
2、评估时机:发生疼痛随时评估, 采取镇痛措施前、镇痛措施后 30-60min 评估, 疼痛过程
中按需动态评估。
对清醒者每4--8h沟通评估一次。
3、疼痛评分:护士必须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
(1)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2-4分不必填写此表,6-10分30min--1h评估一次。
(2)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评分:1-3分不必填写此表,4-10分30min-1h评估一次。
4、癌痛作为常规的疼痛治疗,如临时采取疼痛护理措施的应动态评估疼痛。
5、术后如有使用PCA的患者不需要填写此单,如果在常规镇痛下仍需采取额外的镇痛措施则启用疼痛评估。
6、疼痛转归情况:患者经处理或重评,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4分或者数字等级评定量表评分≤3分则不再复评。
如果有变化按指引3执行。
7、NRS评估法(适用于成人):无痛:0;轻度(睡眠不受影响):1-3;中度(睡眠受影响):4-6;重度(严重影响睡眠):7-9;剧痛:10。
术后疼痛管理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术后疼痛管理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计划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促进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管理的操作流程以及常用的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1. 术前评估:在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疼痛史询问和身体检查。
评估主要包括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强度和可能的诱因等方面。
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个人特征和相关病史,以确定最适合的疼痛管理方案。
2. 术中疼痛控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措施。
常见的术中疼痛控制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状况,并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3. 术后镇痛治疗: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继续进行疼痛评估并实施镇痛治疗。
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手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口服镇痛药物、静脉输液镇痛、患处冷敷等。
同时,应关注患者的疼痛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关记录。
4. 多模式镇痛:为了提高镇痛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联合应用。
常见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镇痛药物联合应用、物理疗法(如理疗、针灸)和心理支持等。
多模式镇痛可以提供全面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
5. 疼痛评估与记录: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疼痛评估,以便及时调整镇痛治疗措施。
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包括VAS(Visual Analogue Scale)、NRS(Numeric Rating Scale)和面部表情量表等。
在记录疼痛评分时,应注明评估时间、镇痛方法和副作用等信息。
评分标准1. VAS评分:VAS是一种常用的疼痛评分工具,通过让患者在一条直线上标记其疼痛程度来进行评估。
通常,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2. NRS评分:NRS是一种数字评分工具,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选择一个数字。
常用的NRS评分范围是0-10,其中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术后疼痛评估及管理一、术后疼痛评估方法和原则(一)疼痛强度评分法镇痛治疗前必须对疼痛强度做出评估。
临床采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法(numericalrating scale,NRS),语言等级评定量表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以及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Wong-Baker faces pain rating scale)等,通常可以将几种评分法结合使用。
一般简单的数字评分以“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对儿童和不能合作的患者,推荐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facial scale)和精神行为评分法(neurobehavioral scale)。
(二)治疗效果评价定期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据此作相应调整。
在治疗初期疼痛尚未得到稳定控制时,应缩短评估间隔(持续给药时),或在每次给药后及时测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给药途径决定)。
对暴发性疼痛应立即评估并做出处理以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疼痛治疗中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等也应清楚记录并做出分级评价。
治疗效果的评价还应包括患者对整个疼痛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疼痛服务人员的满意度等。
(三)评估原则1.评估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2.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和方法干预后的效果。
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口服用药后1h,药物达最大作用时应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患者自控镇痛(PCA)应该了解无效按压次数、是否寻求其他镇痛药物。
3.对疼痛治疗的反应包括不良反应均应清楚记录。
4.对突如其来的剧烈疼痛,尤其伴生命体征改变(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发热)应立即评估,同时对可能的切口裂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作出新的诊断和治疗。
疼痛评估应包括疼痛的部位、特点、加重及减轻因素和强度,最可靠有效的评估指标是患者的自我描述。
使用各种评分方法来评估疼痛程度和治疗反应,应该定期进行,完整记录。
常用评分方法有语言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术后疼痛评分法。
1、语言评分法:按疼痛最轻到最重的顺序以0分(不痛)-10分(疼痛难忍)的分值代表不同的疼痛程度,患者自选分值量化疼痛程度;
2、视觉模拟评分法:用一条100mm的水平直线,两端分别定为不痛到最痛,由被测试者在最接近自己疼痛程度的地方画垂线标记,以此量化其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法已被证实是一种评价老年患者急、慢性疼痛的有效和可靠方法;
3、数字评分法:数字评分法是一个从0-10的点状标尺,0代表不痛,10代表疼痛难忍,由患者从上面选一个数字描述疼痛,其在评价老年患者急、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可靠性上已获得证实;
4、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由六种面部表情及0-10分(或0-5分)构成,程度从不痛到疼痛难忍,由患者选择图像或数字反映最接近其疼痛的程度;
4、术后疼痛评分法:即普林斯-亨利(Prince-Henry)评分法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测量,从0-4分共分为5级(咳嗽时无疼痛;咳嗽时有疼痛;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时有疼痛;安静状态下有较轻疼痛,可以忍受;安静状客下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对术后因气管切开或保留气管导管不能说话的患者,可在术前训练患者5个手指来表达自己从0-4的选择。
手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外科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正确、及时、多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
针对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较为可行的术后护理指导原则,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开展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与各种疾病所致疼痛相比,术后疼痛的护理最大的特点在于传统术后疼痛观念的误解导致的治疗的非主动性。
表现为患者常常认为术后疼痛是理所当然的,再加上惧怕镇痛药物依赖,因此,大多数患者不会主动要求进行疼痛治疗。
而护士一方面认为患者一旦疼痛就会报告,只有当患者有疼痛主诉时才需要主动处理;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护士也对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存在误区,担心患者出现药物依赖。
因此,虽然术后许多患者得到了镇痛治疗,但护士和患者对这些治疗的给予和接受都存在着非主动性。
这就决定了术后镇痛的护理工作不但要细致人微,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观察患者反应,还应该重视对于患者的教育,避免患者错误的认知而影响术后镇痛效果。
(一)护理评估1 术前评估(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以便为术后镇痛药物的选择及健康教育方法、内容提供依据。
(2)健康史:主要是患者的手术史、镇痛药使用史及效果、有无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呼吸抑制等,以便根据患者特点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措施,最大程度预防镇痛药使用后并发症的发生。
(3)身体状况:主要是通过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来判断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精神状况等来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4)家庭经济、支持系统: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及家人的支持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及时表达及治疗有重要意义,而家庭经济条件差、家人支持欠缺的患者术后往往不敢表达疼痛,导致镇痛效果不良。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评估患者家庭情况.为术后及时为患者进行镇痛治疗提供依据。
(5)心理状况:妥善的术前心理评估已成为手术前护理的重要环节。
外科疾病,尤其是急症,往往起病急骤,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同时担心手术创伤疼痛,故患者心理矛盾突出,焦虑甚至恐惧较为明显,而这些负面心理情绪往往会进一步加重患者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