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 格式:doc
- 大小:950.5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寿县古城墙的作文400字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古城墙建于山脚,环绕整个城市,高大
雄伟,堡垒森严,曾经是寿县最坚固的防御工事。
古城墙采用砖砌结构,全长超过3公里,高度近10米,底部宽达3米。
城墙上设有多个城门和角楼,整体布局严密有序,设计精
巧巧妙。
如今,古城墙虽已经历了风雨侵蚀,却依旧屹立不倒,成为了寿县的标志性建筑
和旅游胜地。
走在古城墙上,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长河。
城墙底部被围绕着一条条古老的街道,古色古
香的建筑沿街而立,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古老的城墙之下。
城墙上寂静而宽阔,远处的山峦
和田野尽收眼底。
透过城墙上的箭楼,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风光,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站在城墙上吹着凉爽的风,感受着古老的气息,仿佛一切尘世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每年,寿县古城墙都会迎来不少游客,他们来此感受历史的韵味,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城墙上的城门、箭楼和角楼,感受古代军事的气息。
同时,古城
墙周围还散布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如寿县博物馆、太平天国起义纪念馆等,都
值得一去。
寿县古城墙是寿县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寿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如今,在现代化的
浪潮中,古城墙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寿县的发展与变迁。
希望寿县古城墙能够得到更好
的保护和修缮,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来到古城墙,感受历史的底蕴,体味古人留下的智慧和精神。
寿春城遗址考古的新进展文 图/张义中 张钟云寿春城是战国晚期楚国最后的都城,其地望在今安徽寿县城关及其附近的观点,经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多年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已成为学界共识。
寿春城城墙的两种主流观点寿春城遗址的科学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
自工作伊始,对城墙的探索和确认便是重点和核心。
经过两代考古人近40个春秋的努力探索,分阶段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丁邦均先生为代表。
198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寿县文物部门联合组成以丁邦均先生为首的工作小组,对寿春城遗址展开有计划的考古工作,运用考古调查、钻探、试掘和遥感勘测等手段,至1991年,取得显著成果,发现了柏家台建筑基址,同时确定了城址的位置和范围,推测寿春城外郭城南北长约6.2公里,东西宽约4.25公里,总面积约26.35丁邦均先生及其团队确定的寿春城遗址范围图(红线部分,综合遥感解译和考古工作成果形成)柏家台遗址发掘现场(T5内房址的方形铺地砖)柏家台遗址发掘现场照(铺地砖叠压于槽形砖之上)平方公里。
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因丁邦均先生工作调动而中断,更遗憾的是,1995年丁先生去世,他曾多次提及的寿春城遗址考古报告最终未能完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佚失。
第二种观点以张钟云先生为代表。
由于种种原因,前期考古工作的部分原始记录下落不明,寿春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因此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伴随着学界提出的一些质疑,寿春城城墙的探索与研究变得晦暗不明。
2000—2003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重启寿春城遗址的考古工作。
这一阶段考古工作思路明确,主要分图① 槽形砖 图② 方形铺地砖 图③ ④ 凤鸟纹圆瓦当图⑤ 云纹半瓦当 图⑥ 云纹圆瓦当柏家台遗址出土的砖瓦: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对丁氏外郭城的验证,经过重新调查,并综合分析、比对前期遥感解译图,选择理想的地点开展钻探和试掘,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工作,基本否定了前一阶段通过遥感解译得出的外郭城城墙遗迹;第二是在比对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观点,认为楚寿春城的宫城位于现寿县城墙(指现存完整的砖包城墙,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约3.65平方公里)基址范围内,现存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城墙是经过下蔡、楚都寿春、汉、唐、宋多代叠加形成的,外围发现的战国晚期建筑基址、重要青铜器地点,应是楚寿春城宫城以外的散之北临护城河,经年取土加固,对重要遗迹破坏严重,导致发掘面积有限,因此联合考古队拟定的发掘目标并没有完美实现,“现存南宋城墙系寿春城宫城”这一观点仍需要更多的考古资料佐证和支撑。
寿县古城墙变化作文《寿县古城墙之变》寿县古城墙在岁月的长河里宛如一位默默的老友,而我恰好在这片土地成长,见证着它点滴的变化。
小的时候,那古城墙就像一个破破旧旧的大土堆,看起来沉闷又毫无生气。
墙根下杂草丛生,偶尔有几株野花倔强地生长着。
每次和小伙伴们跑到古城墙玩,都得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歪歪扭扭的石块,一不小心就容易崴脚。
那时候的城墙上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甚至坍塌了一小部分,成了我们躲猫猫的绝佳藏身处。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准备来一场古城墙探险之旅。
还没走到一半,小明的鞋子就扎进了一块尖锐的石头,脚指头都红了一大片。
我们只能暂停探险,帮他处理伤口。
当时望着这绵延却又有些破败的古城墙,心里满是无奈。
后来,再去古城墙的时候,发现开始有一些人对它进行维护了。
那些工人叔叔拿着工具,将杂草一点点拔掉,把那些松动的石块重新固定。
古城墙就像个久病卧床的病人开始有了起色。
慢慢长大,古城墙像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政府加大了对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城墙的砖石变得规整起来,原本断裂的地方被修补得严严实实。
那些缺失的部分也按照传统的工艺进行复原。
城墙上还布置了一些简单的夜景灯。
有一次夜晚经过,暖黄色的灯光洒在城墙上,古城墙一下子变得神圣又庄严,好像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现在呢,寿县古城墙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城墙下不再是荒芜杂乱,而是有干净的步道,周围种满了花草树木。
游客们来来往往,孩子们在城墙下嬉笑玩耍。
那不再是我小时候那个破破烂烂的“土堆”,而是寿县一扇亮眼的历史文化之窗。
它就像凤凰涅槃一般,从破旧走向复兴。
《古城墙的新生》记得还得我小的时候,寿县古城墙并不出名,就是本地人偶尔去逛逛的地方。
那时候古城墙两边的居民们也没怎么注意过这个大古建筑,沿线好多地方都被用作了一些杂物的堆放处。
城墙上偶尔还会被人贴上小广告,花花绿绿的小广告贴在古老的城墙上,特别刺眼,就像在一个遗世独立的老人脸上胡乱涂鸦一样。
我有一回跟爷爷沿着城墙根走,爷爷一边走一边摇头,嘴里念叨着这么老的墙,这么多年,也没人好好管管。
寿县古城作文小学二年级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我们参观了寿县古城。
站在雄伟的城墙前,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寿县古城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以“宾阳”,“通淝”,“定湖”,“靖淮”命名。
城墙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
站在下面,观望城墙,有种“泰山压顶”的感觉。
我们买了门票后,顺着阶梯,上了古城墙。
站在城墙上往下望去,极目远眺,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尽收眼底,俯视城区街道,人潮如流,车水马龙。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寿县的瓮城。
瓮城呈半圆形,依附于城门。
瓮城三壁都有藏兵洞。
把城门关上,瓮城便无出口,四周都是坚硬的城墙。
当入侵的敌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破城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进入了瓮城,守城士兵便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
三面藏兵洞中的伏兵一出,入侵军便是”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
这使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寿县古城不仅气势雄伟,建筑巧夺天工,构思巧妙,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因为它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
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莫过于“淝水之战”了,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士兵战胜了苻坚八十万余大军。
这次战争是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
摸着城墙,我似乎感觉到了当年战火留下的余温,看到了千军万马的古战场。
闻名遐迩的寿县古城,它以它的气势,外观吸引着诸多中外游客,
同时也为中华民族那悠久的历史嵌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参观寿县古城墙宾阳门作文《参观寿县古城墙宾阳门》篇一《初见宾阳门》寿县古城墙可是个有故事的地儿呢,那宾阳门更是古城的一个招牌景点。
那天我就怀着满满的好奇去了。
远远看到宾阳门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见到了一个从古代穿越而来的老大哥,稳稳当当、大大气气站在那。
城门是那种厚重的感觉,墙是一块一块的大砖垒起来的,那些砖估计岁数比我爷爷的爷爷还大。
城门的顶上还有那种古旧的飞檐,虽然经历了岁月,但是还能看出当初的精致样儿。
我走到门下,这门可高了,仰着头看感觉脖子都要折了。
旁边有一位老大爷们在那溜达,穿着一件老式的布衫子,看起来也是经常到这地儿的熟客。
他眯着眼睛看着宾阳门给旁边人说:“这门啊,可有年头喽,多少风风雨雨都从这过咯。
”从下向上摸那城门,手底下是粗糙不平的,就像摸着一个布满皱纹的手掌,每一道纹路里好像都藏着故事。
我顺着城门的通道走进去,走在那块石板路上,脚底下是那种坚实的感觉,石板上也处处是岁月的痕迹,有石板的磨损,还有小坑洼,可能是以前马蹄或者车轮子轧的也说不定。
通道里有点阴凉,和外面的阳光明媚形成鲜明对照,风从里面穿过,呜呜响着,仿佛是历史在轻声诉说。
篇二《深入宾阳门之内》进入宾阳门里面后,发现这儿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小天地。
左右两边有些小店,有卖传统的小吃的,像那种一口咬下去满嘴油香的烧饼。
那烧饼的炉子很小巧,师傅熟练地把面团擀开,撒上芝麻,再贴到炉子壁上,不一会儿烧饼就烤得金黄金黄的。
我忍不住买了一个,咬一口,饼皮酥脆得很,芝麻香味在嘴里散开。
继续往里走,有一些老人坐在石凳上拉家常。
我凑过去听了听,一位老奶奶说:“我小时候,这城门口可热闹嘞,有耍猴儿的,有卖小糖人的。
”我仿佛看到了过去那热闹的画面,人群熙熙攘攘的,有调皮的孩子围着耍猴的艺人笑个不停,手里紧紧攥着要给艺人的几枚铜钱,眼睛里满是好奇和期待。
艺人则摆弄着小猴子,让小猴子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那卖糖人的也不甘示弱,举着插满糖人的杆子,五颜六色的糖人在阳光下闪耀着甜蜜的光泽,惹得孩子们口水都要流出来。
寿县古城墙变化作文《寿县古城墙之变》寿县有一座古城墙,那是历史留下的扎实的“大圈子”。
这可是咱寿县的宝贝呢,不过这宝贝可不像放在橱窗里的小摆件,它一直在变着。
在我小的时候,这古城墙就像一个有点落魄的老大哥。
墙根下呢,堆满了不知哪儿来的垃圾。
废旧的塑料袋子被风一吹,就在城墙上扑棱棱地飞打着,想落又落不下去的样子。
那年夏天,我跟几个小伙伴调皮,非要沿着城墙根探险。
嘿,这一探险可不得了,发现了各种奇怪的东西。
像是半只破拖鞋,还有满是灰尘的旧瓶子。
墙上的砖头有的也松动了,我们还去抠了抠,为此被大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我们会把这城墙搞坏了。
那时候的护城河像个没精打采的臭水沟,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泛着让人不舒服的绿泡泡。
好多城墙边的小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
后来呀,情况就慢慢变了。
就像是一个人突然意识到得好好打扮打扮自己了。
政府开始对古城墙重视起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整修。
工人叔叔们就像一群勤劳的蚂蚁忙进忙出。
我大一点了,路过的时候就好奇地盯着瞧。
有个工人叔叔还笑着跟我说:“小娃子,以后这城墙就好看喽。
”我看到他们把墙上松动的砖头小心翼翼地取下来,重新换上完整的古砖,一块一块地对的那叫一个齐整。
还有人在清理墙根的垃圾,那可是一点都不马虎,有时候一块小塑料片都得用镊子夹起来。
这护城河也变了。
不再是那个臭水沟了。
他们清理了淤泥,引进了清水。
现在啊,这河水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小鱼游来游去呢。
我和小伙伴们还会在河边丢面包屑喂鱼,那些鱼儿嘴巴一张一合的可爱极了。
古城墙周边的小路也铺得平平整整,还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春天的时候,一路上花香扑鼻。
城墙上还安装了一些漂亮的灯,晚上的时候,灯光一亮,这城墙就像是一个刚刚沐浴打扮好的仙子,美极了。
现在的寿县古城墙就像一个焕发新生的活力老人,每天迎接众多游客的到来,它不再是那个满是灰尘垃圾的旧模样,它又骄傲地站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寿县的故事和变化。
《寿县古城墙:从破落到崛起》我跟寿县古城墙的缘分那可老深了。
寿县古城墙观后感去了趟寿县古城墙,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和历史来了一场超酷的对话。
一到城墙脚下,我就被这庞然大物给镇住了。
那城墙高高大大、厚厚实实的,像个忠诚的卫士,站在那儿几百年纹丝不动,就守护着寿县这一方土地。
我用手摸了摸城墙的砖石,糙糙的,凉凉的,这触感就像是摸到了历史的皱纹,每一块砖都好像有一肚子的故事要讲给我听。
沿着城墙走,我脑袋里就开始想象以前的画面。
这城墙上是不是有士兵在巡逻呀?他们穿着铠甲,拿着长枪,威风凛凛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城墙外,随时准备抵御外敌入侵。
那时候,这城墙就是寿县人民的保命符,有它在,心里就踏实。
我走到城墙上的瞭望口那儿,往外瞅了瞅。
哇塞,视野那叫一个开阔。
这设计可太聪明了,站在这儿能把外面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要是敌人来犯,估计老远就被发现了。
这瞭望口就像古城墙的眼睛,默默注视着远方的动静。
城墙的角楼也特别有意思。
那角楼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飞檐翘角,就像展翅欲飞的鸟儿。
我想啊,以前这角楼里是不是也藏着一些神秘的人和事儿呢?也许是有个聪明的谋士在里面,对着地图研究战略,又或者是藏着一些重要的物资啥的。
寿县古城墙周边的风景也很棒。
墙根下有绿树成荫,还有一些老人在那儿下棋、聊天,那场面特别的悠闲自在。
看着这现代人和古老城墙和谐共处的画面,感觉很奇妙。
这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默默地陪伴着大家。
逛完寿县古城墙,我是满心的感慨。
这不仅仅是一堆砖石砌成的墙,它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记录着寿县的兴衰荣辱。
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战争的洗礼,还依然坚强地挺立着。
我觉得咱们真的得好好保护这样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来感受它的魅力,听听它的故事,毕竟这可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超级酷的宝藏啊!。
寿县古城墙观后感去了趟寿县古城墙,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又像是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块砖都在跟我讲着过去的故事。
刚到城墙脚下,抬头往上看,嚯,这城墙可真够高大雄伟的。
感觉它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古城,几百年来风吹雨打都没把它怎么样。
这城墙的砖头啊,一块一块的,看起来特别厚实,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有点斑驳,但这反而更有韵味了。
我就想啊,这些砖头当年都是怎么被一块一块砌上去的呢?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全靠工匠们的一双手,这得费多少力气啊,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沿着城墙走一走,那风呼呼地吹着,还真有点古代士兵在城墙上巡逻的感觉。
我就想象着自己是个守城的小兵,手持长矛,警惕地看着城外的一举一动。
这城墙的过道不算很宽,但是走起来特别踏实,毕竟它可是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和岁月考验的。
走着走着,还能看到城墙上的一些小建筑,像是瞭望台之类的。
我站在瞭望台上往远处望,视野超级开阔,能看到古城里的大街小巷,还能看到城外的田野和河流。
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古人要建这么高大的城墙,这可是战略要地啊,站得高看得远,敌人要是来犯,老远就能发现。
寿县古城墙的城门也特别有意思。
那城门又大又厚实,就像一个巨兽的大口。
门上的铆钉一排排的,看起来特别有力量感。
我忍不住上去摸了摸,凉飕飕的,心里想着这城门得挡住了多少敌人的进攻啊。
而且城门的设计也很巧妙,感觉有很多防御的小机关在里面,虽然我不是很懂军事,但也能感觉到古人的智慧。
我在城墙上还看到了一些关于古城墙历史的介绍牌,原来这城墙背后有这么多故事。
它见证了朝代的更迭,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还承载了寿县人民的生活记忆。
我就想啊,这城墙就像一个时间的容器,把过去的一切都装了进去。
从城墙上下来后,我又回头看了看这古城墙,心里满是敬佩。
它不仅仅是一道墙,更是寿县的灵魂所在。
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
这次来参观寿县古城墙,真的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感觉自己和历史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而且还对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认识。
写寿县古城的作文
寿县是一座美丽的古城,有“淮上明珠”之美誉。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这座古城,亲身感受它的魅力。
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它是由宋代的“寿州”改建而成。
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在此筑城设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寿春”。
直到今天,寿县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古城墙、古城门、古街
巷等历史遗迹。
我在那里参观了古城墙和古城门,对这座古城有
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寿县古城有四座城门,它们分别是东门、西门、北门和南门。
东门建于宋代,它与其它三座城门一样,都是砖混结构的。
东门
又叫“拱极门”,它与其它三座城门又不一样:因为它是圆形的。
走进东门,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圆形
石球。
我在那里照了几张照片后就继续前行了。
在西门外面,有一条古街巷,名叫“望淮街”。
它北起护城
河边,南至城墙脚,全长大约500米。
我和妈妈走在这条古巷里
时发现:这里有许多商铺和饭馆,其中有一家“朱记烧饼铺”最
吸引我了。
—— 1 —1 —。
浅谈寿县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与保护发布时间:2022-11-04T09:48:47.11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卷12期作者:马国伟[导读] 寿县古城城址为战国时期楚国郢都寿春城址的一部分。
经考古发掘及研究可知,楚寿春城遗址范围是今寿县古城加上东南至柏家台南、东至吴家嘴、南至明珠大道、西南至小马庄南、西北至护城河注入淝水处对岸。
马国伟安徽寿县文物保护中心一、寿县古城的特色与风貌(一)城址、城池与城市布局寿县古城城址为战国时期楚国郢都寿春城址的一部分。
经考古发掘及研究可知,楚寿春城遗址范围是今寿县古城加上东南至柏家台南、东至吴家嘴、南至明珠大道、西南至小马庄南、西北至护城河注入淝水处对岸。
2001年,寿春城遗址被国务院正式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古城定湖门复建时,发现战国时期城门遗址的夯土层,由此可推测寿县古城城址的历史不少于2200年。
今存寿县古城是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依旧址重筑,城池略呈方形,面积3.6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7147米,高7米多,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
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以粘土夯筑,外壁包砌青砖。
砖石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砌筑,墙顶外沿修有雉堞。
城有四门,南为“通淝”,北为“靖淮”,东为“宾阳”,西为“定湖”,北门、东门、西门设有瓮城。
古城布局是以四条大街为主干道形成四个区域,区域内以主干道和小巷为分界线形成若干小单元,总体呈棋盘式。
其中,东南片区以民间祠庙为主,东北片区以官署驿站为主,西北片区以孔庙文教为主,西南片区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各区功能互有交叉,不一而足。
(二)山、水、城格局八公山脉在县城北五里,最早称云条山、北山、楚山、肥陵山,西汉时改称八公山,长8.9公里,宽2公里,约17.8平方公里,面积3万亩,主要有八公山、四顶山、五株山、凤凰山、龟山等山峰。
八公山景色优美,历史厚重,文物古迹众多,如淮南虫古生物化石、淝水之战古战场以及古寺、古泉、古塔、古道观多处。
封面故事COVER STORY历史古城——探寻古建筑中的减灾智慧寿县城墙——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攸 宁通淝门外流淌千年、生生不息的护城河水,开启尘封3000年的记忆;“淝水之战”古战场中的金戈铁马今日依旧铿锵在耳、难以忘记;拾级而上,磨损的青石板路,仙人足迹,依稀可见……撇开历史,弱化古镇,由“淮南子”巨制、周长约7000多米、直至今日还发挥着防洪作用的、中国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城墙——寿县古城墙,历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依旧如故……寿县古城 昵图网/图这是一座有历史、有记忆的城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门里人”“当面锣,对面鼓”“时苗留犊”“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很早就被我们熟知,但要说到这些历史故事发生的位置,或许很多人以为它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直到有一次听朋友提起,才知道发生这些故事的“寿县”竟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寿县古城墙的排水防洪体系,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至今还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寿县古城寿州(今安徽寿县)古城,当长淮之冲,东据淮河,西扼淠颍,襟江而带河,地理位置优越,有着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
因地处皖中,控扼淮淝。
古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寿州隶属扬州。
殷商时期是南方诸候的封地。
周代为州来国地,周敬王26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求吴翼护,便将国都迁于此;周定王22年,楚惠王灭蔡,此地属楚所辖。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22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历史上,这是“寿春”名号的最早出现。
后来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南朝宋国均建都于此。
从空中俯瞰,这是一座棋盘式布局的宋代城池,以四面城墙为边界,以四座城门为方向,以与四门相通的四条十字大街为坐标,以纵横COVER STORY封面故事历史古城——探寻古建筑中的减灾智慧介绍,在寿县古城西门遗址中,不仅发现了清朝城门遗址,还发现了明朝城门遗址,在明朝城门遗址的南部,竟然还有战国城门遗址,这样的发现对于寿县古城的历史研究可以说是惊人的一笔。
淮南:寿县古城之通淝门、靖淮门和宾阳门鱼去过北京、南京,见识过兴城古城、平遥古城,也看过赣州古城、浚县古城,可甫一见寿县古城,尤其是北门靖淮门和东门宾阳门,着实吃了一惊。
这里古城墙的完好度,瓮城的形制,主城门和瓮城门的错开设置,城东城壕以淝水为护城河的设置,真的让鱼惊叹不已。
更让鱼错愕的是临水而建的城,竟然不受水患掣肘!寿县古城位于淮河南岸,北依八公山。
寿县古称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此后屡为州郡治所。
现存古城墙建于宋朝,历代不断整修。
寿县地处皖中,为南北要冲,历来兵家必争。
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大将赵匡胤(即后来的宋太祖)随周世宗柴荣亲征,与南唐激战寿春,在寿州立下了赫赫战功。
寿县有一传统糕点“大救驾”就与此役有关。
上图为南门通淝门前的春申广场。
↓由通淝门城楼旁碑刻得知通淝门于2000年维修过,恢弘的城楼也是在那一年建成对外开放。
寿县古城四门城楼都需要购票,方可进入。
↑2000年立的《重建州城通淝门记》通淝门城楼一层辟为“寿春古城墙文化展”,不过这里成了寿县文艺活动室,吹拉弹唱好不热闹。
古城石基坚砖墙固,周长7147米。
有东、西、南、北四门、东为"宾阳"、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
有角楼八所,现均已倒塌。
各城门均有内外云梯与城堡连接。
城外东南两方有护城濠,宽约六十余米;城北淝水环绕,城西为尉升湖(今称寿西湖)。
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于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
明代为了加固墙基,于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扩城泊岸,保护城墙不被水冲蚀。
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平砖砌筑墙垣改用石块垒筑,后来,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
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
九百年历史寿县古城墙皖中有一座县城,名叫寿县。
寿字做何解释?其一是活得岁数大、长命。
大概这县城也沾了“寿”字的光,寿县是战国晚期楚国的都城,又称郢都或寿春,至今已经历2200多年岁月,今日的寿县城墙,是南宋嘉定年间重建的,它是楚时寿春城西北角的一部分。
这么多年下来,老城墙躲过了一劫又一劫,战胜了一难又一难,如果细心观察,仍可从城墙上看到印有“建康都统许俊”字样的城砖。
它呈典型的“田字形”,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为何是古城墙而不是古城?主要原因是寿县古城保存的完整和代表程度不如古城墙。
人间常风雨,世事多沧桑,几经战争的烟火和无情洪水的侵蚀冲刷,给古城池留下了斑驳的色彩和历史的印痕。
约7公里的城墙绕城一周,城虽小,气派却森然凝重。
城开四门,南为通淝,东称宾阳,北号靖淮,西名定湖,外置护河,内设瓮城。
如今,人们简称它为东、南、西、北门。
暗灰色的城墙高峻峭拔,约8、9米高,苍龙盘踞般守护着寿县的人民。
其实寿县古城墙能“固若金汤”,成为“铁打的寿州城”,岂是一个“寿”字所能了得的。
登高眺望,一片恢宏气象,不得不感叹古城墙的独具匠心。
开放时间:全天最佳游览时间:四季皆宜古城墙门票价格:古城墙东门宾阳门上的城楼入内参观每人10元,南门通淝门上的城楼入内参观每人5元。
景点分布寿县古城墙有四个城门,东为宾阳门,南曰通淝门,西称定湖门,北名靖淮门。
登上城墙,城墙外、城墙上有着不同的景致。
除此之外,还有古水利工程、淝水古战场、瓮城、古梯等景观。
交通信息乘汽车:去寿县交通简单,从合肥自驾或是搭汽车可以直达,因为县内是没有铁路通过的。
自驾:从合肥绕城高速G4001转蚌合高速转滁新高速至寿县/淮南西下,左转进入S203约6千米右转即到寿县古城。
或是从合肥至高刘到炎刘右转进入S203,路过寿县新城大转盘即到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墙作文
嘿呀,寿县古城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地方!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保护罩,环绕着整个寿县古城。
城墙好高啊,我站在下面,头都要抬得高高的才能看到城墙的顶。
城墙的上面很宽,可以并排走好几个人呢。
我和小伙伴们在城墙上跑来跑去,感觉就像在探险一样。
哈哈,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城墙上的小洞,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城墙的外面是一条护城河,河里的水很清,能看到河底的石头和水草。
哎呀,我还看到了一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城墙上有很多古老的城楼和炮台,它们见证了寿县古城的历史和变迁。
我想,在很久以前,这里一定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吧。
寿县古城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下次还要来这里玩!。
寿县古城观后感前几天去了寿县古城,那一趟可真是让我开了不少眼界,感觉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一到古城门口,那城墙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好家伙,又高又厚,站在它跟前,我就像个小蚂蚁似的。
这城墙就像个沉默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古城里的一切。
我当时就在想,以前的人得费多大劲儿才能把这城墙建起来啊,这得多少砖头,多少汗水啊!走进古城,那古街古巷就像迷宫一样。
石板路坑坑洼洼的,但是走在上面特有感觉,感觉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历史对话。
街边的房子也都古色古香的,有的墙皮都脱落了,露出里面的砖头,可这不但不显得破旧,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我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看,一会儿瞅瞅这个老宅子的大门,一会儿瞧瞧那个小店铺里卖的特色玩意儿。
要说这古城里最吸引我的,还得是那些传统的小吃。
有个卖大救驾的小摊,我凑过去看,那玩意儿长得金黄酥脆的,就像个小枕头。
老板告诉我这大救驾还有个故事呢,说是赵匡胤打仗的时候吃过这东西,还救了他的驾,所以就叫这个名儿。
我一听就来劲了,赶紧买了一个尝尝。
咬一口,哎呦喂,那口感又酥又软,甜而不腻,差点没把我的舌头给香掉了。
再往古城里头走,就到了寿县的博物馆。
这里面可全是宝贝啊!各种各样的文物,从古老的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我在一个大鼎前面站了半天,就想象着以前的人用这个鼎煮肉啊还是祭祀啥的,那场面肯定特别壮观。
而且从这些文物能看出来,寿县这地方以前得多繁华啊,文化底蕴那叫一个深厚。
在古城里溜达了一天,我就像读了一本活的历史书。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那种喧嚣和浮躁,一切都慢悠悠的,充满了生活气息。
古城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虽然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它的魅力却丝毫不减。
我走的时候啊,还真有点舍不得,心里就想着啥时候还能再来这儿,再感受一下这独特的古城韵味呢。
这寿县古城啊,就像一颗被岁月遗忘在角落的明珠,静静地散发着它自己的光芒,等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它的美。
寿县古城观后感前阵子去了寿县古城,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呢!刚到古城门口,就感觉像穿越回了古代。
那城门又高又大,透着一股威严劲儿,就像一个严肃的老将军站在那儿守卫着这座古老的城池。
我站在城门前,突然就觉得自己变得特别渺小,仿佛能想象到以前的人们骑着马、拉着车,从这个门进进出出的热闹场景。
走进古城,脚下的青石板路可把我给吸引住了。
这些石板坑坑洼洼的,一看就是经历了无数岁月的洗礼。
我就想啊,这每一块石板说不定都有好多故事呢。
说不定哪个地方曾经有个调皮的小孩摔过跤,或者是有个卖糖葫芦的小贩经常在这儿叫卖。
沿着路走,两边的古建筑那可真是韵味十足。
房子的墙都是那种灰扑扑的,但是却有着独特的美感,不像现在那些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
有些房子的屋檐下还挂着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就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火球在跳舞。
走着走着,就到了古城的城墙边。
哇哦,这城墙可真是厚实啊!我用手摸了摸那粗糙的墙面,心里就在想,以前的人是怎么把这么大的城墙建起来的呢?这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站在城墙上眺望远方,整个寿县的景色尽收眼底。
城外是一片宁静的田野,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小羊在吃草,那画面就像一幅田园画。
城内呢,是古色古香的街道和错落有致的房屋,感觉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
寿县古城里的人也特别有意思。
他们看起来都慢悠悠的,很是悠闲自在。
街边的小店里,老板们也不着急做生意,有人来问了就慢慢介绍,没人的时候就坐在门口晒太阳。
我还在一个小店里吃到了特别地道的寿县小吃,那味道,真的是让我的味蕾都欢呼起来了。
边吃着小吃,边看着古城里来来往往的人,就感觉自己完全融入了这个地方。
在古城里逛了一圈下来,我就像读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一样。
寿县古城就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浮躁,有的只是宁静和岁月的沉淀。
我觉得它就像一颗隐藏在现代社会中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一直惦记着呢。
这次寿县古城之行,真的是太值啦!。
安徽寿县古城墙的作文
《寿县古城墙,那独特的存在》
嘿呀,咱今天就来说说安徽寿县的古城墙。
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儿啊!
记得有一次我专门跑去寿县看这古城墙。
到了那儿,我就被震撼到了,那城墙高高的,厚厚的,感觉特别结实。
我沿着城墙走啊走,走着走着就看到城墙上有一块砖,上面好像刻着些什么字。
我凑近了仔细一瞧,嘿,原来是不知道啥时候有人刻上去的歪歪扭扭的字儿,也不知道写的是啥,估计是哪个调皮鬼干的吧。
我就想啊,这城墙都这么多年了,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它见证了多少故事啊,说不定这块砖上的字就是某个久远年代的人留下的小秘密呢。
我继续走着,时不时地摸摸城墙,那触感糙糙的,带着历史的厚重感。
走着走着还碰到了几个当地的老人家,他们坐在城墙边晒太阳,拉着家常,那场景真是惬意极了。
我就在想,这古城墙啊,就像是寿县的一个老伙计,一直默默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看着他们生活,看着他们欢笑。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城墙上,那画面太美啦,让我都舍不得走了。
哎呀呀,这寿县古城墙啊,真是让我印象深刻,以后有机会我还得再来好好看看它,感受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咋样,你们也快来感受感受吧!。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寿县古城墙保护范围内寿县西门街区整治项目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8.05.22•【文号】办保函〔2018〕464号•【施行日期】2018.05.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寿县古城墙保护范围内寿县西门街区整治项目的意见办保函〔2018〕464号安徽省文物局:你局《关于寿县西门街区整治工程涉及寿县古城墙建设控制地带的请示》(皖文物保〔2018〕1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一、所报方案深度不够,地下文物埋藏情况不明,拟建建筑高度过高,我局暂不同意所报方案。
二、具体修改意见如下:(一)开展必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明确项目区域的地下文物埋藏情况,并据此调整方案设计;考古发掘项目应按程序另行报批。
(二)明确拟建项目与寿县古城墙、寿春城遗址保护区划的关系,拟建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外观样式等应符合文物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保护区划的管理规定及其他相关要求;建筑应为一层,檐口高度不超过4米,建筑形式应进一步研究寿县地方传统建筑做法,控制建筑组体量,与文物的景观风貌相协调。
(三)深化项目区域防洪防涝措施,并与古城防洪系统有机衔接,确保雨季积水及时排除。
(四)充分考虑施工振动对文物的影响,制定必要的文物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文物安全。
(五)重新编制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准确、客观评估拟建项目对文物安全及景观风貌的影响。
三、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按照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后,另行报批。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2018年5月22日。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遗址发掘有了新发现
寿县古城墙西城门(定湖门)复建工程于去年10月拉开帷幕。
1975年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拆除南门、西门瓮城,以便交通。
近年来,随着寿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充分发挥古城旅游优势,县委、县ZF决定对西城门进行复建。
近日,记者随省文物局专家来到定湖门考古现场进行了采访。
据考古人员介绍,在西门遗址考古不仅发现了清朝城门遗址,而且还发现了明朝城门遗址。
在明朝城门遗址的南部,更有战国城门遗址。
定湖门城门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掌握寿州城历史沿革有着重大意义。
明朝定湖门支撑木榫的石槽
战国时期的城门遗址有清晰的夯土层
省文物局专家在现场进行考察
青砖蔓地的清朝定湖门遗址现场
明朝定湖门遗址
用于制造火药的石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