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游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771.00 KB
- 文档页数:36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1日1-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一节旅游文化概述通过学习,了解文化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理解旅游文化的内教学目的涵。
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文化、旅游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文化(一)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定义2、如何理解文化(二)文化的构成要素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旅游文化(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三)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教学后记广大学生基本可以正确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在今后教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应尽量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3日1-4,,14日5-6课题第一章旅游文化第二节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重点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分类及含义教学难点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提纲一、按照文化的结构划分旅游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二、按照旅游的基本要素划分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介体文化三、按照旅游的客体划分山水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民主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第三节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共性地域性、继承性、交融性(二)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二重性、大众性、双向扩散性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积淀深厚教学后记由于第一节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旅游的特征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专业教师授课教案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上课时间2018年9月18日1-6课题第二章中国自然山水第一节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山水的概念,了解中国的山文化:五岳、五岳的祭祀与封禅、佛教名山。
了解中国的水文化:江河崇拜与祭祀,以及水神的神化传说。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 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3、前寝后殿9、宫殿外陈设:1、华表;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
旅游文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文化: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与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结果。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中国旅游文化:是指具有中特色的旅游文化,是以中华名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积淀为基础的,包括已经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内的文化产物。
一,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博大精深的中国旅游文化所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特征文化地域特征名族特征综合发展特征(1)历史传承特征: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特征,也就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是指世世代代相传延续,承传延续具有社会特点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
因此,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性是指中华名族所创造的有关旅游的文化及其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历史的积淀和筛选而被后代相袭继承和传播,同时也是整个人类旅游文化发展演进的重要构成,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中国旅游文化源远流长,至迟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发生并留下了珍贵的记载,并经历了武帝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总之有八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五千年之久。
发展今天的旅游文化,首先是挖掘现存的旅游文化资源,然后才是开发利用和发扬光大。
从空间上讲,旅游文化的传承性表现在旅游客体在不同地域上的一致性。
(2)地域文化特征:1同一地区不同文化:指的是同一地区各种不同文化现象的同时出现,表现出同一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诸多文化共同存在。
2,不同地区相同文化:指的是虽然地域有差异,但文化传统是相同的。
3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国地域辽阔,山河众多,有自然环境而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地域单元,而每个单元的文化都带有极其明显的地域特色。
(3)名族特征:民族性的不同特色正事中国旅游文化中最具彰显力的个性所在,因此,中国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正是中国56个名族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是展示我国多民族和睦团结气氛和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所在。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旅游文化(Tour Culture )一.《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
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客体文化现象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视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1、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旅游的内涵(3)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了解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山水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名山(2)秀水(3)世界遗产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主要的名山和秀水,掌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聚落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2)名镇(3)现代旅游城市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掌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现代旅游城市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古代建筑概述(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类型,并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中国园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中国园林概述(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及构景手法(3)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4)现代主题公园 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和构景特点,了解园林建筑手法与宫殿建筑的差异。
第六章宗教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2)道教文化(3)伊斯兰教文化(4)基督教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第七章民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民俗概述(2)中国少数民族民俗2、教学要求:了解、理解并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第一章: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旅游文化是指旅游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历史、艺术、风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旅游文化不仅是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旅游文化可以带给游客深刻的文化体验,也可以为地区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第二章:旅游文化的保护旅游文化的保护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进行有效地保护和管理。
如何保护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1维护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建筑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责任。
旅游业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一定要遵循文化保护原则,不得随意破坏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建筑,确保在旅游活动中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2.2传统手工艺的维护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手工艺,这些传统手工艺代表着这个地区的文化特色。
在旅游活动中,传统手工艺是丰富游客文化体验的一种方式。
传统手工艺的维护和传承需要政府、旅游业者、文化产业一起合作,打造良好的环境和市场,保障相关手工艺者的生产权益。
第三章:旅游文化的利用旅游文化的利用是指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文化元素进行有效地利用。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文化的丰富,而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利用和推广也能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要贡献。
3.1 创新旅游体验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创新旅游体验就必须贴合当地的文化特色。
创新旅游体验需要依靠当地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创业者。
创新旅游体验也可以使得旅游业更加深化旅游文化内涵,让游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3.2 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可以打造出独特的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无疑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旅游资源的丰富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有了文化品牌的支撑,旅游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一章旅游文化的传承旅游文化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经历的,从中感受到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旅游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深入发展旅游业,就必须注重旅游文化传承。
传承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在旅游文化传承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策引导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旅游服务行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为旅游文化的传承提供保障。
2. 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加强与旅游文化传承相关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学校可以通过文化课程、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旅游兴趣,引导学生对旅游文化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观念和旅游文化素养。
3. 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把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是传承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旅游产品应该以文化为主题,体现文化差异和特色,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
通过旅游产品的创新,可以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提高旅游消费。
第二章旅游文化的创新创新是引领文化发展的推进力量。
当前,旅游业也需要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力量,推动旅游文化的升级和发展。
为了推动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新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也是旅游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
旅游产品开发应该更加注重体验感和感受,采取新的技术手段,提供顶级的服务水平,最大程度满足游客旅游需求。
旅游产品的开发也需要创新思维,提炼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注重打磨和升华。
2. 推广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也是旅游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推广旅游文化品牌,可以有效地传递文化内容,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旅游品牌推广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的含义和内涵,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价值。
推广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文化品牌的要素进行保护和传承。
3. 加强旅游创新平台建设旅游创新平台是旅游文化创新的重要平台。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旅游文化一、文化1、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内涵如何界定?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
一般来说,人们对“文化”概念存在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开个玩笑,一个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飞出去,就是一个文化现象了。
如果是两个女人,一个哼一声儿,一个呸一声儿,这文化就复杂多了。
“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
就拿与我们学习、生活相关的来说,顺手我们就拿出很多:校园文化、饮食文化、课堂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民族文化,大的包罗万象,小的到一些事情。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文化”内涵的界定上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歧义丛生。
所以,有人称“文化”是一张“无网之网”。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到现在,有关文化的定义已达400余种。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才能和经验在内的整个复合体”。
换而言之,物质自然以外的一切均为文化,凡打上人的印迹的存在均为文化。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文化。
狭义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也就是说,文化是相对有形物质的东西,包括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或产物,如思想境界、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知识学问等精神生活领域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人们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等等。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