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科学《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包括螺丝钉的头部、螺纹、螺母等部分。
2.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拧螺丝钉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二、教学内容:1. 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头部、螺纹、螺母。
2. 拧螺丝钉的方法:左手握住螺丝钉,右手握住螺丝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螺丝刀,使螺丝钉逐渐拧入或拧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和拧螺丝钉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拧螺丝钉。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螺丝钉、螺丝刀、教材、PPT。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颗螺丝钉、一把螺丝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观察螺丝钉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螺丝钉的头部、螺纹、螺母等部分。
2.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和拧螺丝钉的方法,并在实物上进行演示。
3. 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正确拧螺丝钉。
4. 练习巩固:教师设置一些拧螺丝钉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帮家长拧螺丝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拧螺丝钉方法。
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螺丝钉基本结构和拧螺丝钉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对于操作不规范或掌握不牢固的学生,个别指导,帮助其纠正错误,提高操作技能。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螺丝钉在工程和制造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
有关《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精选10篇)《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 1一、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探究为核心。
本节课我以“探究式学习”为指导思想,采用做中学、学中知、知中用、用中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把“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二、《拧螺丝钉的学问》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4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斜面、杠杆两种简单机械后又新认识的另一种简单机械。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螺丝刀就是轮轴,还为学生后边认识滑轮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如下:1.探究轮轴省力的原因2.探究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的奥秘三、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有较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会画出一些简单运动的轨迹。
为此我确定本课的实验教学目标如下: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知道螺丝刀就是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认识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
了解在轴相同的条件下,轮越大越省力的科学原理。
2.科学能力目标通过体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会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自主发现、自主设计的乐趣,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意识,能从不同的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培育创新精神。
四、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进行教学。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改进一、增加徒手对比体验获感知教材上用大、小螺丝刀拧螺丝钉的体验活动为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只能体验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省力。
五年级科学《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包括螺丝钉的头部、杆身和螺纹等部分。
学会使用螺丝刀正确拧紧和松开螺丝钉。
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紧固需求选择合适的螺丝钉和螺丝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培养学生珍惜工具、爱护设备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学会使用螺丝刀正确拧紧和松开螺丝钉。
难点:掌握不同材料和紧固需求下选择合适的螺丝钉和螺丝刀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具:螺丝钉、螺丝刀、实验材料(如木板、金属板等)、工具箱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组螺丝钉、螺丝刀和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螺丝钉和螺丝刀,引发学生对拧螺丝钉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活动1:螺丝钉的基本结构学生观察螺丝钉的实物,了解螺丝钉的头部、杆身和螺纹等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观察,描述螺丝钉的基本结构。
3. 探究活动2:拧紧和松开螺丝钉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螺丝刀拧紧和松开螺丝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螺丝钉拧紧和松开的过程,总结拧螺丝钉的方法和技巧。
4. 探究活动3:选择合适的螺丝钉和螺丝刀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紧固需求,选择合适的螺丝钉和螺丝刀进行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和紧固需求下螺丝钉的拧紧效果,总结选择合适螺丝钉和螺丝刀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拧螺丝钉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学生尝试使用其他工具如扳手、螺丝剪等来拧螺丝钉,比较不同工具的优缺点。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⒈ 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⒉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⒊ 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⒋ 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二、教学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四、突破方法:教师先演示并讲解,之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五、教学准备:㈠教师准备: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
㈡学生准备:木头、螺丝钉、大小不等的螺丝刀。
六、课时安排:一节课。
七、教学过程:(一)认识轮轴:⒈ 创设拧水阀的活动情境。
⒉ 揭示轮轴这一简单机械的概念。
⒊ 提问:关于轮轴,你想知道些什么?⒋ 学生广泛发表意见。
⒌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⒍ 引出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二)制作、研究轮轴:⑴ 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制作一个轮轴。
⑵ 谈话:我们应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呢?⑶ 小组交流并设计实验方案。
⑷ 全班反馈、质疑,完善实验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⑸ 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分析数据。
⑹ 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一张大的实验报告单上,展示给全班学生。
⑺ 学生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再次和组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⑻ 得出轮轴的作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轴相同,轮越大越省力。
⑼ 谈话:那么,你能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吗?(建议让学生在轮轴的轮上和轴上分别挂一个钩码,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
)⑽ 边汇报边演示,揭示轮轴省力的性质。
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组成及作用。
2.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教学难点】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学生材料: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我们来看看班上谁的力气大,能徒手把这螺丝拧进去。
2.怎样才能把螺丝轻松地拧进去呢?答:用螺丝刀。
3.我们来进行拧螺丝比赛问: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大)答:用螺丝刀拧螺丝钉比徒手要省力,并且粗螺丝刀比细螺丝刀又要省力。
4.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拧螺丝钉的学问》。
二、观察探究1.观察螺丝刀,找出螺丝刀的特征。
学生充分说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
(画图)2.找一找周围有哪些像螺丝刀那样为我们提供方便的机械。
(1)讨论: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2)图片提示:方向盘、水龙头拧把、门锁把手……(3)讲述: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三、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1.谈话: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好处?(省力)。
2.看书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3.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
4.汇报实验结果: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5.实验:将轮子换成更大的轮。
6.汇报: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四、总结应用1.你能说一说轮轴的特征吗?(1)轮轴:轮与轴固定在一起,同进退。
(2)在轮上用力,具有省力效果。
(3)在轴粗细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的实质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答:轮轴的实质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且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画图)五、拓展延伸1.谈话: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广泛的运用了轮轴,看书P10的图,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自行车头、脚蹬、扳手拧螺丝、拧螺旋瓶盖、井口提水辘轳等)2.轮轴的变式:一字形、摇把式【板书设计】4.拧螺丝钉的学问轮轴: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简单机械省力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1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拧螺丝钉的学问2. 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3. 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上午第2节4. 教学时数:1课时(40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拧螺丝钉的学问”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拧螺丝钉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螺丝钉的拧紧程度。
同时,学生将在小组合作中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加深对生活中常见物品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拧螺丝钉的技巧和螺丝钉拧紧程度的分析。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点:(1)了解螺丝钉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不同类型的螺丝钉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2)掌握正确拧螺丝钉的步骤和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螺丝刀、对准螺丝钉的中心、均匀施力等。
(3)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卡钳等)来检查螺丝钉拧紧的程度,确保拧紧程度适中。
(4)了解螺丝钉拧紧过紧或过松可能带来的问题,如过紧可能导致螺丝钉损坏或过松可能导致松动。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拧螺丝钉问题,如家具组装、电器维修等。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可能不熟悉螺丝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来检查螺丝钉拧紧的程度。
具体来说,难点包括:(1)学生可能对螺丝钉的种类和用途不太了解,难以选择合适的螺丝钉。
(2)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正确使用螺丝刀来拧螺丝钉,导致拧紧程度不均匀或过紧过松。
(3)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使用测量工具来检查螺丝钉拧紧的程度,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是否拧紧。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物展示、示范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拧螺丝钉的技巧和螺丝钉拧紧程度的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下《拧螺丝钉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拧螺丝钉的学问》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螺丝钉的种类、特点以及拧螺丝钉的方法,掌握基本的实用技能。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拧螺丝钉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螺丝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拧螺丝钉的技巧方面,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们通过实践探究,提高拧螺丝钉的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螺丝钉的种类、特点及拧螺丝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学会正确拧螺丝钉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螺丝钉的种类、特点及拧螺丝钉的方法。
2.难点:如何掌握正确的拧螺丝钉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探究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操作演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螺丝钉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螺丝钉的种类、特点,演示正确的拧螺丝钉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拧不同类型的螺丝钉,总结经验。
4.交流分享: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拧螺丝钉的技巧。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的拧螺丝钉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螺丝钉的学问1.种类:一字螺丝钉、十字螺丝钉等2.特点:螺纹方向、长度、直径等3.拧螺丝钉方法:a.选用合适的工具b.正确握持工具c.均匀用力,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螺丝钉的种类、特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是否能正确演示拧螺丝钉的方法。
3.学生对拧螺丝钉技巧的总结和分享。
九. 说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设计课题 1.3拧螺丝钉的学问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3、能指出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轮轴。
重点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难点能指出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轮轴。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引入:同学们,请大家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谁能又快又轻松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提供螺丝刀、锤子、剪刀等工具)2、交流:(1)拧螺丝钉,谁是合适的工具?(2)使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拧螺丝钉,有什么不同?(粗螺丝比细螺丝刀要省力)做一做交流回答问题设计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新知讲解做好铺垫讲授新课一、引入轮轴的概念1、师问:在生活中还有类似于螺丝刀一样的机械吗?反馈: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船舵。
2、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认识轮轴的结构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是能绕共同轴线旋转图片展示引入轮轴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图文并茂,加强的机械。
三、实验验证1、引入:使用轮轴可以让我们省力吗?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1)设计实验1.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轴;2.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3.改变挂在轴上的钩码数量以改变轴上承受的重力,看看轮上用了多少力,重复做3次以上。
(2)引导认知1.在提起钩码的时候,这时轴上承受的重力相当于拧螺丝钉遇到的阻力;用手拉动轮,以轮带动轴转动,相当于手握螺丝刀刀把带动刀杆拧动。
2.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将每次的数据记录好,以便分析、比较。
2、进一步思考:如果换一个大些的轮子测一测,会有什么结果?3、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轮轴上挂物重拉动小轮时的拉力拉动大轮时的拉力我们的发现轮轴可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汇报实验结果记忆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得出结论总结得出结论讲解轮轴的原以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