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础练习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说课稿☆设计理念☆《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的教学理念。
采用《六步实效教学流程》,真正的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本节课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图片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去发现,去思考,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目标1、能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平衡,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平衡。
3、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一般手段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分析资料、判断是非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正两方的辩论使学生的观点更加明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组讨论出示图片收集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根据书中的提示分组收集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
收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详实,不能推测。
指导学生分组,提供线索,提醒学生收集环境破坏后治理的方法和效果。
课堂答辩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提问,小组给以解答。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欣欣向荣;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那么,到底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难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重点分析: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生物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而且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了生态环境,是本节课的关键点。
突破方案:1.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让学生心理产生共鸣,我们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插图进行分析、讨论。
可将图片分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保护两个方面。
[重难点二]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难点)难点分析: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要让每个学生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突破方案:1.通过图表分析,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事实。
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柱形图,从而切实体会人口增长的事实,提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及人口增长过快的后果。
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讨论、交流,让学生去调查、分析。
1.生存与环境(视频)2.计划生育(视频)3.永远的绿洲(视频)4.只有一个地球(视频)5.蝗虫的灾害(视频)6.拯救地球(动画)7.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T课件)8.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PPT课件)9.外来物种的侵入(漫画)[情境导入] 我们向往的家园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的场面,可是你看到了吗?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大自然一分子的人类,我们在生存和生活中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仔细观察,在我们身边你能看到多少树木,多少花草,多少虫鸟呢?几乎看不到,那么树木为什么那么少,鸟儿又去哪里了呢?从人类本身找找原因吧。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学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1。
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2。
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
【自学导航】1.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2.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基础知识梳理】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2人类对环境的破坏3辨析:沙尘暴——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
近些年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是 .赤潮——是因为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生态生活生产乱排污水废水,污染环境,影响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殖和高度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大量含氮、磷的有机营养物的富集是产生赤潮的条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对赤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有黏性,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很大。
4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应该做到:(1)(2)(3)(4)【能力提升】1.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A植树造林 B废水排放 C木材加工 D填海造田2.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④能分泌抗生素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A. ①③⑤B. ①②④ C。
境造成影响吗?2.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方面的?(有利、有害两方面的)老师:适时介绍三北防护林等,提出应特别关注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情况,引入本课——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考虑并答复下列问题。
明确学习课题。
讨论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展示我国不同年代人口数量的一组数据,引导学生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
讨论:1.什么时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侯根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程度?为什么?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分析资料,绘制柱形图。
分析、讨论、答复:1.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原因是:人民生活程度不断进步,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讨论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总结:1.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生活消费产生了宏大影响。
2.方案生育(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质。
(2)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我国人口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根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程度。
原因是:我国实行方案生育政策。
详细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结合当地情况答复。
重要的意义。
保护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地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的加倍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能做什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共同讨论后,总结出几条可行性建议。
板书设计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讨论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快速增长——影响生态环境2.方案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破坏环境砍伐森林、大气污染、水污染、乱捕滥杀改善环境植树造林、救治和喂养受伤的野鸟、建立自然保护区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视频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独立面对、解决老师出示的提纲,他们的才能得到了自主的发挥,真正表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
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102-103页,结合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突破亿。
2.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4.举例说明人口增长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政策是什么?合作交流:根据“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柱形图。
探究任务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自主探究:阅读并分析教材104-105页的图片和内容,回答问题。
1.哪些图片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哪些图片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负面?2.滥伐森林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3.有些工厂将大量烟雾直接排到大气中,这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4.近些年我国的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恢复清澈秀美的原貌?5.不法分子还有哪些手段捕杀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6.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
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7.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8.你知道哪些自然保护区呢?建立这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合作交流: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例?你认为应当怎样改变这些现状?【拓展提升】有人说“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如果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增长就可以不受限制了。
第一节剖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利用报刊、书本、互联网等媒体供给的信息进行剖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经过反正双方的争辩使学生的看法更为明确。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课方案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商讨人口增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组议论出示图片采集人类活动损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依据书中的提示分组采集指导学生疏组,供给线索,资料,每组负责一个选题。
提示学生采集环境损坏后治采集资料时应注意数据的理的方法和成效。
详确,不可以推断。
讲堂争辩小组报告,其余同学发问,鼓舞学生勇敢讲话,将议论小组给予解答。
引向深入,最好不要替学生解答问题。
教课过程师: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那一刻起,人就成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
人类不停进化发展,渐渐变为了强者,而此刻人类已经强盛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相貌。
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文明,使得整个生物圈繁荣昌盛;也有的人说,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那么,究竟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是有正面影响,仍是有负面影响呢?今日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型的争辩会。
全班同学分红正反双方,分别为自己一方所持的看法进行争辩。
第一由正方先对自己一方所持的看法进行陈说。
正:我方的看法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拥有正面影响。
自从人类出此刻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使得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加速了;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经过高科技的手段,改进了土壤,创建了新的品种;人类的勤劳奋动使荒山变为了绿油油的农田,使荒漠变为了绿洲;我国建设的“三北”防备林,有效地克制了荒漠的延伸。
因而可知,人类的活动改良了生态环境的相貌,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师:此刻请反方同学陈说。
反:我方的看法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拥有负面影响。
人类的活动损坏了生物圈的和睦,打破了生态均衡,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即便人类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利的活动,但那也是在人类损坏环境后所做的一点填补,而这一点挽救却比不上人类损坏的千分之一。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动物与人的分类地位最相近的是()A.鱼B.蛙C.袋鼠 D.企鹅2.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保护森林 B.减少固体垃圾C.减少经济支出 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人类生活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就是动物和植物的知识B.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D.只要有了生物学知识就一定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难题4.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武汉人在行动。
我们提倡的是()A.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B.家住东湖边,污水直接排C.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D.徒步游磨山,树干刻字迹5.与人类关系最近的类群是()A.鱼类 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6.下面的工农业生产行为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把大片沼泽地开量为农田B.在菜田里喷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蝶蛾类害虫的通讯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海城,以杀死大量繁殖的藁类7.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A.废水排放 B.木材加工 C.植树造林 D.填海造田8.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昆明人在行动.我们提倡的是()A.小草在呼吸,脚下要留情B.家住盘龙江,污水直接排C.公园鲜花美,采来嗅花香D.徒步游西山,树干刻字迹9.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A.使用纸质包装袋B.使用无磷洗衣粉C.焚烧秸秆 D.植树造林10.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③⑤11.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A.工业污水的排放B.森林的乱砍乱伐C.生物入侵 D.臭氧层的破坏12.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A.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D.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载蓄量13.去年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合乎这一理念的是()A.我们要把垃圾分类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碗C.减少煤的使用 D.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14.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原因关联错误的是()A.重金属污染﹣﹣汞、银等进入自然环境B.白色污染﹣﹣大量的废弃的包装塑料C.臭氧层破坏﹣﹣大量使用氟利昂、排放含氮废气D.空气污染﹣﹣向水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15.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方法.5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如图,最合理的推测是()A.向日葵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B.生物是不断进化的C.果蝇在地球上出现早于酵母菌D.黑猩猩与人类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16.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和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B.古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说明黄河水滔滔不绝,不需要保护C.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十分丰富的,人类砍伐森林不会产生影响D.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政府和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1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A.植树造林 B.围湖造田 C.过度放牧 D.滥砍滥伐18.下列哪一项活动不会造成食物链的缩短?()A.砍伐森林 B.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 D.稻田养鱼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生产活动一定要有限度B.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20.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①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②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③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④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任意写出三条)22.你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哪些对环境保护不利,应做出什么样的改变?23.表是今年来通过测定得出一些生物与人的细胞中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情况通过比较发现:人与的氨基酸差异最小,而与的差异最大.这说明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最远的是.24.通过测定并比较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发现他们都含有104个氨基酸,序列很相似,但有差别.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别的数目,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他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生物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2)上述生物中属于爬行动物的是,属于哺乳动物的是.鸟类、哺乳动物都是由动物进化来的.(3)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4)表中的数据是的证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可以推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5)按照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上述生物排序为.25.2015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张家界市环境宣传活动主题为“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1)下列与“守护青山碧水,践行绿色生活”相符合的是.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③向河流湖泊大量排入生活污水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⑥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2)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天然氧吧”,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作用实现的,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越来越多户外活动爱好者的热选路线,为了保护环境,请你为他们的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条即可).26.我们嘉荫县的自然环境特别好,以此近些年外地来我们县旅游的人特别多.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文明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请说出你在保护环境方面你做得好的做法,供大家借鉴.(至少答出一条)27.一个学期过去了,通过这一个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说说你能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新疆做些什么,能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更美丽?28.指出你的看法:“发财”与“生财”发菜产自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的草原,是一种至今仍未能实现人工栽培的陆生藻类植物.发菜与“发财”谐音,节日喜庆,有互祝“恭喜发财”传统习惯的广东人以及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争相食之,亲朋争相馈赠.由于广东、香港、东南亚各国发菜消费量猛烈增长,刺激了发菜市场价格上涨,采挖发菜成为当地人增加收入的捷径.掠夺性的发菜挖掘已经致使当地0.6亿亩草原遭到完全破坏,成为荒漠化地带,另有1亿多亩草原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正处于沙化过程中.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国务院于2000年6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果断措施,禁止采集发菜,取缔发菜贸易.据报道,近年来,顺德、番禺、深圳等地的一些村庄、社区在春节前后会举办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吃生菜的“生菜会”,生菜与“生财”谐音,表达了民间求财兴旺的愿望.(1)你认为,滥挖发菜,造成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根源在哪里?(2)由吃发菜祝“发财”到吃生菜寓“生财”的转变,说明了什么?29.2003年7月,一个巨大的雷击使某林区发生森林大火.大火蔓延了数个月时间,总共210平方公里森林和居民区变成了灰烬.一个存在了几百年的森林系统被破坏了.大火过后很长时间,地面上只能生长出星星点点的杂草,却再也不能恢复成茂密的森林了.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因素有哪些方面?30.我的见解:玉溪的“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是玉溪人民的“母亲湖”.这里风光秀丽,吸引了八方游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湖边建起了林立的宾馆、饭店;围湖造田,建塘养殖侵占湖面;植被破坏,湿地及湖滨消失;工农业污水,人畜粪便、垃圾等入湖…使得抚仙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水质下降;星云湖水质恶化,蓝藻爆发频繁,土著鱼种濒危…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关注.近年来玉溪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乃至当地居民、学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来保护和治理我们的“母亲湖”…(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造成了对“三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2)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市民,我们在治理“三湖”等保护环境方面能做些什么?.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四章第四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C;2.A;3.C;4.A;5.D;6.C;7.C;8.A;9.C;10.C;11.A;12.C;13.B;14.D;15.B;16.A;17.A;18.D;19.B;20.D;二.解答题(共10小题)21.;22.;23.黑猩猩;酵母菌;黑猩猩;酵母菌;24.黑猩猩;龟、蛇;黑猩猩、猕猴、兔;爬行;原始祖先;生物进化;近;远;酵母菌;黑猩猩>猕猴>兔>鸡>龟、蛇>小麦>酵母菌;25.C;光合;碳﹣氧;不乱扔垃圾(答案合理即可);26.;27.;28.;29.;30.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水污染;①做一名义务的环保宣传员,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