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09.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提示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知识框架

考点解析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地形

地形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明显,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和平坦,村落的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村落集中,且规模较大;而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或山区,村落沿河或谷地伸展,形态多呈带状,村落分散,且规模较小。

水源

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一般而言,在水源供给充足的地区,聚落比较集中,规模较大。在水源供给匮乏的地区,聚落比较分散且规模较小。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聚落则分布在绿洲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气候

降水:降水丰富的地区,聚落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多,植被一般较好,建筑材料多为木竹;降水多,一般也较潮湿,故一些少数民族的竹楼和吊脚楼下部要架空,以利于通风隔潮。降水少的地区住宅屋顶为平顶,建筑材料多为土石,如黄土高原窑洞。

气温:气温高的地区,住宅墙壁薄,房间大,窗户小或出檐远以避免太多的阳光辐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厚,房间小,窗户大,以充分接受太阳辐射。

风向:冬季寒冷的地区,迎风的墙壁往往不开窗。在我国北方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窗户一般不朝北开,门也朝南开,院落布局也非常紧凑。

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地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城市分布区位优势

<200米的平原80%的大城市

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利于城市

扩展,减少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

利)

热带地区的高原如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

低地湿热,高原凉爽

山区的沿河谷地如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但进一步发展受地形

条件制约

气候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①气候影响城市区位

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分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而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以及过分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相对较少。

②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日照与街道方位。建筑物的日照条件与街道方位有关。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当地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由于大气环流条件不同,风向不同,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污染大气的企业的布局与风向的关系。其原则是:第一,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第二,、在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郊外;第三,在无主导风向的地区,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对城市的影响

①影响城市分布

原因: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

分布: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

②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带状或组团状。

矿产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①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和发展的城市

世界: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德国埃森和杜伊斯堡等。

中国:依托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内蒙古的包头、四川的攀枝花、安徽的马鞍山等;煤炭工业城市如山西的大同、黑龙江的鹤岗等;依托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如新疆的克拉玛依、黑龙江的大庆、山东的东营等。

②城市的规模:取决于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和开采水平。

③城市发展:“资源型城市”随资源的枯竭需考虑城市的转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

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

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

平原

冲积平原

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

谷地势低、气候温暖,

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

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

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

有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

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

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

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

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

狭长的带状

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

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

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

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

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

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素,其中气候、水文和地貌等尤为重要。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在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②在我国,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山区与平原铁路线形态走向比较

布局形态走向

平原密度高网状限制少,造价低

山区密度低线状(山区走“之”字形)多沿河延伸

交通线路选线

①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③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

地质灾害多发区等。

②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

③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

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