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刻石》的作者秦 相李斯,可称得上是我 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 载的书法家。《泰山刻 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 的标准字体,小篆。其 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 《石鼓文》的特征,比 《石鼓文》更加简化和 方整,并呈长方形,线 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 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背景介绍:李斯因何谏逐客?
谏 • 郑国渠事件
• 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 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 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 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 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 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 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 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 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 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 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此外,“书”在文言文标题中还有另一种用法,用作动 词,作书写、记载讲,如明人高启的《书博鸡者事》,就是 “记斗鸡玩赌者的故事”的意思。
• 李斯 (?—前208),楚国上蔡人。 • 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 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 • 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而被腰斩。 •《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几个典型情节
④功施( yì )到今 ⑦灵鼍( tuó)
⑤穰( rǎng)侯 ⑧犀( xī )象
⑥纤(xiān )离 ⑨外厩( jiù )
⑩
( jué )( tí ) ⑪傅玑之珥( ěr )⑫ (qián )首
课文对译
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以为过(过错)
矣。昔缪公求士,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取由 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 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改变 风俗)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 乐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攻克,占领)地千 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