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
- 格式:ppt
- 大小:277.00 KB
- 文档页数:26
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药学部张晓芳骨折病人常常会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变形、畸形等并发症,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于骨折病人,我们的治疗不仅限于使其骨折愈合,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及时有效的正确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最大范围恢复伤肢正常功能。
上肢骨折一、锁骨骨折功能锻炼方法1、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姿势、腕、肘关节各种活动,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挺胸、双手叉腰动作,此期禁做肩前屈、内收动作。
2、解除外固定后,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如肩钱屈,各方向动作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肩做划船动作等。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锻炼方法1、伤后早期练习握拳、伸捐及腰、肘关节各种活动,早中期如端碗、夹菜系裤带等。
2、伤后第3周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
外展型骨折禁止患者外展,内收型骨折禁止患者内收。
3、4-6周解除外固定,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可徒手练习如下动作(1)、划圆圈(肩关节环转),向前弯腰,使上臂自然下垂,活动上肢,顺时针或逆时针在水平面划圆圈。
(2)、肩内旋:将患肢置于背后,然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收去触摸健侧肩胛骨;(3)、肩外展外旋,举臂摸头后部;(4)、肩外展、内旋、后伸、反臂扶腰,即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5)、肩内收、外旋: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健侧耳朵;(6)、肩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上举:划船动作练习。
三、肱骨干骨折功能锻炼方法1、复位固定后开始练习手指、掌、腕关节活动,并做上臂肌肉的主动练习,禁止做上臂旋转活动。
2、2-3周后开始练习肩、肘关节活动。
(1)、旋转肩关节、身体向患侧倾斜、屈肘90度,使上臂与地面垂直,以健手窝患侧腕部;(2)、旋转肩、肘关节:健手握住患侧腕部,使患肢向前伸展,再屈肘后伸上臂:a伸臂屈肘,b屈肩伸肘;(3)、双臂同时上举,再缓慢放回原处;(4)、解除外固定后功能锻炼方法:见肱骨外髁颈骨折锻炼法四、肱骨髁上骨折功能锻炼方法:同肱骨外髁骨折方法。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1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临床特征: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骨折处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功能锻炼的目的: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功能锻炼要点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
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
督促指导并检查病人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大约20分钟。
身体其它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延缓肌肉的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 骨折中期功能锻炼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 ~ 10周这段时期。
临床特征: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功能锻炼的要点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指导并帮助病人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
例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
但此时骨折尚不牢固,无论是主动用力屈曲关节或者有人帮助被动屈曲关节,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原则
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在骨折初期,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如关节的被动屈伸、旋转等,以预防关节僵硬和恢复关节活动范围。
这些活动应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进行,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 主动和被动相结合:随着骨折的愈合,患者应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如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关节的主动屈伸等。
同时,被动活动也应继续进行,以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主动活动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和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之间的活动。
3. 循序渐进: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
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活动,以免加重骨折或引起疼痛。
4. 以恢复肢体功能为中心:功能锻炼应以恢复肢体的固有功能为目标,如上肢的握力、下肢的行走能力等。
患者应围绕这些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以提高肢体的功能。
5. 注意安全: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患者应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时,患者应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以确保锻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被动活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循序渐进、以恢复肢体功能为中心以及注意安全等原则。
通过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肢体的功能。
科学养生 2019年 第08期95健康管理手外伤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梁志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西康医院)骨科,四川 雅安 625000)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手部的作用都占有着重大的分量。
如果我们没有手,或者是手部受伤,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不方便。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某些外力因素,不可避免的手会受伤,那么手受伤之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手部受伤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锐器伤,还有就是钝器伤。
当有锐利的物品刺入手部导致受伤即为锐器伤。
一般锐器伤要检查刺入的物体,假如刺入的物体有生锈,应该及时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若刺入物体较小,就要查看是否有残留物遗留在皮肤组织当中;若有残留,就应该想办法及时把它挑出来,用作者简介:梁志飞(1978.10-),男,四川雅安,壮族,本科,主治医师。
骨折后功能锻炼分哪几个阶段林启茂(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很多人认为骨折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只要卧床休息,慢慢就会恢复健康的,在恢复期间尽量不要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但是专家告诉我们,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防止骨折术后发生并发症,并且帮助骨折部位尽快恢复功能,患者在术后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1 骨折后功能锻炼分为几个阶段?临床上,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分为早期、中期与晚期三个阶段。
①术后骨折部位反应较明显,骨痂还没有成形,骨折后1到2周内是功能锻炼的早期阶段,主要以锻炼患肢肌的主动舒张与收缩为目的,上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患者需要用力握拳,再将手指充分的向外伸直,下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地收缩四头肌再放松,用力地将踝关节背伸以及屈伸足趾,这样做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的情况,同时消除肿胀,以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②骨折2周之后,骨痂已经逐步形成,患处的肿胀反应也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经开始趋于稳定,就要进入骨折后功能锻炼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开始锻炼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功能,可以适量的加大关节活动。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方法骨折了,别慌!功能锻炼可是恢复的关键呢!就好像车子坏了要去维修保养一样,我们的身体在骨折后也需要精心的呵护和锻炼呀。
骨折后早期,虽然受伤的部位还疼着呢,但也不能就这么干躺着呀。
这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活动,就像给身体这个大机器的零件上点油,让它们别生锈咯。
比如说脚趾头动动呀,手腕转转呀,这可不难吧?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它们能促进血液循环,就像给身体的恢复之路铺上了红毯呢。
等过了一段时间,骨头开始愈合了,那就要加大锻炼力度啦。
可以试着慢慢活动受伤的关节,就像让沉睡的关节慢慢苏醒过来。
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会觉得有点别扭,哎呀,这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在唤醒身体的活力呀!就像跑步一开始会累,但坚持下去就能感受到那种畅快淋漓。
再后来呀,就可以进行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锻炼啦。
比如试着用受伤的肢体做一些轻微的负重活动,这就好比让身体这个勇士去挑战小怪兽。
一开始可能会有点害怕,担心会不会再次受伤,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难道要一直躲在角落里不敢前进吗?当然不!要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去迎接更好的自己。
想想看,骨折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坎坷,难道我们还能被它打败不成?我们要像顽强的小草,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雨,都能坚强地挺过来,重新焕发生机。
这功能锻炼不就是我们恢复生机的法宝吗?难道要把这个法宝丢在一边不用吗?那多可惜呀!在这个过程中,可别着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就像建房子,得一砖一瓦地慢慢来。
不能今天锻炼了一下,明天就想跑想跳,那可不行哦。
要有耐心,要相信自己的身体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只要我们给它足够的时间和锻炼,它一定能恢复得棒棒的。
而且呀,别忘了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别整天愁眉苦脸的,要笑着面对这一切。
就像太阳总会升起,风雨总会过去,我们的伤也一定会好起来的。
难道不是吗?所以呀,骨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保持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战胜它,重新拥有健康灵活的身体。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上肢骨折的功能锻炼方法咱要是上肢骨折了,那可得重视起来呀!这可不是小事儿呢。
骨折后,咱的胳膊就像一辆出了故障的小汽车,得好好修理和保养才能重新顺畅跑起来呀。
那功能锻炼就是让它恢复活力的关键一步。
先说说握拳和松拳吧,这就好比是给胳膊做热身运动。
没事就多做做,一握一松,一握一松,虽然简单,可别小瞧它哦,这能促进血液循环呢,就像给胳膊注入了活力剂。
然后呢,可以试着活动手腕啦。
手腕就像一个灵活的小关节,转转它,上下左右都活动活动,让它也找回以前的灵活劲儿。
这就像是给手腕来了一场欢快的舞蹈,让它尽情摇摆。
等恢复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尝试抬胳膊啦。
刚开始可能有点困难,就像小娃娃学走路一样,得慢慢来。
一点点往上抬,能抬多高算多高,别着急,每天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能高高举起胳膊来。
这就像爬山,一步一步,总会到达山顶。
再后来呀,还可以做一些更复杂的动作,比如用受伤的手去摸对侧的肩膀,或者去够后脑勺。
这可有点挑战性啦,但也是让胳膊彻底恢复的重要一步呀。
就好像让胳膊去挑战高难度的杂技动作,虽然难,但完成后那成就感可大啦。
咱可不能怕疼就不锻炼哦,那不就像车子一直停在那里生锈嘛。
要勇敢地去尝试,去让胳膊重新变得有力、灵活。
想象一下,等咱的胳膊完全恢复了,又能自由自在地做事啦,能拿东西,能干活,多棒呀!在锻炼的过程中,也得注意别过度啦,就像吃饭不能吃撑了一样。
要是感觉疼得厉害或者不舒服,那就得停下来休息休息。
这就好比跑步跑累了,就得喘口气儿呀。
总之呢,上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可不能马虎。
要认真对待,坚持不懈,就像对待一个宝贝一样精心呵护它。
让我们一起加油,让受伤的上肢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吧!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的!。
骨折后功能锻炼应注意哪些事项(1)鼓励病人积极活动,要循序渐进。
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2)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如前臂骨折不应做前臂旋转活动等。
(3)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
(4)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
锻炼不应让病人感到疲倦,与不应使骨折部位发生疼痛。
(5)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重要性等向病人讲清楚,使之能有信心地、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术病人的护理(1)促进石膏的干燥:石膏固定完成以后,需2日左右才能完全干固。
石膏完全干固前,容易发生断裂或受压引起凹陷变形。
为了促使石膏迅速干固,夏天或暴露在空气中,不加覆盖,冬天可使用电灯烘烤。
(2)保持石膏完整:不要按压石膏或将用石膏固定的患肢放置在硬物上,防止产生凹陷压迫皮肤。
抬高患肢时,应托住主要关节,以防关节活动引起石膏断裂。
(3)抬高患肢:石膏固定后,应让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静脉及淋巴液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
(4)观察肢端循环及神经功能:若病人主诉固定肢端疼痛或跳痛、麻木,检查时发现肢端出现紫绀、温度降低、肿胀,可能预示着血液循环障碍。
应及时检查,必要时做减压处理或拆除石膏。
石膏内有局限性疼痛时,也应及时开窗观察。
并应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压伤。
(5)石膏干后,应防止石膏折断,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凹凸的形状垫好软枕头。
(6)保持石膏清洁,防止被水、尿及粪便浸渍和污染。
(7)注意功能锻炼,没有被石膏固定的关节在加强活动。
即使是包裹在石膏里的肢体,也要遵照医嘱练习肌肉的收缩运动。
一般膳食原则对于单纯的骨折,患者初期除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仅有局部的肿胀、疼痛、活动不利等表现,所以,普通的骨折病人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
考虑到患者的心理与胃肠功能可能受到抑制,这就要求食物应易于消化和吸收,要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
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尺桡骨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尺桡骨骨折后的功能锻炼方法。
尺桡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功能锻炼是尺桡骨骨折康复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手腕和手指的正常功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功能锻炼方法。
1. 活动手指:尺桡骨骨折后,手指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
为了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握拳:将手指弯曲为握拳状,然后再慢慢伸直手指。
重复此动作10次,每天进行3-4次。
- 张开手指:将手指分开,尽量张开,然后再慢慢合拢。
同样,每天进行3-4次,每次重复10次。
2. 手腕活动:尺桡骨骨折后,手腕活动范围也会受到限制。
为了恢复手腕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手腕屈伸:将手臂放在桌面上,手掌向下,然后慢慢将手腕向上弯曲,再慢慢伸直。
每天进行3-4次,每次重复10次。
- 手腕旋转:将手掌朝下放在桌面上,然后慢慢将手腕向左旋转,再向右旋转。
同样,每天进行3-4次,每次重复10次。
3. 力量训练:尺桡骨骨折后,手部的肌肉力量会减弱。
为了恢复手部的力量,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手指挤力球:使用挤力球或海绵球,将其放在手中,然后用力挤压。
每天进行3-4次,每次持续5-10秒。
- 手腕屈伸训练:使用弹力带或橡皮筋,将其绑在手腕上,然后用力向外侧屈腕,再用力向内侧伸腕。
每天进行3-4次,每次重复10次。
4. 平衡训练:尺桡骨骨折后,手腕和手指的平衡能力可能会下降。
为了增强平衡能力,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单手平衡:将手臂伸直,手掌向下,保持平衡的同时,尽量抬高手臂。
每天进行3-4次,每次持续10-15秒。
- 手指平衡:将手指伸直,尽量保持平衡的同时,尽量抬高手指。
同样,每天进行3-4次,每次持续10-15秒。
除了以上介绍的功能锻炼方法,患者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锻炼,如按摩、热敷等。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骨折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包括哪些方面?骨折后各身体功能会减弱,特别是骨。
对于在骨折康复期的病人,如何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是必修课。
以下为大家总结骨折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病人各部位的功能锻炼1、患肢被固定部分的肌肉做静力性练习(或称等长练习),俗称用“死力”,即在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让肌肉收缩用力。
通常患者在数天后疼痛减轻时开始进行练习。
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此练习时,需注意不要屏气。
2、伤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做全方位的主动运动。
如老年人常见的腕部克雷氏骨折,石膏固定在前臂至掌指关节下,就可以主动做肩、肘和手指的活动。
必要时旁人给予协助,争取达到正常幅度。
上肢,要特别注意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及掌指关节的屈曲;下肢,应特别注意踝背屈。
中老年人关节挛缩倾向很大,应特别留意。
3、未受伤的肢体病人应尽可能早起床,保持正常的活动。
必须卧床的,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卧床保健操,包括深呼吸、未受伤肢体的运动等,以防止全身并发症。
卧床保健操应该使心率加快,大范围关节活动和抗阻练习时,运动心率应接近耐力练习水平。
4、脱位或骨折累及的关节可在关节固定后的2~3周,每天取下固定物,在保护下作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固定。
这个方法可以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同时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有时,固定物是石膏托,可以自行拆装。
但如果是石膏管形,就必须求助医生了。
这种做法适用于没有坚强金属内固定的骨折。
这个进程可以加快,至于快到什么程度,则要取决于专科医生的看法。
骨折病人不同时期的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患肢局部肿胀,疼痛,容易发生再移位。
此朗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使思肢肌肉作舒张收缩活动。
前臂骨折时,可作轻微的握拳及手指的伸展活动,上臂仅作舒缩活动,上下关节则不活动,而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功能锻炼。
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使患肢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论文: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关键词] 骨折病人;功能锻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
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采用锻炼的方法,提高及恢复肌肉力量,刺激潜在能力,以恢复或代偿已失去的功能,实现生活自理,重归社会正常活动。
因此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骨科疾病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骨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我科自2007年实施整体护理工作以来,一直重视患者的功能锻炼,现将我科功能锻炼的应用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65例,其中男100例,女65例,年龄15~96岁,四肢骨折90例,锁骨骨折30例,椎间盘突出症21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13例,脊柱骨折6例,骨盆骨折5例。
1 护士首先要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康复不仅与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患者的信心、精神状态及对康复治疗配合程度密切相关[1]。
骨科患者由于疾病累及骨骼,往往出现焦虑、恐慌、悲观情绪,担心愈后。
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介绍功能锻炼的目的,使其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动”与“静”,“练”与“养”的关系,消除思想顾虑,自觉进行锻炼。
在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应以表扬、鼓励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至强的原则。
2 制定锻炼计划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制定计划并随时调整,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
2.1 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其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石膏未干前,避免移动肢体,且勿用手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凹陷引起局部皮肤压疮或血液循环障碍。
2.2 四肢骨折术后:用枕头、支架等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远侧端高于近侧端,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肿。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醉消失后,可作直腿抬高锻炼,术后3天可主动锻炼,抬高角度30-70度,每日锻炼时间可酌情掌握,逐渐增加;术后1-2周,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在腰围保持下可下床活动。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6种简单方法
1. 以下是髌骨骨折康复训练的6种简单方法:
方法一:主动活动训练
髌骨骨折后,进行主动活动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踏步、腿部伸展以及髋部和膝盖的活动,可以帮助恢复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和力量。
方法二:腿部肌肉锻炼
进行一些腿部肌肉锻炼,如屈膝和伸膝运动,有助于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方法三:踏步训练
踏步训练可以通过慢跑、爬楼梯或者使用踏步机等方式进行。
这种有氧运动能够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提高膝盖的稳定性。
方法四:平衡练习
平衡练习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尝试在稳固的表面上,如墙壁或平板上单腿站立,帮助恢复膝关节的平衡和稳定性。
方法五:冷热交替疗法
使用冷热交替疗法,可以帮助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并促进血液循环。
先使用冰敷,然后使用热敷,每次各持续10-15分钟。
方法六:良好的姿势和体重管理
保持良好的姿势和体重管理也是重要的康复方法。
正确的姿势可以减轻对膝关节的压力,体重的控制能减轻对膝盖的负担。
记住,在进行康复训练之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并始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