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凯恩斯认为,导致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 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 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 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 需求或有效需求。为了资本主义生产能顺利进行,必须使 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以实现资本家的利润,并购买生 产出来的全部商品,在此情况下,全体资本家得到预期的 最大利润量,生产和就业就达到均衡状态。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中国经济 发展的启示
.,.,
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 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 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因而 他极力攻击恢复先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 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格太 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因 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通货 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 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
.,.,
7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下,对宏观经济波动作
出了解释。新凯恩斯主义者区分了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建立起了
关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理论基础。如果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调整
不能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如果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不能按照需求
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就存在名义粘性。和名义粘性不同,实际粘性
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的粘性,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
是:就业关系不仅仅是劳动和工资之间一次性的现货交易关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