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37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重心的南移。
本文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南移重心对区域经济的意义和挑战。
1.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重心的南移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转移。
这一南移现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方中心城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迅速,一些新兴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新中心。
2. 南移重心的原因2.1 市场需求变化:南方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各类产业发展的热点区域。
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人口增长较为缓慢,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2.2 政策引导: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政府对南方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南方地区。
2.3 人才吸引力:南方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和人才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南移重心的影响3.1 区域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北方地区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区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加剧了区域间的差距。
3.2 各地资源配置失衡:南方地区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给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难。
3.3 环境压力加大: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压力的增大,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4 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南移重心使得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复杂和困难,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的力度,以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4. 重心南移对区域经济的意义4.1 区域经济增长:南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方地区的发展,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
4.2 促进区域间合作: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地区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至唐宋之际全国经济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转变的历史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区域经济的特点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认识到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重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稍微留心一下今天的经济格局,我们就会发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广大内陆地区则相对落后。
东部一些地区已经步入发达国家的水平,中西部很多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有些地方甚至可以与最不发达国家平分秋色。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表现为南强北弱。
但是,在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北方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的转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山西饶材、竹、谷、纑、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砂、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
教师:四大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包括哪些地区?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特别要指出山西和山东的地理范围,不要与今天的山西省和山东省混为一谈)这一时期的经济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三、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北方长期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所在,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格局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发生了改变。
教师:中国古代有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大规模迁徙有什么影响?学生:原因:迁徙:在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这三次南迁分别是:两晋之际的人口南迁,唐朝安史之乱之后的人口南迁,两宋之际的人口南迁。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记忆西汉时四大经济区域的范围,分析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掌握古代中原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北方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难点)【预习思考】1.四大经济区形成的原因、各自的特点及我国经济的整体特点2.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古代人口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3.古代和今天的人口迁移的原因有何区别?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有哪些?过程如何?影响怎样?5.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对今天有何历史启示?【预习提纲】(预习课完成“知识归纳”各小组用心熟记,能够脱稿)知识归纳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司马迁所划定的四大经济区是、、、;其依据是2、特点:①山东、山西属于传统的,长期居于全国的地位。
②江南地势,气候,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差距较大。
③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土地,属于传统的,以为界,分为两部分,在此,和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期对峙交流,互补互利,成一整体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时间)2、第二次(时间)3、第三次(时间)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条件:①②③2、过程:①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的作物体系,南方的和大幅度增加,江南经济的到了初步开发。
②以后,江南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③,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
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的过程完成。
3、影响①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_____________的南移。
②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同时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设计人:王玮审核者:高一历史组课时:2 时间:2014.3【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影响【学习难点】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知识梳理】一、区域经济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依据汉代,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江南和。
2.表现:(1)山东、山西经济区:①是传统的,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②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经济地区:①复杂,不利于开发。
②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3)龙门碣石以北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或半农半牧区。
②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和经济实力发展的特点。
二、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南迁①原因:不断。
②表现:A. 两晋之际(第一次)由于和少数民族内迁,造成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B. 之后是人口南移的第二次高潮,使南方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C. 两宋之际的引起第三次南迁高潮。
③影响:A. 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带来了较为先进的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2)社会环境:南方社会环境相对。
(3)自身潜力:南方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因此,随着大批北人的南迁,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重心也逐渐由北方黄河流域移至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2.历程:(1)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农业:江南地区初步形成、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
手工业: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南方出现了建康等大城市。
(2)中唐:逐渐超过北方。
(3)南宋:经济上的局面完全确立。
3.影响:(1)带来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和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知识拓展】1、经济重心南移的显著特征:(1)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这种转移不仅改变了各个地区的经济格局,也对中国的区域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的南移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南移的原因1.政策导向中国的南向政策是南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流向中西部地区。
与此同时,南方地区也受益于开放政策的推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企业的投资。
2.基础设施建设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拥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也是南移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的交通网络更加发达,通信设施更加完善,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此外,南方地区还拥有更加先进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基地,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
3.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转变,这也对南移现象产生了影响。
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更加适合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因为南方地区的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化,教育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加浓厚。
三、南移的影响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南移现象导致了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南方地区相对于北方地区具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机会,这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在南方地区发展较好的情况下,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南移现象也导致了中国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加剧。
南方地区作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其他劳动力流向南方城市,这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很多人才也选择到南方地区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导致了北方地区的人才流失。
3.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南移现象也带来了一些资源压力和环境问题。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也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同时,南方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结构: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2、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发展不平衡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2、迁移高潮:第一次:西晋末的永嘉之乱第二次:唐代的安史之乱后第三次:北宋末的靖康之乱3、影响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自然灾害;政治动乱2、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整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初步开发手工业和商业进步(健康)(2)中唐以后:农、工、商等加速发展江西、湖南成为全国粮食基地逐渐超过南方扬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3)两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完全超过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导入:课前,老师想做个调查,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你们会选择北方城市还是南方城市。
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选择南方。
众所周知,今天南方是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那么是不是中国从古代以来就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事实上,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开始是在北方的,后来才逐渐移到了南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中国古代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历史过程。
教学过程: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讲解]:大家对司马迁有一定的了解吧,他是什么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写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在书中,他根据当时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请同学们在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上,把这些地区划起来。
[设问]:其中,山东、山西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省和山西省吗?[提示]:古代的山东山西分别指河南崤山以东和以西地区。
山东(旧时指中原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包括现在的山西、陕西和四川等地区)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引导]:从图上,我们可以发现山东山西大体在什么位置?[设问]:它们都处在黄河边上,都属于黄河流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