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组织行为学(冲突管理与群体决策)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640.50 KB
- 文档页数:25
群体冲突的定义和原因“冲突"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冲撞或对立。
这种解释似乎简单明了,但冲突的内涵却远远比其字面意思要宽广和丰富。
它既包括了国家之间的战争、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等有形的冲突,也包括了文化、价值观、道德、意识形态等无形的冲突;冲突范围可以是组织间的冲突,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冲突,甚至是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的冲突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冲突”,学者们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定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勒温(Lewin)认为冲突是方向相反、强度相等的两种以上的力量同时作用在同一点(个体)时的情景。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Coser)对冲突的定义是:“冲突就是为了价值和对地位、权力资源的争夺以及为使对立双方受损或被消灭的斗争。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庞迪(Pondy)认为,最好将冲突理解为组织行为中的一种根本性的动态过程.由于各位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对于冲突就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但抛开纷繁复杂的概念与定义,对于冲突,人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冲突是一个过程,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组织、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互动过程中发展而来;群体的冲突是行为层面上的人际冲突与意识层面上的心理冲突的复合,冲突是否存在不仅是个客观性问题,而且是个主观性的知觉行为;冲突的主体可以是组织、群体和个人,客体可以是利益、权力、资源、目标、方法、意见、价值观、感情、程序、信息和关系等;冲突是不同主体或主体的不同取向因为对特定客体处置方式的分歧,而产生的行为心理上的对立或矛盾的相互作用状态。
在组织行为学的框架内,群体冲突可以被定义为:行为主体在人际交往或工作互动中,一方感知另一方由于某种原因会对自己的利益和偏好产生了消极影响或者将要产生消极影响而导致的对立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过程。
群体冲突形成的原因1人的个性的侵略意识美国行为科学家杜布林认为人的个性中存在着潜在的侵略意识,人的这种侵略意识(人的个性)总是寻找机会表现出来,人们在组织中的尖刻语言,争吵,中伤,对抗等行为,有时就是在发泄这种“侵略性”,组织和群体是人们经常表现这种个性的主要场所2对于有限资源的争夺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需求的多元化,资源需求的无限性,所造成的个人、群体之间有限资源的争夺是群体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不同的群体对于资金、原料、信息、人员、设备等方面资源的占有不平均或不对等。
群体间冲突和冲突管理内容摘要:在人类社会中,时时刻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互动行为,在这些行为中,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分歧、争论、辩解或对抗,这种现象反映在组织行为学当中就称之为冲突。
群体间冲突又是组织内部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群体间冲突的管理是也组织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冲突群体间冲突管理预防一、什么是冲突企业组织中的成员、群体、组织在交往中产生意见分歧,出现争论、对抗,导致彼此间关系紧张。
二、群体间冲突和冲突管理1、群体间冲突及其影响群体间冲突是指在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认识上的差异或目标利益上的矛盾而产生的对立过程。
2、群体间冲突引起的行为变化和结果(1)对行为的影响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后,将会对群体内部产生的影响是:人们会冲淡内部的某些分歧,使群体的凝聚力增加,成员变得更加忠诚于群体;为了对外竞争,群体内部更加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当冲突加剧时,群体内的领导作风有时会趋向于独裁,民主减少,可是此时成员会乐意接受这种独裁式的领导;群体的组织和结构变得更加严密;群体要求成员效忠一致,组成坚固的对外统一阵线。
群体间冲突对群体外部产生的影响是:群体会意识到对抗的群体是自己的敌方;群体都会产生歪曲的知觉,总是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对方的弱点;两个群体变得更加敌对时,相互交往和沟通会日益减少,知觉上的片面性,会形成僵化而消极的成见;当要求他们相互听取意见时,大都只注意听取支持自己偏见的发言,除了想挑剔其毛病之外,根本听不进去。
(2)对群体绩效、整个组织目标和制度的影响冲突能带来一些好的结果。
譬如,冲突能暴露组织中不合理的现象和制度,使组织能不断变革和创新,订立新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冲突还能将组织内的有些矛盾公开化,大家开诚布公地沟通,这样可以增强相互理解,消除更大的分裂和隐患因素,取得更加一致的意见,组织重新形成团结的气氛,相互之间会更加贴近。
冲突还可以使组织不合理的目标体系得到修改,代之以合适的目标。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课件第一章:群体行为简介1.1 群体与个体差异解释群体的概念探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强调群体行为的重要性1.2 群体行为的特点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特点分析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行为的优势与劣势1.3 群体行为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不同类型群体行为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群体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4 群体行为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群体行为所面临的挑战分析群体行为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群体行为中的挑战与抓住机遇1.5 群体行为的研究方法介绍群体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来研究群体行为第二章:群体结构与过程2.1 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探讨群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群体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群体结构对群体行为的影响2.2 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介绍群体结构的特点与类型分析不同群体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根据群体结构来优化群体行为2.3 群体过程的重要性强调群体过程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过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有效的群体过程2.4 群体沟通与决策介绍群体沟通与决策的要素与过程分析不同沟通与决策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群体沟通与决策的效果2.5 群体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第三章:群体动力学3.1 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探讨群体动力学的主要要素强调群体动力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3.2 群体内部动态分析群体内部动态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群体内部动态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群体内部动态3.3 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介绍群体成员的角色与地位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不同角色与地位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适应不同的群体角色与地位3.4 群体规范与凝聚力解释群体规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增强群体规范与凝聚力3.5 领导力与群体动力学分析领导力对群体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领导力来优化群体动力学第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4.1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4.2 群体多样性与组织绩效强调群体多样性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多样性维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群体多样性来提高组织绩效4.3 群体冲突与组织绩效探讨群体冲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冲突来提高组织绩效4.4 团队建设与组织绩效介绍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方法分析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组织绩效4.5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解释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探讨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来优化群体行为与提高组织绩效第五章:案例研究5.1 群体行为案例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案例研究在理解群体行为方面的作用分析不同案例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case study 来深入理解群体行为5.2 群体行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群体行为案例探讨案例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案例中吸取经验与教训5.3 群体行为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强调通过案例讨论来提高对群体行为第六章:群体行为与个体心理6.1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探讨群体行为中个体心理因素的作用分析个体心理因素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心理因素在群体行为中的重要性6.2 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影响解释社会影响的概念与类型探讨社会影响对群体行为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影响以优化群体行为6.3 群体行为中的从众与服从分析从众与服从的概念与特点探讨从众与服从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对从众与服从的压力6.4 群体行为中的自我效能与动机解释自我效能与动机的概念与作用探讨自我效能与动机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提高自我效能与动机以优化群体行为6.5 群体行为中的情绪与情感探讨情绪与情感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情绪与情感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管理情绪与情感以优化群体行为第七章: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1 组织变革中的群体行为探讨组织变革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组织变革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以应对组织变革7.2 组织变革中的领导力与沟通强调领导力与沟通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沟通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沟通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7.3 组织变革中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解释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的概念与作用探讨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适应与变革管理7.4 组织变革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组织变革中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变革中的冲突7.5 组织变革中的培训与发展介绍培训与发展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第八章: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1 群体行为与创新的关系探讨群体行为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群体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促进创新8.2 群体行为中的创意与扩散解释创意与扩散的概念与过程探讨创意与扩散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激发与传播创意8.3 群体行为中的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强调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的重要性分析不同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知识共享与创新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8.4 群体行为中的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探讨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合作与跨部门协作8.5 群体行为中的创新文化与组织氛围解释创新文化与环境的概念与作用探讨创新文化与环境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文化与氛围第九章: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群体行为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中群体行为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不同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9.2 招聘与选拔中的群体行为介绍招聘与选拔的概念与过程分析招聘与选拔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招聘与选拔来优化群体行为9.3 培训与发展中的群体行为强调培训与发展对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分析不同培训与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培训与发展来优化群体行为9.4 绩效管理中的群体行为解释绩效管理的概念与过程探讨绩效管理中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绩效管理来优化群体行为9.5 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中的群体行为探讨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员工关系与福利制度来优化群体行为第十章第十章: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10.1 群体决策的重要性强调群体决策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群体决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群体决策过程10.2 群体决策的过程与步骤介绍群体决策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分析不同决策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群体决策10.3 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探讨群体决策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分析心理偏差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识别与避免心理偏差10.4 群体决策中的冲突与管理探讨群体决策中的冲突起因与影响分析不同冲突管理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群体决策中的冲突10.5 群体决策的评估与改进解释群体决策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群体决策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改进来优化群体决策第十一章: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1.1 领导力与群体行为的关系探讨领导力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领导风格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领导力在优化群体行为中的作用11.2 变革型领导与群体行为介绍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来优化群体行为11.3 领导力中的沟通与激励强调沟通与激励在领导力中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激励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与激励来优化群体行为11.4 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探讨领导力中的道德与信任的重要性分析道德与信任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建立与维护道德信任11.5 领导力发展与管理介绍领导力发展的概念与方法分析不同领导力发展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领导力发展与管理第十二章: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2.1 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探讨群体冲突的起因与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冲突类型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与解决群体冲突12.2 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冲突解决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冲突解决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冲突解决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2.3 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应用强调协商与调解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协商与调解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协商与调解来解决群体冲突12.4 第三方介入与冲突解决探讨第三方介入在冲突解决中的作用分析不同第三方介入方式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第三方介入来解决群体冲突12.5 冲突解决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解释组织文化与氛围对冲突解决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有利于冲突解决的organization culture 与氛围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与氛围来解决群体冲突第十三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3.1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目标强调团队建设在组织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分析不同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优化团队建设来优化群体行为13.2 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介绍团队建设的理论与模型分析不同团队建设模型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团队建设模型来优化群体行为13.3 团队沟通与协作强调团队沟通与协作的重要性分析不同沟通与协作策略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优化团队沟通与协作来优化群体行为13.4 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探讨团队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的作用分析不同领导风格与团队动力学特点与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领导力与团队动力学来优化群体行为13.5 团队评估与发展解释团队评估的概念与方法探讨评估团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评估与发展来优化团队建设与群体行为第十四章: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14.1 组织文化与群体行为的关系强调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应用场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群体结构、过程和动力学3. 群体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 群体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因素5. 群体行为与组织变革6. 群体行为与创新管理7. 群体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8. 群体行为与决策制定9. 群体行为与领导力10. 群体行为与冲突解决11. 群体行为与团队建设12. 群体行为与组织文化难点:1. 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群体内部动态和群体规范与凝聚力的培养3. 领导力、沟通与决策在群体行为中的作用4. 群体行为中的心理偏差和冲突管理5. 团队建设和团队动力学的优化策略6. 组织文化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和塑造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群体行为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群体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为学要点第⼀章:导论1.管理者的⾓⾊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际⾓⾊信息⾓⾊决策⾓⾊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际技能都很重要3.狭义的组织⾏为学:1953年提出4.组织⾏为学模型:⾃变量、因变量(⾃变量引起因变量)。
⾃变量包括:个体⽔平变量、群体⽔平变量、组织⽔平变量。
因变量包括:⽣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章:个体⾏为基础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格、能⼒、学习,四个⾃变量。
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产率的影响(⽆关)、⼯作满意度:(专业⼈员:正相关⾮专业⼈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
2.个性⼼理特征:包括能⼒⼈格3.多元智⼒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智⼒、逻辑-数学智⼒、空间智⼒、⾳乐智⼒、⾝体运动智⼒、社交智⼒、⾃知智⼒。
4.⼈格特质:⽤以描述个体⾏为的⼀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为的基本特质,是⼈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格所常⽤的基本单位。
5.⼈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研究)、⽣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特质(⾸要特质、中⼼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7.MBTI:4个维度,16种⼈格。
精⼒⽀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活态度J(判断)/P(知觉)8.⼈格特质对组织⾏为学的影响:1> ⾃我监控:指个体对⾃⾝的⼼理与⾏为的主动掌握,调整⾃⼰的动机与⾏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标的⾃我实现过程。
(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2> A型⼈格:较具进取⼼、侵略性、⾃信⼼、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些内在原因(如能⼒,努⼒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以外的因素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在他⼈⾝上的事情⽽学习。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情景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系统研究。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帮助。
2.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
对于了解人和认识人,组织行为学是所有管理者的必修课。
3学习组织行为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认识的进步奠定基础。
4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利于强化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理论,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知觉:是指个体为了给观察到的对象赋予一定的意义,而进行的组织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知觉)知觉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注意、组织、解释、检索、判断*归因:通过对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并推断其原因的过程。
常见的归因偏差包括:基本归因错误(总是低估外部因素如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内部特质与态度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和自我服务偏见(总是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等外部环境因素)价值观:代表了人最基本的信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工作价值观:工作价值观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休珀提出的,指的是个体所追求的与工作有关的目标的表述,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及其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质或属性。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梅耶及其同事认为组织承诺包括三个独立的维度:情感承诺、连续承诺、规范承诺能力:是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力人格:与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功能性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特质是指用于描述个人行为的一些持久而稳定的特点,提出了16种根源特质大五模型: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的开放性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四个维度,外向的(E)、内向的(I),感觉的(S)、直觉的(N),思维的(T)、情感的(F),判断的(J)、知觉的(P)情绪:指的是由特定的人或事物引发的较为强烈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