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室间隔缺损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1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间隔各部分发育不全或相互融合不良而引起的心室间血流交通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居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约占30%。
它常常单独存在,或是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变之一。
据统计,约20%的小口径缺损可在幼儿期自行闭合,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婴幼儿的的室间隔缺损患病率约为0.3%,而据成年人屍检资料,室间隔缺损的发现率仅为0.03%,可充分证明自行闭合这一事实,室间隔缺损不经手术治疗,其平均寿命为25~30岁,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后,生命期限明显缩短。
一 VSD分类VSD即室间隔缺损,一般主张根据其部位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三类,膜周部缺损又分为单纯膜部型、嵴下型、隔瓣下型三个亚型;漏斗部缺损又分为嵴内型、干下型两个亚型。
根据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报告,胎儿VSD在出生前后均可能自然闭合,与VSD位置及大小有关,单纯肌部VSD较容易闭合,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可靠、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为随访观察VSD的自然预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提供可靠的依据。
膜周部缺损(perimembranous VSD,pm VSD)约占总VSD中的78%。
小的室间隔缺损可自发性闭合,膜周部缺损的自发关闭率最高,一般发生在3岁以内,尤其是1岁以内,随着年龄增长,室间隔缺损闭合的可能性逐渐减少。
二 VSD表现症状VSD即室间隔缺损口径较小、分流量较少者,一般无明显症状。
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多者,可有发育障碍,活动后心悸、气急,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严重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状。
室间隔缺损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大小和心室间压差,小型室间隔缺损可无明显症状,一般活动不受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仅体检听到杂音,常伴震颤,肺动脉第二音或稍增强.缺损较大时左向右分流量多,患儿多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消瘦、喂养困难、活动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