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指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骨盆骨折的分型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高速交通事故、摔跤等严重外力作用下。
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线的不同,骨盆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骨盆前环骨折
骨盆前环骨折是骨盆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于耻骨联合处或耻骨联合与髂骨联合之间的区域。
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行走困难和步态异常等症状。
骨盆前环骨折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二、骨盆后环骨折
骨盆后环骨折是指骨盆后环的骨折,常见于骨盆受到直接冲击或间接力导致的骨折。
这种骨折常伴有盆腔内脏器损伤,如膀胱、直肠等。
治疗上,骨盆后环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内脏器损伤。
三、骨盆环完全骨折
骨盆环完全骨折是指骨盆前后环均发生骨折,骨盆环完全断裂。
这种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内脏器损伤,如膀胱、直肠、血管等。
治疗上,骨盆环完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内脏器损伤。
四、骨盆开放性骨折
骨盆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与外界环境相通,常见于严重外伤或高能量冲击下。
这种骨折常伴有大量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感染,治疗上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清创、复位和内固定,并积极预防骨折感染的发生。
骨盆骨折的分型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在处理骨盆骨折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内脏器损伤。
对于患者而言,骨盆骨折的康复过程可能较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骨盆骨折分类骨盆骨折的分类1. 按骨折位置与数量分类:①骨盆边缘撕脱骨折: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坐骨结节撕脱骨折等。
②骶尾骨折。
③骨盆环单处骨折:如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耻骨联合轻度分离、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等。
④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如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支骨折并髂骨骨折、髂骨骨折并骶髂关节脱位等。
2. 按暴力的作用方向分类(Burgess 分类法):①侧方压缩型(LC骨折)分三个亚型。
LC-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
LC-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
LC-I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对侧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②前后压缩型(APC骨折)分三个亚型。
APC-I型:耻骨联合分离。
APC-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APC-I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完全分离。
③重直压缩型(VS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垂直形骨折,骶髂关节完全脱位,半骨盆上移。
④混合型(CM骨折)如LC/VS,LC/APC。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Tile分型,他将骨盆骨折分为三型:A型(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移位不大,未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如耻骨支,坐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B型(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的旋转稳定性受到破坏,但垂直稳定性尚好,根据损伤机制不同分为:B1型:开书型(前后挤压)B2型:侧方挤压,同侧骨折,耻骨联合绞锁B3型:桶柄损伤,一侧前环,对侧后环骨折C型:旋转和垂直稳定性均受到破坏,也分为三亚型C1型:单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C2型: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C3型:伴髋臼骨折桡骨远端骨折4. AO/AS IF分类该分型是目前比较全面的分类,瑞士内固定协会以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7类。
A型:关节外骨折A1型: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A2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嵌插A3型:桡骨远端骨折粉碎、嵌插B型:关节内骨折B1型: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B2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C1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C1-1:后内关节骨折块C1-2:矢状面骨折线C1-3:前关节面骨折线C2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有干骺端粉碎C2-1:矢状面关节骨折线C2-2:前关节面骨折线C2-3:骨折线延伸至骨干部分C3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块,附及尺骨损伤C3-1:简单干骺端损伤C3-2:粉碎骨干后端骨折C3-3:粉碎骨折线延至骨干部分。
骨盆骨折的分类与分型
骨盆骨折的分类与分型如下:
骨盆骨折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稳定型骨盆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被动或主动活动时加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指骨盆环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环的前后部分至少有两处完全性骨折伴移位,或骶髂关节分离、耻骨联合分离、髋白骨折脱位等。
此类骨折使骨盆严重变形,甚至伴有盆腔内器官损伤,如膀胱、尿道、子宫等破裂或盆腔内大血管破裂等损伤。
当出血较多时,还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骨盆骨折需根据损伤的暴力机制(侧方暴力、前后方向暴力、垂直方向暴力以及混合暴力)、骨折的部位和稳定性进行分型。
按照损伤暴力:Young-Burgess分型,可分为前后挤压型(APC)、侧方挤压型(LC)、垂直剪力损伤(VS)、混合暴力损伤(CM)。
按骨盆环的稳定性:AO分类,可分为稳定型(A型)、旋转不稳定型(B型)、垂直不稳定型(C型),根据严重性程度再将每一型分成1、2、3三个亚型,每个亚型还可再分成3个更小的亚型,也用数字表示。
骶骨骨折Dennis分型:根据骶骨解剖将骶骨分为3个区,Ⅰ区:骶骨翼骨折;Ⅱ区:骶孔骨折;Ⅲ区:骶管骨折。
骨盆骨折的分型Tile分类方法与AO分类方法相似,主要依据是骨盆稳定性和致伤暴力的作用方向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骨盆骨折分为三型,A、B和C型,按严重性顺序逐渐增加。
每型再分为A1、A2、A3三个亚型,而每个亚型又都被扩展了。
这种分类方法现已被多数医生所接受。
这种分类分法可以当作一个指南来应用。
对每一个具体患者的处理,还需要仔细的个性化评估,而不是依赖死板的分类。
许多类型的骨折、脱位并不符合已有的精确的分类,譬如一些机动车所致的创伤导致骨盆环变得极不规则。
因这些暴力都是高能量暴力,所以骨盆通常是不稳定的。
但仔细分析,所有的病例应该符合已有的分类标准。
(一)A型(稳定型)A型骨盆稳定骨折有两种类型。
第一,不影响骨盆环的骨折,譬如骨盆边缘的撕脱骨折,髂骨骨折,骶骨、尾骨的横向骨折。
第二,累及骨盆环但骨折轻微而且软组织较完整。
这些A型骨折可进一步如下分类:1.A1型:撕脱骨折:最常见于髂前上棘。
A1-1型:髂前上棘撕脱骨折A1-2型:髂前下棘撕脱骨折A1-3型:耻骨结节(棘)撕脱骨折A1-4型:髂结节撕脱骨折A1-5型:坐骨结节撕脱骨折A1型损伤大都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法来处理。
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则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使撕脱的骨折复位固定。
2.A2型:稳定的髂骨翼骨折或移位较小的骨盆环骨折。
A2-1型:孤立的髂骨翼骨折A2-2型:稳定的无移位或仅少许移位的骨盆环骨折A2-3型:孤立前环骨折。
这型种损伤也被称为骑跨骨折或蝶状骨折,因为它累及全部4个耻骨支而没有后部损伤。
3.A3型:骶/尾骨的横向骨折A3-1型:尾骨骨折或骶尾关节脱位,此型损伤较常见,一般不会有神经损伤,但在某些患者会长期疼痛。
A3-2型:无移位的骶骨横向骨折,通常由摔伤所致,特别是老年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而不需要手术治疗。
A3-3型:有移位的骶骨的横向骨折,,此型损伤可发生于单纯的摔伤。
(二)B型(部分稳定型)这类骨折都是旋转不稳定,但垂直方向和后方却是稳定的。
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指征骨盆骨折的分型和手术指征1988年Tile根据骨折稳定性提出分类:(一):A型:稳定骨折(移位轻微)A1型: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如骨盆边缘撕脱骨折、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骨折、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A2型: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或无移位的单侧、双侧耻坐骨支骨折),如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骨纵形骨折、单纯髂骨翼骨折(Duverney)。
A3型:未波及骨盆环的骶骨和尾骨横断骨折。
(此类无需手术,卧床休息)(二):B型: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骨折(累及前后环)B1型:分离型骨折,仅髂骨外旋不稳。
翻书样损伤,外旋损伤,open books(外旋暴力)。
联合分离小于2.5CM:是联合韧带损伤,而骶棘韧带与骶髂韧带无损伤;联合分离大于2.5CM:都有损伤,需手术治疗。
B2型:侧方挤压损伤,半侧骨盆内旋不稳(内旋暴力)。
表现为:前环: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重叠;后环:骶骨压缩骨折,其又分B2.1(同侧骨折),B2.2对侧骨折。
如果耻骨支移位不是巨大,一般不手术,可行外固定架。
B3型:双侧B型骨折。
(三):C型: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骨折(稳直剪力),同时累及前后环,其特点:整个骨盆底的破裂(骶髂复合体的破裂)。
前方损伤:耻骨联合分离,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后方损伤:髂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或单纯脱位),骶骨骨折,此为C型和B型主要区别。
C1型:单侧损伤失稳。
C2型:双侧损伤失稳。
一侧为C型,对侧为B型损伤。
C3型:双侧C型骨折(合并髋臼骨折)。
临床上骨盆环破裂合并髋臼骨折也称为C3型损伤。
Tile内固定指征:1. 垂直不稳定为绝对指征2. 合并髋臼骨折3. 外固定后残存移位4. 韧带损伤导致骨盆不稳定,如单纯骶髂后韧带损伤5. 闭合复位失败6. 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部损伤补充1.Matta认为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超过1CM或耻骨移位合并骨盆后侧失稳,患肢短缩1.5CM 可考虑手术治疗2.Olson认为骨盆骨折后下肢出现内旋或外旋障碍≥30度,可考虑手术治疗。
骨盆骨折定义分类治疗骨盆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伤害,常常伴随着内脏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负担。
因此,及时正确地处理骨盆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骨盆骨折依照其表现情况和类型,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多为髋臼骨折、耻骨上支骨折、髂骨翼骨折等,其特点是强度较高,骨折部分只受到了较小的位移,容易恢复。
不稳定性骨折多为锁骨骨折、椎管骨折、髋臼下副骨折等,其特点是强度较小,骨折部分受到了较大的位移,需要细致的治疗方案才能恢复。
二、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骨盆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案。
具体来说,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卧床休息、绝对禁食、口服止痛药等一系列操作。
保守治疗适用于部分骨折位移仅轻微,内部损伤较轻的患者。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骨盆骨折的高级治疗方案,适合于骨折严重、位移明显的患者。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放性内固定、关节镜内固定、外固定等方式进行。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更精准地定位骨折部位、减少创伤、避免骨折复发等不良后果,对骨盆骨折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三、骨盆骨折常见并发症骨盆骨折不仅会损伤患者的骨骼,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比如,内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骨折部位附近,患者容易发生脾、肝、肺、泌尿系等各种器官损伤,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
此外,神经损伤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腰骶部分的神经受到了损伤,患者可以出现腰椎麻痹、尿潴留、直肠失禁等症状。
总之,骨盆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伤害,需要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
对于稳定性骨折,我们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而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则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保证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骨盆骨折得分型(四) 骨盆骨折得Tile分类与AO分类Tile分类方法与AO分类方法相似,主要依据就是骨盆稳定性与致伤暴力得作用方向两个相互关联得因素、骨盆骨折分为三型,A、B与C型,按严重性顺序逐渐增加。
每型再分为A1、A2、A3三个亚型,而每个亚型又都被扩展了。
这种分类方法现已被多数医生所接受。
这种分类分法可以当作一个指南来应用。
对每一个具体患者得处理,还需要仔细得个性化评估,而不就是依赖死板得分类。
许多类型得骨折、脱位并不符合已有得精确得分类,譬如一些机动车所致得创伤导致骨盆环变得极不规则、因这些暴力都就是高能量暴力,所以骨盆通常就是不稳定得。
但仔细分析,所有得病例应该符合已有得分类标准。
(一)A型(稳定型)A型骨盆稳定骨折有两种类型。
第一,不影响骨盆环得骨折,譬如骨盆边缘得撕脱骨折,髂骨骨折,骶骨、尾骨得横向骨折。
第二,累及骨盆环但骨折轻微而且软组织较完整、这些A型骨折可进一步如下分类:1、A1型:撕脱骨折:最常见于髂前上棘。
ﻫA1-1型:髂前上棘撕脱骨折ﻫA1-2型:髂前下棘撕脱骨折A1-3型:耻骨结节(棘)撕脱骨折ﻫA1-4型:髂结节撕脱骨折ﻫA1-5型:坐骨结节撕脱骨折 A1型损伤大都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法来处理。
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则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使撕脱得骨折复位固定。
ﻫ2.A2型:稳定得髂骨翼骨折或移位较小得骨盆环骨折。
A2-1型:孤立得髂骨翼骨折ﻫA2—2型:稳定得无移位或仅少许移位得骨盆环骨折ﻫA2—3型:孤立前环骨折。
这型种损伤也被称为骑跨骨折或蝶状骨折,因为它累及全部4个耻骨支而没有后部损伤。
ﻫ3。
A3型:骶/尾骨得横向骨折A3-1型:尾骨骨折或骶尾关节脱位,此型损伤较常见,一般不会有神经损伤,但在某些患者会长期疼痛。
ﻫA3-2型:无移位得骶骨横向骨折,通常由摔伤所致,特别就是老年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而不需要手术治疗。
ﻫA3-3型:有移位得骶骨得横向骨折,,此型损伤可发生于单纯得摔伤。
世界急诊外科学会骨盆骨折分型及处理指南骨盆损伤是创伤救治中最为复杂的外伤之一,约占骨骼损伤的3%。
骨盆骨折患者通常较为年轻,有较高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25~48)。
因为大量失血及相关的损伤,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
对于此类损伤,通过多学科团队配合处理复苏、控制出血,尤其是受伤后1 h以内的骨科处理是至关重要。
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近日在线发布了首个基于证据的骨盆损伤处理指南,现编译如下。
本文证据等级基于GRADE系统,1A,强推荐,高质量证据;1B,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1C,强推荐,低质量或者极低质量证据;2A,弱推荐,高质量证据;2B,弱推荐,中等质量证据;2C,弱推荐,低质量或者极低质量证据。
1 WSES分型WSES根据骨盆环损伤的解剖分类与血流动力学状况,将骨盆环损伤分为三型。
A.轻度(WSES Ⅰ级) 血流动力学以及骨盆环均稳定的损伤。
WSES Ⅰ级对应于Young-Burgees分类中的APC Ⅰ、LC Ⅰ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骨盆环损伤。
B.中度(WSES Ⅱ、Ⅲ级)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骨盆环不稳定的损伤。
WSES Ⅱ级对应于Young-Burgees分类中的APCⅡ/Ⅲ,LC Ⅱ/Ⅲ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骨盆环损伤。
WSES Ⅲ级对应于Young-Burgees分类中的VS (垂直剪切) 和CM (混合机制) 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骨盆环损伤。
C.重度(WSES Ⅳ级)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损伤,不管骨盆环是否稳定。
WSES Ⅳ级对应于Young-Burgees分类中的所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环损伤。
2诊断(1) 为改善预后,应尽量缩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到达急诊室后至确切止血的时间(Grade 2A)。
(2) 血清乳酸以及碱缺失可以作为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以及监测复苏反应的敏感诊断指标(Grade 1B)。
(3) 对于血流动力学及骨盆环均不稳定的骨盆损伤,均推荐在急诊室进行骨盆平片以及E-FAST检查以发现需要早期骨盆固定、早期血管造影、快速复位及剖腹探查的损伤(Grade 1 B)。
骨盆骨折分类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于外力作用引起。
骨盆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由多块骨骼组成,包括髂骨、耻骨、坐骨和尾骨。
骨盆骨折可以分为多个分类,根据骨折的位置和类型进行区分。
一、根据骨折位置的分类1. 髂骨骨折:骨盆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由于直接外力冲击导致,如高速车祸、跌落等。
髂骨骨折可分为前上缘骨折、后上缘骨折、前下缘骨折和后下缘骨折等。
2. 耻骨骨折:比较少见的一种骨盆骨折类型,通常由于骨盆直接受到冲击或压迫引起。
耻骨骨折可分为耻骨体骨折、耻骨联合骨折和耻骨旁骨折等。
3. 坐骨骨折:坐骨是骨盆中最大的骨骼之一,其骨折通常由于高能量外力作用引起,如高速车祸、摔跤等。
坐骨骨折可分为近端坐骨骨折、中部坐骨骨折和远端坐骨骨折等。
4. 尾骨骨折:尾骨位于骨盆最后一块骨骼,骨折通常由于直接外力作用引起,如跌倒、坠落等。
尾骨骨折可分为尾骨骨干骨折和尾骨骨骺骨折等。
二、根据骨折类型的分类1. 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位置保持相对稳定,不容易移位或错位。
这种骨折通常由于低能量外力作用引起,如轻微摔跤、碰撞等。
2.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断端位置容易移位或错位,需要特殊的治疗手段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
这种骨折通常由于高能量外力作用引起,如严重车祸、重物压迫等。
3. 复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位置不仅移位或错位,还伴有其他组织的损伤,如血管、神经等。
这种骨折通常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三、治疗方法对于骨盆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稳定性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固定和康复训练等。
不稳定性骨折和复合性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外固定和骨盆融合等。
四、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骨盆骨折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
为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感染、避免压迫、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康复训练等。
总结起来,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可以根据骨折位置和类型进行分类。
骨盆骨折伤情评定标准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通常需要经过全面的伤情评定。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用于评定骨盆骨折伤情的一些标准:
1. 骨折类型:骨盆骨折通常分为稳定和不稳定型。
稳定型骨折指骨盆结构基本保持完整,不稳定型骨折则指骨盆结构断裂或移位。
2. 骨折位置和数量:骨盆骨折可以发生在骶骨、耻骨、坐骨等位置。
同时,伤者可能有多个骨折部位。
3. 骨折移位程度:骨折是否发生移位以及移位的程度会影响骨折的严重程度。
严重移位可能引起骨盆腔内的血管、神经及内脏的损伤。
4. 伴随损伤:骨盆骨折通常伴随其他组织结构的损伤,如内脏、血管、神经及软组织等。
这些伴随损伤的严重程度会对伤者的康复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5. 伤者年龄和健康状况:伤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也是评定骨盆骨折伤情的重要指标。
年轻、身体健康的个体往往更容易恢复。
以上是一般用于评定骨盆骨折伤情的标准,然而请注意,具体评定骨盆骨折伤情还需要依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详细情况。
因此,如果您或他人出现骨盆骨折,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临床骨盆骨折分型骨盆是人体最大的骨头之一,由多个骨头组成,包括髂骨、坐骨、耻骨等。
骨盆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跌落等。
骨盆骨折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按照骨盆骨折的不同类型进行分类介绍。
1. 前后环骨折前后环骨折是骨盆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骨盆骨折的60%以上。
前后环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跌落等。
前后环骨折分为前环骨折和后环骨折两种类型。
前环骨折通常由耻骨联合处的骨折引起,后环骨折通常由骶骨或者髂骨后上棘的骨折引起。
2. 横向骨折横向骨折是骨盆骨折中第二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骨盆骨折的20%左右。
横向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跌落等。
横向骨折通常发生在髂骨的上部或者下部。
3. 纵向骨折纵向骨折是骨盆骨折中第三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骨盆骨折的10%左右。
纵向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跌落等。
纵向骨折通常发生在髂骨的前部或者后部。
4. 复合骨折复合骨折是骨盆骨折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跌落等。
复合骨折通常伴随着软组织损伤,如皮肤破裂、肌肉挫伤等。
5. 骶骨骨折骶骨骨折是骨盆骨折中较为罕见的类型,通常由高能量外伤引起,如车祸、跌落等。
骶骨骨折通常发生在骶骨的上部或者下部。
总之,骨盆骨折的分型对于治疗和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等。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骨盆骨折的三柱分型【最新版】目录1.骨盆骨折概述2.三柱分型的概念3.三柱分型的具体类型4.各类型的特点及诊断5.骨盆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正文一、骨盆骨折概述骨盆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它通常由于外部暴力,如车祸、跌倒等造成。
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损伤类型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后。
因此,对于骨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三柱分型的概念骨盆骨折的三柱分型是指将骨盆划分为三个柱状结构,包括前柱、中柱和后柱。
这种分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骨折类型,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三柱分型的具体类型1.前柱骨折:前柱包括耻骨和坐骨,前柱骨折通常由于正面冲击造成,如车祸中的正面碰撞。
2.中柱骨折:中柱包括髂骨和骶骨,中柱骨折通常由于垂直方向的冲击造成,如跌倒时臀部着地。
3.后柱骨折:后柱包括尾骨和骶骨,后柱骨折通常由于后方的冲击造成,如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
四、各类型的特点及诊断1.前柱骨折: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伴随着耻骨和坐骨的骨折。
诊断时需要通过 X 光片检查,观察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2.中柱骨折:中柱骨折常常伴随着髂骨和骶骨的骨折,诊断时需要通过 CT 扫描或 MRI 检查,观察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3.后柱骨折:后柱骨折相对较少见,通常伴随着尾骨和骶骨的骨折。
诊断时需要通过 CT 扫描或 MRI 检查,观察骨折的位置和程度。
五、骨盆骨折治疗的注意事项1.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钢板螺钉固定等。
2.对于稳定的骨盆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穿戴石膏固定等。
3.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都需要注意骨折部位的保护,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骨盆骨折的分类(2)B型旋转不稳定Tile骨盆骨折分类及表现类型表现A 稳定A1 未涉及骨盆环骨折A2 稳定,骨盆环骨折轻度移位B 旋转不稳定,纵向稳定B1 “开书”型骨折B2 侧方压缩骨折,同侧B3 侧方压缩骨折,对侧(桶柄型)C 旋转与纵向均不稳定C1 单侧C2 双侧C3 伴有髋臼骨折治疗一、整复1.对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一般不必复位,卧床2周~3周即可下地活动。
2.对于骨盆环单处骨折:卧硬板床4周~6周即可。
3.对于骨盆环两处断裂者:若病情许可可手法复位。
复位的方法应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而定。
髂骨翼外旋、耻骨联合分离者,患者仰卧,术者先纵向牵引患侧下肢以纠正半侧骨盆向上移位,然后用两手对挤髂骨部,使骨折整复。
或者使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患侧向上,用推按的手法对骨盆略加压力,使分离的骨折段复位。
4.髂骨翼内旋、耻骨联合向对侧移位者,患者仰卧,术者先纵向牵引纠正患侧骨盆向上移位,然后以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向外推按,分离骨盆,使骨折段复位。
二、固定1.对于无移位的骨盆骨折一般不必固定。
2.对于髂骨翼外旋、耻骨联合分离者,手法复位后可采用多头带包扎或骨盆兜悬吊固定,约4周~6周。
3.骨盆向上移位者,可采用患侧下肢皮牵引。
4.向上移位超过2厘米者,应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5~1/7,牵引时间需6周~8周。
三、功能锻炼:骨盆周围有坚强的筋肉,骨折整复后不易再移位,且骨盆为松质骨,血运丰富,容易愈合。
1.未损伤骨盆后弓者,伤后第1周练习下肢肌肉收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伤后第2周练习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伤后第3周可扶拐下地站立活动。
2.骨盆后弓损伤者,牵引期间应加强下肢肌肉收缩和关节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即可下床开始扶拐站立与步行锻炼。
骨盆骨折的分型和手术指征
1988年Tile根据骨折稳定性提出分类:
(一):A型:稳定骨折(移位轻微)
A1型: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如骨盆边缘撕脱骨折、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骨折、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A2型: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或无移位的单侧、双侧耻坐骨支骨折),如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骨纵形骨折、单纯髂骨翼骨折(Duverney)。
A3型:未波及骨盆环的骶骨和尾骨横断骨折。
(此类无需手术,卧床休息)
(二):B型: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骨折(累及前后环)
B1型:分离型骨折,仅髂骨外旋不稳。
翻书样损伤,外旋损伤,open books(外旋暴力)。
联合分离小于2.5CM:是联合韧带损伤,而骶棘韧带与骶髂韧带无损伤;联合分离大于2.5CM:都有损伤,需手术治疗。
B2型:侧方挤压损伤,半侧骨盆内旋不稳(内旋暴力)。
表现为:前环: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重叠;后环:骶骨压缩骨折,其又分B2.1(同侧骨折),B2.2对侧骨折。
如果耻骨支移位不是巨大,一般不手术,可行外固定架。
B3型:双侧B型骨折。
(三):C型: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骨折(稳直剪力),同时累及前后环,其特点:整个骨盆底的破裂(骶髂复合体的破裂)。
前方损伤:耻骨联合分离,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
后方损伤:髂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或单纯脱位),骶骨骨折,此为C型和B
型主要区别。
C1型:单侧损伤失稳。
C2型:双侧损伤失稳。
一侧为C型,对侧为B型损伤。
C3型:双侧C型骨折(合并髋臼骨折)。
临床上骨盆环破裂合并髋臼骨折也称为C3型损伤。
Tile内固定指征:
1. 垂直不稳定为绝对指征
2. 合并髋臼骨折
3. 外固定后残存移位
4. 韧带损伤导致骨盆不稳定,如单纯骶髂后韧带损伤
5. 闭合复位失败
6. 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部损伤
补充1.Matta认为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超过1CM或耻骨移位合并骨盆后侧失稳,患肢短缩1.5CM 可考虑手术治疗
2.Olson认为骨盆骨折后下肢出现内旋或外旋障碍≥30度,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