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指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骨盆骨折的分型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高速交通事故、摔跤等严重外力作用下。
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线的不同,骨盆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骨盆前环骨折
骨盆前环骨折是骨盆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于耻骨联合处或耻骨联合与髂骨联合之间的区域。
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行走困难和步态异常等症状。
骨盆前环骨折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
二、骨盆后环骨折
骨盆后环骨折是指骨盆后环的骨折,常见于骨盆受到直接冲击或间接力导致的骨折。
这种骨折常伴有盆腔内脏器损伤,如膀胱、直肠等。
治疗上,骨盆后环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以恢复骨盆的稳定性,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内脏器损伤。
三、骨盆环完全骨折
骨盆环完全骨折是指骨盆前后环均发生骨折,骨盆环完全断裂。
这种骨折常伴有严重的内脏器损伤,如膀胱、直肠、血管等。
治疗上,骨盆环完全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内脏器损伤。
四、骨盆开放性骨折
骨盆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处与外界环境相通,常见于严重外伤或高能量冲击下。
这种骨折常伴有大量软组织损伤和骨折感染,治疗上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清创、复位和内固定,并积极预防骨折感染的发生。
骨盆骨折的分型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在处理骨盆骨折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处理伴随的内脏器损伤。
对于患者而言,骨盆骨折的康复过程可能较长,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骨盆骨折分类骨盆骨折的分类1. 按骨折位置与数量分类:①骨盆边缘撕脱骨折:如髂前上棘、髂前下棘、坐骨结节撕脱骨折等。
②骶尾骨折。
③骨盆环单处骨折:如髂骨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耻骨联合轻度分离、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等。
④骨盆环两处以上骨折,如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支骨折并髂骨骨折、髂骨骨折并骶髂关节脱位等。
2. 按暴力的作用方向分类(Burgess 分类法):①侧方压缩型(LC骨折)分三个亚型。
LC-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
LC-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
LC-III型:耻骨支横形骨折,同侧骶骨翼部压缩骨折及髂骨骨折,对侧耻骨支骨折、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②前后压缩型(APC骨折)分三个亚型。
APC-I型:耻骨联合分离。
APC-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轻度分离。
APC-III型: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完全分离。
③重直压缩型(VS骨折)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垂直形骨折,骶髂关节完全脱位,半骨盆上移。
④混合型(CM骨折)如LC/VS,LC/APC。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Tile分型,他将骨盆骨折分为三型:A型(稳定型):骨盆环骨折,移位不大,未破坏骨盆环的稳定性,,如耻骨支,坐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等.B型(旋转不稳定型):骨盆的旋转稳定性受到破坏,但垂直稳定性尚好,根据损伤机制不同分为:B1型:开书型(前后挤压)B2型:侧方挤压,同侧骨折,耻骨联合绞锁B3型:桶柄损伤,一侧前环,对侧后环骨折C型:旋转和垂直稳定性均受到破坏,也分为三亚型C1型:单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C2型:双侧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C3型:伴髋臼骨折桡骨远端骨折4. AO/AS IF分类该分型是目前比较全面的分类,瑞士内固定协会以骨与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将桡骨远端骨折分为27类。
A型:关节外骨折A1型:孤立的尺骨远端骨折A2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粉碎、嵌插A3型:桡骨远端骨折粉碎、嵌插B型:关节内骨折B1型:桡骨远端矢状面骨折B2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B3型:桡骨远端掌侧缘骨折C型:复杂关节内骨折C1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无干骺端粉碎C1-1:后内关节骨折块C1-2:矢状面骨折线C1-3:前关节面骨折线C2型:关节内简单骨折(2块),有干骺端粉碎C2-1:矢状面关节骨折线C2-2:前关节面骨折线C2-3:骨折线延伸至骨干部分C3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块,附及尺骨损伤C3-1:简单干骺端损伤C3-2:粉碎骨干后端骨折C3-3:粉碎骨折线延至骨干部分。
骨盆骨折的分类与分型
骨盆骨折的分类与分型如下:
骨盆骨折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骨折,稳定型骨盆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被动或主动活动时加重。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是指骨盆环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环的前后部分至少有两处完全性骨折伴移位,或骶髂关节分离、耻骨联合分离、髋白骨折脱位等。
此类骨折使骨盆严重变形,甚至伴有盆腔内器官损伤,如膀胱、尿道、子宫等破裂或盆腔内大血管破裂等损伤。
当出血较多时,还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骨盆骨折需根据损伤的暴力机制(侧方暴力、前后方向暴力、垂直方向暴力以及混合暴力)、骨折的部位和稳定性进行分型。
按照损伤暴力:Young-Burgess分型,可分为前后挤压型(APC)、侧方挤压型(LC)、垂直剪力损伤(VS)、混合暴力损伤(CM)。
按骨盆环的稳定性:AO分类,可分为稳定型(A型)、旋转不稳定型(B型)、垂直不稳定型(C型),根据严重性程度再将每一型分成1、2、3三个亚型,每个亚型还可再分成3个更小的亚型,也用数字表示。
骶骨骨折Dennis分型:根据骶骨解剖将骶骨分为3个区,Ⅰ区:骶骨翼骨折;Ⅱ区:骶孔骨折;Ⅲ区:骶管骨折。
骨盆骨折的分型Tile分类方法与AO分类方法相似,主要依据是骨盆稳定性和致伤暴力的作用方向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骨盆骨折分为三型,A、B和C型,按严重性顺序逐渐增加。
每型再分为A1、A2、A3三个亚型,而每个亚型又都被扩展了。
这种分类方法现已被多数医生所接受。
这种分类分法可以当作一个指南来应用。
对每一个具体患者的处理,还需要仔细的个性化评估,而不是依赖死板的分类。
许多类型的骨折、脱位并不符合已有的精确的分类,譬如一些机动车所致的创伤导致骨盆环变得极不规则。
因这些暴力都是高能量暴力,所以骨盆通常是不稳定的。
但仔细分析,所有的病例应该符合已有的分类标准。
(一)A型(稳定型)A型骨盆稳定骨折有两种类型。
第一,不影响骨盆环的骨折,譬如骨盆边缘的撕脱骨折,髂骨骨折,骶骨、尾骨的横向骨折。
第二,累及骨盆环但骨折轻微而且软组织较完整。
这些A型骨折可进一步如下分类:1.A1型:撕脱骨折:最常见于髂前上棘。
A1-1型:髂前上棘撕脱骨折A1-2型:髂前下棘撕脱骨折A1-3型:耻骨结节(棘)撕脱骨折A1-4型:髂结节撕脱骨折A1-5型:坐骨结节撕脱骨折A1型损伤大都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法来处理。
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则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使撕脱的骨折复位固定。
2.A2型:稳定的髂骨翼骨折或移位较小的骨盆环骨折。
A2-1型:孤立的髂骨翼骨折A2-2型:稳定的无移位或仅少许移位的骨盆环骨折A2-3型:孤立前环骨折。
这型种损伤也被称为骑跨骨折或蝶状骨折,因为它累及全部4个耻骨支而没有后部损伤。
3.A3型:骶/尾骨的横向骨折A3-1型:尾骨骨折或骶尾关节脱位,此型损伤较常见,一般不会有神经损伤,但在某些患者会长期疼痛。
A3-2型:无移位的骶骨横向骨折,通常由摔伤所致,特别是老年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而不需要手术治疗。
A3-3型:有移位的骶骨的横向骨折,,此型损伤可发生于单纯的摔伤。
(二)B型(部分稳定型)这类骨折都是旋转不稳定,但垂直方向和后方却是稳定的。
骨盆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指征骨盆骨折的分型和手术指征1988年Tile根据骨折稳定性提出分类:(一):A型:稳定骨折(移位轻微)A1型: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如骨盆边缘撕脱骨折、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骨折、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A2型: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或无移位的单侧、双侧耻坐骨支骨折),如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骨纵形骨折、单纯髂骨翼骨折(Duverney)。
A3型:未波及骨盆环的骶骨和尾骨横断骨折。
(此类无需手术,卧床休息)(二):B型: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骨折(累及前后环)B1型:分离型骨折,仅髂骨外旋不稳。
翻书样损伤,外旋损伤,open books(外旋暴力)。
联合分离小于2.5CM:是联合韧带损伤,而骶棘韧带与骶髂韧带无损伤;联合分离大于2.5CM:都有损伤,需手术治疗。
B2型:侧方挤压损伤,半侧骨盆内旋不稳(内旋暴力)。
表现为:前环: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重叠;后环:骶骨压缩骨折,其又分B2.1(同侧骨折),B2.2对侧骨折。
如果耻骨支移位不是巨大,一般不手术,可行外固定架。
B3型:双侧B型骨折。
(三):C型: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骨折(稳直剪力),同时累及前后环,其特点:整个骨盆底的破裂(骶髂复合体的破裂)。
前方损伤:耻骨联合分离,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后方损伤:髂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或单纯脱位),骶骨骨折,此为C型和B型主要区别。
C1型:单侧损伤失稳。
C2型:双侧损伤失稳。
一侧为C型,对侧为B型损伤。
C3型:双侧C型骨折(合并髋臼骨折)。
临床上骨盆环破裂合并髋臼骨折也称为C3型损伤。
Tile内固定指征:1. 垂直不稳定为绝对指征2. 合并髋臼骨折3. 外固定后残存移位4. 韧带损伤导致骨盆不稳定,如单纯骶髂后韧带损伤5. 闭合复位失败6. 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部损伤补充1.Matta认为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超过1CM或耻骨移位合并骨盆后侧失稳,患肢短缩1.5CM 可考虑手术治疗2.Olson认为骨盆骨折后下肢出现内旋或外旋障碍≥30度,可考虑手术治疗。
骨盆骨折定义分类治疗骨盆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伤害,常常伴随着内脏损伤、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负担。
因此,及时正确地处理骨盆骨折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骨盆骨折依照其表现情况和类型,可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多为髋臼骨折、耻骨上支骨折、髂骨翼骨折等,其特点是强度较高,骨折部分只受到了较小的位移,容易恢复。
不稳定性骨折多为锁骨骨折、椎管骨折、髋臼下副骨折等,其特点是强度较小,骨折部分受到了较大的位移,需要细致的治疗方案才能恢复。
二、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骨盆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案。
具体来说,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卧床休息、绝对禁食、口服止痛药等一系列操作。
保守治疗适用于部分骨折位移仅轻微,内部损伤较轻的患者。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骨盆骨折的高级治疗方案,适合于骨折严重、位移明显的患者。
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开放性内固定、关节镜内固定、外固定等方式进行。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更精准地定位骨折部位、减少创伤、避免骨折复发等不良后果,对骨盆骨折的恢复非常有帮助。
三、骨盆骨折常见并发症骨盆骨折不仅会损伤患者的骨骼,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比如,内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在骨折部位附近,患者容易发生脾、肝、肺、泌尿系等各种器官损伤,严重的话会导致死亡。
此外,神经损伤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果腰骶部分的神经受到了损伤,患者可以出现腰椎麻痹、尿潴留、直肠失禁等症状。
总之,骨盆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伤害,需要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
对于稳定性骨折,我们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而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则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保证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骨盆骨折的分型和手术指征
1988年Tile根据骨折稳定性提出分类:
(一):A型:稳定骨折(移位轻微)
A1型: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如骨盆边缘撕脱骨折、髂前上棘骨折、髂前下棘骨折、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
A2型: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或无移位的单侧、双侧耻坐骨支骨折),如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骶骨纵形骨折、单纯髂骨翼骨折(Duverney)。
A3型:未波及骨盆环的骶骨和尾骨横断骨折。
(此类无需手术,卧床休息)
(二):B型:旋转不稳定、垂直稳定骨折(累及前后环)
B1型:分离型骨折,仅髂骨外旋不稳。
翻书样损伤,外旋损伤,open books(外旋暴力)。
联合分离小于2.5CM:是联合韧带损伤,而骶棘韧带与骶髂韧带无损伤;联合分离大于2.5CM:都有损伤,需手术治疗。
B2型:侧方挤压损伤,半侧骨盆内旋不稳(内旋暴力)。
表现为:前环: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重叠;后环:骶骨压缩骨折,其又分B2.1(同侧骨折),B2.2对侧骨折。
如果耻骨支移位不是巨大,一般不手术,可行外固定架。
B3型:双侧B型骨折。
(三):C型:旋转及垂直均不稳定骨折(稳直剪力),同时累及前后环,其特点:整个骨盆底的破裂(骶髂复合体的破裂)。
前方损伤:耻骨联合分离,单侧或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
后方损伤:髂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或单纯脱位),骶骨骨折,此为C型和B
型主要区别。
C1型:单侧损伤失稳。
C2型:双侧损伤失稳。
一侧为C型,对侧为B型损伤。
C3型:双侧C型骨折(合并髋臼骨折)。
临床上骨盆环破裂合并髋臼骨折也称为C3型损伤。
Tile内固定指征:
1. 垂直不稳定为绝对指征
2. 合并髋臼骨折
3. 外固定后残存移位
4. 韧带损伤导致骨盆不稳定,如单纯骶髂后韧带损伤
5. 闭合复位失败
6. 无会阴污染的开放性后部损伤
补充1.Matta认为骨盆后环结构损伤移位超过1CM或耻骨移位合并骨盆后侧失稳,患肢短缩1.5CM 可考虑手术治疗
2.Olson认为骨盆骨折后下肢出现内旋或外旋障碍≥30度,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