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仪表隐患排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隐患体系治理排查表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目录表1、公司级综合安全检查表
表2、车间级综合安全检查表
表3、班组(工段)级综合安全检查表表4、日常安全检查表
表5、电气设备(专业)安全检查表表6、防火防爆及消防安全检查表
表7、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表表8、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表
表9、特种设备与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表10、季节性安全检查表
表11、监测仪表安全检查表
表12、厂房、建筑物安全检查表
表13、节假日安全检查表
表1 公司级综合安全检查表
检查人:检查时间:
表2 车间级综合安全检查表
检查人:日期:
表3 工段(班组)级综合安全检查表
检查人:日期:
表4日常安全检查表
表5电气设备(专业)安全检查表
表6 防火防爆及消防安全检查表
表7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表
表8 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表
检查人:检查时
表9特种设备与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
表10季节性安全检查表
表11 监测仪表安全检查表
表12 厂房、建筑物安全检查表
表13节假日安全检查表
文件修改状态记录。
电气系统
1 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2 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1)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2)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
(3)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5)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6)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3 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仪表系统
1 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
(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
(4)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2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1)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稳定生产需要;
(2)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元件的选型、安装情况;
(3)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
(4)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
(5)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仪表满足要求等。
3 现场各类仪表完好有效,检验维护及现场标识情况,主要包括:
(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可靠,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
(2)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3)现场仪表位号标识是否清晰等。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
仪表隐患排查表。
电气设备月度隐患排查表检查人检查日期:1、 变配电室的地面应采 用防滑、不起尘、不发火 的耐火材料。
变配电室变 压器、高压幵关柜、低压 幵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 设绝缘胶垫。
2、 用电产品的电气线路 须具有足够的绝缘强度、 机械强度和导电能力并 定期检查。
3、 变配电室应设置防止 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 窗、通风窗、门、电缆沟 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变配 电室的电缆夹层、电缆沟 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 水措施。
4、 通往室外的门应向外 幵。
设备间与附属房间之 间的门应向附属房间方 向幵。
高压间与低压间之间的门,应向低压间方向《低压配电设计规 范 》 GB50054-2011《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6.7室锅炉配电室 造气配电室 造气循环水配电 室输煤栈桥配电室 消防站配电室 二甲醚配电室仪表设备月度隐患排查表检查人检查时间:检查目的:对仪表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查找不安全因有害、危险因素或缺陷存在的状态,以制定整改措施,消除或控制隐患和有害与危险因素,确保检查要求:按照要求认真检查,查出不符合项。
对查出不符合项及时处理,暂时无法处理的应采关领导报告。
检查内容:见检查项目检查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检查1、 UPS 供电装置运转正常。
2、 电缆进控制室时,其入口处和穿墙或穿楼板的孔洞应有鼠害的密封处理。
3、控制室保持卫生整洁,中控地板平整,不面,检查其各部件及通讯系统运行状态应正 常。
6、通过查看所有插件及电源和通讯耦合器上状态指示灯,判断各装置运行正常。
联1、联锁分布图、定期维修校验记录等技术资 锁料齐全。
装2、联锁保护系统的变更应办理审批手续。
器的探头应定期标定及更换。
9压力表按照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定期校验, 现 场仪表校验标识完善、字迹清楚,示值在上下 限标记范围内:仪表校验记录齐全,档案完整。
10、仪表设备档案齐全,设备检修履历完整。
仪表维护检修规程压力表仪表设备档案D CS系 统得有任何无工作无关的物品存放在中控室内。
安全隐患排查计划及检查表1.总则公司为了增强事故隐患监察管理,防备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及公司财产安全,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例和有关标准规范要求,联合公司实质状况,制定本计划。
2.计划内容2.1 排查范围及要点依据《公司员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有关规定,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以下:火灾爆炸、泄露、容器爆炸、灼烫、机械损害、起重损害、触电损害、高温中署、车辆损害、粉尘损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噪声危害、等。
厂区范围内,主要安全控制点为:下料车间、机加工车间、焊接车间、喷涂车间、液氧罐区。
厂区范围内,主要的危险源散布及风险状况,详见表2-1表 2-1 危险源散布表(依据公司实质状况填写)危险有害要素火容机起触高车粉物高噪灾器泄灼械重电温辆尘体处声爆爆漏烫伤伤伤中伤危打坠危散布场所炸炸害害害署害害击落害下料车间●●●●●●●机加工车间●●●●●●焊接车间●●●●●●喷涂车间●液氧罐区●●2.2 排查计划与内容安全隐患排查检查主要分为:班组每天安全检查,车间每周安全检查、公司每个月安全检查。
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1)检查各级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和班组安全活动的展开等;(2)检查安全职责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履行状况,有关台账、记录的达成状况,安全基础工作的落真相况等;(3)检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安全法例教育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格教育能否达到要求;检查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教育,以及特别作业的安全技术的教育能否达标。
现场安全检查主要内容:(1)依据生产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消防、工业卫生等专业的标准、规范、制度等要求,检查生产、储藏、施工现场能否落实,能否存在隐患;(2)检查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职责能否落实,检查员工能否仔细履行各项安全生产纪律和操作规程;(3)检查生产、检修、施工等直接作业环节各项安全生产保证举措能否落实。
特种设备检查:包含起重设备本体安全运转状况、安全防备装置能否有效、行车工操作规范及点检记录状况;压力容器、液氧储罐等;压力管道有无裂纹、局部腐化、过热、变形及焊接接头、弯头、弯管状况等;复工复产前对设备设备、电气线路等进行全方向检查,保证无问题后方可动工。
**********有限公司
仪表隐患排查表
(根据排查频次要求开展排查)
编号:*********
本记录时间段:年月日至年月日
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填写说明
1 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按检查内容和专业分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标识、建构筑物、储运、劳动防护用品、文件记录、安全消防设施(含消防器材、应急装备)、其他现场问题及管理缺陷共计11类。
2 事故隐患等级
企业应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等级认定。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1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2.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仪表隐患排查表(1次/半年)
检查人:检查时间:
仪表隐患排查表(1次/季度)
检查人:检查时间:
仪表隐患排查表(1次/月)
检查人:*- 检查时间:。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7月目录1 总则2 基本要求3 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3.1 隐患排查方式3。
2 隐患排查频次确定4 隐患排查内容4。
1 安全基础管理4.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4.3 工艺管理4.4 设备管理4.5 电气系统4。
6 仪表系统4.7 危险化学品管理4。
8 储运系统4.9 消防系统4。
10 公用工程系统5 隐患治理与上报5.1 隐患级别5.2 隐患治理5。
3 隐患上报附录A重大事故隐患风险评估方法附件各专业隐患排查表1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3 工艺隐患排查表4 设备隐患排查表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6 仪表隐患排查表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1 总则1。
1 为了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制定本实施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3 本导则所称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2 基本要求2。
1 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2。
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7月目录1 总则2 基本要求3 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3.1 隐患排查方式3.2 隐患排查频次确定4 隐患排查内容4.1 安全基础管理4.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4.3 工艺管理4.4 设备管理4.5 电气系统4.6 仪表系统4.7 危险化学品管理4.8 储运系统4.9 消防系统4.10 公用工程系统5 隐患治理与上报5.1 隐患级别5.2 隐患治理5.3 隐患上报附录A重大事故隐患风险评估方法附件各专业隐患排查表1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表2 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隐患排查表3 工艺隐患排查表4 设备隐患排查表5 电气系统隐患排查表6 仪表隐患排查表7 危险化学品管理隐患排查表8 储运系统隐患排查表9 公用工程隐患排查表10 消防系统隐患排查表1 总则1.1 为了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制定本实施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3 本导则所称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2 基本要求2.1 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