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长发育体格测量最新版本
- 格式:ppt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6
(一)体重:是小儿体格生长的代表,是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推算公式如下: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总结提示出生体重3公斤,以后每月长2斤,1岁体重为3倍,2岁体重24斤。
(二)身长(高):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12岁可按下列公式推算:身长(cm)=年龄(岁)×7+70(cm)(三)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接近成人)。
(五)胸围:搜集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至青春期前其差数(cm)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六)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6.(七)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症,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总结提示小儿出生多个“1”(1岁未萌出乳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1~1岁半时前囟应闭合;10~12个月应断奶)。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与测量方法(一)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出生后第1个月增加1~1.5kg,3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6kg),1周岁时增至出生时的3倍(9kg);2岁时增至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标准表
童身体发育标准有如下几项发育标准:
1、体重标准,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6岁体重(kg)=年龄×2+8,7-12岁体重(kg)=(年龄×7-5)÷2。
2、身高标准,出生时身高平均50cm,一岁时75cm,两岁时87cm,2-12岁身高=年龄×7-77。
3、头围标准,出生时34cm,一岁时46cm,两岁时48cm,五岁时50cm。
15岁时54-58cm。
4、胸围标准,出生时32cm,比头围小2cm,以后胸围、头围发育相等,腰围标准与胸围相似。
5、牙齿发育标准,乳牙共20颗,出牙的早晚个体差异很大,最早的四个月萌出,晚的10-12个月萌出,平均7-8个月出牙,两岁以后的乳牙数=月龄-(4-6),两岁半时乳牙出齐,六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以后逐渐的恒牙出现,恒牙共32颗。
6、肌肉的发育,儿童时期肌肉发育不成熟,五岁以后肌肉的增长加快,青春期形成肌肉发育加速。
7、生殖系统发育标准,青春期女孩子9-12岁开始发育,男孩子11-13岁开始发育。
儿童的生长发育总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前行,但因受到疾病、激素缺乏、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时,儿童生长会慢,脱其自然生产轨道,导致生长落后,一旦这些因素被去除后,将以正常的速度追赶。
最新小儿体格检查小儿体格检查在进行小儿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小儿的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需要注意小儿前囟增大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肋骨有无外翻。
4.进行心肺听诊,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呼吸脉搏次数不同,需要按照下表进行检查:年龄呼吸脉搏呼吸:脉搏新生儿 45~40 140~120 1:31岁 40~30 130~110 1:(3~4)2~3岁 30~25 120~100 1:(3~4)4~7岁 25~20 100~80 1:48~14岁 20~18 90~70 1:45.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6.检查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是否存在,若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需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7.观察小儿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乳母需要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8.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同时,检查牙齿的生长情况,需要注意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9.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进行反应与听力能力的检查,将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放置在距离其眼睛20cm 处,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0.检查完毕后,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此外,还需要测量小儿的头围,方法是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体格生长测量项目分值内容及评分标准满分得分准备15医师的准备: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洗手(可口述)2核对患儿信息,详细询问患儿个人史(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传染病6询问有无进食2患儿已排空大、小便,换好尿布2评估周围环境,注意保暖1物品准备:儿童体重秤、量床、量具、皮尺2体重15体重秤放平、校正零点2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尿布3使患儿平躺在体重秤盘中央2注意保护患儿3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01kg2结果偏差不超过0.2kg3胸围103岁以下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
小儿处于平静呼吸状态,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2皮尺绕乳头下缘,后经肩胛下角绕胸一周2松紧以不束缚呼吸为宜(口述)2取平静呼吸时的读数或者呼、吸气时的平均数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头围6患儿取坐位或立位2皮尺前过眉弓上缘,后过枕骨粗隆最高处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腹围7患儿取卧位,空腹时测量2儿童皮尺平脐绕腹一周,婴儿皮尺在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绕腹一周2左右对称,松紧合适1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上臂围5患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平放或下垂1一般测量左上臂,软尺零点固定于上臂外侧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沿该点水平绕上臂一周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皮下脂肪5患儿取卧位或立位1取患儿锁骨中线上平脐处的腹壁,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厘米,用量具测量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身长113岁以上立位测量,3岁以下卧位测量(口述)2选用量床,检查量床有无破损,刻度是否清晰3患儿脱去鞋帽,仰卧于量床正中,头顶接触到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用左手固定小儿膝部使双下肢伸直2将量床足板向患儿足底移动,使其紧靠足底,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患儿身长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坐高163岁以上坐位测量,3岁以下卧位测量(口述)2提起患儿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骶骨紧贴底板2滑动足板紧压臀部,记录头板与足板之间的距离即为坐高2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2分析记录结果并向患儿家属报告8注意事项10及时复原患儿衣物3动作轻柔2小儿哭闹,操作者善于沟通,注重人文关怀5总分100100。
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简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生长和发育情况的工具。
通过对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进行测量和记录,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医生、保健机构和家长了解儿童的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测量目的儿童体格发育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长速度和体格发育是否符合正常范围。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迟缓、肥胖等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测量方法儿童体格发育测量一般包括以下指标的测量:1. 身高测量:使用专用的身高测量仪或身高计,让儿童站立在测量仪上,并保持身体直立和头部正对。
将身高测量仪或身高计的刻度确定在儿童头顶,读取身高数值并记录。
2. 体重测量:使用专用的体重秤,让儿童光脚站立在秤上,并保持平衡。
读取体重数值并记录。
3. 头围测量:使用软尺或卷尺,将测量工具围绕儿童的头部最宽处,紧贴皮肤,记录头围数值。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注意以下事项:- 儿童衣物应尽量轻薄,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 测量时应确保儿童平稳站立或坐姿,并保持身体直立。
- 测量前应告知儿童和家长测量的目的和方法,以减轻其紧张和抵触情绪。
- 测量结果应及时记录在儿童的个人发育档案中,并与之前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论儿童体格发育测量表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测量时需注意操作规范和技巧。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儿科体格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了解体格测量在儿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1. 体重秤2. 身高测量仪3. 头围测量尺4. 胸围测量尺5. 卷尺6. 记录表格三、实验对象1. 实验对象:10名3-12岁健康儿童。
2. 选择标准:无重大疾病,生长发育正常。
四、实验步骤1. 体重测量(1)将儿童空腹、排大小便后,穿背心、短裤。
(2)操作者站在体重秤的右端,儿童站在体重秤的左端。
(3)操作者抓住儿童的手,使其自然站立,确保儿童身体重心与体重秤中心对齐。
(4)读取体重秤上的数值,记录。
2. 身高测量(1)将儿童脱帽、鞋、袜子。
(2)3岁以下儿童仰卧于测量床上,3岁以上儿童站立于身高测量仪前。
(3)操作者站在儿童侧面,用双手扶住儿童的头部,确保儿童颈部与地面垂直。
(4)读取身高测量仪上的数值,记录。
3. 头围测量(1)用卷尺围绕儿童头部最宽的部位,具体在耳朵和眉毛高度,做到松紧适度。
(2)读取卷尺上的数值,记录。
4. 胸围测量(1)让儿童站直,双臂松放身旁。
(2)在胸部最宽处用软尺测量一下,松紧适度(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
(3)读取软尺上的数值,记录。
5. 上下部量测量(1)让儿童站立,脱去鞋、袜子。
(2)用卷尺分别测量儿童的上部和下部长度,记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体重测量结果(1)平均体重:20.5kg(2)体重增长速度:每年约2.5kg2. 身高测量结果(1)平均身高:122cm(2)身高增长速度:每年约5cm3. 头围测量结果(1)平均头围:49cm(2)头围增长速度:每年约1cm4. 胸围测量结果(1)平均胸围:51cm(2)胸围增长速度:每年约1cm5. 上下部量测量结果(1)上部量:40cm(2)下部量:82cm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指标均符合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