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
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
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
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
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
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
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场2年。
身高估算公式: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 7+70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
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
体重估算公式: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 0.7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 0.25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 2+7〔或8〕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
假设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假设头围过大,则要疑心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
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
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婴幼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估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它关系到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因而需要被重视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方法以及评估所需的指标。
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定期量身高、体重和头围,以及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定期的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是最基本的监测方法之一。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儿童的生长曲线来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存在生长迟缓或肥胖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记录孩子的食物摄入量、排泄情况、睡眠情况等来了解其整体生活状态。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依赖于一系列指标。
身高和体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它们直接反映了孩子的体格发育情况。
身高和体重可以通过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来评估,如生长曲线的百分位数。
一般来说,身高和体重的百分位数在3%至97%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生长范围。
除了身高和体重,头围也是评估婴幼儿脑部发育的重要指标。
头围的增长速度可以反映婴幼儿头颅发育的正常情况。
头围也可以通过与同龄儿童进行对比来评估。
另外,年龄和性别在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在生长速度上有所区别,因此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例如,在评估身高时,可以使用身高标准差评估指标来校正年龄的影响。
除了基本的身体发育指标,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发展的方面。
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社交技能等也是评估儿童发育的重要内容。
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儿童进行简单的交流来进行。
综上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及评估是婴幼儿保健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定期的测量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儿童是否存在生长迟缓或肥胖的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同时,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为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教育提供依据。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是针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体格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时期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主要是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与标准的对比来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的方法、标准以及常见的生长发育异常。
一、小儿体格生长发育评价方法:1.测量身高:儿童身高的测量是评价他们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采用身高测量仪或父母背靠背站立进行测量,标准体位是头部、肩部、臀部和膝盖后侧贴紧墙壁,眼睛向前平视。
对于年龄大的儿童也可以使用直尺进行身高测量。
2.测量体重:儿童体重的测量同样是评价他们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使用体重秤进行测量,要求儿童只穿内裤站立在秤上,保持平衡状态。
如果儿童无法站立,则可以让他们坐在秤上或父母怀里进行测量。
3.测量头围:头围的测量是评价儿童脑部生长和发育的指标之一、一般使用软尺测量头围,测量位置位于眉弓上方与耳垂连线的最高点。
二、小儿体格生长发育评价标准:1.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国际儿童生长标准、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等制定的百分位曲线图来判断。
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是根据同龄儿童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制定的,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
2.身高体重指数(BMI):BMI是一个用于评价身体质量状况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对于儿童的BMI指数,同样可以参考国际和国内制定的年龄、性别特定的BMI百分位曲线图进行评价,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超重和肥胖的问题。
三、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异常评价:1.生长迟缓:指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范围。
生长迟缓的原因可能是遗传、疾病、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肥胖:指儿童BMI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运动。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1、概述儿童体格生长是指儿童身高、体重、头围等各项生理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
正确评价儿童体格生长发展水平对儿童身体健康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儿童生长发育期,不仅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保障体重增长,同时需监测体格各项生理指标,以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2、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发育是儿童生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1、初期生长阶段(0-2岁)该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一般情况下,该阶段的身高增长速度较为显著,而体重增长速度则相对较慢。
2.2、中期生长阶段(3-7岁)该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速度逐渐减缓的时期,但仍有着较快的生长速度。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身高、体重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
2.3、后期生长阶段(8-18岁)该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的最后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儿童身高、体重增长速度均逐渐减缓,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生长速度。
3、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儿童体格生长评价是对儿童身体发育水平的全面评估。
目前,人们普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评价儿童体格生长:3.1、生长发育曲线生长发育曲线是一种对比法,它以一定年龄段的儿童为标准,通过绘制这些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各项指标的曲线来评估儿童身体发育水平。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生长发育曲线为WHO儿童生长参考标准。
3.2、身材指数身材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价儿童肥胖程度的指标。
其中,BMI(Body Mass Index)作为一种常见的身材指数,可以通过儿童的体重和身高计算得出。
3.3、骨龄评价骨龄是指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
通过对儿童的骨龄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水平以及成长潜力等信息。
4、结语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的正确实施对于儿童身体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儿童身体发育异常情况,为儿童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引言概述: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儿童的身体和认知发展情况。
通过这种评估,医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进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儿童生长发育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一、身高和体重评估1.1 体格测量:评估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是了解他们的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医生通常会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身高尺和体重秤,准确地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1.2 生长曲线:通过将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绘制在生长曲线上,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生长曲线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儿童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1.3 BMI计算:BMI(Body Mass Index)是身体质量指数的缩写,通过计算儿童的体重和身高比例,可以评估他们的体重是否正常。
BMI计算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的问题。
二、神经发育评估2.1 运动发育:评估儿童的运动发育包括观察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医生会观察儿童的头部控制、坐立、爬行、行走等能力,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2.2 语言发育:评估儿童的语言发育包括观察他们的语音、语法和词汇能力。
医生会与儿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2.3 认知发育:评估儿童的认知发育包括观察他们的智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医生会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测试,评估儿童的认知水平,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三、社交和情绪评估3.1 社交技能:评估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观察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医生会观察儿童的交流方式、友谊关系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3.2 情绪调节:评估儿童的情绪调节包括观察他们对不同情绪的反应和情绪管理能力。
医生会观察儿童的情绪表达、情绪转变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并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
3.3 社交适应性:评估儿童的社交适应性包括观察他们在不同社交环境中的表现和适应能力。
婴幼儿保健——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估一、应用生长发育图监测婴幼儿体格生长生长发育监测(growth monitoring)是一种适合于家庭和社区儿童保健人员使用的婴幼儿保健措施。
它是利用一张绘有0~2岁正常儿童体重曲线的生长发育监测图,由家长或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定期为婴幼儿称量体重,再把历次的体重值标记在监测卡上,以观察婴幼儿体重曲线的增长趋向,从而判断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使家长和社区儿童保健人员能及时发现异常,早期采取干预措施,达到预防营养不良,增强儿童体质的目的。
二、定期健康检查、预防常见病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实行儿童定期健康检查,可系统地了解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缺陷和疾病,以早期进行矫治和治疗。
(一)定期健康检查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迅速的规律,小于6个月的婴儿每1~2月检查一次,大于6个月的婴儿,每2~3月一次;1~2岁幼儿每半年检查一次;3~6岁儿童每年检查一次,这种定期健康检查简称“四二一”体检。
(二)定期健康检查的内容:1.健康情况询问: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及疾病史等;2.体格生长测量与评估: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腹部皮下脂肪厚度等。
也可根据当地情况及项目,选取检查指标,但至少要测量身高、体重;再根据测量数据,评估儿童体格生长状况;3.血红蛋白测定:在6个月、1岁、2岁、3岁各测一次,有条件的可加测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或锌卟啉,对铁缺乏症做出诊断;4.精神神经发育检查(早期筛查神经精神问题):婴幼儿的神经精神发育十分迅速,而正常和异常之间并又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因此早期的神经精神偏离在临床上很难判断。
通过神经精神发育筛查,可评估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早期发现智能发育偏离正常的现象,及时分析诸因素(遗传或环境因素),及早进行训练、矫治,以促进智能发育潜能的发挥。
常用的方法,如丹佛智力筛查测验(DDST)、贝利智力测验等,可半年或一年筛查一次;5.全身各系统的体格检查:根据需要而定;6.其它辅助检查: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做相应及时的辅助检查。
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儿童的体格测量和生长发育评价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和成长情况的重要手段。
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而生长发育评价则是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儿童的生长情况和发育水平。
以下是关于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的文章,了解更多请继续阅读。
随着儿童的生长和发育,他们的体格指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体格测量,我们可以获得儿童身体发育的具体数据,从而判断他们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
例如,身高可以用来测量儿童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潜力,体重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营养状态,头围可以用来评估儿童的脑发育情况。
儿童体格测量需要准确的测量工具和技巧。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身高计、体重秤和头围尺等设备来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头围。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儿童的身体姿势和测量的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根据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与相应的生长发育标准进行对比。
在完成体格测量后,我们可以利用测量结果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评价包括生长速度、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指标的评估。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测量结果与相应的生长发育曲线进行比较,以判断儿童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
例如,如果一个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龄儿童相比明显偏低,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关注他的生长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儿童体格测量和生长发育评价对儿童的健康和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测量和评价,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如果发现一个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那么就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营养干预。
此外,体格测量和生长发育评价还可以用于监测幼儿园和学校的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为学校教育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儿童体格测量与生长发育评价是评估儿童健康状况和成长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格测量,我们可以获得儿童身体发育的具体数据,从而判断他们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
而生长发育评价则是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儿童的生长情况和发育水平。
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健康和幸福的基石,因此,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至关重要。
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不仅反映了其身体健康状况,还与其智力、认知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和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 什么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定义: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指身体和器官系统的增长和发育过程,包括身高、体重、头围、骨骼发育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监测是指对儿童生长发育状态的定期观察、测量和记录,以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速度和趋势的过程。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评估是指对儿童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确定儿童是否达到正常生长发育的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2. 为什么需要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涉及许多因素,如遗传、营养、环境、健康状况等。
以下是为什么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至关重要的原因:2.1 提供健康监测和预防通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生长发育障碍和健康问题的出现。
例如,监测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可以早期发现营养不良或肥胖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改善饮食、锻炼和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2.2 诊断和治疗潜在疾病儿童生长发育的异常可能是某些潜在疾病的表现。
通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评估,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生长激素缺乏等疾病,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3 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定期监测和评估其生长发育状态可以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治疗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4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儿童的生长发育不仅与身体健康相关,还与智力、认知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与评估,可以了解儿童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为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提供依据。
儿童健康检查与生长发育监测工作制度
1、做好身高(长)、体重测量仪的校验,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定期(按照4.2.1程序)给小儿进行健康体检,严格按照《全国0-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表》进行生长发育评价,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和发育趋势。
及时发现偏离,正确指导、纠正偏离。
3、积极预防各类营养性疾病,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诊疗措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4、设立体弱儿童专案管理,对体弱儿专门立案登记,按照体弱儿要求进行管理,发育正常后结案登记,转入正常儿童管理。
5、开展健康宣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小儿喂养和卫生保健,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开展小儿纵向、横向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总结,制定干预措施。
生长发育监测名词解释
生长发育监测是指通过定期的身体测量和评估来跟踪儿童和青
少年的身体发育和生长情况。
这种监测通常包括身高、体重、头围
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测量,以便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生长发育
监测的目的是及早发现任何异常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便及时采取
干预措施。
在生长发育监测中,医务人员通常会使用儿童生长曲线来比较
儿童的测量数据与同龄儿童的平均值,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情况。
这些曲线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儿童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是否存
在任何生长延迟或过快的迹象。
生长发育监测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
助医生识别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性
早熟或其他健康异常。
通过及时的监测和干预,可以帮助儿童获得
适当的治疗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此外,生长发育监测也可以帮助家长和监护人了解儿童的生长
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建议,以确保他们获得适当的营养和生活方式。
总之,生长发育监测是一种重要的健康监测方法,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保健学习题第一章儿童体格发育评价与生长监测习题(一)填空题1.儿童保健学根据儿童体格发育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特点,人为地将儿童期划为7个时期,即、、、、、。
2.皮下脂肪的三个主要测量点为、、。
3.UNICEF提出的“儿童生存和发展革命”的措施包括、、、。
4.人类萌出的第一颗恒牙为。
5.儿童生长发育各项测量指标中,更能反映儿童远期的营养状况。
6.婴幼儿后囟门多在岁时闭合。
7.儿童的各器官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最晚发育的是。
8.儿童______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出牙延迟。
9.在测量儿童身高时,要求儿童保持、、三点与身高座高计立柱接触。
10.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最常用的测量指标为。
11.体重计使用的允许误差范围为。
12.人类在岁盟出的第一颗恒牙为。
(二)选择题1.儿童头围与胸围出现交叉的年龄是_______。
A.10个月B.1岁C.1.5岁D.2岁2.正常1岁儿童的体重大概为_______公斤。
A.8 B.9C.10 D.123.2岁至青春期发育前,儿童每年的身高平均增加_______厘米。
A.9 B.8C.7 D.64.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_______个生长发育高峰。
A.1 B.2C.3 D.45.以WHO标准为参考值,某儿童身高测量值计算的Z值为-0.5,该儿童身高发育等级为_____等。
A.下B.中C.中上D.中下6.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发育曲线出现第二次交叉的年龄是_____岁。
A.9~10 B.11~12C.13~15 D.10~117.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是_____。
A.胎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青春期8.Kaup指数是指_____。
A.体重(kg)/身高(cm)3×100 B.身高(cm)/体重(kg)×1000C.体重(g)×1000/身高(cm)D.体重(kg)/身高(cm)2×104 9.乳牙最迟在_____岁出齐?A.2 B.2.5C.3 D.3.510.前囟门是由额骨和顶骨组成菱形缝隙,多在出生后_____个月闭合。
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发育监测指标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身体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儿童健康管理和早期干预中,儿童发育监测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一些重要监测指标。
一、体格发育指标1.身高身高是儿童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儿童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水平。
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应使用相应的身高标准曲线进行测量和评估。
2.体重体重是儿童体格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可以反映儿童的体脂肪含量、营养状况以及是否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体重的监测和评估也需要根据相应的年龄和性别标准曲线进行。
3.头围头围是评估婴幼儿头部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能够反映儿童的颅脑发育情况。
头围的测量要遵循特定的方法和参考标准。
二、生理发育指标1.牙齿生长牙齿生长是儿童生理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可以反映口腔和颌面发育的正常运行。
儿童牙齿的萌出和脱落时间可以根据一般标准进行监测和评估。
2.性征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性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辅助性征发育的正常进展对于性激素分泌及性腺的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的性征发育可以通过体检和相关检查加以监测。
三、认知与运动发育指标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儿童认知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应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如会说简单的单词、组成简单句等。
儿童的语言能力的监测可以通过各种语言测试来进行。
2.精细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是儿童运动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手指的协调性、手眼协调等能力。
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可以通过评估各种手眼协调活动的表现来监测。
3.大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是儿童运动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包括儿童的肌力、耐力、协调性等。
儿童大运动能力的监测可以通过各种运动测试和评估来进行。
四、心理与社会发育指标1.智力发展智力发展是儿童心理发育的关键指标之一。
智力水平的测量和评估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进行。
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宜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
2.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儿童社会发育的重要方面。
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测量与评价心得体格指标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儿童定期的生长监测,评价体格生长情况,是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的重要内容。
也是困扰很多家长,尤其是婴幼儿家长的内容。
一、主要监测指标1.体重:评估近期儿童营养状况。
2.身高(身长):直接反映身体非脂肪组织的增长,与长期营养和遗传关系密切。
3.头围:反映头颅大小和脑的发育程度。
4.上部量、下部量及顶臀长(坐高):反映身材匀称度。
二、体格生长评价的内容1.生长水平:某个时间点的单项监测值与参考人群值比较,即该儿童此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水平,能较准确的反映目前的体格生长情况,而不能代表生长变化过程。
2.生长速度:对某项指标进行定期、连续测量,获得某个年龄段的趋势,并且通过比较两个连续测量值的差值,与同年龄的数值相比,得出评估结果(正常、加速、增长不足、不增甚至下降)。
定期体格测量是生长速度评价的关键。
3.匀称度:体型匀称度(反映体型发育的比例关系,≤2岁,体重/身长;>2岁,BMI),身材匀称度(坐高/身高,反映下肢的发育情况)。
三、统计学表示方法这一部分有很多家长都很疑惑,自家孩子的数据有了,正常值范围有了,怎么看待呢?1.标准差法:以平均值为基准值,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一些图标中标记的加减2SD)范围内是正常的。
2.百分位数法:以中位数为基准值,以第3-97百分位数(p3-p97表示)为正常范围。
四、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试讲不同年龄的体格生长参考值按照百分位数法或者Z值绘制成曲线图,简便直观的了解儿童的生长水平,并能连续追踪获得儿童的生长轨迹,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现象。
以目前比较常见到的首都儿科研究所绘制的生长曲线表为例,其中绘制了7条曲线,依次代表第3、10、25、50、75、97百分位数,前面提过p3-p97是正常范围。
1.无论哪个年龄段,低于p3或者高于p97,都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2.不要过分追求指标在中位线附近浮动,孩子停留在自己的百分位数区域即可。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生长监测内容提要:1.熟悉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以及儿童体格发育的规律;2.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的体格发育偏离的评价;3.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用的指标以及利用监测图评价儿童生长发育。
对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是妇幼保健部门的日常工作,也是妇幼保健工作者一项基本技能。
准确地对体格发育指标进行测量,选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运用地区、全国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矮小、低体重、超重与肥胖等体格发育偏离。
第一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发育(growth and development)贯穿于儿童期乃至人的一生。
生长(growth)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机体各组织、器官在体积、重量和长度方面的增加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机体生理功能以及心理功能的成熟与完善,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称之为发展。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和前提,发育寓含于生长之中。
发育儿科学将生长与发育连用,或用发育一词代替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生长,可称之为身高、体重发育;但不用生长代替发育,如不能把心理发育或语言发育称为心理生长或语言生长。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两个方面,广义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生理和运动能力等多个方面。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是指外部形态发育,可用人体测量指标来反映。
一、体格测量指标及其意义体格发育有很多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包括纵向测量指标、横向测量指标和重量测量指标。
(1)纵向测量指标:身高(3岁以后)、身长(3岁以前)、坐高(3岁以后)、顶臀长(3岁以前)、上肢长、下肢长、手长、足长等。
意义: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系统的生长有关。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
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它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过程。
(2)横向测量指标:包括围度测量指标和径长测量指标。
常用的围度测量指标有: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大腿围和小腿围等。
常用的径长测量指标:肩围、骨盆围、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头前后径和左右径等。
(3)重量测量指标:目前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可应用的重量测量指标为体重。
对体格测量指标的选择还需依据年龄和研究目的。
婴幼儿时期为了筛查小头畸形和脑积水等常需测量小儿的头围;观察婴幼儿的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需测量胸围。
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需测量身高和体重。
二、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1.身长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足跟、骶骨和胸椎与身高计保持接触(以使婴幼儿维持身体直立位),需卧位测量头顶点至足底距离,称之为身长。
测量婴幼儿身长用量床,两边可嵌钢尺以示刻度。
测量时需要两人,儿童仰卧,助手将儿童扶正,头顶抵量床头板;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双膝,时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足跟。
以cm为记录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注意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钢尺刻度误差不超过0.1cm(可用标准直钢尺校正)。
2.身高表示站立时头、颈、躯干和下肢的总高度。
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外界生活条件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身高具有这种性质,外界生活条件的改善或恶化,必须经过长年累月才可能影响身高。
身高常用身高坐高计测量。
儿童取立位姿势,两眼平视,胸廓稍挺起,腹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足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度。
足跟、臀部和两肩胛间三个部位同时靠身高坐高计立柱。
移动滑测板,使之轻抵颅顶点,测量者平视,记录身高,以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如某4岁3个月的男童身高为104.5cm。
两次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立柱的刻度误差每1cm不超过0.1cm(可用标准直钢尺校正)。
3.坐高与顶臀长坐高指儿童处于坐位时的头顶点至坐骨结节的高度。
3岁以下儿童测量头顶点至臀部高度,称之为顶臀长。
身长或身高减去顶臀长或坐高即为下肢长度。
顶臀长用量床测量,需有1人协助,协助者固定儿童头部于正中位,测量者左手提儿童下肢,膝关节屈曲,大腿垂直。
测量者右手将底板紧贴儿童骶骨,读取读数,用cm位单位记录,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刻度误差每1cm不超过0.1cm,两次测量误差小于0.5cm。
儿童身高(身长)、坐高(顶臀长)等纵向指标的生长称之为线性生长。
4.体重体重反映了身体各部分、各种组织重量的总和,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和水分占主要成分。
在构成体重的各成分中,骨骼发育受遗传因素影响大,发育趋于稳定,儿童肌肉、内脏变化居中,而水分和体脂变化最为活跃。
因此,体重可呈双向变化。
体重的下降。
可由远期或近期营养造成。
研究还表明,体重下降可预示群体中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及有阻碍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存在。
新生儿和婴儿体重的测量误差比身高小,此期体重可有效地反映营养状况。
低出生体重(low birthweight, LBW)是指出生体重低于2 500g。
低出生体重不仅反映了胎儿在宫内营养不良,也与早产有关。
而早产与孕期感染、妊娠并发症、宫颈、胎膜、胎盘、生活方式(如吸烟、吸服可卡因等)和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因而,LBW发生率也是妇幼保健服务指标之一。
新生儿测量体重需要运用婴儿磅秤或特制地杠杆称,最大载重量10kg;适用于1个月~7岁儿童磅秤最大载重50kg,误差不超过50g;适用于7岁以上儿童用磅秤,最大载重100kg,误差不过100g。
误差测量可用标准大砝码。
结果记录用kg位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体重测量前应校正零点(不再零点应调节校正螺丝),校正灵敏度(用100g砝码)和测量误差。
被测量地儿童应脱去外衣、鞋帽,去除内衣重量。
也可由大人抱着婴儿称量,然后减去成人和婴儿所穿衣服重量。
5.头围头围稳定,变异系数最小。
新生儿头围大于胸围,随着月龄增长,胸围超过头围。
头围与胸围交叉所在的月龄大小成为评价婴儿营养状况的方法之一。
头围与颅内容物和颅骨发育有关。
前囟由额骨、顶骨的骨缝构成,出生时斜径约2.5cm,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
后囟由顶骨与枕骨缝构成,呈三角形,在出生时或出生后2~3个月闭合。
佝偻病、脑积水、地方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可致囟门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可致前囟饱满;严重脱水或营养不良,可致囟门凹陷。
头围表示头颅的围长,间接反映颅内容量的大小。
测量者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左侧眉弓上缘回到起点。
结果用cm表示,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测量时,软尺紧贴头皮,左右对称。
6.胸围胸围是胸廓的围长,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1~2cm,1周岁时与头围大致相等,形成交叉,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胸围测量时,3岁以下婴幼儿取仰卧位。
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需要两人进行,测量者立于儿童的前方或后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儿童胸前左乳头下缘,右手将软尺从右侧绕过胸后壁,经左侧回到零点。
协助者双手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下角下缘,可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记录儿童平静呼吸时中间读数,用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7.上臂围上臂围是指上臂正中位的肌肉、脂肪和骨骼的围度。
在儿童期,肌肉和骨骼围度上的差异相对稳定,脂肪多少影响上臂围变化。
因此,可以用上臂围值间接反映脂肪变化来估计营养状况。
上臂围测量方法简便,一般母亲都能够掌握,但它不想体重那样较为敏感地反映营养地变化。
一般认为,1~5岁儿童上臂围变化不大,如我国1~5岁组男童上臂围为(15.5±1.0)cm,可初步以13cm作为界值,低于13cm作为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
上臂围测量用软尺,被测量者双手臂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左臂肩峰点至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绕上臂一周,以cm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
8.皮脂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简称皮脂厚度)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皮脂厚度可用X线照片、超声波、皮脂卡钳等。
皮脂卡钳(皮脂厚度计)测量儿童的皮下脂肪厚度最为简单和安全。
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有(1)腹壁皮脂厚度:取锁骨中线与脐平线交界点,测量者用左手拇指与示指与测量点左右分开3cm,沿躯干长轴平行方向捏起皮下脂肪,右手拿皮脂卡钳,张开钳口,在距手捏点下1cm 处夹住皮下脂肪,读取刻度盘指针所指读数。
单位用mm,记录到小数点后1位;(2)背部皮下脂肪:取左侧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下脂肪,左手拇指与示指捏起时与脊柱呈45度。
(3)上臂皮脂厚度:在左侧上臂肩峰点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测量皮脂厚度,皮的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三、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一)体格发育的总规律1.体格发育的一般规律A.头尾规律: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头部生长快于躯干和四肢。
2个月的胎儿头长为身长的1/2,出生时为身长的1/4,而成人头长为身长的1/8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比例见图。
这种发育规律称之为头尾发展规律。
B.近侧发展律:在婴儿期,儿童体格发育表现形式之一为躯干的生长先于四肢,四肢的近端生长先于远端,称之为近侧发展规律。
C.向心律:在青春期,青少年身高发育遵循由足至小腿、大腿再到躯干的发育规律。
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生长发育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连续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时刻在进行着,但是在不同时期(年龄阶段)各器官组织生长快慢不同。
脑细胞的发育主要是在6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脑细胞在6岁以后就不发育了,6岁后甚至一生我们的脑细胞都在不断地发育成熟,只是其发育的速度减慢。
生后体重和身高有两个突增时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也并不是说在儿童期的其它时期我们的身高体重就不在增加。
3.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是以同一样的速度和同一情况进行,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在6岁以前发育最快,特别是3岁以前。
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青春发育期以前,生殖系统一直处于幼稚期,到了青春发育期我们的生殖系统开始加速发展,在短短的10年左右我们的生殖系统便发育成熟。
我们的淋巴系统到12岁左右发育到人一生的最高峰,随后我们的淋巴组织开始缩小,所以,在12岁时我们可以触及儿童颌下淋巴结节和腹股沟淋巴结,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在8岁之前或20岁以后还能触及淋巴结则是一种异常情况。
4.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在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有的时期快,有的时期慢。
因此生长发育速度呈曲线呈波浪式。
从胎儿到成人,我们的全身大多数器官有两次生长突增的高峰,第一次在胎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初期。
5.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如遗传、环境、营养、教养、性别等的影响,可产生相当范围的个体差异。
(二)体格发育的年龄特征1.身高/生长出生(妊娠10个月)达50cm,是人的快速发育时期,其中50%以上在妊娠中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