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主权的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七章领土法第一节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一、领土的概念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和地下层。
二、领土主权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国家领土主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领土所有权(二)领土管辖权(又称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主要内容和标志)(三)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第二节国家领土的构成一、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领土是由领陆、领水、领空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等四部分组成的立体结构。
(一)领陆1、领陆是指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包括岛屿。
2、世界上没有无领陆之国。
3、领陆因调整边界、买卖、交换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更,附属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及底土也随之变更。
(二)领水1、领水是指一国领陆之内的水域和与其陆地边界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2、一国的内水和领海构成领水。
3、内水指国家领陆之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所有水域,领海指邻接一国陆地和内水(内海),并处于该国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三)领陆及领水的底土(四)领空二、内水(一)内水的概念及法律地位概念:内水是指陆地领土之内的水域和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包括一国境内河流及其河口与港口、运河、湖泊、封闭性海湾和内海峡等。
法律地位:沿海国对其内水拥有与领陆相同的领土主权。
(二)河流(内河\界河\多国河流\国际河流)1、内河:从河源到河口完全流经一国领土的河流。
2、界河:流经两国之间作为两国领土分界线的河流称为国界河流。
(1)界河分属于两岸国家,沿岸国各对分界线的一侧水域行使管辖权。
(2)双方的船舶一般都可在航道上自由航行。
(3)对于界河河水的使用、捕鱼及河道的管理和维护事项,由沿岸国通过协议解决。
(4)界河不论是否通航公海,一般不对他国船舶开放。
3、多国河流:流经两个以上国家领土的河流称为多国河流。
(1)多国河流的沿岸各国对流经其领土的一段水域拥有主权和行使管辖权。
(2)但沿岸国在行使主权或管辖权时须尊重其他沿岸国的利益。
第七章领土法7.1 复习笔记一、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1.领土的概念(1)领土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与地下层。
(2)领土的重要性领土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领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社会意义上,领土是国家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意义上,领土是国家权力自由活动的天地。
国家在自己的领土内可以充分独立而无阻碍地行使其权力,排除一切外来的竞争和干涉。
2.领土主权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国家领土主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领土所有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资源拥有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永久权利。
(2)领土管辖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物和事,拥有排他的管辖权。
这种管辖权是以领土为基础的,所以,又称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
领土管辖权是排他的,受国际法规范的限制。
(3)领土主权不容侵犯一国未得到他国准许,不得派遣军队、军舰或警察进入或通过别国领土,不得在外国领域内行使管辖权,更不得侵占、掠夺别国的领土。
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重要标志,是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最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1.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领土是由领陆、领水、领空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等四部分组成的立体结构。
领水附属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则附属于领陆和领水。
(1)领陆领陆指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包括岛屿。
领陆因调整边界、买卖、交换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更,附属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及底土也随之变更。
(2)领水领水是由一国的内水和领海等构成的全部水域。
一国的内水是指国家领陆之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所有水域。
领海是指邻接一国陆地及其内水(内海),并处于该国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沿海国对其领海行使领土主权附有一定的条件,根据国际法,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3)领陆及领水的底土领陆下面的底土与领水下面的底土同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又称地下领土。
论述对领土主权的限制制度领土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领土以及领土内部事务享有最高权力和控制权的原则。
然而,为了确保国家之间的和平与稳定,现代国际秩序对领土主权设立了一定的限制制度。
这些限制制度包括国际法、多边条约、人权保护以及国际制裁等。
首先,国际法作为对领土主权的限制制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法规定了国家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包括了对领土主权的一系列规定。
例如,联合国宪章宣示了国家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以及领土完整的原则。
这一原则限制了国家在其他国家内部事务上的干预,并要求尊重其他国家的领土完整。
此外,国际法还规定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机制,如国际司法机构和国际仲裁。
其次,多边条约也是限制领土主权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通过签署和履行多边条约来实现共同利益的保护和促进。
在一些领域,国家必须放弃一部分领土主权以参与国际合作。
例如,气候变化领域的《巴黎协定》要求各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以保护全球气候系统;海洋法公约则规定了各国在海洋利用和保护上的义务和责任。
这些条约限制了国家在自身领土范围内的自由行动,但使之成为国际规范的一部分。
第三,人权保护也对领土主权的限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人权法设立了一系列保护个人权利的准则,对国家行为进行约束。
一方面,国家不能在其领土内侵犯人权,否则将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和谴责。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有责任对于人权侵犯进行干预和制裁。
这些人权保护的机制和规范对国家的内政和领土主权产生了重要影响,要求国家为其公民提供基本的人权保障。
最后,国际制裁也是限制领土主权的一种手段。
当国际社会认为一些国家的行为违反了国际规范或威胁到国际和平与安全时,其他国家可以对该国实施制裁措施。
比如,联合国安理会可以通过决议对一些国家实施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制裁,以迫使该国改变其行为。
这种制裁措施限制了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自由,迫使其遵守国际规则和准则。
综上所述,现代国际秩序通过一系列的限制制度对领土主权进行了限制。
名词解释领土主权国籍法的渊源
领土主权: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本身以及领土范围内的人和物所具有的最高权力,其内容包括所有权和管辖权两个方面。
国家对领土的所有权意味着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资源享有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权力。
国籍: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个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表明一个人同一个特定国家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是国家行使属人管辖权和外交保护权的法律依据。
(1)[nationality;citizenship]
(2)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
(3)指飞机船只等属于某个国家的事实或状态
引证解释
国家的典籍;史籍。
《北史·李彪传》:“今求都下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官给事力,以充所须。
”唐元稹《为萧相谢追赠祖父祖妣亡父表》:“臣祖臣父,或勋或贤,义着族姻,名书国籍。
”
指个人具有的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
指飞机、船只属于某个国家的关系。
法的渊源:法的渊源,简称法源,基本含义是法的来源或法的栖身之所。
法的渊源一词法源于欧洲大陆古罗马的Fontes iuris,普遍使用法的渊源一词的是英美法系的学者。
法的渊源是法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传统法的渊源理论中,认为法的渊源可以指:实质渊源,法源于自然理性还是君主意志;效力渊源,法产生于立法机关还是其他机关;材料渊源,法的制定是源于习惯还是外国引进;形式渊源,法来自制定还是习惯以及历史渊源,引起法产生的历史事件等。
领土和领土主权(一)领土的构成国家领土是指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及附属的特定上空。
它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四部分组成。
1.领陆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领陆是国家领土最基本的部分,是领土其他部分的依附。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领陆的国家。
2.领水是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内水和领海。
内水包括国家领陆内的水域(或称内陆水)和沿海岸的内海。
内水与领海的区别在于:外国船舶未经允许不得进人内水,但可以在领海中享有无害通过权(内海和领海的内容在下面海洋法中介绍)。
3.领空是领陆和领水上方一定高度的空间。
领空完全受国家主权的支配。
它的高度界限国际法中尚没有确定(相关问题将在外层空间法中介绍)。
,4.底土是领陆和领水下面的部分,理论上一直延伸到地心。
国家对于底土及其中的资源拥有完全主权。
(二)领土主权领土作为国家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国主权行使的空间和对象。
国家的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指国家对领土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利。
包括两方面内容:(1)对领土的所有权或领有权。
国家对其领土享有拥有、使用和处分的最高权。
(2)国家享有排他的领土管辖权。
指国家对在领土范围内的人、物及事件行使属地管辖权。
相互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一方面表明领土主权不可侵犯,另一方面表明一国领土主权的行使不能损害别国的领土主权。
国家在行使领土主权时,应遵守有关国际法规则或条约义务的规定。
这一点在国家利用边境领土以及某些特定水域上尤为重要。
(三)领土主权的限制国家对其领土具有排他的领土主权,但是H家间可以通过国际法或国际条约对领土主权加以若干限制。
领土主权的限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或者大多数国家的一般性限制。
这种限制是各国相互尊重主权的要求或旨在相互和平合作而自愿承担的。
如国家在其领土上行使主权时,不得损害邻国的利益;外国商船享有无害通过一国领海的权利;外交官在接受国内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等等。
领土主权的含义
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的、排他的权力,称为领土主权。
领土主权包含三个意义:
(一)领土不可侵犯。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和范围,任何国家不得侵犯他国的领土,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享有属地管辖权。
国家对于在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或事件(享有外交特权或豁免者外)均有管辖权。
(三)国家对领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的、排他性的主权,非经该国同意,任何国家或任何个人都不得加以侵犯。
国家行使领土主权,本来是绝对和排他的。
但在实践中,领土主权常受到某些由国际惯例和条约规定的义务的限制。
(一)受国际惯例的限制:
1.国家在利用边界河流、多国河流的时候,或在利用其边境土地的时候,不应损害邻国的利益。
2.国家在开发和利用其海域资源的时候,应考虑他国在该海域的传统权利,不应加以侵犯。
3.国家领海、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应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
(二)受条约的限制:
1.租借。
一国根据条约把部分领土租给他国使用。
2.共管。
共管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某块土地共同行使主权。
3.国际地役。
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或全部领土提供给他国为某种目的而永久使用,因此,亦称为国家地役,这里国家属地最高权受到的一种特别的限制。
国际地役根据条约产生,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它的客体只能是一国的领土(包括领陆、领空、领海及底土)。
国际地役可依其性质分为积极地役和消极地役。
积极地役是指允许他国在其境内从事某种行为。
消极地役是一国承担条约义务不在其领土上行使某方面的属地最高权。
国际法中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国际法是国际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法律体系,它在国家间的交往和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是国际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保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保障。
本文将从主权和领土两个方面来探讨国际法中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
一、主权的含义与原则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和自主决策的权力和权益。
在国际法中,主权被视为国家的核心概念。
主权原则要求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平等地位,并自由决定其内外政策,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际法中的平等和互不干涉原则。
二、领土完整的含义与原则领土完整是指国家的领土在其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统一和完整。
在国际法中,领土完整原则要求国际社会尊重和维护各国的领土完整,禁止武力侵犯、领土割让和领土不可用于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或威胁。
这一原则体现了国际法中的和平与稳定原则。
三、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的重要性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基石,对于各国的权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保护了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权。
每个国家都有权自主决定其内外政策,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这有助于维护各国的国家尊严和自主权利,促进国家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
其次,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维护了地区与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通过禁止武力侵犯和领土割让,国际法保护了国家的领土安全和领土完整。
这有助于避免领土争端和冲突,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第三,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发展。
在国际法的框架下,各国可以开展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四、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的限制与冲突尽管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实施也受到一些限制和冲突。
首先,国家间的权力平衡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限制了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的实施。
各国间的实力差距和利益冲突可能导致丧失领土完整的情况,并使得国际法的实施受到挑战。
领土和领空的概念和区别
领土和领空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要素。
这两个概念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的区别如下:
1. 领土:领土是指一个国家统治和行使主权的实体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领土包括陆地和内陆水域。
国家通过对领土的控制和管辖来维护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性。
领土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域,如省、州、县等。
2. 领空:领空是指国家在地球上的空中范围,是国家主权的延伸。
一般来说,领空的范围从地面向上延伸到外层空间,包括了低空、中空和高空。
国家通常有权在自己的领空内进行各种活动,如飞行、气象观测、监视等。
国际空域是指没有被任何国家主张主权或控制的领空区域,也称为公海空域。
区别:
1. 领土是国家实体的空间范围,而领空是国家在空中的统治范围。
2. 领土通常指的是国家的陆地和内陆水域,而领空则是指国家的空中范围。
3. 领土主要涉及国家对于土地上资源的利用和主权行使,而领空主要涉及国家对于空中资源的利用和主权行使。
4. 领土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和保护,而领空在国际法中也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和原则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领土主权的限制制度引言领土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其领土及其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享有完全控制和管理的权力。
然而,由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对于维护和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的共同责任,领土主权并非绝对无限的。
为了平衡各国之间的利益,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限制和规范领土主权的制度。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对领土主权的限制制度,包括国际法、联合国宪章、条约与协议、人道主义干涉、反恐等。
国际法国际法是规范各国行为的准则体系,也是限制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规定,所有成员国应遵守宪章并解决争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此外,《联合国宪章》还规定了不干涉内政原则,即禁止一个国家干涉其他国家内部事务。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领土争端解决的具体条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等,它们通过规定领土争端解决的程序和原则,限制了国家对领土主权的行使。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法律文件,对领土主权的限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规定,成员国应遵守宪章并解决争端通过和平手段解决。
这一原则旨在防止国家之间因领土问题而使用武力或其他强制手段。
此外,《联合国宪章》还设立了安全理事会,负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武力行动等,以限制某些国家对领土的非法占有或侵犯其他国家主权的行为。
条约与协议各种条约与协议也对领土主权进行了限制。
例如《巴黎和约》、《柏林会议公约》等都涉及到对于欧洲各国领土重新划定和分配的规定。
这些条约和协议通过国际共识和协商,限制了国家对领土主权的行使。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条约和协议,如《南极条约体系》、《北极理事会宣言》等。
这些条约和协议旨在保护南极、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并限制各国对这些地区的开发与利用。
人道主义干涉人道主义干涉是指国际社会为了保护人权、防止种族灭绝等重大人道主义危机而采取的干涉行动。
领土名词解释
领土名词解释
1、国土:指国家领土,包括其以海洋和大陆的自然边疆以及其人口和社会组织建立的行政边界,也包括该国在其他国家领土上的领土。
2、领土:指一国以其内政法律为基础,位于其国家边界以内(包括陆地和水域)的地域,这个地域可以是一个大陆或一个岛屿,也可以是由它们组成的更大的地域。
3、领土主权:指一国对其领土的政治主权权利,是一国最重要的政权,具有主权的国家可以在其领土内实施所有的法律,并有权采取决定性行动。
4、海洋主权:指一国对其领海内的海洋资源的主权权利,这些海洋资源包括其表层水域和海底资源,其中包括海洋生物、油气和矿物资源等。
5、领海:指一国的领土以外的海域,也就是一国的海域界线,是由国际公认的不可侵犯的领土。
6、空域:指一国在其空中的领土,它以其领土的立场为基础,将其领土上空的空域定义为该国的空域,具有主权的国家可以在其空域内实施所有的法律,并有权采取决定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