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政治纲要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知识点逻辑记忆图[1]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
201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上编综述及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指导(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 洋务运动的兴衰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 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与建立民国武昌起义。
封建帝制的覆灭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长征的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六)中华民族的杭日战争1.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考点考点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危机1、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3、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弱政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机构膨胀经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思想文化: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军事:军力衰败,不堪一击,军备废弛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时期到清王朝结束考点2 列强的侵略1、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1894年和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加深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到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2、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签订了《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3、掠夺财富,制造惨案: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4、经济掠夺:外国列强多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5、文化渗透:基督教早中国设立最大的出版社(广学会)机构,发行期刊《万国公报》6、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考点3 社会性质的演变1、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民族大众的矛盾2、阶级变化1、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2、工人阶级: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产生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洋务派官僚开办的企业,本国民族资本企业3、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联系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联系: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阵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课程考试内容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 军事侵略2. 政治控制3. 经济掠夺4. 文化渗透(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 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度对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1.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2.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2. 民族意识的觉醒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第二讲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知识要点1.资本帝国主义侵华方式(或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P20)3.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日本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江东六十四屯惨案:1900年,俄国在东北制造。
(P20)4. 1849年,,葡萄牙武力强占澳门半岛。
(P21)5.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条约: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等,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沙俄共占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P21)6.日本占领中国台湾: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去,1945年抗日战争后归还。
(P21)•7。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山东为势力范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长城以北为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山东威海卫和香港新界,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为历史范围;日本:福建为势力范围。
(P21)8.租界:1845年,英国在上海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和外国侵略中国的据点。
(P21)9.《马关条约》,对日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对外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近10亿两.近代史上中国对外赔款数额最大一次。
(P22)10.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
(P22)11.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到1908年,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
(P24)12.<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P25)13.<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人在华办工厂(P2714.外国在华银行: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枢纽;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1845年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英国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 (P27)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由昌盛转向衰落、固步自封,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①经济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③文化上,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与佛教、道教等相互吸收、融合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统治者吸收法家思想,实行专制统治。
④社会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①14世纪至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起来。
⑤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中国社会的两个根本性的变化①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②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②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3)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和支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