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 格式:pdf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31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02 术语 (1)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3。
1 绿道功能 (2)3。
2 绿道组成 (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4。
1 绿道分级 (4)4.2 绿道分类 (4)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5.1 规划设计原则 (5)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
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2)7.1 绿道游径系统 (12)7。
2 绿道绿化 (15)7。
3 绿道设施 (16)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2)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3)1 总则1。
0。
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
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2。
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1 规划设计原则.....................................................................................................................................5.2 规划设计成果..................................................................................................................................... 6绿道选线............................................................................................................................................6.1 基本要求.............................................................................................................................................6.2 分类选线.............................................................................................................................................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7.1 绿道游径系统.....................................................................................................................................7.2 绿道绿化.............................................................................................................................................7.3 绿道设施.............................................................................................................................................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02 术语 (1)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3.1 绿道功能 (2)3.2 绿道组成 (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4.1 绿道分级 (4)4.2 绿道分类 (4)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5.1 规划设计原则 (5)5.2 规划设计成果 (5)6绿道选线 (8)6.1 基本要求 (8)6.2 分类选线 (9)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0)7.1 绿道游径系统 (10)7.2 绿道绿化 (13)7.3 绿道设施 (14)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19)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0)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5.1 规划设计原则 ..........................................5.2 规划设计成果 .......................................... 6绿道选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导则(试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2014.3工程名称: 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导则(试行)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李 明 组长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吴桂和 副组长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新立 成员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处长胡厚国 成员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赵新泽 成员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处长主编单位: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 城乡规划甲级 [建]城规编第(081055)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 A134002402审 定: 胡厚国 院长 教授级高工 注册规划师审 核: 徐涛松 所长 教授级高工 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卫 超 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参加人员: 程 俊 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 全 煜 工程师卢明慧 助理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范 卉 助理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殷 殷 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周 炜 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朱 晗 助理工程师 硕士研究生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编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项目负责人: 黄成林 院长 教授参加人员: 张云彬 主任 教授陈永生 主任 副教授 李春涛 副主任 副教授 王嘉楠 副教授 博士 管 欣 副主任 硕士 刘 慧 支部书记 硕士 张前进 讲师 博士 李莹莹 讲师 博士 项目顾问:朱坚平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 教授级高工 陆祖仁 高级工程师 杨志恒 芜湖市住房和城乡建委 高级工程师 梁莉莉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总工 高级工程师 许克福 马鞍山市园林管理处书记 教授级高工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前言 (1)第一章 总则 (2)第二章 城镇绿地规划设计 (4)一、城镇绿地规划 (4)二、城镇道路绿地设计 (5)2.1总体规定 (5)2.2道路绿地分类规定 (6)2.3城镇出入口道路绿地设计 (12)2.4城市高架桥绿化 (13)2.5道路绿地案例解析 (14)三、河道绿地设计 (25)3.1总体规定 (25)3.2河道陆域绿带 (26)3.3河道驳岸 (26)3.4水域 (27)3.5河道绿地案例解析 (29)四、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设计 (33)4.1居住区附属绿地 (33)4.2单位附属绿地 (34)4.3居住区单位附属绿地案例解析 (35)五、公园绿地设计 (37)5.1总体规定 (37)5.2绿化配置 (37)5.3竖向 (39)5.4水体 (39)5.5建筑与构筑物 (40)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6街头游园设计 (40)5.7公园绿地案例解析 (42)六、生态林地设计 (49)第三章 树种分区 (52)一、淮北平原地区 (52)1.1主要树种 (52)1.2一般树种 (52)1.3慎用树种 (52)1.4忌用树种 (53)二、江淮丘陵地区 (53)2.1主要树种 (53)2.2一般树种 (53)2.3慎用树种 (54)2.4忌用树种 (54)三、大别山丘陵山地区 (55)3.1主要树种 (55)3.2一般树种 (55)3.3慎用树种 (56)3.4忌用树种 (56)四、皖南丘陵山地区 (56)4.1主要树种 (56)4.2一般树种 (56)4.3慎用树种 (57)4.4忌用树种 (57)第四章 绿地施工 (58)一、施工前准备 (58)二、土壤、地形标准 (58)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三、苗木质量标准 (59)四、苗木土球和树穴标准 (59)五、苗木施肥、种植标准 (59)六、苗木固定、支撑标准 (60)七、苗木修剪标准 (61)八、验收标准 (61)九、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62)十、质量监督标准 (63)第五章 绿地养护 (64)一、绿地、设施管护标准 (64)二、喷淋浇水标准 (64)三、修剪标准 (64)四、补植标准 (65)五、开盘、施肥标准 (65)六、病虫害防治标准 (65)七、应急抢险标准 (66)第六章 附则 (67)一、术语 (67)1.1设计术语 (67)1.2绿化种植工程术语 (68)二、安徽省园林设计文件标准 (69)2.1设计范围 (69)2.2规范性引用文件 (69)2.3园林设计内容 (69)2.4深度要求 ............................................................................................... 70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前言为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强省建设,安徽省政府提出从2014年至2020年,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省全面实施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02 术语 (1)3 绿道功能与组成 (2)3.1 绿道功能 (2)3.2 绿道组成 (2)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4.1 绿道分级 (4)4.2 绿道分类 (4)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5.1 规划设计原则 (5)5.2 规划设计成果 (5)6绿道选线 (8)6.1 基本要求 (8)6.2 分类选线 (9)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0)7.1 绿道游径系统 (10)7.2 绿道绿化 (13)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 绿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手段。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 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 以期为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城市中一种绿色的、线性的、多功能的、连续的、开放的、公共的、自然的、景观的和文化的线性公园设施。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征, 绿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交通绿道: 主要用于步行、骑行和运动的绿道, 通常连接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公共设施。
2.自然绿道: 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3.文化绿道:主要用于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中有意义的文化景点。
4.休闲绿道:主要用于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设施。
二、绿道设计的原则1.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道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绿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改善。
3.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绿道应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 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绿道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景观和文化元素, 打造有特色的绿道。
4.强调多功能性绿道应具有多功能性,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绿道的多功能性, 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 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5.考虑社会安全绿道应考虑社会安全问题, 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绿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 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5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3 绿道功能与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绿道分级4.1.1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合肥市城市道路设计导则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合肥市的城市道路设计导则,这导则啊,就像是城市道路的“魔法指南”。
你想啊,城市的道路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遍布各个角落。
这导则呢,就是要让这些“血管”既通畅又美观。
它就像是一个超级严格的造型师,对着道路说:“你呀,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还得实用,就像明星走红毯,既要好看又要能走得稳。
”比如说,道路的宽度那可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不能太窄像根面条,不然车都挤成一堆,那场面就像一群蚂蚁争着过独木桥;也不能太宽像个大广场,不然走在路上都觉得自己好渺小,像个小蚂蚁在大沙漠里。
道路的绿化就更有趣了。
它像是道路的绿色披风,导则要求这披风得披得恰到好处。
不能只有几棵小树苗在那瑟瑟发抖,像几个孤独的士兵守着大片空地;而是要有层次,像一个精心制作的蛋糕,有高大的树木当顶层,中等的灌木是中间层,低矮的花草是底层,这样一路走过去,就像在逛一个绿色的梦幻王国。
还有那交通标识,简直就是道路上的“交通小导游”。
按照导则,它们得清晰得像大白天的太阳,不能模模糊糊的,不然司机就像在迷雾里找路的探险家,一不小心就迷失方向,那可就乱套了,汽车可能会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路口的设计呢,就像是在安排一场盛大的舞会。
各个方向的车和人都要在这个小舞台上有序地表演。
导则规定了舞步的规则,不能让车和人互相挤来挤去,不然就像一群人在舞池里打架,乱成一锅粥。
路灯也很关键呀,它们是道路的“光明使者”。
不能太昏暗,不然晚上走在路上就像走在鬼屋一样胆战心惊;也不能太刺眼,不然眼睛都要被闪瞎,就像直视太阳公公一样难受。
排水系统在导则里也是个重要角色,它就像道路的“小清洁工”,下大雨的时候得迅速把水带走,要是不行,道路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汽车都能当船开了,那可就滑稽又麻烦啦。
人行横道就像道路给行人的“安全小通道”,得让行人走得安心,就像在自己家客厅散步一样自在,而不是在车流中玩“生死时速”。
总之呢,合肥市的城市道路设计导则就是要把道路打造得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既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又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迷人。
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设技术导则资料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8月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程序 (6)3.1一般规定 (6)3.2项目立项 (6)3.3规划设计 (7)3.4绿色施工 (8)3.5运营管理 (8)4.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内容 (9)4.1一般规定 (9)4.2总体规划 (9)4.3控制性详细规划 (9)4.4专项规划 (10)5.绿色经济 (11)5.1一般规定 (11)5.2碳排放 (11)5.3水耗 (12)5.4环保投资 (12)5.5产业发展 (13)6.城区规划 (14)6.1一般规定 (14)6.2场地选择 (14)6.3文化遗产 (14)6.4土地开发利用 (15) 6.5街区开发 (16)6.6公共服务设施 (17)7.交通 (18)7.1一般规定 (18)7.2公共交通 (18)7.3慢行交通 (19)7.4绿色交通 (20)7.5停车管理 (20)8.建筑 (22)8.1一般规定 (22)8.2建筑特色 (22)8.3绿色建筑 (22)8.4建筑节能 (23)8.5建筑节材 (25)8.6绿色施工 (25)8.7建筑管理 (26)9.能源 (28)9.1一般规定 (28)9.2能源综合利用 (28) 9.3清洁能源利用 (29)9.4能源监管 (30)10.水资源 (31)10.1 一般规定 (31) 10.2 水资源综合规划 (31) 10.3 水资源节约 (33)10.4 水质安全 (34)11.生态环境 (35)11.1 一般规定 (35) 11.2 大气环境 (35)11.3 水域环境 (36)11.4 声环境 (36)11.5 土壤环境 (36)11.6 微气候环境 (37)11.7 景观绿化 (37)11.8 道路遮荫 (38)12.固体废物 (40)12.1 一般规定 (40)12.2 垃圾减量化 (40)12.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 (41)12.4 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 (42)13.信息化 (43)13.1 一般规定 (43)13.2 城区信息化 (43)13.3 社区信息化 (43)14.绿色人文 (44)14.1 一般规定 (44)14.2 绿色社区 (44)14.3 知识宣传 (44)14.4 社会保障 (44)14.5 公众满意 (45)附录A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技术导则使用说明 (46)附录B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程序 (47)1.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安徽生态强省建设精神,探索以绿色、低碳、生态为理念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加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范和指引,制定本导则。
目录1 总则 (1)2 城市绿道的涵义和功能 (2)2.1 城市绿道的涵义 (2)2.2 城市绿道的功能 (2)3 城市绿道的分类和组成 (3)3.1 城市绿道的分类 (3)3.2 城市绿道的控制范围 (3)3.3 城市绿道的组成 (4)4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5 城市绿道设计 (7)5.1 城市绿道系统配置与管制要求 (7)5.2 绿廊系统 (8)5.3 节点系统 (12)5.4 慢行道系统 (13)5.5 服务系统 (15)5.6 交通衔接系统 (16)5.7 基础设施 (18)5.8 标识系统 (19)1 总则1.1 为指导全省绿道工作,便于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绿道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重点处理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环节的关键问题,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是实施安徽省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技术规定,适用于本省各级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
1.3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1.4 城市绿道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
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1.5 本导则中的各有关控制技术指标为最低指标,在实施中各地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降低;同时城市绿道的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安徽省以及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6 本导则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城市绿道的涵义和功能2.1 城市绿道的涵义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城市近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及其它绿地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规划建成区内的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以及各类城市绿地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