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案设计:用音乐课程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用音乐课程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弹琴姑娘》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童真的歌曲,旋律优美,表达出小女孩的喜悦和快乐。
在课堂中,通过让孩子自主演唱、齐唱、分音符唱等方式,培养孩子音乐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唱出歌曲《弹琴姑娘》。
2.学生能够认识、记忆歌曲中的音符和节奏。
3.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表现出歌曲中的情感。
4.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想象和创意,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唱歌曲《弹琴姑娘》,掌握歌曲中的音符和节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唱法:让学生听老师示范唱歌后,跟唱,集体齐唱,小组分段唱等方式。
2.视听法: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看视频,并跟着视频唱歌。
3.创新法: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个小组唱歌表演内容,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初识歌曲在听歌曲前,教师介绍歌曲的大意和演唱者,提前引入背景。
2.唱歌练习(1)先由老师示范唱歌,在学生安静的环境中,让学生听老师唱歌。
(2)让学生齐唱,初唱全曲。
(3)把全曲分段,分段唱。
(4)进行小组唱,分角色唱。
(5)单独学生演唱。
(6)小组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演唱经验。
3.加强记忆(1)学生分组唱,能够自由演奏、即兴唱。
(2)学生可以模仿自己编写的歌曲。
4.创意表演(1)让学生自行组建小组,自己编排唱歌内容,在现场表演前进行排练。
(2)小组表演结束后,全班评比,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唱歌情况和课堂测试,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评估学生在表演中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3.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自我认知。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地制宜,让学生喜欢。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4弹琴姑娘_西师大版教材简析:《弹琴小姐》通过对琴声的描写,颂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姐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文章语言清晰,构思巧妙。
课文先总述“我”不论清早夜晚,总能听见好听的琴声;接着按春夏秋冬四季具体描写从不间断的精妙的琴声,弹琴人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由衷的佩服,因此期望见到这位弹琴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那位素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弹琴人——一个系红领巾的小小姐,“我’感到意外;最后,“我”真诚地、由衷地祝福那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小姐。
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第6段。
3. 读明白课文,感受弹琴小姐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小姐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听钢琴曲吗?想自己弹一曲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弹琴小姐。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得的词语能够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觉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滞锲券重点明白得:锲而不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要紧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摸索:课文要紧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要紧写了“我”一年四季听到的琴声,期望认识这位谈弹琴人,后来明白了弹琴人原先是一位系红领巾的小小姐。
)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同学们,这一节我们连续跟随陈伯吹爷爷一起,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倾听优美的琴声,去认识那位令人钦佩的弹琴小姐。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 读明白课文,感受弹琴小姐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小姐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小姐》。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小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能够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能够用什么词代替?猜猜那个地点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小姐要紧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舞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忆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小姐。
三、倾听琴声,敬意产生教师:同学们,怎么说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查找缘故。
1.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画的情形打动了作者的心?2. 学生汇报。
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小姐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 生自由读弹琴小姐四季弹琴的部分。
4.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明白得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内心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苗店中心校张秀军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小姑娘弹琴的图片,提问生描述图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琴声的美。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 学生汇报。
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 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弹琴姑娘》。
本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位聪明、勤学苦练的姑娘通过弹琴传递情感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够体会音乐与生活、情感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故事中姑娘的聪明才智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学会通过音乐表达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琴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姑娘的聪明才智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4. 练习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提高朗读水平。
5. 音乐体验: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让学生通过弹奏乐器或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上课文《弹琴姑娘》,旁边配以一幅姑娘弹琴的插图,下方列出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姑娘弹琴的场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我喜欢的音乐”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体会到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2. 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否有提高?是否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如何?是否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让学生通过音乐展示自己的才艺。
铜梁县庆隆镇小学教师课案教学课题《弹琴姑娘》教学时间课件准备PPT板块安排内容与策略创情激趣课前导语1、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2、板书课题。
课前﹃关键﹄引导尝试问题预设1、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向我们介绍的?自学练习明确目标学习内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3、了解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四个环自主尝试阅读文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①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记录疑难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和同学交流。
节四个环节检测自学1、抽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解答问题:(1)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向我们介绍的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交流,师相机指导。
引出问题: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作者?互动交流说一说过渡:刚才同学们学习时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说明大家读得非常认真。
老师相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大家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一起解决。
幻灯出示要求: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勾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谈谈体会,由组长在表上做好记录。
提示:春天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夏天是什么打动了作者?秋天是什么打动了作者?冬天是什么打动了作者?请大家按照平常的分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交流。
生分小组进行学习,每组学习一个季节,师巡回指导。
写一写问一问答一答评一评汇报展示学生说、写、做过渡:看着同学们讨论这么热烈,老师很高兴。
现在,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通过学习交流,把刚才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了。
下面谁愿意把你们那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要点:1、“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和琴声融为一体,用雨点的轻松活泼来衬托琴声的优美,活泼的雨点随琴声而洒,仿佛洒出了琴声的节奏,洒出了琴声的韵味,使人感到如诗如画的雨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琴声的优美和弹琴姑娘的勤奋。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猜猜我是谁。
(复习词语)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上以上的一个或几个词语。
(描写了弹琴姑娘锲而不舍地练琴的感人故事。
)3、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一起去聆听那动听的琴声。
好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首先请同学们看看导学提纲(出示导学提纲)。
2、小组交流讨论第一个问题:弄清贯穿全文的线索和课文的写作顺序。
3、指名汇报导学提纲第一个问题。
(本文以琴声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二)学习1~9自然段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琴声?是按什么结构顺序写的?2、教学第一自然段(1)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叮咚!……)仅仅是琴声打动了作者吗?还有什么?(不仅仅是琴声,还有小姑娘不分清早、夜晚练琴的精神)是啊!小姑娘不分清早、夜晚,勤学苦练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2)过渡:让我们接着走进春夏秋冬的日子,继续聆听那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
3、结合导学提纲2、3题,教学2~9自然段1、默读课文,结合导学提纲2、3题,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2~9段(1)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琴声?为什么?(2)找出描写作者感受和情感的词句。
2、交流反馈◆重点教学第二、三自然段(1)这里打动作者的是什么?(2)同样的琴声,这里又是怎么打动作者的心的?(学生读句子)(3)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洒在……洒在……想象一下,雨点还可能洒到哪里?(洒到我的心里、洒到嫩绿的小草上……)一直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
(4)这句话说的是雨点的活泼和淘气,你怎么说琴声打动了作者呢?(作者用雨点的轻松活泼来衬托琴声的活泼优美)(5)对,正因为琴声优美、活泼,所以作者才感觉到春天的雨尤为轻松、活泼。
作者用雨点的轻松活泼来衬托琴声的优美。
(6)让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去感受作者借助景物来衬托琴声的方法。
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弹琴姑娘西师大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弹琴姑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 学生汇报。
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 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摘要:运用学方法学会课生并能工整写,懂课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精神,生由弹琴姑娘四季弹琴部分教学目标运用学方法学会课生并能工整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段和6段3 懂课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精神学习课将琴声与景色融体表达方法教学重让学生朗课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精神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教学数课教学程、板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学陈伯吹先生《弹琴姑娘》从课题你了到这课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课整体感知.检听写词语(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朗课整体感知想想课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姿势)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句话把课容概括出教师我们再起回顾故事容走进那条长长胡里认识那位让儿童学也钦佩弹琴姑娘三、聆听琴声敬产生教师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学心让他对女孩如钦佩?请学们默课到里行寻原因生默勾画师巡视教师学们现咱们交流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情景打动了作者心?学生汇报学生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3 生由弹琴姑娘四季弹琴部分汇报我四季听琴感受① 生汇报按照己理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洒也洒到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动谁再?② 汇报夏日听琴感受(是啊闷热夏日里窗口动听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③ 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秋日更加静谧恬静呢?生汇报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④ 汇报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感受(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印象?让作者有怎样想法?)⑤ 体会我情感变化教师学们作者是位儿童学有颗敏感心他这年四季听琴感受情感变化也不他心有什么样感触呢?情感变化原因又是什么?总结这部分通我听琴声感受和情感变化接描写姑娘品质组交流感受并汇报可串创设情景生说感受说说锲而不舍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赞赞这弹琴人师相机板(猜想-钦佩-赞美-想见)⑥作者四季听琴感受你喜欢哪季节感受?出⑦课题句子体会琴声与景色融体美妙感受四、谋面惑虔诚祝福教师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那位弹琴人了吗?课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姑娘?生勾画出描写姑娘句子这些句子说说眼前姑娘给你怎样印象课直接写姑娘地方不多都是通琴声或作者感受描写写得简略作者有几次见到姑娘?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五、深化感情系生活质疑理虔诚词组探究我什么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引导学生回归用课句子作依据阐述己观3指导朗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创设情景)()春天日子多雨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夏天黄昏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3)秋天天高气爽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冬天寒夜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总结系生活谈谈你收获5试着背背段和6段附板设计弹琴姑娘春天奇夏天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钦佩秋天赞美冬天祝福。
《弹琴姑娘》教案及《弹琴姑娘》说课稿《弹琴姑娘》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者简介:陈伯吹(1906~1997),曾用笔名夏雷。
上海人。
主要作品有《一只想飞的猫》《中国铁木儿》《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等。
他创作并翻译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东方安徒生”。
他还设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设疑自探:请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本节课你想了解的问题。
问题梳理1.本文主要写了弹琴姑娘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文章是怎样写弹琴姑娘练琴的?她的琴声好听吗?3.弹琴姑娘长什么样子?弹琴姑娘是个怎样的人?自探提示读课文,结合以上问题,找出相关段落、词、句、,反复读一读,批注自己的感悟。
解疑合探(一):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弹琴姑娘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弹琴姑娘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记叙了弹琴姑娘一年四季刻苦练琴的事。
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
)解疑合探(二):读课文2——9段,结合文章的记叙顺序找出重点段,品读重点句子思考:文章是怎样写弹琴姑娘练琴的?她的琴声好听吗?1.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
《弹琴姑娘》说课稿《弹琴姑娘》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弹琴姑娘》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弹琴姑娘》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弹琴姑娘》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与前面的《少年闰土》、后面的《高斯智断瓶中线》等内容构成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
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安排,,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学生汇报。
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 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② 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3)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3)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导入: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
新课标第一网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6、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7、找出相关词语。
教师出示:()的琴声8、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9、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邓州市都司镇中心小学:鲁萍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工整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按一定顺序并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思、议、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欣赏后谈谈感受。
2、今天让我们继续随着叮叮咚咚的琴声去认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弹琴姑娘。
(板书课题)
二、回顾全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四季听琴)
2、课文反复用哪个词语直接描写琴声?用自己喜欢的语调读一读描写琴声的句子。
三、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一):先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再在小组内交流: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琴声?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的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边读边想象画面。
其他同学发表评论。
2、学生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读,重点品读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和想象中品味句子的韵味,感受画面的优美,从而感受琴声的美妙,同时,在品味中感悟出作者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3、从春到冬琴声不断,表面写琴声,实际说明了什么?结合插图,用文中两个词语概括出来:(板书: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4、师点拨:文章表面写琴声,实际在赞美小姑娘品质的写法叫间接描写。
四、认识其人,领悟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至末尾,思考:作者几次见到小姑娘?这位小姑娘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5、小姑娘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四季听琴中作者的感情也
在不断发生变化,请浏览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用词语概括出来:(板书:情感变化:好奇——钦佩——赞美——祝福)
6 、想一想,我会怎样祝福这位勤学苦练的小姑娘?
五、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我们要学习弹琴姑娘什么精神?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指导背诵,教给方法
1、为什么我们要背诵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
2、你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
3.老师再推荐几种背诵方法:联想记忆法、交流记忆法、读写记忆法
七、布置作业
找一找陈伯吹其他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弹琴姑娘
四季听琴——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情感变化:好奇——钦佩——赞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