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上《弹琴姑娘》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20.25 KB
- 文档页数:6
14 弹琴姑娘第一课时(总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滞留”、“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挥生的自主性,小组合作讨论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4 弹琴姑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滞留”、“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1、自学指导:(1)、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字词准确语句通顺(2)、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3)、8分钟后,我们来比一比谁把生字读得最准确,声音最洪亮【生根据自学指导学习】2、师出示生字词语:滞留钦佩淅沥淅沥锲而不舍俊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3、听写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四、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1、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滞留、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8分钟后汇报】生汇报:1、词义,其他生补充2、课文内容,鼓励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五、当堂训练熟读课文,牢记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反思:14 弹琴姑娘第二课时(总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目标:学习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4 弹琴姑娘二、出示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1、边读边思,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找出“我”听琴的感受,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2、领悟通过间接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通过间接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关键:组织学生以琴声为线索,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味、想象入境、合作探究、练笔练说突破重点。
教学设计:一、自由读文,整体感知琴声1、今天,我们继续和陈伯吹先生一道,去认识一位弹琴姑娘,聆听她那天籁般的琴声,感受她那美好的品质。
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琴“下面不要写成“令”)2、生自由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上“课文先写了------,接着按( )顺序具体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写了------”的顺序词概述课文内容。
3、课文用一个象声词模拟琴声,请同学们画出来。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这个词。
可引导学生连续反复读,读出省略的部分,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请用课文中词语描述这叮咚叮咚的琴声。
这是( 好听 )的琴声指名反馈,课件出示:悠扬夜莺般流水般熟悉、使人感到安慰轻松、有甜味等词语。
5、师: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动听的琴声,请带着对琴声的初步理解读一读上面的词语。
二、品读想象,聆听优美琴声1、师:文中除了7个“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没有对琴声过多地直接描写,而是把琴声融于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画卷中,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融琴声于一体的描写景色的句子,并读一读,请试着为这几幅图定个名字,你喜欢哪一幅图呢,2、生读喜欢的段落,并为画面命名,师相机板书:春雨淅沥夏日黄昏秋夜星空雪夜归人3、你喜欢那一幅图呢,指名学生读喜欢的段落。
相机出示重点语段,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
西师大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弹琴姑娘》教案弹琴姑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弹钢琴的女孩在阅读课文时的毅力。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具生字新词卡片等课时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I.引入新课程1、教师板书课题,导:琴声美妙悦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
2.学生一起阅读问题,老师强调?斜纹棉布文字写作。
3.这是什么样的女孩?她弹钢琴的声音是什么?请用这两个问题自由阅读课文。
2、首先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老师出示新单词卡片,按名字读,然后强调要点。
发音:?行动迟缓的这是一个滚动的舌头;?楔子阅读齐è不识字?qì?优惠券?阅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
3.学生反复阅读生词,巩固和积累。
4、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5.用你最喜欢的语调和诗句命名并阅读单词。
6.老师: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什么?叮咚!叮咚!叮叮!?钢琴的声音很好听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找出相关单词。
老师发出:()8、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9.老师总结:是的,多么美妙的钢琴声啊!对于作者来说,它是悠扬的、熟悉的、甜美的,就像夜莺和流水一样,让人感到舒适、亲切、美丽和放松。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想象画面,感受钢琴的声音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一个融合了钢琴声音的美丽场景。
2019-2020年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案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 学生汇报。
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 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14弹琴姑娘_西师大版教材简析:《弹琴小姐》通过对琴声的描写,颂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姐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文章语言清晰,构思巧妙。
课文先总述“我”不论清早夜晚,总能听见好听的琴声;接着按春夏秋冬四季具体描写从不间断的精妙的琴声,弹琴人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由衷的佩服,因此期望见到这位弹琴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那位素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弹琴人——一个系红领巾的小小姐,“我’感到意外;最后,“我”真诚地、由衷地祝福那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小姐。
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第6段。
3. 读明白课文,感受弹琴小姐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小姐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听钢琴曲吗?想自己弹一曲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弹琴小姐。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得的词语能够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觉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滞锲券重点明白得:锲而不舍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要紧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摸索:课文要紧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要紧写了“我”一年四季听到的琴声,期望认识这位谈弹琴人,后来明白了弹琴人原先是一位系红领巾的小小姐。
)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同学们,这一节我们连续跟随陈伯吹爷爷一起,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倾听优美的琴声,去认识那位令人钦佩的弹琴小姐。
弹琴姑娘(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1. 放钢琴曲,让学生欣赏。
2. 谈感受。
你喜欢钢琴曲吗?想自己弹一曲吗?今天
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钢琴演奏师。
3.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指名朗读,检查读文和生字认识情况,相机指导。
3. 默读思考:本文主要写谁的什么事?课文按什么顺
序描写的?
三、品读课文,感受品质
1. 学习第2~9段,体会“我”四季听琴的感受和情感
变化。
读一读四季的琴声,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琴声?为什么?
2. 品读课后2题中的句子。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当你在此时此地听到这
样的琴声,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的原因。
这部分是通过“我”听琴声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
写小姑娘的品质的。
4. 学习第10~13段,认识弹琴姑娘。
找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说说眼前的小姑娘给你什么印象。
面对与你同龄的小姑娘,你想对她说什么?
这部分是直接描写小姑娘的,写得简略。
5. 学习第14、第15段,祝福弹琴姑娘。
理解“虔诚”一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祝福这位姑娘,可以说,也可以写。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和第六段,并试着背诵。
四、总结全文
1. 说说从弹琴姑娘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结合处理课后第3题。
2. 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表达方法。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弹琴姑娘〕说课稿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弹琴姑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感情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言语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
在思维方法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开展。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依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安排,,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累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说教法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想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
因此,我打算以启发式、商量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言语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想、合作学习,研究言语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与依据五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已得到开展,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表达“反复诵读,感情熏陶,自由感想〞的语文学科个性,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充满人文情怀,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五年级语文弹琴姑娘西师大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弹琴姑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的文章《弹琴姑娘》。
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阅读,听写词语。
(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意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的)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课文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读书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来。
教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认识那位让儿童文学家也钦佩的弹琴姑娘。
三、聆听琴声,敬意产生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1.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教师:同学们,现在咱们交流。
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作者的心2. 学生汇报。
学生:读“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之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
)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为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读读。
3. 生自由读弹琴姑娘四季弹琴的部分。
4. 汇报我四季听琴的感受。
①生汇报,按照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到……”读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
谁再来读②汇报夏日听琴的感受。
(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
《弹琴姑娘》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6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上的互动练习,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到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能够向弹琴姑娘那样的精神,能够学会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赏析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钢琴的图片,乐谱等相关物件,板书课件,调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同学们,这一节我们继续跟随陈伯吹爷爷一起,走进那条长长的胡同里,去聆听优美的琴声,去认识那位令人钦佩的弹琴姑娘。
2.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归纳、补充,梳理本节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预设:(1)弹琴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在听琴的过程中感情有什么变化?4.“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学习。
二、新课学习感悟弹琴姑娘的刻苦勤奋:1.第四自然段(1)师出示第四段,这里又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同样的琴声,为什么能打动作者?(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纷纷跑去乘凉而小姑娘却在叮叮咚咚地练习弹琴。
)(2)是啊!作者用其他人乘凉与小姑娘练琴做对比,(板书:对比)更加突出弹琴人的勤奋与刻苦,这使得作者开始钦佩弹琴的人。
(板书:钦佩)(3)他钦佩弹琴人的什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4)读一读第五段,读出作者的钦佩。
2.第六自然段和八自然段(1)秋天呢?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来写出叮叮咚咚的琴声的?同桌读六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摘要:运用学方法学会课生并能工整写,懂课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精神,生由弹琴姑娘四季弹琴部分教学目标运用学方法学会课生并能工整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背诵课段和6段3 懂课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精神学习课将琴声与景色融体表达方法教学重让学生朗课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精神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教学数课教学程、板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儿童学陈伯吹先生《弹琴姑娘》从课题你了到这课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二、初课整体感知.检听写词语(淅沥淅沥可以表示哪些声音?锲而不舍什么思?钦佩可以用什么词代替?猜猜这里谁钦佩谁?俊秀形容谁?).朗课整体感知想想课围绕弹琴姑娘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姿势)3学生汇报鼓励学生用句话把课容概括出教师我们再起回顾故事容走进那条长长胡里认识那位让儿童学也钦佩弹琴姑娘三、聆听琴声敬产生教师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学心让他对女孩如钦佩?请学们默课到里行寻原因生默勾画师巡视教师学们现咱们交流哪些词语和哪段话所描绘情景打动了作者心?学生汇报学生不论清晨、夜晚老是听到(这段话是弹琴姑娘持以恒地练习给作者留下印象)教师咱们再往具体想你认哪些场景让作者印象更加深刻?先不要说再3 生由弹琴姑娘四季弹琴部分汇报我四季听琴感受① 生汇报按照己理师相机引导只要就洒洒也洒到出这琴声让春雨有了活力我相信作者听了心里会微微动谁再?② 汇报夏日听琴感受(是啊闷热夏日里窗口动听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边钦佩这弹琴人)③ 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秋日更加静谧恬静呢?生汇报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④ 汇报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感受(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印象?让作者有怎样想法?)⑤ 体会我情感变化教师学们作者是位儿童学有颗敏感心他这年四季听琴感受情感变化也不他心有什么样感触呢?情感变化原因又是什么?总结这部分通我听琴声感受和情感变化接描写姑娘品质组交流感受并汇报可串创设情景生说感受说说锲而不舍可以用什么词代替?赞赞这弹琴人师相机板(猜想-钦佩-赞美-想见)⑥作者四季听琴感受你喜欢哪季节感受?出⑦课题句子体会琴声与景色融体美妙感受四、谋面惑虔诚祝福教师作者达成心愿见到了让她赞叹不已那位弹琴人了吗?课哪些语句直接描写了弹琴姑娘?生勾画出描写姑娘句子这些句子说说眼前姑娘给你怎样印象课直接写姑娘地方不多都是通琴声或作者感受描写写得简略作者有几次见到姑娘?两次见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五、深化感情系生活质疑理虔诚词组探究我什么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引导学生回归用课句子作依据阐述己观3指导朗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创设情景)()春天日子多雨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夏天黄昏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3)秋天天高气爽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冬天寒夜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勤学苦练弹琴姑娘总结系生活谈谈你收获5试着背背段和6段附板设计弹琴姑娘春天奇夏天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钦佩秋天赞美冬天祝福。
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弹琴姑娘》说课稿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弹琴姑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弹琴姑娘》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
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与前面的《少年闰土》、后面的《高斯智断瓶中线》等内容构成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
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
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
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安排,,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说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弹琴姑娘》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重点难点
1.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3预习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 课文主要描写了弹琴姑娘的什么精神?文中哪些自然段的描写最能体现这一精神品质?
3.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把这一精神品质表现出来的?(从修辞手法、优美词语、琴声与什么景物相结合来谈)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谈话导入
1.刚才我们欣赏了贝多分的“献给爱丽丝”这首美妙悦耳的钢琴曲。
那怎样的人才能练就如此高超的琴技,弹出这样美妙动听的琴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陈伯吹先生笔下的《弹琴姑娘》。
2.出示课题,读题。
3.介绍作者陈伯吹。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李印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了解作者通过间接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及琴声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弹琴姑娘》这篇课文,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在你写人物的作文时,你通常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像孩子们这样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活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叫做直接描写)板书:直接描写2、谈话,引出琴声。
(昨天,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一节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二、整体感知琴声。
1、找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文中七次出现了姑娘的琴声,是怎样的声音?)生回答(用“===”在文中标出来)板书2、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这个词。
)用手势引导学生读出琴声的变化。
3、找描述琴声的词。
(真好听,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琴声的呢?)这是()的琴声指名反馈。
三、品读想象,感受优美琴声。
1.自由品读(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读2—9自然段;2.用“~~~”勾画出让你心动的句子;3.读、悟你勾出的句子;4、批注你的感受;5、小组交流。
2.生根据自学提示勾画、批注,师巡视。
3.汇报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
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
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A、生读,说感受。
B、齐读。
C、换一种排列引读,谈感受。
D、自由练习读。
E、比赛读。
F、试着背诵。
(课件出示提示)G、引导出作者的情感。
14 弹琴姑娘
教材简析:
《弹琴姑娘》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文章语言清晰,构思巧妙。
课文先总述“我”不论清早夜晚,总能听见好听的琴声;接着按春夏秋冬四季具体描写从不间断的美妙的琴声,弹琴人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由衷的敬佩,因此期望见到这位弹琴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那位素未谋面,却似曾相识的弹琴人——一个系红领巾的小姑娘,“我’感到意外;最后,“我”虔诚地、由衷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第6段。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一起走近弹琴姑娘,聆听她那天籁般的琴声,感受她那美好的品质,请大家
和我一起书写课题。
2、回忆上节课所学,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师引导:用“课文先写了(),接着按()顺序具体写了(),然后写了(),最后又写了()”来概括课文内容。
3、本节课,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1)作者都听到了什么样的琴声?
(2)作者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是什么?
(3)弹琴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4、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在你感受最深的的地方做出批注。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
(一)小组交流讨论自探成果
(二)班级交流
1、(1)课文用象声词模拟琴声,谁能找出这个句子?学生回答,并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这句话(学生自读,指名读,评价)(2)谁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描述这好听的琴声?
幻灯片出示:这是()的琴声。
指名回答:
悠扬夜莺般流水般熟悉的、使人感到安慰的优美、轻松、有甜味儿亲切熟悉
(3)文中除了七个“叮咚!叮咚!叮叮咚咚!”,以外,并没有对琴声过多的进行直接描写,而是把琴声融于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画卷中,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融琴声与景色一体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试着为这几幅图定个名字(生回答,师评价)
(4)、这么优美的图画,你喜欢哪一幅呢?(生回答,指导朗读,出示幻灯片)春雨有什么特点呢?(生回答)春雨这么美,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吗?(指名读,评价)本段的描写相当精彩,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生回答)师明确:文中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和琴声融为一体,富有表现力,请同学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句子,想想春雨还会洒在哪儿?
出示: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洒在(),洒在()……
师:春雨姑娘跳着轻盈优美的舞姿,此刻琴声不就像春雨一样吗?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春雨和悠扬的琴声交织在一起,真是如诗如画,谁愿意试着背一背这段的描写呢?(指名背诵)
(5)、你还喜欢哪幅图画呢?(生回答,师出示幻灯片)秋天的夜晚月牙儿和星星都在干什么呢?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悠扬的
琴声不仅吸引了弯弯的月牙儿和顽皮的星孩子们,更是令我们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想画面,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想想读一读这段话。
画面如此的美,哪位同学能尝试背一背呢?
(6)、你还喜欢哪幅图呢?(生回答,交流夏日星空和雪夜归人部分)
2、师:作者是一位儿童教育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一年四季的琴声里,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
3、弹琴人的庐山真面目究竟是什么呢?文中直接描写小姑娘的句子是什么?(生回答,师出示)
一个年纪小小的、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
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
这是一位()的姑娘,又是一位()的姑娘。
(生回答)师引导:
四季走来,我们一直只闻琴声、未见其人,但这琴声却走进了作者的心里,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美好品质却通过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变化间接的表现了出来,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写法呢?(生回答)
4、这个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小姑娘得到了作者最虔诚的祝福,同学们,你想不想给这个小姑娘送上祝福呢?(生回答,师评价)
三、质疑再探
回顾课文,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
预设:(1)课文中“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出现七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重复?
(2)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和小姑娘的两次见面?
四、运用拓展
1、同学们,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补充题;
请同学们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简单介绍一位你熟悉的人。
3、课堂结语: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位弹琴姑娘,知道了“勤学苦练”、“锲而不舍”正是实现梦想的秘诀,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插上勤奋和坚持的翅膀,向着自己的梦想展翅翱翔吧!
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好奇排比
夏钦佩锲而不舍拟人
秋赞美勤学苦练对比
冬祝福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