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环境应激主要包括四方面
- 格式:docx
- 大小:12.86 KB
- 文档页数:2
233养鸡生产的应激因素及消除方法袁聪聪 周建东 徐 勇(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长沙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13)摘要;将鸡群彼此产生的、被迫产生的应激反应消除,应探寻引发鸡群应激反应的根本因素,从养殖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养殖办法,消除鸡群应激条件,提高养鸡生产的高效性。
关键词:养鸡生产;应激因素;消除方法1 养鸡生产中的应激类型和危害性1.1 养鸡生产中的主要应激类型养鸡中,总结的集中应激类型有:①鸡自体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生理应激;②由于养殖中的温湿度、光照控制不良,或者把新品种掺和到鸡群中,把鸡转移到其他的养殖空间中产生的环境应激;③鸡养殖的过程中,周围的噪音比较多,鸡在免疫等过程中操作不当,饮食转变快等引起的管理应激;④鸡群受到病菌的侵扰,发生疾病性应激;⑤饲料中营养供应不足,导致鸡营养失衡产生应激;⑥人为无意识造成的刺激。
1.2 养鸡生产中的应激危害性禽类应激后,自体的生理系统会为抵抗外界刺激而分泌茶酚胺类。
通过分解糖原产生大量可利用能量;以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为特征,将机体储备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转化生成葡萄糖;这样,可致家禽在耗尽体内储备或肾上腺皮质衰竭时,发生疲劳甚至死亡。
2 养鸡生产中常见的应激表现 2.1 温度的应激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尤其是突然发生大幅度温差剧变时,可刺激鸡群发生应激。
如,鸡突然受到寒冷刺激,会使呼吸道黏膜屏障机能受到破坏,黏膜上皮纤毛停止活动,溶菌酶分泌减少,组织蛋白分解加剧,致使机体抵抗力减弱;当鸡在高温环境中,为生存而自体调整代谢、降低产热,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导致营养不足,使体重、产蛋量和种蛋受精率均下降;当环境温度高达 38℃ 时,鸡呼吸频率显著增高(家禽无汗腺,只有靠呼气来散热),表现为代偿性呼吸急促或喘息,此时会因二氧化碳呼出量过多导致碱中毒,进而导致心血管衰竭而死亡。
2.2 湿度的应激当鸡舍湿度持续低于 50% 时,因为环境持续干燥和灰尘量增加,使雏鸡鼻黏膜持续干燥而表现为鼻腔不适、鼻孔堵塞和喷鼻等症状,可应激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
鸡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鸡属于神经敏感型动物,如果在不利的条件刺激下,可因为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异常活动而发生一系列神经、体液反应,出现所谓的应激反应。
适当的应激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鸡的生产性能,但日常饲养管理中出现的应激往往是有害的,能导致鸡生理生化反应紊乱,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甚至引起严重损害。
常见应激反应的外部表现有:惊慌,尖叫,啄斗,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警惕性增强或者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产蛋率降低,产蛋异常,严重者可因内脏器官出血、变性而致死。
鸡产生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1.环境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昼夜温差超过10℃;风速过猛或有贼风侵袭;阴雨连绵,气压过低,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积聚过多;噪音过强,突然出现异常的响声;动物骚扰,如犬、猫侵扰,鸭、鹅的干扰,突然出现的老鼠、蛇等小动物,都会引起惊慌。
2.饲料因素饲料营养不平衡,尤其是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饲料不稳定、不适口,笼养或网上饲养的鸡饲料中缺乏钙质和沙砾;饲料发霉变质,特别是玉米、油饼类饲料寄生黄曲霉菌,鱼粉类饲料寄生肉毒梭菌;饮水不洁净或被污染,夏季饮水不足。
3.管理因素未能及时断喙,分群不合理,均匀度不一致;群体过大,密度过高,光照过强;管理粗糙,工作秩序不稳定;经常变换管理人员,有陌生人进入。
此外,常规性的管理措施如限制饲养、强制换羽、更换饲料、注射疫苗、人工断喙、定期称重、药物驱虫、使用磺胺药物等等,都能引起应激反应。
4.疾病因素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霉形体、衣原体时,都会出现很强的应激反应,即使发生普通疾病,也会出现很严重的应激反应。
预防应激反应的措施1.降低饲养密度不管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饲养,都要适当进行群体分隔;固定好鸡群后,不要随便再向群内投进其它鸡;笼养时,密度不能太大,防止过度拥挤导致应激反应,或因挫伤、骨折出现应激反应。
2.及时转群移场雏鸡脱温后,育成鸡开产前,要进行2次转群。
鸡应激及其预防措施概述:应激是指对外界因素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在商品饲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环境骤变、接种、分群、捕捉断喙、高温缺水等因素导致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对的生长发育或产蛋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引起应激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单独应激作用虽然不大,但多种因素重叠在一起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使只的饲养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引起出现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有:①夏季高温、冬季低温以及气温突然大幅度变化(夏季超过30℃,冬季低于8℃,以及日温差15℃以上);②相对湿度过高(大于80%);③舍空气污浊(舍内氨气浓度在20ppm以上);④质量达不到要求(营养过低、比例失调或霉变等);⑤饲养密度过大;⑥长途运输或转群;⑦断喙、捉注射;⑧突发性巨大噪声受到惊吓;⑨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应激等。
其中热应激最为常见,由此引起的危害也较大。
对只的生长速度、健康等均有较长时间的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只死亡。
热应激时生理生化变化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度会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此时心跳速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喘息,严重时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等。
此外,热应激还可以导致内分泌紊乱。
肾上腺皮质酮浓度在热应激初期明显增加。
随着应激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活性下降,导致代谢率降低。
热应激对生长速度及采食量的影响一般饲养在18℃—26℃的环境温度下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的采食量降低、肉生长速度变慢,蛋产蛋下降。
试验证明,环境温度在21℃—30℃时,每上升1℃,采食量下降1.5%;在32℃—38℃范围内,环境温度每上升1℃采食量降低4.6%。
热应激对抗病力的影响高温多湿是造成多种寄生虫、病原菌等大量繁殖的良好条件。
热应激时,的免疫能力受抑制,体易激发呼吸道病、溃疡性肠炎等,并易遭受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侵袭,对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及禽出败的易感性增加。
为防止产生热应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创造适宜的环境尽可能设法维持舍内良好的环境。
如何降低鸡群对环境的应激反应应激的强弱是直接影响鸡群是否健康成长的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降低集群的应激反应,就会使鸡群少发病或者不发病。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应激反应,造成环境应激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应激反应是鸡属于神经敏感性动物,如果在不利的条件刺激下,可因为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异常活动而发生的一系列神经、体液的反应。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往往由于换料,免疫,转群,通风的变化以及季节节气的变化而产生应激,尤其是第四周初次通风的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更大。
机体的应激反应受环境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分为鸡舍内环境和鸡舍外环境。
这就需要加强对环境的控制,外部环境难以控制,只有加强内部环境控制,但是鸡舍内部的环境控制往往与外部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就算在同一季节,由于不同的天气,舍内的通风,温、湿度的控制也是不同的,只要机体周围的温湿度变化超过了机体的自我可调节能力,就有可能导致机体体质弱的鸡生病进而危及整个鸡群。
那我们是否可以在加强环境控制的同时,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机体的自我调控的范围扩大呢?中兽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机体的外适应力不足造成的。
环境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疾病的发生也是有规律的,根据中医“五运六气”,总结出疾病发生的规律性:每年的1月21日至3月20日,此阶段天气开始由寒转暖,主气是风;万物生发、肝应对环境变化耗损较大,所以易发生肝病;3月21日至5月20日此阶段气,温转热,风中带热,主气是热,动物毛细血管扩张,血压降低,通过心功能的调节适应气候变化,心功能耗损较大,易出现心脏与血循环疾病;5月21日到7月20日,此阶段气候炎热,湿度逐渐增加,热与湿的结合形成以暑气为主的气候,动物神经系统应对环境变化,易出现中暑、心包炎、消化不良、食欲欠佳等疾病;7月21日—9月20日,此阶段,降水多,湿度大,温度由高而缓慢下降,形成以湿气为主的气候,机体以消化系统应对环境变化,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消化不良、痢疾等疾病;9月21日—11月20日,此阶段气温快速下降,降雨减少空气湿度低,形成以干燥为主的气候,机体呼吸系统应对变化,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11月21日---1月20日,此阶段气温低,形成以寒冷为主的气候,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增加,体质受损,机体以肾脏应对环境变化,所以易造成肾脏和生殖系统疾病发生。
蛋鸡四大应激及减轻应激的措施赵君和(自办料联合汇,河北邯郸056000〉鸡体在短时间应激时,会激发 脑垂体分泌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促肾 上腺因子糖皮质激素。
若应激强烈、持续,大量产生的糖皮质激素就会 对免疫细胞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不仅影响免疫系统的整体运转,而 且影响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的功 能,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不适应而 发生亚临床症状的应激障碍综合征。
有人形象地说,某种传染病的流 行=(某种病原微生物侵人+另外病 原微生物的侵人)x应激。
由此可见 应激在鸡场疫病发生上的巨大负效 应。
1蛋鸡一生除疫病外的4个最 大应激1.1雏鸡出壳是鸡一生的最大应激雏鸡在孵化室这个最后襁褓内 时温度37T~37.5弋,湿度70% ~ 80%,可以说是环境舒适、惬意异常。
而随之的马立克注射、激光断喙、喷 雾免疫,连夜长途运输和到达新家 后温度、湿度巨大差别,无疑都是对 雏鸡巨大的应激。
这些应激不仅会 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降低机体的 抗病力,而且严重的会诱发呼吸道 等多种疫病的发生。
1.2初产是仅次于出壳的第二 大应激初产鸡内分泌、环境伺料结构 发生巨大变化,使得即使是性成熟、体成熟同步的健康鸡,对产蛋的适 应也要经过2周左右,即产14枚 蛋。
且期间还存在营养需要高,采食 量低的生理性矛盾,极容易出现营 养的负平衡,造成上髙峰缓慢、峰值 低、易发病等问题。
1.3转群是仅次于初产的第三 大应激转群时的长途奔袭,途中环境 的不适、饥饿,抓鸡时的惊吓,新旧 环境的巨大差异,都会对鸡产生一 定的应激。
这种应激轻的会造成鸡群增重缓慢(大约转群后5~7天体重才缓慢恢复),产蛋率受到一定影响;重的转群后会诱发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疫病,进而严重影响产蛋性能和养殖效益。
1.4季节,特别是过热过冷是蛋鸡的第四大应激鸡的体温在的空气温度下生产效率最高,也是鸡的健康和生产力发挥的最理想温度范围(舒适区)。
这个舒适区的最高温度是临界高温,超过这个温度鸡就会遭受热应激,而低于下限温度就会发生冷应激。
鸡的应激及预防措施作者:丁艳李晓东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7-0033-02鸡的应激是指鸡对外界因素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在养鸡生产中,常因天气变化、饲料更换、长途运输、接种疫苗等因素导致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鸡的应激反应常导致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发疫病,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笔者就鸡发生应激反应时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征、引起鸡群应激的因素、应激引发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供参考。
1应激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征应激是由应激原引起的,机体总是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应激分为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
应激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过分强烈或长期的应激状态将造成机体适应能力的破坏或适应潜能的耗竭,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征:①鸡只体内的蛋白质、糖原和脂肪分解加强,导致能量大量消耗,易出现高血糖、高酮体和酸中毒;②微循环缺血,如应激反应持续过久则会导致循环衰竭,使机体的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甚至导致鸡只死亡;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胃液分泌增加,同时使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胃肠道上皮细胞的再生和更新,胃肠黏膜坏死现象加重,消化系统的屏障功能下降;④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胸腺及淋巴损伤,淋巴细胞和抗体逐渐减少,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⑤肾脏血流量减少,出现尿量少而尿液比重升高等泌尿功能障碍,进而可导致内环境发生紊乱。
2引起鸡群应激的因素2.1环境因素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的环境因素包括:持续的高温或低温、气温骤变、光照的不合理改变、严重的噪音,鸡舍内空气湿度过低或过高、氨气浓度过高、灰尘大量集聚等,均可导致鸡群发生应激反应。
2.2饲养管理因素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的饲养管理因素包括:长时间断水、断料,饲料营养严重不均衡和饲料质量突然改变,饲养密度过高,不同年龄或批次的鸡混养,鼠、鸟、狗和猫等生物的危害,捕捉、转群、运输和断喙等人工惊扰。
养殖业中的应激因素有哪些?如何有效降低鸡群应激?在养鸡生产中,应激不容忽视!如果鸡群应激反应过大,可能降低鸡群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对鸡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今天农家营就跟大家聊一聊在养鸡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应激反应!一、常见的养殖应激因素有哪些?根据农家营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我们把常见的应激因素归为以下几类:1、环境条件应激温度、湿度、通风、空气质量(如:粉尘、有害气体)、光照等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如果应激强度过大,鸡群未能及时适应,就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例如,天气骤热或冷,导致鸡群受热、受风寒等。
2、养殖管理行为应激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根据养殖的品种、日龄和实际状况,合理安排养殖管理行为。
例如:扩群、转群、换料、更换养殖器具、断水、断料、免疫接种、投药等,这些行为对于鸡而言属于一种应激。
3、人为因素应激例如:更换饲养员、陌生人入舍参观、日常饲养人员服饰、头饰等颜色改变(特别是出现红色或黄色)等。
4、意外突发的应激例如:飞鸟入舍、野生动物闯入、打雷、闪电、其它突发的声响(如放鞭炮、鸣笛、突然奏乐等)、夜间突然停电、火灾或水灾等,这些都可能对鸡产生突然的惊吓,造成很强烈的应激反应。
二、如何减少养鸡过程中的应激?1、加强管理,科学调控养殖环境在生产实践中,养殖人员应当系统的掌握养殖技术,科学的调控养殖环境,从加强管理入手,尽可能降低应激反应。
2、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养殖人员对养殖过程中易产生应激反应的环节要十分留意,需提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这里,农家营为大家支招:(1)逐步过渡例如,换料应激可通过采取逐步换料、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来降低。
(2)在日粮或饮水中添加抗应激物质电解多维、微生态制剂等有较强的抗应激作用,可以在日粮或饮水中适量的添加以降低应激反应。
例如,在温差应激、运输应激、免疫应激等应激因素发生前后,可以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配电解多维(也可以配维生素C或鱼肝油等)能有效降低鸡群应激,对恢复生产性能也十分有益。
鸡热应激的研究进展综述1. 鸡的应激反应机制应激反应是指暴露于有害刺激下,动物会产生一系列相关反应,促进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过程。
鸡的应激反应机制主要表现为: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分泌应激激素及改变内分泌水平、提高自由基水平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免疫功能等。
其中,应激激素在应激反应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垂体促生长激素等。
2. 环境应激对鸡的影响(1)高温应激高温环境是诱发鸡应激的一种常见因素。
高温影响鸡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蛋白质合成等。
多项研究表明,高温环境下鸡的肠道黏膜发生炎症、免疫反应受抑制、感染病原体概率增加、蛋白质降解加快、产蛋量降低等现象,从而导致生产效益下降。
低温环境对鸡的生产性能和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研究表明,低温环境下鸡的产蛋量、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下降,鸡群的死亡率升高、免疫功能受抑制,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3)光照应激光照时间和强度都会对鸡的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过短或过长的光照时间会导致鸡的代谢紊乱、免疫功能抑制、生长速度减缓等。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强度会导致鸡的光合作用异常、蛋白质合成减少等。
为了减轻鸡受到应激的影响,养殖业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环境调节、饮食管理、注重卫生等。
具体如下:(1)环境调节调整鸡舍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建议在高温、低温环境下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保证鸡的健康状况。
(2)饮食管理在饲养中适当加强营养补给,提供适当的能量、蛋白质等养分,以减轻鸡的应激反应,同时加强营养监测,发现和及时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
(3)卫生管理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饮水、饲料、鸡舍的卫生管理,保持桶内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等,以减少养殖环境带来的应激。
综上所述,养殖业者需要根据不同环境下,针对鸡的应激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调节环境、饮食和卫生等措施,减轻鸡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鸡的着壳率、养殖效益等,对鸡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激反应对鸡群的影响以及预防作者:邢海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3期邢海军�(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64032)养鸡生产中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如鸡只捕捉、转移、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突变等,严重地影响鸡群的健康和生产力。
应激反应,是指动物受到体内外各种异乎寻常刺激(即应激因子或应激原)的作用及机体对这些刺激所表现的防御性及适应性反应。
�1饲料更换不当�为了防止饲料更换不当引起的应激反应,养鸡场应尽量维持原有的饲料配方,使配方的营养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如果需要更换饲料配方和品种时,应在变换饲料前一周的时间内,按每日鸡群对饲料的需要量,于第一天在原料中混入要调整饲料的15%,第二天为30%。
以此类推,直至在1周后全部换完,同时在饲料中补充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添加剂,尽量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2外界异常刺激�外界的异常刺激易引起鸡群突然惊慌,比如异常的喧哗、舍内修理设备的轰隆声、雷声和闪电、汽车在鸡场内运行时反射到鸡舍内的光线、陌生人进入鸡舍、饲养员突然改变平常穿着的服装,以及任何捕捉鸡的现象等,都可以导致鸡群的惊慌。
此时鸡群表现为突然惊群而高声鸣叫,乱飞逃走,有时出现沮丧、呆滞等状态。
如果刺激原因不能消除、惊慌现象的突发会重复出现,几天后死亡和淘汰的鸡只数量会继续增加。
�3生产技术规程的破坏�大群饲养的产蛋鸡,一般遵循条件反射的规律对周围的环境已经形成习惯,饲养员的饲养管理方面也形成一定的生产技术规程。
如果人为地突然改变鸡群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任意破坏已经形成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即会造成鸡群的应激反应。
如在一个鸡舍内放入不同品种或不同日龄的产蛋鸡,或把鸡从一个鸡舍转到另一个鸡舍以补充鸡群,或者更换饲养员,突然改变已经制定的工作时间或光照制度增加鸡群的密度等,都能破坏鸡群的安宁,引起生产技术规程破坏的应激反应。
鸡舍内饲槽、水槽、产蛋箱的不足,导致鸡群由于竞争饲槽、产蛋箱等而互相啄斗,使鸡群的产蛋量下降和死淘增加。
鸡的应激及其预防措施鸡的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百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在养鸡业集约化生产的条件下,鸡的行为发生变化,此时,鸡可通过应激进行适应。
应激效应是由下丘脑、重体和肾上腺皮质活动所决定的机体非特异性神经体液的反应。
是对不良因素的应答,其对鸡的应激是提高经济效益下的重要措施。
在饲养中如何减少应激,维持鸡的正常生长和生产秩序,应采取以下措施:1、温度防应激措施由于笼养密度高,要想在炎热的夏季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必须打破季节的限制,尽可能消除不良气候的影响。
在鸡舍安装排气扇。
加强机械通风,提高舍内气流速度,以利鸡体散热,保证全天供应充足消洁的饭水,必要时可向环境洒水以防暑降温:改进馒头方法。
加强早晚天气较凉的给料,使其达到正常时期的日采食量:每千克全价饲料加入40mg杆菌肽锌盐或100mgVC,能减轻高热应激。
冬季提前防寒保温,避免突然的降温,寒流而使鸡发生疾病。
春秋早晚温差大,要掌握好门窗开关规律,以保证鸡舍内温度稳定,使鸡感到舒适,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光照防应激措施蛋鸡5月龄时,光照增至1 d 13d,以后每周增加0.5 h,直至每日达15—16 h为止。
冬春光照时数不足时,补充人工光照。
具体要求是灯泡距地面3m,灯间距3m,灯光亮度为5???(不能大于60w).日落后开灯,到达所要求的时间时熄灯。
还应注意,灯泡和灯罩要保持清洁。
以保证正常的亮度:电源要可靠,电压要稳定:准时开灯和熄灯,光照时数要稳定。
3、给料防应激措施鸡体对营成分及含量的要求比较严格。
含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对鸡体产生不利影响。
养鸡户要根据鸡群周龄、体重和产蛋率,适当调整给料量。
如当鸡群产量率达5%时,开始更换产蛋料,注意实行配方的阶段过度分一周完成,在当前饲料市场供应的饲料品种繁多,价格不一的情况下,找一家质量稳定产品价格的厂家为对象,以减少配方变更引起的营养性应激。
定时喂过碎的粉料,霉料。
4、转群防应激措施雏鸡4—6周龄(脱温后)。
鸡应激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鸡群的生存环境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有害因素,鸡群一旦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和刺激,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应激反应。
饲养者在临床生产过程中应该了解能够引起鸡应激的反应源,然后尽量避免鸡群受到应激刺激,以保证鸡群的产蛋能力有所提高,确保产蛋量上升,提高经济效益。
受到应激刺激的鸡群机体会产生相应的防护机制,以降低应激刺激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临床中如果鸡受到应激刺激,就会有不同的症状和应激过程表现出来,而并非一成不变的。
应激鸡群会产生一些不良表现,比如血压高低变化、白细胞量起伏不定,减弱鸡的抵抗力而病菌对机体的影响就更加容易,造成鸡群的产蛋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
饲养者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有意识的避免受到应激刺激,减少鸡群受到的不良影响,维持产蛋量,保证经济效益。
一、鸡应激反应产生的原因1、饲料更换不当鸡饲养场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尽量保证鸡群的饲料配方不变,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以防止更换饲料的方式不当而导致鸡群受到应激刺激,维持鸡群正常的产蛋性能。
如果鸡场必须要将鸡群的饲料配方和品种采取更换措施的时候,要在准备更换饲料之前的一个星期内,就按照鸡群每天需要的饲料量为基础,第一天在原料中混入要调整的饲料的15%,第二天混入30%。
以此类推一直到一个星期之后将饲料全部更换完毕,在给鸡群更换饲料的同时,要将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和添加剂添加在饲料中,与此同时要注意应激因素,以降低鸡群受到应激刺激的情况。
2、转群不当生存在同一个环境中的鸡群,一般都是简单的表现组群关系,但是也并不是所有鸡都能够和睦的相处,也都是以生存斗争为主要的生存形式。
但是鸡与日常饲养的其他家禽家畜都不相同,呈现大面积的密集群体饲养的方式,这种饲养方式就更容易导致鸡之间进行竞争。
据相关报道可知:鸡在大群饲养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从属性的排列秩序,便造成了鸡群也形成相应的上下层的阶梯式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时间越长就会产生越多的应激反应。
环境应激对肉鸡的不良影响和应对方法作者:乔磊汤秋影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6期摘要:现代肉鸡养殖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因此也极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应激反应。
当肉鸡发生应激后,会使采食量下降,免疫机能下降,抗病能力下降而患有多种疾病,从而导致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养殖成本增加,因此需要采取应对方法缓解环境应激。
关键词:肉鸡;环境应激;不良影响;采食量;免疫力;疾病;应对方法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041-011 常见环境应激现代肉鸡养殖多为舍饲圈养,并且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在这种封闭和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中,肉鸡的活动范围受限,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
在这样的养殖环境中,如果发生任何环境因子的变化,都有可能使肉鸡产生应激反应。
实际上,肉鸡养殖过程中,不同的环境因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肉鸡产生应激反应,只是有些应激反应表现较轻,肉鸡可以通过自身进行调节,而有些应激反应则过于强烈,会导致肉鸡的机体紊乱,使生产性能下降,健康水平受到影响。
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环境应激因子主要包括养殖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鸡舍的养殖环境较差,如舍内的温度不适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相对湿度不适宜,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通风不良,噪音过大,饲养密度过大,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光照过强等。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对其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应激应为高温热应激,因鸡天生没有汗腺,并且体表覆盖有羽毛,体热的散失能力较差,因此极易发生热应激,并且当肉鸡发生热应激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反应,影响肉养殖养殖经济效益。
2 环境应激对肉鸡的不良影响采食量受到影响。
当肉鸡受到不良环境的刺激后,通常情况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食欲下降,采食量降低,这是由于当肉鸡发生应激后,胃肠的蠕动能力下降,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采食量减少,从而使营养的摄入量减少,肉鸡的体质会下降,增重速度减慢。
当肉鸡发生热应激时,皮肤表面的血管膨胀,造成消化道内的血液量不足,影响了营养物质的传输和吸收,导致采食量下降。
引起鸡应激的环境因素鸡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是非常成熟的,现在鸡的品种越来越多,养殖方式也层出不穷。
再加上消费者对鸡肉、鸡蛋的喜爱,现在鸡的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养鸡也不像是百度文库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养鸡时,鸡经常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应激。
那么哪些环境因素会引发鸡的应激呢?下面就和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吧!1、温度在正常情况,温度控制在20-22度、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是鸡生长的最佳温度。
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中,鸡的长速及产蛋性能都能够得到帮助。
如果在养鸡中,气候温度急剧变化,例如夏季高温超过30度,冬季低温低于5度且昼夜温差大于10度等各种温度变化,对鸡的生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高温不仅会导致鸡出现应激反应,公鸡精子也会因此减少、母鸡性成熟时间延迟,降低受精率等。
2、光照光照对鸡的生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光照时间及强度时保证鸡健康生长的关键,在鸡的生长过程中,如果光照时间过长过短,或者是光照强度土壤发现变化,变强变弱等,都会导致鸡产生较大反应的应激。
尤其是对于蛋鸡造成的影响是更大的,蛋鸡受到光照应激的话,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生长,产蛋率也会影响下降,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
3、气体在养鸡的时候,如果养殖密度过大,而鸡舍的空气流通差、通风不良且鸡粪堆积再一次发酵产生大量氨气等有害气体时。
对鸡也是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如果鸡长时间生长在氨气含量达的环境中,不仅会降低鸡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
还会对鸡的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导致鸡极易出现各种呼吸道疾病及腹水症等。
因此百度文库在养殖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养殖密度,定期清理鸡粪,提高鸡舍的通透性,做好通风工作,排出有害气体,提高空气质量。
4、噪音正常情况下,鸡一般是喜欢生长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的。
鸡对声音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在养殖环境周围出现异常音、突发音或者以及一些不断产生的噪音,都会影响到鸡的正常生长。
例如鞭炮、人大喊大叫等,这些噪音对鸡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
鸡环境应激主要包括四方面
鸡环境性应激。
鸡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气体、噪音等。
1、温度:正常情况下,气温在18-23℃、相对湿度在60-70%的范围内,鸡的生长速度和产蛋量能发挥最好的水平。
如果气象条件急剧变化,如夏季温度超过30℃,冬季温度低于5℃,日温差10℃以上,则肉鸡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当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除出现应激反应外,还表现在公鸡精子生成减少,母鸡性成熟推迟,受精率明显下降,血钙含量降低,血液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者可引起很高的死亡率等热应激反应。
寒冷还会使鸡扎堆,弱小雏鸡往往被压伤、压死。
2、光照:不合理的光照或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的突然改变,能使鸡只尤其是蛋鸡生产强大的应激,造成产蛋率的显著下降。
3、气体:鸡群密度大、通风不良、鸡粪堆积受潮的情况下易产生大量氨气。
鸡长期在氨浓度大的环境中生存,不但造成肉鸡生长速度变慢、蛋鸡的产蛋量下降,还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和腹水症的发生。
4、噪音:若声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45分贝时,或异常音、突发音以及反复出现的其他噪音,对鸡都十分敏感。
如鞭炮、飞机、汽车、火车等发出的噪音都能使鸡产生应激反应,导致食欲降低和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