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27
[核心必知]1.模拟方法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用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其发生的概率,但确定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常常需要人工做大量的重复试验,既费时又费力,并且有时很难实现.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几何概型(1)定义: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 内随机地投掷点M ,若点M 落在子区域G 1G 的概率与G 1的面积成正比,而与G 的形状、位置无关,即P (点M 落在G 1)=G 1的面积G 的面积,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2)说明:几何概型中的G 也可以是空间中或直线上的有限区域,相应的概率是体积之比或长度之比.[问题思考]1.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有关吗?提示:几何概型的概率只与它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有关,而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无关. 2.在几何概型中,如果A 为随机事件,若P (A )=0,则A 一定为不可能事件;若P (A )=1,则A 一定为必然事件,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如果随机事件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单点,由于单点的长度、面积、体积均为0,则它出现的概率为0,显然它不是不可能事件;如果一个随机事件所在的区域是全部区域扣除一个单点,则它出现的概率为1,但它不是必然事件.讲一讲1.取一根长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尝试解答] 如图所示,记事件A ={剪得两段绳子长都不小于1 m},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上时,事件A 发生.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是绳子的长度3 m ,事件A 包含的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是中间一段的长度为3×13=1(m),故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13.在求解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时,首先找到几何区域D ,这时区域D 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几条线段或曲线段,然后找到事件A 发生对应的区域d ,在找d 的过程中,确定边界点是问题的关键,但边界点是否取到却不影响事件A 的概率. 练一练1.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1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由|x |≤1得,-1≤x ≤1, 故易知所求概率为1--2--=23. 答案:23讲一讲2.假设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是7:00~8:00,问你父亲在离开家前能拿到报纸(称为事件A )的概率是多少?[尝试解答] 如图,送报人到达的时间是6:30~7:30的任一时刻,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是7:00~8:00的任一时刻,如果在直角坐标系内以x 轴表示报纸送到的时间,y 轴表示父亲离开家的时间,因为报纸送到的时间和父亲离开家的时间都是随机的,所以随机试验的所有结果(x ,y )是图中所示正方形中等可能的任意一点.事件A (父亲离开家前能拿到报纸)发生须x ≤y ,即正方形内阴影部分,事件A 发生的概率只与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有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μA =12-12×12×12=78,μΩ=1,所以P (A )=μA μΩ=78.在研究射击、射箭、投中、射门等实际问题时,常借助于区域的面积来计算概率的值.此时,只需分清各自区域特征,分别计算其面积,以公式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面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面积 计算事件的概率即可.练一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D 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 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 中随机投一点,则落入E 中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区域D 表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的内部(含边界),区域E 表示单位圆及其内部,因此P =π×124×4=π16.答案:π16讲一讲3.有一杯2升的水,其中含有一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0.1升水,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尝试解答] 把判断这个细菌所在的位置看成一次试验,设所取的0.1升水中含有这个细菌为事件A ,则事件A 构成的区域体积是0.1升,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是2升,所以P (A )=0.12=0.05.如果试验的结果所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来度量,我们要结合问题的背景,选择好观察角度,准确找出基本事件所占的总体积及事件A 所分布的体积.其概率的计算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练一练3.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任意取一个点,求这个点到各面的距离均大于1的概率. 解:记事件A 为“点到各面的距离均大于1”,则满足题意的点构成的区域为:位于该正方体中心的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的内部.由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可得满足题意的概率为P (A )=1333=127.讲一讲4.设A 为圆周上一定点,在圆周上等可能的任取一点与A 连接,求弦长超过半径的2倍的概率.[尝试解答] 如图所示,在⊙O 上有一定点A ,任取一点B 与A 连结,则弦长超过半径的2倍,即为∠AOB 的度数大于90°,而小于270°.记“弦长超过半径的2倍”为事件C , 则C 表示的范围是∠AOB ∈(π2,3π2).则由几何概型概率的公式,得P (C )=270°-90°360°=12.如果试验的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角度来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 (A )=事件A 构成的区域角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角度.练一练4.在转盘游戏中,假设转盘有三种颜色:红、绿、蓝.当转盘停止时,如果指针指向红色为赢,绿色为平,蓝色为输.若每种颜色被平均分成四块,不同颜色相间排列,要使赢的概率为15,输的概率为13,求每个绿色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假设转盘停止位置都是等可能的). 解:由于转盘停止旋转时,指针指向每个位置都是等可能的,并且位置是无限多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特点,问题转化为求圆盘角度或周期问题.因为赢的概率为15,故红色所占角度为周角的15,即P 1=360°5=72°.同理,蓝色占周角的13,即P 2=360°3=120°,所以绿色的角度P 3=360°-120°-72°=168°.再将P 3分成四等份,得P 3÷4=168°÷4=42°, 即每个绿色扇形的圆心角为42°. 【解题高手】【易错题】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AC 的概率.[错解] 在AB 上截取线段AC ′,使AC ′=AC .则P (AM <AC )=P (AM <AC ′)=AC ′AB =22. [错因] 因为该题所涉及的基本事件是与角度有关的,而不是在线段AB 上取点,即该题是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而不是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正解] 在AB 上取AC ′=AC ,则∠ACC ′=180°-45°2=67.5°.∴P (AM <AC )=67.5°90°=34.1.在500 mL 的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取出2 mL 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草履虫的概率为( )A .0B .0.002C .0.004D .1 解析:选C 由几何概型公式得:P =2500=0.004.2.(辽宁高考)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 ,CB 的长,则该矩形面积大于20 cm 2的概率为( )A.16B.13C.23D.45解析:选C 设|AC |=x cm,0<x <12,则|CB |=(12-x ) cm ,要使矩形面积大于20 cm 2,只要x (12-x )>20,则x 2-12x +20<0,2<x <10,所以所求概率为P =10-212=23. 3.(湖南高考)已知事件“在矩形ABCD 的边CD 上随机取一点P ,使△APB 的最大边是AB ”发生的概率为12,则ADAB=( )A.12B.14C.32D.74解析:选D 由已知,点P 的分界点恰好是边CD 的四等分点,由勾股定理可得AB 2=⎝ ⎛⎭⎪⎫34AB 2+AD 2,解得⎝ ⎛⎭⎪⎫AD AB2=716,即AD AB =74.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射线OT 落在60°的终边上,任作一条射线OA ,射线OA 落在∠xOT 内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记B ={射线OA 落在∠xOT 内}, ∵∠xOT =60°, ∴P (B )=60°360°=16.答案:165.两根相距6 m 的木杆系一根绳子,并在绳子上挂一盏灯,则灯与两端距离都大于2 m 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P =26=13.答案:136.国家安全机关监听录音机记录了两个间谍的谈话,发现30 min 长的磁带上,从开始30 s 处起,有10 s 长的一段内容包含两间谍犯罪的信息.后来发现,这段谈话的一部分被某工作人员擦掉了,该工作人员声称他完全是无意中按错了键,使从此处起往后的所有内容都被擦掉了.那么由于按错了键使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全部擦掉的概率有多大?解:记A ={按错键使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全部擦掉},A 的发生就是在0到23 min 时间段内按错键.P (A )=2330=145.一、选择题1.在区间[0,3]上任取一点,则此点落在区间[2,3]上的概率是( ) A.13 B.12 C.23 D.34解析:选A 区间[2,3]长度为1,总区间[0,3]的长度为3,∴P =13.2.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有一封闭曲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23,则阴影区域的面积为( )A.43B.83C.23D .无法计算 解析:选B 由几何概型的公式知:S 阴影S 正方形=23,又:S 正方形=4,∴S 阴影=83. 3.有四个游戏盘,如果撒一粒黄豆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希望中奖,他应当选择的游戏盘为( )解析:选 A A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38,B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13,C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r2-πr22r2=4-π4,D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r 2πr 2=1π,A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最大.4.A 是圆上的一定点,在圆上其他位置任取一点B ,连接A 、B 两点,它是一条弦,则它的长度大于等于半径长度的概率为( )A.12B.23C.32D.14解析:选B 如图,当取点落在B 、C两点时,弦长等于半径;当取点落在劣弧上时,弦长小于半径;当取点落在优弧上时,弦长大于半径.所以弦长超过半径的概率P =360°-120°360°=23.5.在区间[0,1]内任取两个数,则这两个数的平方和也在[0,1]内的概率是( ) A.π4 B.π10 C.π20 D.π40解析:选A 设在[0,1]内取出的数为a ,b ,若a 2+b 2也在[0,1]内,则有0≤a 2+b 2≤1.如图,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满足a 2+b 2在[0,1]内的点在14单位圆内(如阴影部分所示),故所求概率为14π1=π4.二、填空题6.函数f (x )=x -2,x ∈[-5,5],那么任取一点x 0∈[-5,5],使f (x 0)≤0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由f (x 0)≤0得x 0-2≤0,x 0≤2,又x 0∈[-5,5],∴x 0∈[-5,2].设使f (x 0)≤0为事件A ,则事件A 构成的区域长度是2-(-5)=7,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长度是5-(-5)=10,则P (A )=710.答案:7107.圆上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大于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从点A 出发的弦中,当弦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劣弧B C 上的时候,满足已知条件,当弦的另一个端点在劣弧A B 或劣弧A C 上的时候不能满足已知条件.又因为△ABC 是正三角形,所以弦长大于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13.答案:138.已知点P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内任一点,则P 到四个顶点的距离均大于2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分别以A 、B 、C 、D 为圆心,并以2为半径画圆截正方形ABCD 后剩余部分是阴影部分.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2-4×14×π×22=16-4π,所以所求概率是16-4π16=1-π4.答案:1-π4三、解答题9.在△ABC 内任取一点P ,求△ABP 与△ABC 的面积之比大于23的概率. 解:设P 点、C 点到AB 的距离分别为d P 、d C ,则S △ABP =12AB ·d P ,S △ABC =12AB ·d C , 所以S △ABP S △ABC =d P d C ,要使d P d C >23, 只需使P 点落在某条与AB 平行的直线的上方,当然P 点应在△ABC 之内,而这条与AB 平行的直线EF 与AB 的距离要大于d C 的23. 由几何概率公式,得P =S △CEF S △ABC =⎝ ⎛⎭⎪⎫3-232=19. 10.甲、乙两人约定晚6点到晚7点之间在某处见面,并约定甲若早到应等乙半小时,而乙还有其他安排,若他早到则不需等待.求甲、乙两人能见面的概率.解:用x 轴、y 轴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定地点的时间.若甲早到,当y -x ≤30时,两人仍可见面;若乙早到,则两人不可能见面,因此,必须有x ≤y . 如图,事件A “两人可以见面”的可能结果是阴影部分的区域.故P (A )=12×602-12×302602=38.。
§3.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是北师大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3章第3节的内容,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古典概型》两节之后。
本小节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注重概念的建构和公式的应用,为第二课时的几何概型的应用以及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打下基础。
“几何概型”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
另外,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体会抽象概括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一般性随机事件,概率统计定义以及古典概型.而且有了一定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几何概型的内容可以和古典概型的内容进行类比学习.但是,古典概型研究有限的事件,而几何概型研究无限事件,如何实现两者的过渡以及如何将问题实际背景转化为相应的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模型是有困难的,需要教师创设好的问题情境,选择好例题,帮助学生形成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参与概念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经历观察、分析、类比等方法,养成逻辑推理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2、知识与技能:(1)了解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会用这种思想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如求某些不规则图形的近似面积;(2)记住几何概型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用几何概型来解决一些纯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对自然与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习惯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从有限向无限探究的意识,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几何概型概念的建构和建立合理的几何概型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试验初步体会几何概型及其基本特征;2.会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会运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3.通过亲身试验,感受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试验体会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难点:如何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自主探究、数学试验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请同学们回忆下求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有哪些呢?2.古典概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问题1: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如果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问题2: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图1切圆(如图1)随机地向正方形内射箭,假设射箭都能中靶,求射中圆内的概率为多少?问题3: 有一杯1 L的水,其中有1个微生物,用一个容器从这杯水中取出10ml,求容器中的水含有这个微生物的概率.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特点,引入几何概型。
同时让学生思考古典概型的方法还能用吗?如何几何概率计算呢?进一步分析上述三个概率问题的求法。
问题1分析:剪刀落在中点的时候,显然能够得到符合要求的两段绳子,我继续剪可以么?到什么时候为止?落在中间的点有无穷多,我把这些点全取出。
总基本事件也有无穷多,古典概型的方法还能用吗?怎么处理?练习: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如果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2m的概率有多大?问题2分析:由于靶点随机的落在正方形内,而靶点落在圆内时,事件A发生解:记“射中圆内”为事件A,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A P =4π 答:射中圆内的概率为4π由于问题2的可操作性,下面通过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来研究它的概率问题。
两人一组合作试验,用扎针来模拟射箭,用针孔代替射箭的靶点。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探索、发现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设计和操作一些模拟试验,对从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随机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做这样一个试验:图1,我们往正方形中随机地撒一把芝麻,假设每一粒芝麻落在正方形内的每一个位置的可能性都是相同的(随机撒100粒芝麻,学生统计落在阴影区域A的芝麻数目)。
1.活动:观察落在区域A的芝麻数目与落在正方形内的芝麻数目的比值;计算区域A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的比值;你能发现二者有什么关系?2.假如我们去200粒芝麻、300粒芝麻等你能猜想什么样的结论?3.假设图形换成图2,反复做如上实验,还能得出类似结论吗?动手实践、探究新知:学生动手实践,小组研究,形成结论并展示。
图1 提问1.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和计算公式?答:特点:<1>有限性;<2>等可能性图2 提问2.大家能猜想出来什么样的结论?落在区域内的芝麻数落在正方形内的芝麻数区域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提问3.如图, 曲线y=-x2+1与x轴、y轴围成一个区域A, 直线x=1, 直线y=1, x轴、y轴围成一个正方形, 你能否设计一个方法求出区域A的近似面积?(小组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借助如上结论我们可以计算区域A的面积!抽象概括、深入研究:几何概型:向平面上有限区域(集合)G 内随机地投掷点M , 若点M 落在子区域G 1⊂G 的概率与G 1的面积成正比, 而与G 的形状、位置无关, 即 则称这种模型为几何概型.问题1.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有何区别?答:<1>无限性 <2>等可能性问题2.几何概型中的这种正比关系与G 的形状、位置有关系吗?答:无关。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模拟方法是北师大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第3节,也是必修3最后一节,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古典概型的基础上,用模拟方法估计一些用古典概型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的概率,使学生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而模拟试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试验分析能力的好素材。
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设计和操作一些模拟试验,对从试验中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和处理数据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动手试验,探索、发现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过程分析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实验和问题引导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通过两个实验:(1)取一个矩形,在面积为四分之一的部分画上阴影,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豆子(我们数100粒),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豆子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豆子数,观察它们有怎样的比例关系?(2)反过来,取一个已知长和宽的矩形,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豆子,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豆子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豆子数,你能根据豆子数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进行试验、讨论、分析,使学生主动进入探究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探讨数学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根据各小组试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得出结论:矩形面积阴影部分面积=落在矩形内的豆子数数落在阴影部分内的豆子 使学生了解结论产生的背景,轻易地理解了这个结论,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定理、结论其实离他们很近,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导学案)使用说明: 1.先精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找出问题并进行标注,然后再精读教材150-152页完成本学案;2.要求独立完成预习案. 〖学习目标〗1.了解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际应用,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能够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3.通过模拟实验的过程,掌握用产生随机数模拟试验的方法,并能利用这种方法估计概率。
重点与难点: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预习案】相关知识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1) (2)教材助读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1:取一个正方形,在面积为四分之一的部分画上阴影,随机地向矩形中撒一把芝麻(以数100粒为例),假设每一粒芝麻落在正方形内的每一个位置的可能性大小相等.统计落在阴影内的芝麻数与落在矩形内的总芝麻数,观察它们有怎样的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机做模拟试验,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 落在正方形内的芝麻数内的芝麻数落在区域A反之,向如图长方形中随机撒一把芝麻,例如,散了50粒,这些芝麻均匀地落在长方形中,如果落在区域B 中的芝麻数是10 ,那么区域B 的面积近似地是整个长方形的面积的 。
2. 一般地,在向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投一点,记事件A 为“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内”,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A)= 注:利用这个定理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体积.预习自测1.已知地铁列车每10 min 一班,在车站停1 min ,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是( )A.110B.19C.111D.182.《广告法》对插播广告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定,某人对某台的电视节目做了长期的统计后得出结论,他任意时间打开电视机看该台节目,看不到广告的概率为910,那么该台每小时约有________分钟的广告.3.平面上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3 cm ,把一枚半径为1 cm 的硬币任意平掷在这个平面,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 ( ) A.14 B.13 C.12 D.23【探究案】基础知识探究1.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D 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 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 中随机投一点,则所投的点落在E 中的概率是__________.综合应用探究AB d D小明家的晚报在下午5:30~6:3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随机地被送到,小明一家人在下午6:00~7: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间随机地开始晚餐.(1)你认为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和在晚餐开始之后被送到哪一种可能性更大? (2)求晚报在晚餐开始之前被送到的概率是多少?当堂检测1.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一边作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与81 cm 2 之间的概率为 ( ) A.116 B.18 C.14 D.122.有一杯1升的水,其中含有1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水中取出0.1升,求小杯水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
§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知识梳理 概率,但确定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常常需要人工做大量的重复模拟方法来估计某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大量的重复试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它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应用广泛的方法.例如,使用随机数来模拟大量的抛掷硬币的试验;求不规则图形的近似面积或不规则物体的近似体积;利用计算机模拟自然灾害的发生等.当现实中的试验难以实施或不可能实施时,模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知识导学在古典概型中利用等可能性的概念,成功地计算了某一类问题的概率,不过,古典概型要求的可能结果的总数必须是有限个.但现实中许多问题的结果却是无限多个,我们希望把这种做法推广到无限多结果,而又有某种等可能性的场合,得到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便用到模拟方法,如前面我们利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数来模拟抛掷硬币的试验、通过4人依次摸球来模拟摸奖活动等都是模拟方法.模拟方法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几何概型来体现.几何概型也是一种概率模型,它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所以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与随机事件所在区域的形状、位置无关,只与该区域的大小有关.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实物模型(落在某区域内的芝麻、转盘等模型),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和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结合实例弄清几何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1)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个;(2)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利用模拟方法,可以来估计现实生活中某些随机事件的概率.疑难突破1.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剖析: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等可能性是一致的);但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总数有无限多个,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总数有有限个.古典概型中试验的所有结果只有有限个,每次试验只出现其中的一个结果,并且每一次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几何概型中进行一次试验相当于向几何体G 中取一点,对G 内任意子集,事件“点取自g ”的概率与g 的测读(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而与g 在G 中的位置、形状无关.例如,抛掷硬币出现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属于古典概型问题,而向一个大小一定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内随机丢一粒种子,求种子落入内切圆的概率,这就属于几何概型问题. 古典概型中随机事件A 的概率可以通过公式P (A )=n m 来计算;而几何概型事件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 (A )=.)()(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面积或体积的区域长度构造事件A 2.用随机模拟估算几何概率剖析:随机模拟试验是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的重要方法.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关键是把实际问题中的事件A 及基本事件总体对应的区域转化为随机数的范围,即转化为可以用随机数来模拟试验结果的概率模型,也就是怎样用随机数来刻画影响随机事件结果的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由影响随机事件结果的量的个数确定需要产生的随机数的组数;如长度、角度型只用一组,而面积型需要两组;(2)由所有基本事件总体对应区域确定产生随机数的范围;(3)由事件A 发生的条件确定随机数所应满足的关系式.典题精讲例1 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收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思路分析:假设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但0~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故不能用古典概型的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近似值,也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因为电台每隔1小时报时一次,他在0~60之间任何一个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打开收音机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解:设A ={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打开收音机的时刻位于[50,60]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求概率的公式得P (A )=61605060=-,即“等待报时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为61. 绿色通道:本例中,打开收音机的时刻x 是随机的,可以是0~60分钟之间的任一时刻,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 服从[0,60]上的均匀分布,x 是[0,60]上的均匀随机数.变式训练 取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都不少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思路分析: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 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其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所以,可用几何概型考虑.解:记“剪得两段都不少于1 m”为事件A ,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上时,事件A 发生,由于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长的31,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P (A )=31. 例2 某汽车站每隔10分钟有一班汽车通过,求乘客候车时间不超过4分钟的概率,并尝试用计算机模拟该试验.思路分析:本题为一道综合性问题,先分析出所求的问题为几何概型,再根据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最后设计出模拟试验.解:设乘客到达车站的时间是随机的,则由题意可得,P (A )=.52)10,0()4,0(=的长度区间的长度区间 模拟试验:用计数器n 记录做了多少次试验,用计数器m 记录其中有多少次出现在(0,4)内,变换rand()*产生随机数,并判断随机数是否在[10n ,10n +4]之中,如果在,则为m+1,如果不在则m 保持不变.变式训练 甲盒中有红,黑,白三种颜色的球各3个,乙盒子中有黄,黑,白三种颜色的球各2个,从两个盒子中各取1个球.(1)求取出的两个球是不同颜色的概率.(2)请设计一种随机模拟的方法,来近似计算(1)中取出两个球是不同颜色的概率(写出模拟的步骤).解:(1)设A =“取出的两球是相同颜色”,B =“取出的两球是不同颜色”.则事件A 的概率为:P (A )=.92692323=⨯⨯+⨯ 由于事件A 与事件B 是对立事件,所以事件B 的概率为:P (B )=1P (A )=1.9792 (2)随机模拟的步骤:第1步:利用计算机(计算器)产生1~3和2~4两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每组各有N 个随机数.用“1”表示取到红球,用“2”表示取到黑球,用“3”表示取到白球,用“4”表示取到黄球. 第2步:统计两组对应的N 对随机数中,每对中的两个数字不同的对数n .第3步:计算N n Nn 就是取出的两个球是不同颜色的概率的近似值. 例3 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所以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 解:S1: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产生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S2:1,2,3,4表示投中,用5,6,7,8,9,0表示未投中,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 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一组.例如:产生20组随机数: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156,278.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示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似为205=25%. 变式训练 同时抛掷两枚骰子,计算都是1点的概率.思路分析:抛掷两枚骰子,相当于产生两个1到6的随机数,因而我们可以产生随机数,然后两个一组分组,每组第一个数表示一枚骰子的点数,第二个数表示第二枚骰子的点数.解: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1到6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两个随机数作为一组,统计随机数总组数N 及其中两个随机数都是1的组数N 1,则频率NN 1即为抛掷两枚骰子都是1点的概率的近似值.问题探究问题 如图3-3-1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设计一个可以估计出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的模拟试验,你能以此估计出圆周率吗?图3-3-1探究:利用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模拟上述过程,步骤如下:第一步:产生0~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 1=rand,b 1=rand;第二步:经平移和伸缩变换,a =(a 10.5)*2,b =(b 10.5)*2;第三步:数出落在圆a 2+b 2<1内的豆子数N 1,计算π=NN 14(N 表示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同时我们会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得到的π的近似值精度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