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
- 格式:pdf
- 大小:123.60 KB
- 文档页数: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六个环节来进行本次说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并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与机械灌输相对的是有效引导学生的发展。
所以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本次教学设计。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尤其是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我将在课堂上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晋州市第一中学张玉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说课的具体内容如下一、说教学理念和理论二、说学情三、说教材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流程六、说预期效果一、说教学理念和理论主要依据以下两方面指导本节课的设计(一)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课标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当然,在实践中要避免矫枉过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不能忽视。
二、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本课的专业术语、概念较多,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剖析能力有待提高。
另外,学生对和本课有关的历史剧如《芈月传》《大秦帝国》等有所了解,但有时把剧情当历史,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是历史的虚构、历史的演绎还是相对真实的历史。
三、说教材(一)地位本课内容不仅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纵向看,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与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相映生辉。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因此,本课在这个单元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中的地位都相当重要,是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开创性贡献,引领本课的灵魂也就是关于制度创新。
人民版高一上册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范文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高一阶段,这是一个高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高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高一上册历史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选择!
各位专家,评委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是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这一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专题都是围绕着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为中心展开的.那幺秦朝是怎样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呢教材讲了四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朝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即秦的中央官制;四挟书律,即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推行的专制.通过第一目让学生认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背景,通过第二三四目让学生理解秦王朝正是从这几个方面确立起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思想:结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情,我将本课的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勇于探究的学习空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质教案附件四:课堂教学设计表地区授课教师姓名XXX课题名称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题来□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民版源□所属章节: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思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围绕着秦朝中央集权制确立为中心展开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于高一新生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解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概念,最后再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分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对XXX统一六国的历史有简单的积累,平时也接触秦灭六国题材影视作品,对这段历史及XXX等人物较为熟悉,这就为高中的自主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本课内容讲述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更注重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
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度的创立、郡县制的建立;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献等资料,感知认知历史现象,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绪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研究,使学生知道XXX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通过了解秦王朝政治制度,培养学生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重点: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导入:利用《秦时明月》动漫视频导入,然后发问,通过视频,秦王XXX的目标是什么?他是如何去实现的呢?1、六王毕,四海一(板书)—秦朝中心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内容归纳1、过程:1)BC230~BC221年,灭六国,结束割据2)北方:BC215年,北击匈奴,收回河套;筑长城,修直道3)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4)西南:开辟“五尺道”,将“西南夷”归入版图2、意义: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课标与学情分XXX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2)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渡:请同学们看西周与秦朝地图,秦统一后,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地方该如何去管理,XXX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PPT展示丞相XXX、廷尉XXX和秦王XXX讨论资料,请三位同学阅读归纳)资料一:丞相XXX:“诸侯初破,燕、齐、XXX,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说教材1、教材的出处:我选的课题是来自于人民版必修一的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小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3、课标要求(1)了解秦统一的条件、过程、意义。
(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基本特点及影响。
(3)区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区别4、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的条件、过程、意义;掌握皇帝制度;掌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和地方管理机制“郡县制”;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并能对这两种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2)过程与方法:首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掌握基本史实;我还会指导学生收集相关材料,通过材料来回忆春秋战国的战乱。
其次,引导学生对史料解读,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史料,比如用《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设示意图》。
通过大量的史料,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史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桌面引导学生建立总体概念。
再合作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对历史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再次,对教材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最后,通过课后习题强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建立了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本课,要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代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引起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启发的思考。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此次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进行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从五点内容来完成。
㈠教材的地位:本课时是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㈡教材的联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表现,与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同属古代政治文明的内容,与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从古到今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民主化进程。
因此,学好本课时,有利于我们队必修一之后专题的学习有更好的横向、纵向的联系与比较。
㈢教材处理: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对教材也做了些许处理,例如:在讲授“六王毕、四海一”这一目中,适当增加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了解和商鞅变法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的必然性;把第二目、第三目结合一起,作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根据教材处理,按照课标和考纲要求,并结合高一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⑵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过程和方法:⑴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的学习,探讨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欣赏其政治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逐步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⑵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代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引起对今天我国政治改革启发的思考。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威远中学钟林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是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
这一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于中央集权制度战国是理论提出以及初步实施阶段,秦汉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时期。
那么秦朝是怎样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呢?教材讲了三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朝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即秦的中央官制;补充了一个材料挟书律,即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推行的专制。
通过第一目让学生认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背景,通过第二三目让学生理解秦王朝正是从这几个方面确立起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1、确定教学思想:结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情,我将本课的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勇于探究的学习空间”。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把握秦统一的条件、过程、主要活动和意义。
了解郡县制的由来,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
理解掌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和“朝议”。
理解掌握“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分析秦统一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运用比较法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
通过引用材料,探究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联系法家的基本主张,探究“挟书律”的原因和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秦统一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奠基作用。
认识郡县制对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方面的深远影响。
认识皇权至上原则在中央官制方面的体现。
认识思想文化专制对文化发展的负面作用。
3、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难点是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措施;作用。
其中包括皇帝制度的由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人民版历史必修
1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说课稿: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是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
这一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专题都是围绕着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为中心展开的。
那幺秦朝是怎样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呢?教材讲了四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朝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即秦的中央官制;四挟书律,即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推行的专制。
通过第一目让学生认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背景,通过第二三四目让学生理解秦王朝正是从这几个方面确立起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思想:结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情,我将本课的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勇于探究的学习空间”。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把握秦统一的条件、过程、主要活动和意义。
了解郡县制的由来,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
理解掌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和“朝议”。
理解掌握“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分析秦统一的原因条件和历史影响。
运用比较法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
通过引用材料,探究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