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数据分类(2)
- 格式:ppt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四节木脂素木脂素(lignans)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
木脂素类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如国内外已对二十余种五味子属植物进行了研究,鉴定出150多种木脂素成分;从胡椒属植物中分出近30种木脂素化合物。
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生物活性,如五味子科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酯甲、乙、丙和丁(schisantherin A、B、C、D)能保护肝脏和降低血清GPT水平;从愈创木树脂中分得的二氢愈创木脂酸(dihydroguaiaretic acid ,DGA)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尤其是对合成白三烯的脂肪氧化酶和环氧化酶具有抑制作用;小檗科鬼臼属八角莲所含的鬼臼毒素类木脂素则具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
一、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四种:桂皮酸(cinnamic acid),偶有桂皮醛(cinnamaldehyde);桂皮醇(cinnamyl alcohol);丙烯苯(propenyl benzene)和烯丙苯(allyl benzene)。
前两种单体的侧链γ-碳原子是氧化型的,而后两种单体的γ-碳原子是非氧化型的。
由于组成木脂素的C6-C3单体缩合位置不同及其侧链γ-碳原子上的含氧基团相互脱水缩合等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木脂素。
最早Haworth把C6-C3单元侧链通过β-碳聚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木脂素类,后来Gottlich把新发现的由其他位置连接生成的化合物称为新木脂素(neolignan)类。
近年来出现的另一种分类法是将由γ-氧化型苯丙素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木脂素类,而由γ-非氧化型苯丙素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新木脂素类,但按这一分类方法,原定义中有些化合物如奥托肉豆蔻脂素(otobain)应归属于新木脂素类。
本章按化学结构分类法,将木脂素分成下列几类:1.简单木脂素(simple lignans)β位碳原子(C8-C8/)连接而成。
第五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工作原理5-1 可编程序控制器具有哪些特点?答:可编程序控制器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2)控制系统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应用灵活;3)编程方便,易于使用;4)功能完善,扩展能力强;5)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6) 维修方便,维修工作量小;7)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5-2 整体式PLC、组合式PLC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特点?答:整体式结构的PLC是将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电源、通信端口、I∕O扩展端口等组装在一个箱体内构成主机。
另外还有独立的I/O扩展单元等通过扩展电缆与主机上的扩展端口相连,以构成PLC不同配置与主机配合使用。
整体式结构的PLC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
小型机常采用这种结构。
组合式结构的PLC是将CPU、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电源单元、智能I∕O单元、通信单元等分别做成相应的电路板或模块,各模块可以插在带有总线的底板上。
装有CPU的模块称为CPU模块,其他称为扩展模块。
组合式的特点是配置灵活,输入接点、输出接点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各种功能模块可以依需要灵活配置。
5-3 PLC控制与继电器控制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答:PLC控制与继电器控制的比较见下表:5-4 PLC的硬件指的是哪些部件?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答:PLC的基本结构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扩展接口,通信接口,编程工具,智能I/O接口,智能单元等组成。
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其主要作用有①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②诊断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
③用扫描的方式通过I∕O部件接收现场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中。
④PLC进入运行状态后,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指令,解释并按指令规定的任务进行数据传送、逻辑或算术运算等;根据运算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像存储器的内容,再经输出部件实现输出控制、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
数据分类分级项目
数据分类分级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分类标准: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分类标准,如行业领域、组织经营等。
2. 数据收集:收集需要分类分级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重复、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
4. 数据分类:根据确定的分类标准,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可以按照业务角度或数据管理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行业维度、业务领域维度、数据来源维度、共享维度、数据开放维度等。
5. 数据分级: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数据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非法利用后对受害者的影响程度,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般可以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三个级别。
6. 制定管理策略:根据数据的分类分级结果,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策略,包括数据的存储、访问控制、备份和恢复等。
7. 实施和监控:将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策略实施到实际工作中,并定期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监控和检查。
8. 优化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和改进数据分类分级项目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总的来说,数据分类分级项目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企业的数据资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2019-2020学年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是26,最小的是18.下面的数中,()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30B.23C.122.下面的统计图中,横线所在的位置能反应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图是()A.B.C.D.3.有一条山路,一辆汽车上山时每小时行30千米,下山原路返回每小时行50千米,则汽车上山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A.40千米/时B.37.5千米/时C.35千米/时D.45千米/时4.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A.4B.11C.18D.435.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看出数量的多和少.A.长短B.宽窄C.颜色6.如图是某风景区2016年旅游人数统计图,从图中得到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冬季旅游人数最少B.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加4万人C.全年旅游人数共计36万人D.平均每月旅游人数9万人7.在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的应该是()A.B.C.D.8.如图,十五届亚运会上,中国金牌数比韩、日两国金牌总数还多()枚.A.108B.57C.115D.107二.填空题(共8小题)9.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上,纵轴用1厘米表示40棵树,表示120棵树应画厘米;一个条形长3.5厘米,它表示棵树.10.填一填.(AA制是指每人平均分担所需费用)聚餐类型AA制聚餐日期2019.3.28消费金额/元403.2聚餐人数12平均每人应付的钱数/元11.王大伯攒了一箱鸭蛋,共50个.他任意取出5个鸭蛋称得质量分别为76g、86g、81g、74g、83g,这箱鸭蛋大约重千克.12.甲乙丙三个数字,甲乙两数平均数是3,乙丙两数平均数是2.4,甲丙两数平均数是2.8,甲数是,乙数是,丙数是.13.如图是小军上学期五门功课的成绩统计图.(1)图中每格代表分.(2)分数最高,分数最低.(3)美术比外语低分.14.如图是四(2)黎慧同学的段考成绩.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分,她这次段考,学科的成绩最好,是分;学科的成绩最低,是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分.15.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同学进行“我喜欢的图书”情况调查.下面是情况调查表.分类故事书漫画书科技书连环画人数71294②每个同学只喜欢一种图书,一共调查了个同学.③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这个班的图书角多买一些比较好.16.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0.8厘米表示200吨,要表示750吨的数量,直条应当画厘米.三.判断题(共4小题)17.一组数据有3个20、3个21,2个19,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0+21+19)÷3=20.(判断对错)18.池塘平均水深1.2米,红红身高1.4米,她到池塘下水玩一定没有危险.(判断对错)19.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用2厘米长的直条表示600吨,那么表示1800吨的直条应画6厘米..(判断对错)20.小王上山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下山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4千米/小时.(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5小题)21.一批货物重9.8吨,运走了3.5吨.剩下的分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22.第一中学三个年级共有912名学生,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23.小明每天早晨起来跑步,并记录了每天所跑的路程,如图.(1)他哪天跑得最多?哪天跑的最少?(2)他五天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平均每天跑几千米?24.小朋友投篮,第一组共有6人,平均每人投篮3个;第二组共有4人,平均每人投篮8个.这两组平均每人投篮多少个?25.某电脑公司一门市部第一季度销售情况如图.已知第一季度共销售电脑550台,请计算出二月份销售电脑的数量.五.操作题(共3小题)26.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下面是利华中学最喜欢参加各项球类运动的人数统计图.(1)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一共调查了多少人?27.某市2017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记录如下表,请在温度计上涂色表示出各季度的平均气温.28.铁路小学红领巾电视台每周在铁路频道播放2小时节目.下图是各类节目占总播放时间比率的扇形统计图,请根据此图绘制条形统计图.(先填两轴,再画直条,后写数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因为在一组数中有最大的数,也有最小的数,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含义可知: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30、23和12中只有23是大于18小于26的数,所以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根据平均数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2.【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对四幅图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首先排除图D,因为此图中横线把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还高,不符合题意;再排除图C,因为此图的横线的观点等于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数,不符合题意;然后排除图A,因为此图的横线高度等于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不符合题意;通过以上排除法,剩下的图B,次图中横线高度比最大的数矮,比最小的数高,所以此图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3.【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这条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则上山的时间为,下山的时间为;然后用往返的总路程÷往返的总时间=上下山的平均速度解答即可.【解答】解:(1×2)÷(+)=2÷=2×=37.5(千米)答:那么这辆汽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7.5千米.故选:B.【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要注意求平均速度不能用“速度和÷2”,因为这是求速度的平均值.4.【分析】由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班表示女生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为直角,即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或25%),则男生占全班人数的(或7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全班人数乘男生人数所占的分率(百分率)就是甲班男生人数.乙班男生人数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用甲班男生人数减乙班男生人数就是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的人数.【解答】解:36×﹣16=27﹣16=11(人)答: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11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如何根据计算需要从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计算.5.【分析】首先要清楚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条形长的表示的数量就多,条形短的表示的数量就少,表示数量的多少和条形的宽窄、颜色没有关系,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据分析可知:条形统计图可以通过条形的长短看出数量的多和少.故选:A.【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解答.6.【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冬季旅游人数最少;B、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人数增加百分之几,就用第三季度的人数减去第二季度人数,再除以第二季度人数即可;C、全年旅游人数就用四个季度人数加起来即可;D、平均每月旅游人数就用全年旅游人数除以12个月即可.【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冬季旅游人数最少;B、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增加14﹣10=4万人;C、全年旅游人数就用四个季度人数加起来即可;7+10+14+5=36(万人),所以全年旅游人数36万人;D、平均每月旅游人数就用全年旅游人数除以12个月即可,(7+10+14+5)÷12,=36÷12,=3(万人),所以平均每月旅游人数3万人.故从图中可以得到信息不正确的是D;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要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而解决问题.7.【分析】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月季花占总面积的50%,茶花和玫瑰各占总面积的25%;那么在条形统计图上,茶花和玫瑰花的高度就相同,而月季花的高度就是它们的2倍,由此求解.【解答】解:因为月季花占总面积的50%,茶花和玫瑰各占总面积的25%,所以它们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为:故选:D.【点评】先根据扇形统计图找出它们的多少关系,再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绘图.8.【分析】在第15届亚运会上中国获得金牌是165枚,韩国获得金牌是58枚,日本获得金牌是50枚,先求出韩、日两国金牌总数,再用中国获得金牌减去韩、日两国金牌总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答】解:165﹣(58+50)=165﹣108=57(枚);答:中国金牌数比韩、日两国金牌总数还多57枚.故选:B.【点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要求的问题,列式解答即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1厘米表示40棵树,求出120棵树中有多少个40棵即可求出需要画的长度;用40棵乘3.5厘米即可求出3.5厘米的长条表示的含义.【解答】解:120÷40=3(厘米)40×3.5=140(棵)答:表示120棵树应画3厘米;一个条形长3.5厘米,它表示140棵树.故答案为:3,140.【点评】此题考查统计图纵轴的长度和单位长度代表的量之间的关系.10.【分析】根据统计表周明华的数据,用消费金额除以聚餐人数就是每个人平均要付的钱数.【解答】解:403.2÷12=33.6(元)答:平均每人应付的33.6元钱.填一填.(AA制是指每人平均分担所需费用)聚餐类型AA制聚餐日期2019.3.28消费金额/元403.2聚餐人数12平均每人应付的钱数/元33.6故答案为:33.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统计表中已知的信息,利用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解答.11.【分析】用这5个鸭蛋的总克数除以5就是这5个鸭蛋平均每个的克数;再用平均每个的克数乘50后换算单位即可求得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多少千克.【解答】解:(76+86+81+74+83)÷5=400÷5=80(克)80×50=4000(克)4000克=4千克答:这箱鸭蛋大约一共重4千克.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要记住总数、个数及平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12.【分析】已知甲乙两数平均数是3,乙丙两数平均数是2.4,甲丙两数平均数是2.8,由此可知,甲、乙、丙3个数的和是(3×2+2.4×2+2.8×2)÷2=8.2,用3个数的和减去乙丙两个数的和就是甲;用3个和减去甲丙2个数的和就是乙数;用3个和减去甲乙2个数的和就是丙数,据此解答.【解答】解:甲、乙、丙3个数的和是:(3×2+2.4×2+2.8×2)÷2=(6+4.8+5.6)÷2=16.4÷2=8.28.2﹣2.4×2=8.2﹣4.8=3.48.2﹣2.8×2=8.2﹣5.6=2.68.2﹣3.4﹣2.6=2.2答:甲数是3.4、乙数是2.6、丙数是2.2.故答案为:3.4、2.6、2.2.【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13.【分析】(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图中每格表示20分.(2)数学分数最高,美术分数最低.(3)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解答.【解答】解:(1)图中每格表示20分.(2)数学分数最高,美术分数最低.(3)90﹣70=20(分)答:美术比外语低20分.故答案为:20;数学、美术;2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4.【分析】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做题即可.【解答】解:98﹣96=2(分)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格代表1分,她这次段考,外语学科的成绩最好,是98分;语文学科的成绩最低,是96分;成绩最好的学科与最低的学科相差2分.故答案为:1;外语;98;语文;96;2.【点评】本题主要运用统计图的特点做题.15.【分析】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②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解答.③通过观察统计图表可知,喜欢漫画书的人数最多,喜欢连环画的人数最少.从学生对各种书的喜欢程度看,这个班的图书角多买一些漫画书比较好.【解答】解:①作图如下:实验小学三年级1班同学进行“我喜欢的图书”情况调查统计图②7+12+9+4=32(人)答:一共调查了32人.③喜欢漫画书的人数最多,喜欢连环画的人数最少.从学生对各种书的喜欢程度看,这个班的图书角多买一些漫画书比较好.故答案为:32;漫画书、连环画、漫画书.【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6.【分析】根据题意,可用750吨除以200吨计算出750里面有几个200,然后再乘0.8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750÷200×0.8=3.75×0.8,=3(厘米),答:直条应当画3厘米.故答案为:3.【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750吨里面有几个200吨,有几个200吨就有几个0.8厘米.三.判断题(共4小题)17.【分析】先求出一组数据的和,再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除以数据个数3+3+2=8,依此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0×3+21×3+19×2)÷(3+3+2)=(60+63+38)÷8=161÷8=20.125.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题注意数据个数是8个,不是3个.18.【分析】平均水深为1.2米的池塘,并不代表池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要深的多;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浅的多,据此解答判断即可.【解答】解:平均水深为1.2米的池塘,并不代表池中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2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要深的多,甚至超过1.4米;有的地方可能比1.2米浅的多,所以“红红身高1.4米,她到池塘下水玩一定没有危险”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想的要周全,不要被数据所迷惑.19.【分析】先求出1厘米代表多少吨;再用1800吨,除以1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800吨应画的长度,然后再判断即可.【解答】解:600÷2=300(吨),1800÷300=6(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先求出不变的单一量,然后再根据这个单一量求解.20.【分析】把山下到山顶的距离看作单位“1”,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上山和下山需要的时间,再根据平均速度=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和÷上山和下山的时间和解答.【解答】解:(1+1)÷(1÷3+1÷5)=2÷()=2÷=3(千米)答:这人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小时.故答案为:×.【点评】平均速度不是简单的把两个速度相加再除以2,这是由于它们用的时间不一样,解答本题时必须求出上山和下山需要的时间,再根据等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代入数据即可解答.四.应用题(共5小题)21.【分析】根据原有的吨数﹣运走的吨数=剩下的吨数,先求出剩下了多少吨,再除以次数3,即可得出平均每次运走多少吨.【解答】解:(9.8﹣3.5)÷3=6.3÷3=2.1(吨)答:平均每次运2.1吨.【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剩下的数量,然后根据平均数问题解答即可.22.【分析】用3×8求出共有班的个数,再用共有的学生人数除以共有的班数就是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解答】解:912÷(3×8)=912÷24=38(名)答:平均每个班有38名学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3.【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他第4天跑的最多;第1天跑的最少;(2)根据加法的意义,把小明每天跑的千米数加起来;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用5天跑的路程总和除以5即可解答.【解答】解:(1)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他第4天跑的最多;第1天跑的最少;(2)3+4+6+7+5=25(千米);25÷5=5(千米);答:他五天一共跑了25千米;平均每天跑5千米.【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关计算.24.【分析】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两个小组投篮总个数除以两个小组的总人数,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3×6+8×4)÷(6+4)=(18+32)÷10=50÷10=5(个)答:这两组平均每人投篮5个.【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25.【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台数,观察纵轴发现,每格表示50台,由此得,一月份销售量是300台,二月份的销售量是150台,三月份的销售量是100台.据此解答.【解答】解:纵轴表示台数,观察纵轴发现,每格表示50台,由此得,一月份销售量是300台,二月份的销售量是150台,三月份的销售量是100台.550﹣300﹣100=150(台),答:二月份销售电脑150台.【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五.操作题(共3小题)26.【分析】观察统计图可以发现:每格人数相差10人,据此填上每格的数据,同时可以得出喜欢排球和足球的人数;(1)根据统计图的具体情况,罗列出自己得到的信息即可;(2)将喜欢每类球类运动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调查的总人数.【解答】解:如图所示:(1)我得到以下信息:喜欢羽毛球的有150人,篮球的有125人,乒乓球的有180人,排球的有100人,足球的有140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排球的人数最少.(2)150+125+180+100+140=695(人)答:一共调查了695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已知数据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7.【分析】首先审清题意,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第一季度平均气温是零下10°C,第二季度平均气温是15°C,第三季度平均气温是20°c,第四解答平均气温是零下5°c,明确“正”和“负”所表示的意义;气温0度以上记为正,0度以下记为负,再根据题意作答.【解答】解:【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以及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28.【分析】把各类节目的总播放时间看作单位“1”,首先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学校交流》节目的播放时间占播放总时间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分别求出各类节目的播放时间各是多少分钟,再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完成条形统计图.【解答】解:1﹣30%﹣20%﹣15%=35%2小时=120分钟120×30%=120×0.3=36(分钟)102×20%=120×0.2=24(分钟);120×35%=120×0.35=42(分钟);120×15%=120×0.15=18(分钟);作图如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