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4.4.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21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核心素养】通过对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的学习,融入关注家人健康的情感教育,对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心脏的结构。
②认识心脏的功能。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心脏结构并推测它的功能。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现有的储备知识较少,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所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学生对心脏——人体这一重要器官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卫生保健,拥有健康的体质。
【重、难点】1、心脏的内部结构。
2、说明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L:在课间的时候我们欣赏了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表演,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喷泉的水能往高处走?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X:水泵L:很好,是水泵,是它在起作用让水克服重力向上流动,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类似于水泵的结构,这就是心脏。
是它给予动力,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L:本课的基础知识,老师就交给大家自己来完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对照提纲完成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拿笔将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开始。
L:完成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自学的成果,看第一部分的问题:谁能抓住第一个机会1、心脏像倒置的_____,与各人_____大小相似。
2、心脏位于______中部偏_____方在_____之间。
这位同学看书非常仔细,回答也很准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心脏的方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我班的两位体育健将上台来做30秒高抬腿,其他同学击掌给他们打节奏,结束以后我们一起来感受心脏的搏动,1、2、3开始——停,请大伙用手找找你心脏的位置是不是跟答案一样的。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核心素养】通过对心脏及血液循环意义的学习,融入关注家人健康的情感教育,对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领悟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心脏的结构。
②认识心脏的功能。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心脏结构并推测它的功能。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十分有限,现有的储备知识较少,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事物兴趣浓厚,所以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教师恰当的启发、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
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学生对心脏——人体这一重要器官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卫生保健,拥有健康的体质。
【重、难点】1、心脏的内部结构。
2、说明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L:在课间的时候我们欣赏了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表演,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常识我们都知道由于重力的作用,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喷泉的水能往高处走?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X:水泵L:很好,是水泵,是它在起作用让水克服重力向上流动,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类似于水泵的结构,这就是心脏。
是它给予动力,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L:本课的基础知识,老师就交给大家自己来完成,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对照提纲完成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拿笔将重要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开始。
L:完成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自学的成果,看第一部分的问题:谁能抓住第一个机会1、心脏像倒置的_____,与各人_____大小相似。
2、心脏位于______中部偏_____方在_____之间。
这位同学看书非常仔细,回答也很准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心脏的方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我班的两位体育健将上台来做30秒高抬腿,其他同学击掌给他们打节奏,结束以后我们一起来感受心脏的搏动,1、2、3开始——停,请大伙用手找找你心脏的位置是不是跟答案一样的。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指导思想:本课题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让学生“学好”“会学”,张扬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获得科学的生物学知识。
理论依据:新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体现生本理念,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课中能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设计特色: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六步三环”教学模式构成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教与学。
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课“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主要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第一节“血液”和第二节“心脏和血管”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前两节中重要知识点的运用。
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内容与后面的知识点(人体废物的排出)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章节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是本章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环节。
这一节知识比较抽象,其重难点是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学情分析:虽说学生到初中已经历了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但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仍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由于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条件分析:一是授课教师本身有上好本节课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二是学校农远工程的网络资源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教学重难点: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四个腔
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了解了心脏与血管的组成与结构,学生在头脑中已形成血液循环的管道系统的概念,此时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已是水到渠成。
教材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血液循环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教学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血液循环途径的挂图、视频素材
【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外形、结构和功能: 1.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形状像桃子。
2.心脏的结构
3.心脏的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课后反思】
通过计算心脏的工作量、感受心脏的跳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思考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保护心脏、锻炼身体的行动上来,这对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心壁:主要由心肌组成 瓣膜:保证血液流动方向
四个腔
左心房一肺静脉左心室一主动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我的思考: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课题:书写练习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正确地书写“轻”字难点:“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书写:斩、转板书设计:书写练习2、轻、斩、转我的思考: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难点: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教学新课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1)出示例字:“宝”: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我的思考: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课题:怎样写好字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一、正确的学书之路1.临帖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二、科学的学书方法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课题:结构特点(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二、教师示范小结三、指导要点盘: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结构特点(七)、盘至竖我的思考: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课题:结构特点(八)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哥: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