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社区管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冠状动脉疾病论文危险因素论文: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临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入选年龄在35~55之间的未绝经女性患者206例,平均(46.5±8.6)岁,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及非冠心病组(非chd组),冠心病组66例,非chd组140例。
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危险因素调查,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chd组冠脉中度狭窄者占56.1%,单支病变占59.1%;chd组有典型胸痛者48.5%,非chd 组有典型胸痛占15%;在chd组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者明显多于非chd 组;chd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明显增高,而hdl-c水平不低于非chd 组(p>0.05)。
结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者明显增多,ldl-c,crp,hcy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造影多为中重度狭窄。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绝经虽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但近年来男性冠心病死亡率下降,女性冠心病得到相应关注,女性冠心病患者有许多不同于男性的流行病学特点,尤其是看近年来发现绝经期前的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多样化,主要涉及冠状动脉的结构改变及功能改变,而且传统冠心病危险因子对于女性的影响可能不同于男性。
故本研究旨在观察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入选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心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年龄在35~55之间的未绝经女性患者206例,平均(46.5±8.6)岁。
所有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常规生化检查,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及非冠心病组(非chd组),冠心病组66例,非chd组140例。
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王亚君;马燚;崔川;李莉【摘要】①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状动脉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②方法选取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61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其他临床指标.③结果单因素分析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性别、抽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 I)、家族史显著高于老年组,而高血压、糖尿病、HDL-C、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Gensini评分均低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青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血脂、家族史、胆固醇(TC),其OR值依次为190.15、169.90、139.71、65.07、63.58、35.00;高密度脂蛋白(HDL-C)为保护性因素,其OR值为00.08;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家族史、饮酒、TC、Lp-PLA2,其OR值依次为54.21、26.13、14.45、10.09.④结论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有差异性.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与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家族史、低HDL-C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与饮酒、Lp-PLA2有关;而家族史、TC可影响任何年龄冠状动脉病变;这些危险因素均可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增加.【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3【总页数】6页(P200-204,209)【关键词】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作者】王亚君;马燚;崔川;李莉【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000;唐山工人医院心内二科;唐山工人医院心内二科;唐山工人医院心内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现代社会医疗事业飞速发展,针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存在,且非常高。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预防其发病和复发,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区管理1. 建立严密的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应建立完善的冠心病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将每一名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详细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取和更新相关信息。
2. 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社区应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和监测,通过测量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
3. 提供专业的病情指导:社区医护人员应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特殊情况,提供专业的健康教育和病情指导,包括饮食调理、合理用药、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倡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4. 建立互助支持系统:社区可以组织冠心病互助小组,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与支持,分享治疗心得和经验,增强患者对病情的了解和对治疗的信心。
二、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冠心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选择富含蔬果、全谷物和鱼类的健康食品。
2. 规律运动:适量的规律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冠心病。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但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冠心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患者应与医生合作,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并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来实现。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患者应尽量戒烟,并限制饮酒量,以减小心脏和血管的负担。
5. 心理保健:冠心病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社区可以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及预防措施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只有通过社区的全面管理和患者本人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控制冠心病的发病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45.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临床应用研究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冠心病(CAD )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类疾病之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血液粘稠度不断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狭窄、阻塞或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回心血量不足,从而使循环代谢出现紊乱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1]。
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以及针刺样疼痛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要尽早检查、诊断、治疗,临床常见的检查方式为心电图,具有无创、操作方便及可反复检查等临床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但据相关研究记载显示,经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再给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 )后显示存在冠脉病变[2]。
本文主要针对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同时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缺血性改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6±8.4)岁,平均病程(3.47±1.25)年;实验组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3.2±7.9)岁,平均病程(3.48±1.26)年。
上述一般资料对比显示,差异不明显(P >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检查方法1.2.1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在非发作期,采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要求患者给予平卧位,保持呼吸规律、平稳后进行心电图扫描检查,然后对动态心电图中患者的ST 段下移、T 波变化以及Q 波时间、宽度及幅度等情况进行记录,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率、电轴、传导阻滞及心肌酶等检查情况,收稿日期:2017-08-14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邹文彪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机械研究所(卫生所) (江西 南昌 330000)文章编号:1006-6586(2017)20-0145-03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
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关键要点【摘要】本文对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在患者临床特点分析中发现,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平均年龄较大,多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多数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
冠脉病变特点分析显示,多数患者存在多支病变,以管腔狭窄为主要表现。
并发症方面,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治疗方案探讨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案。
预后评价表明,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总结指出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并发症、治疗方案、预后评价、200例、研究意义、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女性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病情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常常不典型,易被忽视或误诊,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
对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和冠脉病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针对女性冠心病的研究以及大规模的临床资料仍然有限,对于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脉病变情况的研究更是少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的分析,探讨该人群的疾病表现、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为预防和控制女性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20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脉病变特点,以期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冠脉影像学特征和并发症的分析,我们将全面了解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我们将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女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非社区管理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非社区管理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I组:非管理冠心病患者(81例),Ⅱ组(对照组):社区管理的冠心病患者(56)例。
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左室造影定左室射血分数。
结果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Ⅱ组;(60.49%对48. 210/0 χ2 =4. 04,P<0.05);病变血管比例明显增高(62.96%,对55. 36% ,χ2 =5. 21,P<0.05)。
双支病变多(32.10010对19. 640/0,χ2 =5.21,P<0.05)。
结论非管理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对预后有影响。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术;社区管理
过去30年,心血管疾病( CVD)在发达国家已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CVD却日益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威胁,我国每年死于心脏血管病者达400万以上。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吸烟、静坐、高脂饮食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尤其是猝死的一种危险因素。
吸烟产生的烟碱和一氧化碳是主要有害因素,其作用是加速动脉粥祥硬化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该研究旨在探讨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8年1月~2011年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并与社区双向转诊的患者,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共137例,冠心病的诊断参考1997年WHO标准。
选
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左右冠状动脉均行多体位及角度照射,部位包括正侧位;左心室造影以右前斜位为主。
摄影采用35mmX 电影,根据是否吸烟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为非管理的冠心病患者81例(占59. 12%),吸烟量(支/d)7±10,吸烟年限(8±11)年。
其余56例为第Ⅱ组(对照组)。
1.2其它诊断标准糖尿病根据WH0 1997年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1mmol/L.血糖测定至少2次以上,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ld~30年。
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标准:SBP≥140mmHg,DBP≥90mmHg,以SBP升高为主,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系统疾病。
高脂血症为血清总胆固醇>6.47mg/dl或血清甘油三酯>1. 71mg/dl。
家族史阳性指近亲中有冠心病的患者。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史特征及临床表现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起病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吸烟并没有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吸烟组男性多见,两组男女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
吸烟组中12. 35%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高血脂合并率稍高于对照组(16. 05%对14.29%,P<0.05),男性亚组差异有显著性(15.38010对
3.13%,χ2 =6.54,P<0.05),心肌梗死合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490/0对48.21%,χ2 =
4.04,P<0.05),对照组中66.07%的患者伴有高血压,较吸烟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2.2非社区管理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见表2) -
5. 21,P<0.05);非管理组病变血管比例高于对照组(62. 960/0非管理组双支病变比例高于对照缀(32.10%对19. 64%,χ2 ,对55. 36%,Xz=4.78,P<0.05);两组的三支病变比例相似(28.4%对23。
21%,P>0.05);对照组单支病变比例高于非社区管理组(39.5%对57.14010,χ2 =8.27,P<0. 05);两组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相似(左前降支病变最多,右冠脉、回旋支病变较少);但两组LVEF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吸烟、静坐、高脂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重要易患因素。
Herbert等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观察吸烟与不吸烟者,发现吸烟者患冠状动脉疾病较不吸烟者提前10年。
这可能因为吸烟可使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从而增加血小板反应性,诱发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增加血粘度;同时吸烟可降低HDL,LDL暴露于烟中的自由基,可促进LDL氧化,长期吸烟也损伤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从而导致并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Robertson等发现,吸烟者HDL胆圈醇减少,LDL胆固醇增多,容易导致小血管阻塞,改变血流性质,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发展。
本研究中非管理组高血脂合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男性亚组差异有显著性,也反映出这个特点。
吸烟、静坐、高脂是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并被WHO列为重点可干预的因素。
大量前瞻性调查证实戒烟者较吸烟者其冠心病死亡率降低,戒烟后CHD危险发生立即减少,戒烟越早,冠心病死亡率降
低越明显[1-6]。
吸烟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一直为临床医师所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管理冠心病患者血管受累及双支病变比例高于非管理的冠心病患者,提示应加强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15.
[2]Herbert WH[J]. Chest,1975,67(1):49.
[3]Fuster V, Gotto AM, Libby P, et al. Path ogenesis of coronary Dis-ease:The biologic role of risk ractors[J].JACC,1996;27:964-976.
[4]Ro:oertson D[J]. Ibid 1988;115(1,PARrl2):258.
[5]Wilhelsen WH[J]. Am Heart J, 1988,115(1,part2):242.
[6]Manson JE, Willett WC, Stampfer MJ, et al. Body weight and mar-tality among women[J].N Engl J Med,1995,333:677-685.。